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导向的高校本科生学业指导体系构建研究
——以上海大学为例

2022-09-15 12:58
大学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上海大学分中心学业

徐 群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上海 200444

学业指导作为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专业化领域,引起了国内高校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大学生学业指导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选项,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的学业指导。

一、学业指导的概念界定

学业指导作为舶来词,源于欧美高等教育的“Aca‐demic Advising”,在中国对应着多种翻译。学业指导在欧美大学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发展历史,以美国为例,学业指导发展经历了从杂糅于学校事务和学生事务之中到与高校各类事务相分离,进而走向专业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一对一”导师制,到配备专职学业指导教师,再到成立全国性的学业指导协会(NACADA)。

什么是学业指导,学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定义,每所高校对学业指导的具体定位也不同。中国高校的学业指导工作与美国高校的学业指导工作相比,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专业化程度上,都处于起步阶段。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高校相继成立了学业指导机构。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座谈、工作交流了解到,虽然各高校的学业指导机构名称不一、主管部门不完全一致,但基本上都依托学工部或者教务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拨款,工作人员几乎都是专兼职相结合,学业指导内容和形式涵盖基础课程辅导、一对一咨询,学困生预警、约谈和帮扶,优秀学生培养计划,指导对象从一开始的学困生逐渐囊括了所有学生,指导内容也从单一的课程辅导扩展为新生适应性指导、人际关系、专业选择、时间管理、心理危机干预、学术研究、领导力培养等方面,几乎涵盖了大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

二、大学生学业指导需求调查分析

笔者自2008 年担任专职辅导员以来,到2020 年,已有连续12年的学生工作经验。自2015年9月开始,笔者连续5 年跟踪调研350 名大学生,以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首先看一组数据:2011 级—2015 级累计有350 名新生,2015 届—2019 届累计毕业5 届学生。350 名学生由于学业困难、延长学期或者中途退学的累计有59 人,占比16.86%;在大陆升学的有78 人,占比22.29%;出国和到香港地区读研的有26 人,占比7.43%;应届生就业的有153 人,占比43.71%;毕业当年选择“二战”(应届生未考取研究生,继续考研)的有26 人,占比7.43%;选择转专业的有8 人,占比2.29%。再看另一组数据:在350 名学生中,入选上海大学人才学院(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学生)的有8 人,占比2.29%;在校院两级团委学生会工作的累计95人,其中有7名学生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或者副主席;在350 名学生中,在毕业前发展为党员的有69名,占学生总数的19.71%;累计91 人次荣获上海市级以上(含市级)各类荣誉,占到学生总数的26%;累计42 人有出境(出国)海外实习交流经历。从第一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四年之后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毕业就业;二是毕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出国或者在香港地区);三是由于学业困难,未按时完成学分而延长学籍或者退学;四是毕业未就业而选择“二战”;五是大学期间中途转专业。而第二组数据则反映了优秀本科生的培养情况。

(一)学困生的学业指导需求分析

笔者对59 名学困生进行了10 年的跟踪调查,并与59名学困生的家长多次电话、面谈沟通。在整理工作台账中发现:造成他们学业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沉迷于网络(最主要的网络游戏),自我控制能力差(占69.49%);其次是学习没有目标,无学习动力(占44.07%);再次是学习方法不对,主要靠考前突击(占38.98%);最后对专业不感兴趣,不知道将来做什么(占33.90%)。有些学生认为大学考试很“水”,考前刷刷题就可以通过,这个比例还不低,占比28.81%(包括部分绩点比较高的学生);有13.56%的大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耻于请教教师、同学,不知道如何解决;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这是由于上海大学的选课制度造成的(占11.86%);也有学生认为任课教师上课不走心,课程很无聊,没有兴趣学(占10.17%);心理困难导致学业困难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二)考研深造学生的学业指导需求分析

笔者在与新生谈话中了解到,有近七成的大学生有读研的打算,而在大四报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却只占六成。但由于有10%左右的学生直研了,成功升学的比例超过40%。还有一组数据值得高校学业指导机构特别关注,选择继续考研(“二战”)的比例接近10%,在与该群体的谈心交流中笔者了解到,他们的共同点是有名校情结,所以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三)出国或出境深造学生的学业指导需求分析

