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2-09-09 02:57王春蕾张冬梅
科教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分支绘图绘制

王春蕾,张冬梅

(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新疆 伊宁 835000)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教与学工具,应用于教学中具有显著效果。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整合知识,形成完整的、具有层次性的知识框架;思维导图应用于学习中,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以及复习。近些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核心素养等教育理念的提出,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开始显露出来,一线教师逐渐认识到思维导图所具有的优势。因此本研究基于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应用原则、应用途径,以及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对一线教师具有指导意义。

1 思维导图及其特征

思维导图是利用图像、曲线、关键词等具体要素描绘思维的可视化工具。方法论观点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把隐性思考可视化的方法,是一种记录信息与思维动态的有效方法;是有效的教学设计图解方法。工具论学者比较认可的观念为,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它通过直观的图形清晰地描述形象思维与直观思维;是一种发散思维和整理思维的非线性、模块化、可视化工具。

思维导图主要有下述四个特点:处于中心的图形或字词为中心主题;处在呈放射状分支上的词语为思维导图的子主题,重要的子主题附在中心主题的分支上,次重要的子主题附在上一级分支的分支上;分支是由关键词或者图像组成的;各级分支形成节点结构并且末端开放。

2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绘制思维导图有两种方法:手工绘制与软件绘制。手工绘制能够通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器官,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但是手工绘图会消耗一定的课堂时间;软件绘制思维导图的优势是学生可以随时修改并保存,而它的缺点就是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能。总之,两种绘图方式方法各有优劣,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对象等因素采取适当的绘图方法。

绘制思维导图的常用软件主要有MindManager、Inspiration、MindMapper、FreeMind、NovaMind、Xmind 等,华晓宇等简单介绍了这六种软件,并且阐述了选择绘制软件的具体方法。杨昌周等人探讨了在绘图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性建议。不同的绘制软件特点不同,本研究认为MindManager、Inspiration、MindMapper 软件操作较为简单,非常适合中小学生使用。

手工绘图主要有以下五个步骤:①确定中心主题,将中心主题写在空白纸张的中间;②从中心主题开始,向四周发散画出分支,各分支间要留出空白,以便后期进行填充内容与修改;③将不同层级的关键词写在对应的分支上,如果不同分支之间具有某种联系,可以通过连线建立联系;④不同层级的分支应该用不同粗细的曲线表示,分支离中心主题越远,线条就应该越细,而线条的长短应该与线上的关键词相等;⑤用不同颜色的分支呈现不同层级的知识,体现出思维导图的层次性。

不同认知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差异性。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相应地调整其绘制方式。针对学前儿童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需要借助更多直观具体的事物,在绘图时可以适当增加图像、线条粗细、颜色等具体因素的使用;而中学生由于在生活常识和基础学科知识构建已经日趋完善,抽象思维越来越发达,因此思维时降低了对直观形象事物支撑的要求,所以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特定因素的使用,如图像、颜色等,应该着重增加逻辑性与层次性思考。

3 思维导图的应用原则

3.1 简洁性原则

思维导图的构建就是对知识进行压缩、删减的过程,在绘制过程中尽量使用简洁的词汇,表述应该集中于本质、浓缩概括,对所学的课程内容进行归纳整合,使知识体系更具有层次性与条理性,确保不会有任何知识点的偏废与遗漏,有利于学生复习时的记忆与巩固。

3.2 适切性原则

适切性原则主要是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与思维特点选用不同的思维导图形式。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选用图像较多,层级较少,结构简单的思维导图;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选用层级较多,结构较为复杂的思维导图。教师选择与学生学习水平、思维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3 合作性原则

合作性原则是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工具时应该坚持的重要原则。通过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合作,可以产生头脑风暴并将最终想法构建成思维导图,提升小组每位成员的学习效果。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的认知矛盾,为学生指点迷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从而展现一种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通过生生之间的小组合作,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切入点不同,因此能够产生头脑风暴,提高小小组成员的学业表现,体现出学习共同体的优势。合作性原则的体现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先由学生自主绘制,通过合作交流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一种是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绘制;一种是学生先进行合作交流,思想碰撞,然后由学生自主构建。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类型、难度以及实际教学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

