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自评量化体系研究

2022-09-15 12:58郑章靖
大学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典范树人职责

郑章靖 徐 阳 蔡 肖 杨 超

中国矿业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一、研究背景

相比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化程度更高,研究生培养过程往往更容易忽视德育。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责任人,其落实立德树人职责至关重要。2018 年,教育部专门颁布了《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对研究生导师提出导师基本素质的具体要求,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要求进行完善及细化。近年来,教育界针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具体落实展开了一些研究。比如徐国斌等以浙江大学为例,探索了立德树人视野下研究生导师育人作用发挥机制,认为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都亟待建立一种更加多元、长远的评价体系。郑爱平等基于12 所高校1496 名师生的相关调查结果,认为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不完善,有些学校虽然制定了一些规范和制度,但相对比较笼统,定性的多、定量的少,缺乏可操作性。赵立莹等针对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过程的目标体系、实施路径、问责改进进行探讨,认为有效的评价机制虽然不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却是推动立德树人顺利实施、保证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效果评价指标应该充分征求多元评价主体的意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让评价主体通过多元视角确定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考核指标及其权重。刘林针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与实现途径进行了探究,指出目前没有真正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如何从利益上保障导师乐于、勤于、善于指导研究生,没有形成切实有效地评价、督导、奖惩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办法。姚文等从学生视角对研究生导师师德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研究,并建立了在读研究生对导师的评价体系。曹洪军等提出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考评工作的四重维度,指出目前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考评工作不力,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功能的发挥,认为促进考评工作应该从厘清问题、确立原则、完善考评体系和正确运用考评结果四个维度展开。

综上所述,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在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导师们更有效地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培养研究生的整个环节中。目前国内各高校已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但是少有从导师视角构建相关定量化自评体系。研究生导师很难了解自己立德树人工作达到的水平以及自己与本专业领域的立德树人典范之间有哪些差距,不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方向和通过什么途径改进立德树人工作。

二、自评量化体系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针对研究生导师提出了10 条基本素质和职责要求:(1)政治素质过硬;(2)师德师风高尚;(3)业务素质精湛;(4)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5)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6)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7)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8)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9)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10)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这10条全面总结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但是研究生导师很难根据这10 条要求定量评价自己立德树人工作完成度,因此需要对这10 条要求进行量化,尤其是第(3)、第(5)、第(6)条。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生导师在落实第(3)、第(5)、第(6)条时应该采用不同方式。

为了对上述10条要求进行量化,本文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为试点。这个量化采用相对制,即与本专业领域的研究生导师典范进行对标,若某项达到导师典范们的均值即认为所关注项达到满分,若未达到均值则适当扣分。因此,对研究生导师典范进行合理筛选及数据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三、研究生导师典范数据库建设

本文的研究生导师典范从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包括青年学者)、杰青、优青以及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得者(图1 将其简称为“拔尖人才”)中筛选,共计130 人,年龄范围为30~90 岁,其具体人数和年龄分布分别参见图1和图2。

研究生导师典范数据库包括2 个:数据库1 用于收集典范的立德树人报道;数据库2 用于收集典范的定量化数据,例如年龄、研究生数量、工作时间、组会时间以及成果(论文、专利、专著、项目等)数量等。建立数据库1的主要目的是从这些报道中挖掘研究生导师典范在落实立德树人职责方面的共同办法及侧重点,为后续的立德树人自评体系打分提供依据;数据库2 则侧重于对第(3)、第(5)、第(6)条的定量化提供依据。

数据库1 的分析比较复杂,需要从大量的报道中找出研究生导师典范们的共识。本文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库1进行高频词分析后排序,并将高频词作为研究生导师典范对立德树人的共识。

