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路径探析

2022-09-06 16:42赵晓兰
科教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劳动育人院校

赵晓兰

(北海职业学院 广西 北海 536009)

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现实实践,旨在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并践行到行动中,激发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活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实现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两种教育工作的育人优势,有效提升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质量。因此,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有必要加强对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研究。

1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切入点

1.1 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专业,丰富融合教育资源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劳动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培育学生积极进取的劳动精神,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之美德,教师更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可以从以下角度开展工作:第一,劳动教育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实劳动教育工作的内容,提升劳动与教育之间的结合度。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研究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的工作中,教师可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基础,与劳动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手脑并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内容及活动形式更为科学、合理,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助力。

1.2 立足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创新融合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在实际育人工作中完成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应立足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不断地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寻新的方向。劳动教育价值的体现,需要教师在学生劳动的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学生的思想引导为目标,在各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融入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所以,为了满足高职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教师可以以融合教育活动的创新为主要方向,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中感知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从而提升育人实效,实现知行合一。

1.3 立足于融合教育工作质量,转变融合教育方法

为提升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质量,高职院校教师应加强对融合教育方法的研究,不断创新融合教育工作开展的方法。如在实际育人工作中,为了实现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高职院校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育人工作的需求,创设具体的劳动教育活动,并对劳动教育活动进行延伸,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入创设空间。教育工作者应将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等元素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实现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水平。为了实现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在实施内容和方式上要具备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劳动创造思维,形成优良的劳动品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并践行于实际行动,从而有效地体现出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育人工作中的价值。

1.4 立足于新时代的发展优势,革新融合教育模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借助时代发展的优势,实现自身的改革与优化,从而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第一,深入挖掘现有课程资源,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课程规划、资源包建设及课堂案例分析,探索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融合;第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课程评价体系,突出学生成果可视化、思维可视化、参与多元化;第三,高职院校开展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中,为了提升学生社会劳动实践的效果,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势,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不同形式的微视频,培养学生新时代的责任担当、体验职业的工匠精神,思政课程的融合不仅助推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实现了两门课程的互促互进、相辅相成的效益。

2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

2.1 积极推进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筑牢理论根基

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具有较高的育人价值,强调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无疑是进一步提升了劳动教育本身的作用和价值,让学生真正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内涵和元素,真正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明确劳动对各民族青年共同努力以实现中华民族为伟大复兴梦的价值,深刻领会劳动者最光荣的时代内涵。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中,充分发挥课堂这个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前提下,深刻体会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和劳动最光荣的时代意识。同时,教师再借助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各种思政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让学生可以从更加科学、系统的角度对劳动的价值和精神内涵进行解析,把握劳动精神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科学内涵,从而真正将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到自身的意识形态中,进而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对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实践。

高职院校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时,不仅要从劳动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劳动教育的角度进行思考,还要从其他学科或工作中,从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价值。综合考虑劳动教育的基本教学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活性,加强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与各学科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度,从而实现“三全育人”。

2.2 推进劳动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深度融合,营造浓厚氛围

首先,依托班会、团会以及基层党支部活动,深入开展“劳动育人”主题教育,强化学生感恩意识,注重劳动实践,消除“等、靠、要”和攀比心理。另外,高职院校教师也需要借助劳动实践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学习和感悟的机会,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完成坚强品格的塑造。通过让学生在劳动中感悟道理,理解劳动中的科学内涵,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爱社会、爱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精神。开展以学生社团为主体、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活动周及具有专业特色的“一院一基地”劳动实践环节。以第二课堂建设为抓手,把劳动实践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在劳动教育中大力发挥学生先进骨干的榜样引领、朋辈教育作用,以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青马工程、青年宣讲团凝聚学生骨干的学生团体为依托,由学生骨干团结、凝聚、并促进广大青年学生及时转变自身对劳动的态度,而后再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劳动实践中,从根本上提升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效果。完善骨干培养,树立学生骨干带头劳动、示范表率。在学生骨干参与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加强劳动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新时代青年劳动素养培训作为学生骨干培育的重要内容,将劳动参与纳入骨干考核指标。强化凝聚作用,引导学生骨干发扬团结同学、凝心聚力的优良传统,依靠学生力量加强劳动教育宣传,有力带动全体学生加强价值塑造、劳动筑梦。

其次,关注志愿服务平台的建设,引导学生自主借助多种不同的劳动资源和机会,创设出丰富多样的志愿劳动服务平台,而后再与校外的社会公益活动进行关联,让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志愿服务劳动平台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价值。如高职院校可以以校院两级团学组织为主体,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民情,关心农村、农民,提升劳动技能。引导广大同学结合专业所学关注参与社会治理、投身公共服务,培养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

最后,依托各类新闻媒体,深入报道和宣传广大师生尊崇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创造价值的生动实践。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将劳动观、劳动实践作为重要考核评价指标。表彰优秀劳动实践者,设立劳动风尚奖助学金。

2.3 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努力谋划通过专业化培养、培训形式建设专业化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加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的劳动教育培训,聘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为兼职导师。培养一支具有“高、精、新”特色的劳动教育师资力量。

首先,培养“高”的劳动教育师资力量。“高”有高度之意,是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应该思想政治觉悟高、劳动技能水高,强化正向价值引领,着力培养一支思想政治理论扎实、理想信念过硬的高校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专职劳动教师主要承担学校专职劳动教育教学任务,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理论、劳动价值论、劳动法,将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发展。

其次,培养“精”的劳动教育师资力量。“精”有精湛、精细之意,是指高职院校需要构建劳动技能精湛的师资队伍,使劳动教育精细化。高职院校可以依托校内劳动教育平台,设立劳动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骨干工作室和特色工作室等,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教师。劳动教育教师以“双师型”和“双素质型”教师为主体,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技术硬、能力强。

最后,培养“新”的劳动教育师资力量。“新”有创新之意,是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应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将人事管理和教育理念科学化。高职院校应建立劳动教育师资激励机制,鼓励并支持劳动教育教师积极参加基层实践,使其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把劳动教育理念带进课堂,营造各类课程都讲劳动教育的浓厚氛围,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同时,高职院校鼓励更多社会精英走进校园传播劳动故事、展示高超技艺、分享工匠情怀,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入脑入心,切实增强高职学生的劳动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随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在具体育人实践工作中,不仅应当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还应当提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发展的关注。鉴于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对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影响,高职院校有必要提升对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研究,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劳动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