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安全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2-09-06 16:42丹,白锐,王楠,孙
科教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安全工程工科思政

魏 丹,白 锐,王 楠,孙 岩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7)

在新工科的教育背景下,立德树人应该作为“课程思政”要坚持的重要核心,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的发展路径,通过系统整合,将学科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育人资源融为一体,使其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完美结合。

1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

“新工科”人才要求全面发展,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具备职业素养,而且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可以适应技术革命与产业变化,能够实现我国战略发展的新要求。“新工科”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要体现其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色,是一种新理念、新模式、新挑战。“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不仅体现了对学生精神成长的帮助,也体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价值引导。“新工科”人才培养,以培养高品德人才为目标,以思政教育为创新突破点,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完美结合,使专业知识、思想道德、家国情怀等融为一体,实现价值引领作用。

2 “环境安全工程”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环境安全工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全球环境的基本情况;了解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变化的情况;了解污染物控制、治理的相关技术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环境安全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解决工程实践中存在的环境安全问题。思想政治元素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使学生端正了学习和生活的态度、树立环保和节约的价值理念、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提高了学生环保、节约、生态、安全等意识。

2.1 传承传统文化

我国有着很多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价值,使其与社会现状相适应,从而构建和谐社会。我国从古至今都尊重和热爱自然,明白生态与文明息息相关的道理。“环境安全工程”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把传统文化价值融入环境保护发展之中,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2.2 爱国教育

为了解决和预防环境安全问题,让社会环境可持续和谐发展,我国在环境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员和技术,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些可以作为良好的课程思政素材。在“环境安全工程”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介绍我国位居世界首位的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还有多种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等,来激发学生的奋斗激情,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得到提升。

2.3 责任教育

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品质之一。通过课程思政教学,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责任意识,把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牢记心中,为我国环境安全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环境安全问题上人人有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认知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可以更好投入学习中,为环境安全贡献力量。

2.4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指引前行道路,激励学生努力奋斗、勇于开拓,把自己的理想和对未来的追求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相融合;珍惜时光、勤恳踏实,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远大理想,让勤奋学习成为超越梦想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砥砺前行的能量。将“爱国、敬业、文明、和谐”与“环境安全工程”课程知识点相融合,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

2.5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我们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在“环境安全工程”的课程中从生态环境建设的知识点出发,了解资源开发利用、污染防治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遵循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愿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

2.6 职业素养

在新工科背景下,对学生的职业综合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对安全工程专业从业人员所需要的职业素养有所了解。在“环境安全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的对比,分析职业素养的重要作用。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等,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3 “环境安全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在“环境安全工程”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把教学内容中的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进行完美融合,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影响和引导学生。主要教学改革路径如图1。

图1 “环境安全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图

3.1 完善课程内容,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

“环境安全工程”课程通过提倡生态文明,宣传科学发展观,提升学生的环境科学素养。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新工科”人才。根据“环境安全工程”课程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环境安全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融入

3.2 改革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更好地把思政元素注入专业理论中去,避免刻意和生硬,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讲授过程更生动,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①案例法。通过举例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了解知识点。例如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大气污染事件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同呼吸共命运,保护大气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②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展开小组分析与讨论,集思广益,在研讨中实现思想的碰撞。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锻炼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并给学生提供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

③问题教学法。学生通过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探索并找寻答案。例如在讲课过程中,提出像“如何将垃圾进行分类?生活中有哪些噪声?”等一系列贴近生活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收集资料并且进行分析,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④视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相关视频,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更加感同身受,有效提升保护环境的意识。

⑤网络教学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环境安全工程”网上教学资源库,内容包括课程PPT、前沿科学、相关文献、典型案例、相关视频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将课堂内知识有限的传授拓展到课堂外知识无限的传播,增强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刻地掌握知识。

3.3 优化教学考核

优化教学考核,加强过程性考核,通过口试、笔试等多种手段,构建以课程思政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考核体系。教师可以围绕思政元素展开多元化考核,通过小组讨论情况、问题分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指导与反馈,再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考查学生思政学习的效果,做好量化标准,做出形成性评价。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科学的测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突破传统思维,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4 结语

我国高校应在“新工科”的背景下,结合新使命、新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我们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通过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机制优化等方面,将思政元素逐步渗透在“环境安全工程”课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科学精神和职业操守,又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端正了生活态度、养成了良好行为习惯,并且把节约意识、生态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融入生活、融入心里,使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猜你喜欢
安全工程工科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安全工程专业化工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