笔者发现:刚入大学时,学生对出国深造比较模糊,二年级之后,由于出国读研的信息越来越多,有的学生还参加海外实习,获得海外独立学习的生活经验,这为他们将来海外留学打下了基础。这些学生一般在大三就着手准备,包括联系中介、提高GPA 和雅思(托福)考试等。

(四)就业学生的学业指导需求分析

毕业就业学生群体占比最大,他们的学习成绩可能并不出类拔萃,但是清楚自己上大学的目的。他们在学习之余,热爱生活,热心公益,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并参加学科竞赛、参与课题项目,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找工作积极准备。不过,少数学生存在职业生涯定位不清、自我认知不清、面试缺乏竞争力、签约困难等问题。

(五)中途转专业学生的学业指导需求分析

上海大学以大类招生为主、专业招生为辅,实施以通识教育为背景的培养模式教育改革。在大学一年级不分专业,大一结束后再进行大类专业分流,专业选择成为学生必须经历的环节,即使选定了专业的学生,同样需要专业再指导。大学生能够读自己喜欢的专业,能大大降低学业困难的风险,高校应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转专业制度和机制,学业指导机构也要为有转专业需求的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六)优秀学生的学业指导需求分析

优秀学生是一个司空见惯又很少被明确界定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人眼中,其被赋予不同的定义。笔者认为,优秀大学生是指在学业成绩优秀或者良好的基础上,具备政治品格、道德品质、专业素养、文艺体育、领导力潜质等某一方面或者几个方面适应社会需求和挑战的品格特质,将来有潜力成为社会某个领域的领军人才。笔者在对优秀学生的关注与跟踪研究中发现,优秀大学生不是天生就优秀,他们同样会有成长的烦恼,也需要关注与关心。

三、基于需求导向的高校学业指导体系构建

(一)上海大学学业指导体系建设现状

1.组织机构

上海大学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于2018 年9 月成立大学生学业指导与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学生工作办公室,指派专人负责中心工作。中心鼓励和支持各个院系成立院级学业指导与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分中心”),由分中心指派联系人对接中心,接受中心指导。中心协调教务处、期刊社、图书馆和各院系,依托学校物理空间硬件资源和智力软件资源,致力于本科生学业促进、学术提升、发展领航、研究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2.工作队伍

对大学生的学业指导,既要有运作有效的组织机构,又要有最好的工作队伍。上海大学高度重视学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把学业指导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学业指导工作队伍主要由以下几类人员组成:一是辅导员,其通常在新生适应、情感沟通、信息传递、方法指导、习惯养成等方面帮助大学生。二是班导师,每个班级配备1名班导师,他们是班级学风建设、学生学业指导的重要力量。三是朋辈,朋辈的陪伴与辅导,有利于学生熟悉学校、学院环境,获得教师信息、专业指导等。四是校友或者利益相关者,校友对母校有深厚的情感,愿意反哺学校,这些校友乐意为学弟学妹传经送宝;还有一支力量就是与学校或者学生关系密切的利益相关者。

