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思想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2022-09-06 16:42林玉婷甘小洪
科教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生物学素养生命

林玉婷,甘小洪*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2)

《为生命而教》中提道:教育源于生命、循于生命、达于生命。生命的长度就是教育的跨度,教育因生命而发生,教育与生命贯穿始终。“生生不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是中华民族朝气蓬勃的丰厚滋养,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最好体现。“生生不息”源于《周易·系辞上》的“生生之谓易”。“生生”是中国哲学术语,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不已”是没有终止,不断地生长和繁殖的意思。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学科,也是极具人文色彩的自然科学。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是一种循环,“化作春泥更护花”也是一种循环,更是一种新生。物质构成世界,在生命凋落后,也会变为其他物质重新构成世界。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告诉人们: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胞产生。这一观点和我国古代“生生不息”的生命哲学思想不谋而合。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同生命教育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作为一门跨学科的隐性课程,生命教育是生物学教育的应有之义。教师在教授生物学时,应从多方面入手,渗透生命教育,从而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1 渗透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价值

2.1 落实立德树人,践行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任务和方向。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曾表示:理解生命有三个维度,分别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立德树人讲求的是对于人的自然生命层面的哺育,培根育人是从人的社会生命层面的培育,而铸魂育人说的是从精神生命层面进行的教育。将德育贯穿于生命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敬重生命、感恩以及反哺父母的观念。在学习生物技术等内容时,渗透生命教育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通过学习科学家为生物科学贡献终身的案例,对学生展开精神层面的教育。生命教育应注重理解和引导人的精神世界,不仅有利于教师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应试教育弊端,更能培育出具有创造性和探究精神的时代新人。

2.2 提升品格能力,培育学科素养

《易传》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唐代诗人韩愈说过“行之以不息,要之以至死”,都说明奋斗伴随着生命始终,不可分割。语文学科知识与生物学知识相结合,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迁移语文学科的人文思想,以解决存在于实际生活的生物学伦理问题。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需要教师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境,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教学,从而实现对于课程标准的落实和深化。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和生命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生命观念是生物教学的一个缩影,透过生命观念可见生物学课程的思想观念、教育价值和科学意识。教师应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生命,引导学生用科学思维理解世界,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用科学语言表达思想,用科学精神服务社会。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社会责任息息相关。教学过程应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师应引领学生创造与实现自身的价值,从各方面践行核心素养。

3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3.1 聚焦生物学大概念,细化教材知识点

3.1.1 认识生命的起点,体会生命的不易

生命的起点是一个单细胞,由单细胞发育成执行各项生理功能的个体水平,是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的产物。纪录片《子宫日记》讲述了人类等哺乳动物的诞生过程,其中不仅蕴含胚胎细胞发育等方面的知识,还饱含育人深意。生命的诞生是偶然也是必然,是达尔文眼中的物竞天择,是自然选择和优胜劣汰的结果,也是《遗传与进化》大概念“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存斗争必然发生,一切都为生命延续,羚羊进化出发达的四肢与猎豹在草原上奏响协同进化的赞歌。《分子与细胞》中的大概念1 作为前提,为大概念2 做铺垫,从生命的物质观过渡到结构与功能观,再延伸到物质与能量观,最后汇成生命系统的发展过程,对应生命的发展观。生命因各结构分工合作和精细雕刻打磨,更显弥足珍贵。生命的起始是遗传物质的延续,《遗传与进化》大概念谈到遗传信息控制生物的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代代相传,这与受精卵发育与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不谋而合。对于类似于遗传信息这样相对抽象的概念,教师应向学生展现遗传物质的本质,利用视频等,让学生了解控制性状的物质是基因,基因是有实体的物质。艾弗里和富兰克林是遗传物质发现故事背后的科学家,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需要教师通过讲解传递给学生,为探究遗传物质的本质奉献自己的一生,将科学精神注入遗传物质使之获得新生。

