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视角下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名师的《老王》课例研究

2022-09-06 03:24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学情教学内容老师

崔 婧

一、着眼学习起点:《老王》 名师课堂教学中的学情预估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带着已有的知识进入课堂的学习,产生不同的学习需要。陈隆升将学习起点的分析分为“经验性的预估”和“工具性的分析”。这个可以理解为一种静态的学生群体共性学习起点,是在教学设计中对学情的一种预估,一般体现在课堂中的第一部分[1]。

(一)通过经验预判了解学情

名师课堂实施之前,教师通过经验性预估,判断学生的学习起点。依据自身作为学习者和教学者的经验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估测性分析,这是大多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用的方式。这种方式遵循的是换位思考原则,即教师把自身代入学生的角色来判断学生的已有学习基础和困难点[2]。

下面以余映潮老师讲解《老王》的教学实录为例,探索其是如何通过经验预判得出学情,然后确定教学内容的。

师:这个故事,它所记叙的生活发生在“文革”时期。(展示课件)冰箱,指当时人们用来藏冰解暑的用具……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在那个时候人们就用上了现代的冰箱……

余映潮老师执教的是初二年级,他对学生已有知识做出了“经验性的预估”,考虑到初二年级的学生无法理解在课文中出现的带有时代特色的词语,在上课刚开始时,就对作者以及涉及文章时代背景的关键词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可以在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基础上,让学生跟随作者走近老王,了解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作者一家也仅仅是一个“活命”的状态,但心中还是对老王充满愧怍。这个愧怍不是由于作者一家的物质条件,而是来自作者觉得自己并没有给予老王充分的关心。余映潮老师经验性地判断出学生无法真正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确定了学生学习的未知点,选取了几个具体的带有时代烙印的词语作为教学内容,为学生后面对文章主旨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经验性的预估”,教师可以得出学生已知和未知的知识,发现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从而预估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有些教师仅是为了预判而预判,根本没有把学情的预估放在具体的文本当中。例如有很多教师常常说“学生与这篇课文有距离”,这样估测出来的学习起点就太宽泛。这是以教材内容而不是教学内容为参照来估测起点,其准确性就很低,这样预估出来的学情对教学的设计帮助较小。

(二)通过实际测评呈现学情

名师课堂实施之前通过实际测评得出学生的学情,即“工具性分析”,指的是使用相关的工具对呈现出来的学生已有经验加以分析,从中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3]。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通过观察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或者进行简单的提问和谈话来掌握学生学情。下面以程翔老师和郑朝晖老师讲解《老王》的教学实录为例,探索其是如何通过实际评测得出学情,然后确定教学内容的。

师:还做预习是什么意思啊?

生:就是不会的词查词典。

师:……除了查词典还干什么啦?

生:还做了一些对文章的理解。

师:谁让你们做文章的理解的?

生:自己。

程翔老师执教的是初一年级,因为初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程翔老师首先在上课前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了提问,让学生明白了自己才是理解课文的“主人”。通过具体的问题检查学生预习后的情况,通过简单的提问,发现学生并没有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的习惯,程翔老师就将“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也作为本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不仅讲授了陈述性的知识,更是将程序性的知识教给学生。程翔老师对学生学习的未知点和盲点予以针对性挖掘,对《老王》这一课的教学从学生的提问展开,随时进行实际测评,不但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课前测评,确定学习起点,完善教学内容。对学生回答情况或者课前小测试进行分析,准确地定位到学生的“未知点”,获得核心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学情预估的方式更具有科学性,同时也避免了教师“主观先行”的误判。但有的教师课堂上投入在这一步骤的时间和精力过多,设计了过多的问题,耽误了后续学习的展开,给学生以“头重脚轻”的感觉,反而降低了课堂的实效性。

二、关注学习状态:《老王》 名师课堂教学中的学情追踪

语文教学的开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教师的“教”,而是更关注学生的“学”,对学习状态的学情分析是一个开放、多元、动态且持续的追踪过程[4]。

(一)根据学生的 “即时性问答” 调整教学内容

在《老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和回答,其中有对有错,无论是否是非常理性的回答,每一个回答都体现着学生当时真实的学习状态,这个可以理解为“即时性学情”。

