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治疗外感风热型急性病毒性咽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2-09-13 12:11李枝雅陈莉袁惠仪聂雪花夏燕萍陈雁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20期
关键词:压豆咽炎咽部

李枝雅 陈莉 袁惠仪 聂雪花 夏燕萍 陈雁

由病毒引起的,呈急性发作的咽炎被称为急性病毒性咽炎,其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口咽及周围淋巴结的炎症[1]。常见的引起急性病毒性咽炎的病毒有腺病毒、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2],其中以腺病毒致病为主,占所有病例的12%~23%[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年因咽喉疼痛或咽炎就诊的成人病例数占当年所有普通门诊的门诊量的2%及以上[3],其中50%~80%由病毒引起[4]。

目前,除奥司他韦及利巴韦林分别对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之外,针对其他大部分引起急性病毒性咽炎的病毒,西方医学仍无特异性的抗病毒药,且利巴韦林等传统广谱抗病毒药物因具有较大的副作用[5],现已较少应用于临床。

急性病毒性咽炎属于中医学的“喉痹”范畴。中医阐述该病为内外邪气交攻所致的病理状态,其中以外邪侵袭为主[6]。临床上急性喉痹主要证型有风寒喉痹、风热喉痹及肺胃热盛之喉痹3 种,岭南地区以外感风热型喉痹为主[7]。中医药治疗喉痹已有悠久的历史,且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7-8]。耳穴压豆为一种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而治疗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研究显示,该疗法能有效改善慢性咽炎的临床症状[9-11]。然而,耳穴压豆治疗急性病毒性咽炎的系统研究目前甚少,因此,本研究基于本院急诊门诊的外感风热型急性病毒性咽炎患者,探究耳穴压豆对该病的治疗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广东省中医院易联众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于2019 年1 月-2021 年9 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急诊科的外感风热型急性病毒性咽炎的患者。(1)西医诊断标准:基于患者病历信息进行判定。病历诊断为“咽炎”“急性咽炎”或“上呼吸道感染”,且符合以下标准:患者发病时间为24 h 以内,并参考扁桃体-咽部评估量表(tonsillo-pharyngitis assessment,TPA),对患者病历描述的症状体征进行评分(无记录的记为0 分):口咽黏膜颜色、扁桃体大小、口咽滤泡或渗出点数量、颈前淋巴结大小、颈前淋巴结肿大数量、颈前淋巴结压痛程度6 项,每项依照严重程度设为0~3 分,最终评分≥5 分者临床诊断为急性咽炎[1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麦基萨克评分表(McIsaac),对于体温>38 ℃、无咳嗽、颈前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大或渗出、年龄3~14 岁5 项分别赋予1 分,年龄15~44 岁赋予0 分,年龄≥45 岁赋予-1 分,最终所得评分<3 分者,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咽炎。(2)中医诊断标准:病历诊断为“外感风热型喉痹”或“风热外犯型喉痹”,或病历描述患者具有以下特征:咽痛咽痒或咽部有异物感,咽干灼热,头痛,咳嗽痰黄,口咽黏膜红肿,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6]。以上情况基于患者病历信息进行判定。(3)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70 岁;②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③符合本研究的规定的治疗方案,未启用其他治疗手段。(4)排除标准:①有明确细菌感染证据或其他部位感染,如肺炎等患者;②咽拭子确诊为流感的患者;