4 思维导图的应用途径

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分为:课前预习绘图、课堂合作制图、课中修改完善、课后总结绘图。

4.1 课前预习绘图

在教师备课阶段,教师应该深入理解阅读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例如班级学生认知水平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尤其着重凸显其教学重难点,进而制定较为合理的中心主题以及整理归纳出全部知识点,并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层级关系,用不同颜色的线条与关键词绘制出思维导图的主要分支(即课堂的主要内容),而思维导图的次要分支(即详细内容)应该在课堂中由师生合作绘制。因此在前期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课本并通过书籍、网络等方式查阅相关的学习素材,根据对课本的预习与理解绘制出预习思维导图,并用不同的颜色对疑惑的知识点进行标注。

4.2 课堂合作制图

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教师呈现所构建的思维导图,并简单地介绍本节课的全部内容。在讲授时,按照思维导图的层级结构与发散方向详细讲解教材的知识点,并与学生一起绘制导图的次要分支。在讲授时,教师首先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确保各个小组与“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要求相符,然后,让学生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关键的知识点合作绘制出思维导图;学生在明确任务之后,通过查阅课本等相关材料,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分类,每位小组成员将个人的想法与意见表达出来,并合作构建出能够体现集体智慧的小组导图;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监督学生的讨论是否切题、是否合理,当学生遇到较为困难的问题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小组完成导图之后,由一名小组成员代表小组展示并讲解小组导图,要求讲解清楚主题、层次以及思维导图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与同化知识。

4.3 课中修改完善

通过教师的细致讲解之后,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系统的理解,学生自己修改、完善与优化课前的预习思维导图,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然后,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看到其他同学的思维过程、内容并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遗漏或者没有掌握的内容,同时同学之间能够相互指出思维导图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合理化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修改思维导图的工作。

4.4 课后总结绘图

教师应让学生课后总结绘图,给予学生足够的创作空间,要求学生根据对知识的理解,构建出能够展现自身思维过程与知识结构的思维导图,不能简单地全部复制教材内容与课堂导图。课后学生自绘的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反思,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每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同化程度,找出学生的学习误区与盲点,对症下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疑问,教师可以用红笔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标注、解释;如果是多数同学都存在的疑问,教师可以进行集体复习。

5 培养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

在初期阶段,教师可以根据通过示范、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主要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这个主题可以是一个人物、事件等,而这个主题就是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确定出中心主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颜色鲜艳、加粗加大字体在纸张的中心写上本节课的中心主题。

在课堂讲解时,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并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文章分为哪几个段落,段意是什么,探讨完后教师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用一种颜色的彩笔从中心开始向四周放射状地画出一级分支,将关键词填写在一级分支上;其次,教师在对一级分支进行讲解时,引导学生概括出关键词,用另一种颜色的彩笔在一级分支上画出二级分支并在相应分支上填写关键词;随着教师讲解的深入,丰富思维导图的分支,直至包含文章全部的关键词。在学生的绘制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离中心主题越远的分支,线条越细;分支的长短尽量与关键词等长;同一级分支的颜色要相同,不同级分支颜色要不同。

教师在课堂小结时,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颜色标出重难点,指导学生发现各个关键词之间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并用连线标出,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通过几周的教学,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具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构图甚至自主构图,进行展示汇报。最后,教师展示优秀的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样例,让学生根据优秀思维导图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优化,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从而加深学生对思维导图绘制方法的理解。

本研究探讨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应用原则、应用途径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学生可以理清文章脉络,构建知识框架;通过培养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学生能够有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以及复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课型选择合适的可视化工具进行教学,优化我国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为我国教育教学服务。

猜你喜欢
分支绘图绘制
Painting ski maps 绘制滑雪地图
编辑部故事
绘制童话
叮咚鸟
绘制世界地图
基于git工具的多分支并行开发上线流程
用“分散数论”对“哥德巴赫猜想”的初等证明
含有二阶幂零鞍点的双同宿环附近的极限环分支
神秘的不速之客
绘图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