3.运行机制

学业指导是一个过程,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学业指导应该是多元化的,既要关注学生共同关心的学业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首先是学业促进工作机制。中心和分中心要高度重视新生学业适应性教育,特别在每学期的每周留出一个晚上安排新生活动课,辅导员根据上海大学的统一部署,精心设计和组织新生活动课,分别邀请朋辈、校友、班导师、教学院长、基础课程教师担任主讲人,做好适应性教育。二年级以上(包括二年级),各分中心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制订符合院系实际的学业指导方案,与教务部门、社区管理部、班导师、专业课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等人员充分沟通,信息共享,传承成熟做法,实施优秀生计划和精准“扶贫”,对“挂科”特别多的学生实行“诊疗型”的“把脉治疗”。其次是学术提升运行机制。中心和分中心为学生搭建学术体验和实践的平台,与教务处协调,鼓励学生申请校级和市级大学生创新性项目,举办本科生学术论坛和优秀本科生计划,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导师课题研究。2018年起中心与上海大学期刊社通力合作,举办上海大学本科生学术论坛,中心与期刊社聘请评审专家审阅学术论文,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在本科生学术论坛予以表彰,期刊社以增刊的方式将优秀的学术论文汇编成册。再次是发展领航运行机制。中心和分中心根据学生需求制订发展领航主题之下的指导菜单,包括新生导航、分流宣讲、朋辈分享、校友论坛、导师沙龙等。开设各类辅导讲座,涵盖学习方法、新生时间管理、专业选择、人际关系处理、心理健康教育、出国、考研、职业生涯规划等。这些专题讲座能为大学生学业发展与职业选择把舵定向。最后是研究咨询运行机制。早在中心成立之前,上海大学就有一个传统,每年在大一新生中做调研,以调研结果为基础,学工和教务部门针对新生需求展开交流讨论,有的放矢地改进和完善学业指导内容与指导方式。专业分流进入院系后进行二次调研,教务部门会同学工部门办面向全体分流学生发放《专业学院教学情况调研问卷》,通过整理问卷和个别访谈,将调研情况汇总并反馈给院系。各院系获得问卷反馈后,邀请教授及教师代表举办研讨会,聚焦问题、商讨对策、改进教学,并召开座谈会,聆听学生诉求,撰写改进方案。

4.反馈机制

目前,中心反馈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中心和分中心与教务部门共建学业警示系统,教务处将筛查的数据信息反馈给中心和分中心,中心和分中心提供基础课程的辅导答疑,并记录跟踪参加答疑的情况。第二,中心和分中心与公寓办共建学生社区生活预警系统,公寓办将“问题学生”信息反馈到中心和分中心,分中心与相关学生“一对一”谈话,督促其改正。第三,中心例会制,中心每两周召集分中心联络员开会,会上,各分中心联络员汇报院系开展的具体工作,互通信息,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学业指导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寻求提升学业指导的办法。

(二)高校学业指导体系优化

第一,组织机构优化。学校层面成立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学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指导中心”),挂靠学工办,指导中心设主任一人,统筹指导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心成立四个职能组,即学业促进组、学术提升组、发展领航组和研究咨询组。同时,院系成立二级学业指导中心,为各层次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业指导。学业指导与发展中心结构如图1所示。

第二,工作队伍优化。从全球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看,学业指导专业化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指导中心在原有工作队伍的基础上,精心挑选和培养专业咨询师队伍,补齐短板。咨询师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其专业背景包括生涯教育、心理危机干预、网瘾戒除、人际关系处理等。学业指导中心逐步建成以专职咨询师为核心、辅导员和班导师为骨干、朋辈导生和校友为两翼、利益相关者为支持的工作队伍。

第三,指导策略优化。根据前文对学生六方面学业需求的分析和上海大学学业指导工作的运行实践,笔者总结了十三条学业指导策略,分别为:新生导引、基础课程辅导、课程答疑坊、一对一咨询工作坊、首日教育讲堂、校友论坛、优秀本科生计划、专业分流宣讲、导师沙龙、本科生学术论坛、大数据运用、学业跟踪、案例库建设。由于学业需求有差别,对应的指导策略亦有所分别。另外,为保障学生所需要的学业指导信息能准确快速传达,中心应充分建设好、发展好和利用好官方微信公众号宣传媒介,开发定向发送信息、预约咨询、各类政策(攻略)、微课程等功能模块。

四、结语

高校学业指导的本质就是要以生为本,围绕学生的学业发展多样化需求,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材施教,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为工作原则,统筹高校教育资源,全员、协同、分层、分类推进学业指导工作,并构建一流的、专业化的学业指导体系,以更好地服务高校人才培养的工作。

猜你喜欢
上海大学分中心学业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浅析河南省体育彩票(地市级)分中心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谢文利作品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韦萍作品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出版 聚焦老上大的红色历史
全国首个民族出版产品质检分中心成立
35
城市高速公路管理分中心土地集约化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