“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路径研究

2022-09-06 16:42
科教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国际化办学院校

沈 悦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3)

所谓“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应用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从而促进技术进步、效率提升、组织变革,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创新为要素的更广泛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国家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不是简单地把互联网和教育结合起来,而是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把互联网和教育深度融合到新的发展生态中,产生1+1>2 的效果。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产品的更新换代、转型升级,逐渐普及的智能教育平台,为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办学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当前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紧抓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拓展海外办学路径。

1 “互联网+”时代给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造升级,改变传统固有思维,进行更新换代。

1.1 涌现出新的国际教育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正在加速、拓展和深化,为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创新提供了重要机遇。近几年,我国5G 等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广泛应用,为教育信息技术资源配置创造了巨大的优势,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

依托互联网平台,全球教育资源以及一些国外教育机构的线上公开课程通过一些专业的网站,例如Coursera、edX和Udacity 可以实现共享。学生不需要出国即可参加国外大学的网络公开课和名师讲座等。同样,外国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国内的网络课程,这就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国外课堂提供了可能。一批在线学习平台,例如腾讯会议、钉钉、学堂在线、ZOOM,在教育领域大规模地被投入使用。通过这些软件,学生不仅可以观看国外教师的讲课视频,还可以参与课堂的各种活动,与国外的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对于课程中不懂的内容,也可以直接与教授进行沟通,及时得到解答。

1.2 学生上课形式更加灵活

学生上课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课程的选择上。学习环境更加自由。中外合作办学是高职院校实现国际化办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采用的是“2+1”的模式,即两年在国内学习,一年去到国外继续学习。互联网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学习环境的机会,学生可自由选择继续留在国内院校学习,或选择到合作院校的外国学校学习。学习方式更加灵活,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地域的限制。随着教学软件的开发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可以选择面对面授课、在线课堂、线下自学、在线互动等多种学习方式。互联网的发展给予了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的条件,课程选择也变得更加多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可通过手机、笔记本等电子设备和校园APP等应用详细了解自己学习的课程和课程导师,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自由选择所要学习的课程和选择哪位教师的课程。

1.3 促进传统教学手段转型更新升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职院校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替代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手段的更新换代具有深远的影响。第一,“互联网+”时代推进了在线化学习的普及。大规模的在线化学习让几乎所有的高校师生都接触到在线教学培训。课程资源电子化、在线化也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中慢慢完成。第二,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创新了课堂讨论交流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几乎等质却又更加生动活泼的课堂内容。学生还可以利用软件的回放功能重新复习老师上课的难点重点内容。第三,教学的考评指标也更便于统计,比如出勤率、热度、课上发言率等数字化考核标准具备切实的数据统计基础。第四,在线教育平台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对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海量学习行为进行统计,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对教学进行改进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帮扶,将极大地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2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专业化的在线国际课程建设

与本科院校相比较,高职院校国际在线课程的建设相对滞后。第一,就课程体系建设来讲,实践课程过少,课程建设不够立体,系统性不强。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在线课程主要是传统纸质教案的线上呈现,缺乏配套指导学生实践的微课、多媒体、电子教案等课程资源,同时生成性课程资源也相对匮乏,造成理论知识无法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第二,就在线课程的内容来讲,高职院校的在线课程缺乏配套的英文翻译。大多数的课程只是对课件上的重点知识或专业名词进行了翻译,老师的讲课内容也没有进行同声的英文翻译,没有开发出专业的英化课程及专业资源。这对国际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很难透彻理解课程内容。

2.2 海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相对落后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在职业教育中至关重要。但是高科技实训基地建设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撑,高职院校在现代化的海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压力。首先,是来自资金方面的压力。一方面,国家对公办学校的国有资产投资管理严格。另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是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帮助其发展职业教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经济发展较慢,难以承担较大的教育支出。其次,是来自技术方面的压力。以互联网为基础,高科技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高职院校依靠自身力量很难完成建设,需要依靠外来的专业人员提供解决方案。