以下以董旭东老师讲解《老王》的教学实录为例,探索其是如何通过回答跟踪学情,然后调整教学内容的。

根据对课堂实录的分析,笔者对董旭东老师的理答进行了统计,如表1 所示。本节课中,教师理答的指向性比较明确,理答的有效性较高。鼓励式理答、梳理总结式理答和引导式理答运用恰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进行总结提升和及时引导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董旭东老师通过一系列学生的回答,掌握了学生学习的进展,并根据掌握到的学情,调整下一个要问学生的问题。如果学生回答得好,则证明该学生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教师只考虑梳理总结式的理答或者单纯鼓励式的理答即可,也就不需要再对此教学内容赘述。如果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则进行引导式的理答,或者引导其他学生来帮助,统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可见,董旭东老师非常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推动着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完成。

表1 《老王》理答情况统计表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来跟踪学生实时性的学情,并通过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实现学情的跟踪,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实现课堂时间利用的最大化。

(二)根据学生 “现实性疑难” 调整教学内容

学生在课堂中不只会回答教师的问题,也会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疑惑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发言也反映了他们当时的学习状态。教师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及态度,就是教师对他们所接收到的学生发出的学情“信号”的有效回应。

程翔老师在教学中,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程翔老师由学生的问题掌握到了他们的学习状态,并进行了指导性的进一步追问,例如,学生提出无法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程翔老师在了解到学生的疑惑点后,询问了其他小组能否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其他学生都觉得这个问题有点难。观察到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有难度后,程翔老师就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来解决这个问题。教学具有针对性,充分了解到了学生的需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聚焦学习结果:《老王》 名师课堂教学中的学情评价

关于课堂教学评估中的学习(经验)结果,陈隆升老师认为,学习结果实际就是学生在课堂中形成的学习经验,只有当学习者在特定的背景中有了特定的学习经验时才会产生学习结果[5]。课堂作业,是教师了解本节课学生学习状况,在教学实施中进行学情评价的有效路径。下面以刘金玉老师讲解《老王》的教学实录为例,探索其是如何通过作业来完成学情评价,为下次确定教学内容做好准备。

师:(出示当堂训练题)在老王身上发生的这些事情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呢?我们应该怎么去对待呢?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像老王这样的人,你体悟到这些人的善良了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给大家三分钟的思考时间,请你们说说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感悟。是否都如文中的“我”一样,做得不够,关注、关心、关爱得不够,所以一个个都表现得很“愧怍”?但仅这样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用什么来检验?

刘金玉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设计了一项当堂训练的环节,首先是为了测试本节课《老王》的教学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关爱身边的人的意识,是否达成;其次,也考查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在描述自己是如何对待身边像老王一样的人的过程中,剖析自己[6]。刘金玉老师基于此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经验,完成了教学中的学情评价,将主题升华,呼吁学生要将关爱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各不相同,有难有易,但在课堂中设置这一环节的初衷都是类似的,都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深入认识学生学到、理解的知识,用来改善以后的教学安排[7]。

四、教学建议

(一)在课堂教学前,避免学情预估的“主观先行”

教师在备课时,都会考虑到学情,但在调查了教学设计以后发现,大部分教师在学生学情分析这一块都是比较笼统的概述,如本班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这一类的表述是教师常用的描述学情的方式。很明显,这一类的描述并不能对做出全面具体的针对本班学生的教学设计起到实质性的帮助,所以,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的时候要具体。在学情预估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避免过多的主观经验性猜测[8]。

(二)在课堂教学中,依据课堂学情合理调控学习活动

了解学生的学情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并不等于本节课的重要任务就是了解学生的学情,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探究学情上,对跟踪学情的问题和活动要进行合理的把控和调整,不能过多也不能没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安排进行仔细斟酌。

(三)在实施教学后,要保证课堂测评的有效完成

课堂测评或者作业作为最后一个环节,常常被教师忽略,部分教师并没有将之体现在教学中。从各位名师的课例中可以看出,课堂测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对本节课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有效的学情评价对后续的教学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因此,课堂测评的有效完成需要每一位教师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

猜你喜欢
学情教学内容老师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老师,节日快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