③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④合并有严重基础病的患者(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⑤缺少本研究必需的病历信息者;⑥未进行复诊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共收集到治疗组患者30 例和对照组患者30 例。本研究已经过广东省中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口服克感利咽口服液为主(生产厂家: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70100,规格:10 mL/支),20 mL/次,3 次/d,疗程为3~7 d。如患者伴有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则给予相应的西医对症治疗。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王不留行籽耳贴(生产厂家:上海泰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沪青食药监械生产备20160002 号)进行耳穴压豆治疗,选取耳穴为咽喉、肺、皮质下、神门、内分泌、声带。先用碘伏消毒耳廓后擦干,取王不留行籽耳贴对准穴位贴上并固定,并用手通过王不留行籽轻度按压耳穴,至患者耳廓轻微潮红,并有适度的酸麻胀痛感为度,后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 次,疗程为3~7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基线资料情况: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病(高血压、2 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且疾病为非危重情况)。(2)治疗前后的咽部症状评分、口咽黏膜情况评分、颈前淋巴结情况评分。收集治疗前及治疗3 d 后患者复诊病历中记录的咽部症状、口咽黏膜情况及颈前淋巴结情况,根据病历记录详情对以上3 个项目进行评分(无记录的项目记为0 分)。评分参考扁桃体-咽部评估量表及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量化患者各项指标的评分。①咽部症状评分:咽部疼痛感、咽部瘙痒、咽部异物感及咽部灼热感4 项组成,每项根据严重程度分为4 级,依次记为0~3 分;②口咽黏膜情况评分:口咽黏膜颜色、口咽黏膜滤泡或渗出点数量2 项,每项根据严重程度分为4 级,依次记为0~3 分;③颈前淋巴结情况评分:颈前淋巴结肿大数量、颈前淋巴结压痛程度2 项,每项根据严重程度分为4 级,依次记为0~3 分[12]。(3)患者的咽炎症状缓解时间(从发病开始到病情缓解;如病历未记载,进行电话随访获取)。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连续型变量先用Shapiro-Wilk 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四分位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 检验。分类变量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基础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年龄、性别及基础疾病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咽部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咽部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咽部症状均有改善,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咽部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咽部症状评分情况比较[分,M(P25,P75)]

2.3 两组治疗前后口咽黏膜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口咽黏膜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口咽黏膜情况均有改善,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口咽黏膜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口咽黏膜评分情况比较[分,M(P25,P75)]

2.4 两组治疗前后颈前淋巴结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颈前淋巴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颈前淋巴结情况均有改善,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前淋巴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颈前淋巴结评分情况比较[分,M(P25,P75)]

2.5 两组患者咽炎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治疗组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为(3.17±1.29)d,对照组为(3.13±1.25)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2,P=0.919)。

3 讨论

中医的“喉痹”一词最早起源于我国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13],痹者,取其闭塞不通之意。后《黄帝内经》对该病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在阴阳的层面上揭示了喉痹的致病机制,即“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14]。此后经过历代医家的传承与发展,喉痹一病从病因病机到治法方药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剖析。而结合现今的气候特征以及人们的作息规律,当下引起喉痹的邪气多为外感风热之邪、外感风寒之邪及肺胃火热之邪,其中以外感风热之邪致病最为多见[7]。风热邪气易袭人之皮表口咽,且由于口咽之处机体屏障极为薄弱,又是人体与自然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必经通道,所以风热邪气致病多始于此。风热喉痹多为风邪夹热袭击体表,客于肺系,以致肺失宣降,机体气机运行失调,凝滞不前而停于肺所系之咽喉,复结外来之风热病邪,汇聚于此,不仅侵袭局部脏器,更进一步影响肺的生理功能,循环往复。如不及时祛除病邪,其多会循经入里,伤及其他脏腑,发为危重之证。古人对于风热喉痹的病机也有详细的阐述,如《太平圣惠方·卷之十五》所言:“风邪热气,搏于脾肺,则经络闭塞不通利邪热攻冲,上焦壅滞,故令咽喉疼痛也”[15]。又有《医宗金鉴·咽喉总括》谓:“胸膈风热咽喉痛,邪盛单双乳蛾生,热极肿闭名喉痹,语言难出息不通,痰盛涎绕喉间响,内外肿闭缠喉风,喉痹缠喉皆危证,溃后无脓肿闭凶”[16]。因此,临证如遇风热之喉痹,则当以清热疏风解表治法速去袭表之邪,方能在将该病扼杀在最初阶段,以防生变。此外,急病当以速战速决,因此临床中不应只拘泥于口服或静脉用药,有时辅以针灸、放血或耳穴压豆等方法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起到减轻患者痛苦或加快痊愈的作用。