2.3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

由于海外办学的特殊性,中方教师很难长时间待在国外进行长期教学,短期的“飞行教学”达到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前往海外教学,由于时间短促、精力消耗高,很难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导致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够,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所学专业的知识。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化多媒体平台的使用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为高职院校的海外办学提供了出路,但同时也对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讲好课”,还要“做好课”。教师需要精通微课录制技术,能够熟练操控各种教学网络平台、智慧教学软件,还要能够应用这些软件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然而,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适应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新兴的在线教学软件的操作还不够熟练。

3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路径

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也可转化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升级的动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紧紧抓牢机遇,面对挑战,依托互联网平台,开拓国际化办学新思路。

3.1 校企合作,共建在线学习平台

高职院校主要任务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学校除了构建线上课堂,还应该考虑为学生提供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基于3D 多媒体、VR、MR、游戏开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应用,研发面向ICT、智能制造的全行业仿真系统,实现对行业的系统仿真,以推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发展。这将是高职院校未来开发教学体系的一个方向,具有广阔的前景。

例如,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科技开发公司合作,开发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资源。学校积极构建在线实训平台,让复杂的操作环境“仿真化”。碎片化知识点及实训应用,让抽象的技术原理“可视化”。借助线上课程的优势,契合新时代年轻人的特点,融入游戏性以及社交性的教学设计,寓教于乐。为了让校企合作模式继续产生良好的效应,学校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共建国际化技术教育平台。通过平台,高校之间实现教学资源上线,慕课共享,共谋新时代教育命运共同体建设。

第一,依托技术平台,学校实施“云游学”,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组织师生参加了法国保罗·博古斯酒店与厨艺学院的“线上”游学活动,足不出户体验了一趟奇妙的线上游学之旅。同学们跟随着镜头,来到了一座哥特式城堡内的法式厨房,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式厨艺的独特魅力。新鲜有趣的“云端”游学之旅收获了同学们的好评。第二,通过开展视频会议等方式,学校邀请拉曼大学中医药研究中心的专家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开展了关于药学的专题讲座。活动吸引了中药学、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康复技术等专业200 余名学生和20 余名专业教师参加。第三,国际留学生的教育也同步推进。学校每周组织法国学生在线学习烹饪课程,相比于以往两周的海外学生烹饪夏令营活动,学生的课程学习更具有计划性和长效性,海外学生虽然不能跟着老师进行实地操作,但是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第四,通过与企业合作构建仿真的在线实训平台,更加有利于职业教育中实践课程的教授,让海外合作院校的学生通过在线的方式就能够进行实践操作学习。

3.2 积极开拓研发优质线上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应重视线上课程质量的提升,关注内涵建设,延长专业国际化建设的生命周期。第一,开发的课程不仅要包含精心设计的课程结构、完整的教学视频和资源,还要有作业、测验、考试和讨论等教学活动的设计。形成在线课程的“书配网”的形态,“网”的内容得到极大升级,且并不依附教材而存在。第二,课程前期的预习内容可以使用PPT、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展现给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进行扫码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方便地获得预习材料,同时又能实现随时随地观看。第三,高职院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在线课程开发团队,汇聚信息技术系和英语系的老师,对国际课程进行打磨。第四,院校还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国际课程资源,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完成数字化资源上线,完成专业对应的国际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讲义、授课PPT等教学资源的英文开发以及课程视频的英文配音工作。

3.3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操控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院校要注重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软件的操控能力。根据不同系部、不同专业教师所处的教学环境设置专门的软件操作指导课程,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图片、音频、视频等呈现手段的优势,弥补空间距离给教学带来的不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不同,更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虽然能够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呈现操作实施步骤,但是教学效果仍然会打折扣。学校构建虚拟仿真的实训平台对海外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就需要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相关知识,在虚拟实训平台中发挥好指导作用。学校还可以邀请合作企业工程师开展驻校服务,与高校师资组成“师资立方体”,为教师提供技术上的指导与支持,共同开展“工厂化学习”实施和科研工作。

4 结语

随着国家全面实施“互联网+”战略,信息技术逐渐全面渗透教育领域,促进了高等院校国际化办学模式的转型升级。高职院校需要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自身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存在的差距,积极探索创新,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海外办学新模式,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

猜你喜欢
国际化办学院校
聚焦港口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