3.1.2 理解生命的成长,感悟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成长是精密复杂的工程,其中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协力维护内环境稳态。组成生命的各结构相互作用,助力生命的成长,抵御外界的侵扰。《稳态与调节》的大概念诠释着人并非提线木偶,大脑皮层和躯体运动存在明确对应关系。教师在讲解《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时,除了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点外,更应当充分让学生感受到神经系统的精妙,感悟生命的魅力。生命的成长不会一帆风顺,发热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感染源的表现,通过对免疫失调等其他稳态失调的实例的分析和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生命系统有限的自我调节能力。生命教育将内化为尊重客观规律的意识,外化为做出相关决策时的判断依据。疫苗的研发是为了延续生命,教师通过讲述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他的糖丸拯救了无数生命,成就了生命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积极生活。

3.1.3 正视生命的终结,热爱生命

花自飘零水自流,花朵的凋零是生命的结束,是变成春泥滋养土地的开始,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开启。秋天的落叶是脱落酸的作用,也是自然现象和物质循环的必然规律。教师应该合理讲解生命终结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结合必修一中的细胞的衰老和死亡,通过讲解在不可逆的细胞进程中,衰老细胞在形态结构等方面有所改变,正确诠释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含义。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种教学实践方式。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述细胞衰老到个体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树立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并且能以积极正向的态度对待生命并实现生命价值。衰老和死亡的是端粒酶的作用,而遗传信息将代代相传。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物体作为遗传信息的“临时乘客”终将逝去,被“还原”为无机物,但生命创造的灿烂文化将薪火传承。

3.1.4 升华生命的价值,促进生命的和谐

《生物与环境》的大概念则在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利用视频媒体做教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烘托教学情境。电影中体现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显现出生物之间相互协同发展的内涵,并通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的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的作用。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彰显出生命价值,庄子的哲学思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从竭泽而渔到细水长流,控制种群数量在K/2 值时进行捕捞,是为了保证种群增长率最大化。从填海造陆到退耕还林还湖还草,通过渗透生命教育于生物课堂,有助于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观念。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结合《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落实共建生态环境的和谐,从而达到生命的和谐,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生物学智慧。《生物技术与工程》中的两个大概念皆说明生物医学工程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学生可以体会出生物学的作用,明确生命的意义。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遗传病筛查是科技的进步,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修正与肥厚型心肌病发病相关的基因是珍爱生命的体现。在生物学课堂充分利用教材所列出的实例有助于指导学生健康地生活,促进学生理解生命哲学,感悟生命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进而为构建健康中国助力。

3.2 用好高考评价体系,紧扣生物学教学实际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是学生评判学习生物学在核心素养方面是否有提升的评价体系。当前教育多采用多元评价体系,但高考的评价作用不容忽视。“珍爱生命”和“健康生活”就明确包含在评价体系之内,这也表明了生命教育在生物学中的重要地位。就生物学课堂而言,教师对于生命教育的渗透应是“忽如一夜春风来”以及“润物细无声”的。这就对其自身的素养有较高的要求,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工作、构建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编排教学案例,从而渗透生命教育且提升学生生命观念,这都依托于教师的不懈努力。教师作为点石成金任务的负责人,任重而道远。

创设生物学情境是教学中常用的方式。真实的生活体验可以促进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下学习,为他们的现实生活提供指导。情境中有特定情景,通过构建锦上添花的情景可以抒发学生情感,达到对生命的感悟和思维感情上的衔接。情境中的生物学知识和生命哲学如同榫卯连接,密不可分。例如,在课堂中引入与基因工程有关的“人类接受猪心脏的移植手术”案例,患者通过移植被改造10 个基因的猪的心脏而延续生命,充分体现生命可贵。加入与社会热点相关的案例,可以丰富生物课堂,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生命教育知识,在课后进行科学思维的碰撞和提升,最终体会到学习生物学可以造福社会和普惠生活。

4 结语

课程改革走过二十余载,在各科教学中践行生命教育已成为必然选择。有效渗透生命教育于高中生物教学之中,不仅丰富了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还能够将生物学学科知识与人文素养结合得更加紧密。还能使之形成以科学思维为基础的生命观,教会学生学会从哲学层面进行深度思考和培育学生破除迷信等伪科学的能力,由此培育全人。生命教育要想行之有效地落实于生物学课程,需要教师基于大概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通过考试等评价体系检测核心素养水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通过学思行相结合的方式落实核心素养要求,让生命教育播种于生命观念,开花于社会责任。可见,重视生命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生物学素养生命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高中生物学中“一半”的涵义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