四、数据库分析

(一)数据库1的高频词分析

数据库1共收集了55篇报道、15万多字。本研究通过对数据库1进行分析,获得出现次数排名前10位的有效高频词,如图3 所示。从图3 可见,“国家”“研究”“学生”是立德树人的重点实施方向。高频词“国家”意味着研究生培养应该以为国家服务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陶文铨院士在80岁高龄时表示自己希望能为国家再健康工作20年:“我们只想通过从事的专业,使得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能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有话语权,处于领先地位。”高频词“研究”意味着两层含义:研究生导师应该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同时,应该努力培养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例如,何雅玲院士提到帮助学生树立创建“双一流”大学的担当意识,增强学生为国家强盛而学习的使命感……教师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首先要检视自己的扣子是否扣得正、是否松了线、是否染了尘。作为一名党员,风清气正要从自身做起,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高频词“学生”意味着立德树人实施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成长和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例如,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得者饶中浩教授提到某位学生在其指导下,4 年期间发表了近20篇SCI论文,并入选博新计划,得知这件事情他跟这位学生一样激动。他希望学生敢于跟国内和国际顶尖大学的学生对标。数据库1 的大数据分析结果,可以为立德树人自评体系量化打分权重的确定提供依据。

(二)数据库2的量化指标分析

本研究对数据库2 收集的量化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某些量化指标具有共性,而大部分数据则与导师年龄有很大关系。具有共性的量化指标包括工作时间和组会时间。几乎所有的研究生导师典范们都是全身心投入到日常工作中。例如,数据库1 关于陶文铨院士的工作时间描述如下:一年365 天,除了除夕给自己放个假,几乎全年无休;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也像我们一样起床困难,但一进办公室就又是元气满满。何雅玲院士的工作时间,没有上下班之分,没有工作日与节假日之分,更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饶中浩教授每天都是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才休息,而早晨六七点就起床工作。

与研究生导师年龄相关的量化指标包括研究生数量和成果(论文、专利、专著、项目等)数量等。图4 至图7反映了指导研究生数、论文数、专著数以及专利数随导师年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从中可以得到以下几个重要结论:(1)40~60 岁是研究生导师的黄金年龄,其上述指标均达到峰值;(2)60岁后这些指标普遍开始出现下滑;(3)40岁以前,属于导师起步阶段,指标值较低。

为了将图4 至图7 的数据作为自评系统的打分依据,本研究对这些图中的数据进行了分区统计,并将年龄分成3 个阶段:小于40 岁、40~60 岁以及大于60 岁。表1显示了这3个年龄段不同成果的均值统计情况。其中,年均值较能反映实际情况。以论文数为例,从年均值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论文年均值在下降,这是因为40 岁前研究生导师具有发展压力。从专著数来看,40~60岁是黄金年龄,这是因为研究生导师在此阶段已形成自己特定的发展方向。为了反映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情况,提出了成果年均值与研究生数的比值。从统计情况来看,所有关注的成果年均值与学生数的比值都随着研究生导师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可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挖掘的空间,尤其是40~60 岁年龄段的研究生导师团队。

五、自评量化体系构建

自评量化体系采用百分制,分为专业类评价指标和非专业类评价指标。非专业类评价指标主要涉及政治素质、社会责任、学术道德以及人文关怀等。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所以非专业类评价指标所占分值为60 分,专业类评价指标占40 分;另外,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导师既应该以身作则,也应该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所以,专业和非专业2 类评价指标又可细分为导师项和学生项,而且导师项和学生项各占50 分。具体的自评量化体系如图8 所示。导师的非专业类评价指标又可细分为3项,每项占10分;前2项分别与《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的研究生导师基本素质要求中的第(1)、第(2)条相对应;第(3)项引入了中国矿业大学颁布的《中国矿业大学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的“十不准”;研究生导师非专业类评价指标的30 分中若有失分项则自评不达标。将学生的非专业类评价指标细分为3 项,每项占10分,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社会责任感培养,学术道德规范培养以及人文关怀培养。专业类评价指标中,导师指标和学生指标各占20 分。导师专业类评价指标包括科研和教学2类,各占10分;学生专业类评价指标包括创新能力和培养条件,各占10分。

六、结语

立德树人已成为研究生导师的基本职责,是考评研究生导师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针对研究生导师提出了10条基本素质和职责要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立德树人自评量化指标,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典范作为评价参考,并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为试点,研究了自评量化体系构建方法,为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职责量化评价探索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典范树人职责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利用PBL教学模式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立德树人的德育使命
数形结合的典范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
两装当道
Gwendolyn Brook
企业如何有效实施不相容职责分离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