通过耳穴防治疾病的特色疗法由来已久,在许多中医古籍中早有记载[17]。1982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菲律宾马尼拉启动的中医针灸学标准化命名工作,首次对耳穴制定国际化的标准方案[18]。肾开窍于耳,又为一身之气之根本。中医认为,耳朵与全身脏器之生理功能息息相关[19]。现代研究证实,耳穴与人体的神经系统有特定的关联,通过刺激不同的耳穴可以引起神经系统特定的反应,进而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体相对应的生理病理过程,起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作用[20]。耳穴压豆现多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于对应耳穴,并结合适度揉按的手法刺激穴位,通过药物作用及手法刺激相结合的方法起到对应的治病效果。有研究发现通过耳穴压豆能够调节患者机体的睾酮/雌二醇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21]。研究显示,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证明耳穴压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长及睡眠质量[22]。

本研究选取的耳穴方为:咽喉、肺、皮质下、神门、内分泌及声带。取咽喉穴为局部取穴,其具有利咽通络、疏风清热的作用[23]。肺穴能宣肺利咽,疏导气机,畅通咽喉[10]。皮质下穴能进一步调节神经系统,起到缓解局部疼痛等功效[10]。而神门穴连同皮质下穴能共奏消炎止痛等效果[23]。内分泌穴能调节机体的体液代谢,对于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炎症因子抑制作用[10]。声带穴为咽喉声带疾病之配穴,具有利咽开音等功效[24-27]。王不留行籽又名麦蓝菜,药用上性味苦平,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的药用价值。本研究所采用的耳穴方,其成方思路遵循由近及远,由局部到整体的组方思想,同时通过外用王不留行籽贴穴按压,通过疏导对应穴位经络,达到清热利咽,消炎止痛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口服克感利咽口服液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咽痛咽痒,咽部异物感或咽部灼热感等症状,对比单纯口服克感利咽口服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口咽黏膜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缓解颈前淋巴结肿大或压痛以及缩短患者的咽部症状缓解时间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贾旭锦[12]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在口服中药汤剂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同样能够改善慢性咽炎患者的咽喉部症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何伟等[28]也发现在口服岗梅利咽汤基础上辅以耳穴贴压,能够提高慢性咽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在本研究中,耳穴压豆对于外感风热型急性病毒性咽炎患者的咽部症状以及口咽部黏膜体征的缓解改善作用,可能与该耳穴方能抑制局部的炎症情况,改善病毒引起的体液代谢紊乱,并通过调节相关痛觉神经传导,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有关。当然,这需要进一步的基础实验研究去证实。此外,该法在缩短急性病毒性咽炎患者的咽部症状缓解时间等方面无显著功效,这可能归因于其无直接的临床抗病毒功效,进而无法缓解病毒对于机体的袭击周期。

综上所述,耳穴压豆对于外感风热型急性病毒性咽炎患者能够起到缓解局部症状及体征的作用,临床应用上可在其他口服用药或静脉用药的基础上辅以该法,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间接较少抗生素的滥用情况。

在本研究中,评分情况是基于病历信息进行评估的,其真实性相对较差,且缺失值按照阴性来记录,对结果的评价也有一定的影响。最后,本研究为单中心、小样本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其证据质量不及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去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猜你喜欢
压豆咽炎咽部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荔枝草治疗急性咽炎有效部位筛选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常吃辣能防口咽部肿瘤
艾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灭菌水雾化式口咽部湿化法对脑卒中后意识障碍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
中医灼烙法治疗慢性咽炎300例临床疗效观察
金匮清咽茶治疗慢性咽炎(喉痹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咽部不适或是消化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