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桩修复在后牙残冠修复中的效果及对龈沟液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2022-09-13 12:11刘琳琳于月吴琳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20期
关键词:不适感龈沟合力

刘琳琳 于月 吴琳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残冠修复在临床的应用率持续提升,而随着患者对修复效果、美观程度等多方面要求的提升,对于修复方式及材料的要求也日益提升。既往临床多采用金属铸造桩进行修复治疗,但其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且对口腔局部的影响,包括对局部炎症应激的影响普遍存在[1-2]。因此找到修复效果较好,且对口腔不良影响较小的修复方式成为研究重点。近年来临床中采用玻璃纤维桩修复治疗的研究不断增多,研究普遍对其效果进行肯定的同时[3-5],关于本类修复治疗方式对龈沟液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研究极为匮乏。因此,本研究就玻璃纤维桩修复在后牙残冠修复中的效果及对龈沟液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沈阳市口腔医院收治的120 例(140 颗牙)后牙残冠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8 岁及以上;完善的根管治疗;符合修复指征。排除标准:咬合异常;牙齿松动度Ⅰ度以上;根管存在明显弯曲;沟通异常及精神障碍;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及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金属铸造桩组(对照组)和玻璃纤维桩组(观察组),每组60 例(70 颗牙)。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金属铸造桩进行修复治疗,常规准备后,首先采用扩孔钻进行桩道的预备,保证桩在根内长度大于冠的长度,然后制备蜡型,以合适的蜡条烤软置入根管,然后以金属丝加热后插入蜡条,硬固后取出,再重新放入根管,并进行核蜡型的制备,然后进行包埋及铸造金属铸造桩。观察组采用玻璃纤维桩进行修复治疗,选取合适的纤维桩进行试桩,保证桩在根内长度大于冠的长度,将根管内注入复合树脂粘接剂,然后以玻璃纤维桩插入,并进行40 s 的光照,再进行树脂核的制备,进行后期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不适感(VAS 评分)、咬合力、咀嚼效率及龈沟液炎症因子。(1)临床疗效。修复后修复体稳固,颜色匹配、咀嚼功能正常,未出现不适感为显效;修复后修复体稳固,颜色匹配,咀嚼功能改善为有效;修复后出现折断、断裂等情况,且咀嚼功能较差为无效[6]。显效+有效=总有效。(2)VAS 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 个月采用VAS 进行不适感程度的评估,0~10 分表示从无不适感到不适感最为严重,分值越高相关不适感越严重,0 分为无不适感,1~3 分为轻度不适、4~6 分为中度不适及7~10 分为重度不适[7]。(3)龈沟液炎症因子。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 个月采集两组龈沟液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对龈沟液进行检测,检测指标为炎症因子,包括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上述三类指标对应的ELISA 试剂盒进行定量检测。(4)咬合力及咀嚼效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 个月进行咬合力及咀嚼效率的检测,分别采用咬合力测试仪及称重法进行检测,其中咬合力检测为检测10 次取均值,称重法则为2 g花生左右各咀嚼20 次,然后进行过滤,计算出咀嚼效率的方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33 例(39 颗),女27 例(31 颗);年龄18~73 岁,平均(36.3±6.9)岁;部位:上颌33 例(39 颗),下颌27 例(31 颗)。观察组,男32 例(38 颗),女28 例(32 颗);年龄18~72 岁,平均(36.6±6.6)岁;部位:上颌35 例(41 颗),下颌25 例(29 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536,P=0.010),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3 个月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例(%)]

表2(续)

2.4 两组治疗前后咬合力、咀嚼效率比较 两组治疗前咬合力、咀嚼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3 个月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咬合力、咀嚼效率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咬合力、咀嚼效率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龈沟液炎症因子比较 两组治疗前龈沟液炎症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3 个月龈沟液炎症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龈沟液炎症因子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龈沟液炎症因子比较()

表4(续)

3 讨论

残冠残根的修复是临床研究较多的方面,且研究涉及的方面较广,其中关于修复材料的研究是重点。既往临床中采用金属铸造桩用于本类患者的研究可见,其具有成本低、制备简便及物理机械性能较好等优势,在后牙残冠修复中的应用率较高,但是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弹性模量高于牙体组织,易于发生折断等[8-9],且其颜色方面有一定的改进空间等。因此找到与牙体组织的弹性模量更为接近,且修复效果及美观程度较好的材料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临床研究显示,玻璃纤维桩是与牙体组织弹性模量极为接近且生物相容性较好的一类材料,其具有操作简单、透光性较好、美观程度较高等优点[10-12],且不易引起局部炎症反应[13-14],因此在残冠残根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值得肯定。临床中关于玻璃纤维桩修复在后牙残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并不乏见,其细致的效果观察,包括与既往的金属铸造桩的细节比较研究仍相对不足,因此对其进行更为细致的探究空间较大,包括对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程度的细致探究需求较高。

本研究就玻璃纤维桩修复在后牙残冠修复中的效果及对龈沟液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进行探究,结果显示,玻璃纤维桩修复在后牙残冠修复中的综合应用优势更为突出,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患者修复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相对高于金属铸造桩,同时其治疗后的VAS 评分及龈沟液炎症因子均相对更低,而咬合力及咀嚼效率则相对较高。说明玻璃纤维桩修复后牙残冠的临床效果较好的同时,对不适感的控制及局部炎症反应的控制作用均更为突出,同时对牙齿功能的恢复效果也更好,故较为全面地肯定了玻璃纤维桩修复在本类残冠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原因,可能与玻璃纤维桩的弹性模量更好,且对口腔局部的不良刺激更小等因素有关[15-16]。因此其不仅与口腔的生物相容性更好,且龈沟液的炎症因子表达更低,其与牙体组织弹性模量相近的优势,保证了其在应用过程中,可将应力向牙表面有效传导,进而降低了应力集中所致的不足[17-18],而这也是其不良情况发生率较低的重要原因;再者,玻璃纤维桩的透光性较好,因此在美观程度方面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且其耐腐蚀性较强及高电阻性等特点,均为其应用时间的提升奠定了有效的基础[19-22],在保证应用效果的基础上,也大大提升了其应用的安全性,因此认为更为适用于后牙残冠的修复治疗。

综上所述,玻璃纤维桩修复在后牙残冠修复中的效果较好,且可有效控制龈沟液炎症因子的表达,因此在后牙残冠修复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不适感龈沟合力
细辛碎补汤联合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芪”心合力
多形式健康宣教及培训对乳腺癌术后肢体肿胀、不适感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slCAM-1含量的研究
消除“不适感”缩短“过渡期”
合力
车改在基层:“不适感”如何调适
IL—17和TGF—β1对慢性牙周炎的影响研究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