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环境及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9-15 09:02王悦欣陈莉佳郭梦雅李鉴基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监护病房

王悦欣,陈莉佳,郭梦雅,李鉴基

广东省中医院内五科,广东广州 510145

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病房仪器设备在为患者实施护理、检查、救治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设备的运行具有时间长、频率高且强度大等特点[1]。同时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往往病情危急,免疫能力低下,对病房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病房消毒、整洁、医护人员手卫生等环境管理工作落实效果与患者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率有着直接联系[2-3]。因此在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工作中融入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加强环境及仪器设备管理尤为关键[4]。5S管理模式包括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5方面内容,在企业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5-6]。为证实该管理模式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环境及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服务质量。本文选择广东省中医院2020年5月—2021年6月期间围绕30名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和55台仪器设备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30名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和55台仪器设备。根据不同时间节点管理模式不同划分为实施前(2020年5—11月)和实施后(2020年12月—2021年6月)。30名医护人员包括男4名,女26名;年龄25~43岁,平均(33.17±1.14)岁。研究期间医护人员未发生岗位及人员变动。

1.2 方法

实施前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和环境、仪器设备采取常规管理。针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方法统一向医护人员展开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制定常规环境卫生及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开展严格遵照制度落实。

实施后采取5S管理模式:(1)整理:根据类别及使用频次将病房内仪器设备放置在指定位置并确保整齐有序。确保在急需使用时能够缩短寻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将不常用的设备归纳放置在库房中,统一将患者的生活物品存放在生活区,保证病房内整洁。(2)整顿:完善每一件仪器设备标识,标识内容包括“待检修”“检修完毕”“故障”等,同时标识设备管理责任人,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仪器使用及维护方法,确保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追踪处理。(3)清扫:定期清扫病房内环境、仪器,将污物去除同时检验其性能。每天安排责任护士对设备进行全面擦拭,对于感染患者所使用设备,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并在使用后及时消毒处理。(4)清洁:①医护人员手部清洁:制定手卫生管理制度,改善病房内洗手条件,要求在进出病房、接触患者前后均进行手部卫生清洁消毒,将手卫生执行情况融入到绩效管理体系中。②病房地面清洁:每天定时使用监护室特用的拖把对病房地面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清洁消毒,及时清理患者体液所污染的物品,避免交叉感染。③病房环境清洁:进入病房需穿戴专用工作服,严格控制病房内人员流动,对于家属需进入病房内部,指导其洗手消毒并穿戴防护服。定期对病房内空气消毒滤网进行清洗,保证空气消毒质量。(5)素养:从医护人员仪器设备维护技能、应急处理能力以及责任素养等方面强化培训,使5S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全面提高其综合素养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病房仪器设备管理效果从设备摆放混乱、使用记录缺失、仪器设备损坏3方面评估,发生率越低表示管理效果越好。②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管理效果由手卫生合格率、监护病房空气菌群合格率、监护病房环境整齐率构成,发生率越高则表示管理效果越好。③医护人员管理满意度由医院自制总分为100分的满意度问卷评估,分为非常满意(80~100分)、比较满意(60~79分)、不满意(0~59分)。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总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展开计算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仪器设备管理效果对比

实施后,病房仪器设备摆放混乱、使用记录缺失、仪器设备损坏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重症监护病房仪器设备管理效果对比[n(%)]

2.2 实施前后病房环境管理效果对比

实施后病房环境管理效果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管理效果对比[n(%)]

2.3 实施前后管理满意度比较

实施后,管理总满意度为93.33%高于实施前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实施前后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管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着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及救治工作。为能够对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服务,需在病房内配备呼吸机、监护仪等现代化医疗仪器设备[7-8]。但这些设备具有使用频率高、运行时间长等特点,若仪器设备运行不稳定、故障频发将对患者救治及时性与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影响。重症监护病房内患者对病房环境要求较高,极易出现交叉感染、加重病情等不良事件[9-10]。因此,探寻一种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提高重症监护病房环境及仪器设备管理效果尤为重要。

本文实施前与实施后的管理办法分别为常规管理和5S管理,比较病房仪器设备管理效果,实施后设备摆放混乱、使用记录缺失、仪器设备损坏发生率为5.45%、1.82%和3.64%较实施前的21.82%、12.73%与16.36%显著更低(P<0.05)。本研究结论与刘沁峰等[11]在相关研究中的结果相一致,其实施后设备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58%、1.59%和0.28%明显低于实施前22.03%、6.60%和0.92%(P<0.05)。比较环境管理效果,实施后各项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管理满意度方面实施后高于实施前(P<0.05)。分析原因:5S管理模式是起源于日本的先进管理理念,其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个角度出发实施科学管理,意在通过相关规章制度及培训体系的落实,全面提高重症监护病房环境及仪器设备管理效果,营造安全的病房环境,降低仪器设备故障率,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服务[12-13]。在整理环节对常用和不常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管理,最大程度缩短设备找寻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在整顿环节,将常用的设备放置在指定位置并明确仪器设备状态标识和责任人,确保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做到追踪处理。清扫环节目的在于将病房环境的污物清扫干净,对特殊患者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消毒擦拭。清洁环节包括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清洁,通过在手卫生制度约束下,要求完善病房内洗手条件,在接触不同患者前后,进出病房前后均严格落实手部卫生,降低交叉感染风险[14]。病房地面的清洁,要求医护人员每天定时使用含氯消毒液对地面及患者周边物品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被患者体液所污染的区域。在病房环境清洁方面,定期清洗空气消毒滤网,保证病房内空气消毒质量,严格管理病房内人员流动,对于必须进入病房的患者家属指导其消毒洗手后规范穿戴防护服,营造病房内清洁无菌环境[15]。另外从医护人员仪器设备维护技能、责任素养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强化培训,使医护人员素养水平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在重症监护病房环境及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采取5S管理模式相比于常规管理而言,更有利于提高设备管理效果,营造优质的病房环境,同时管理满意度更高代表得到更多的认可,应当全面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监护病房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做好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建议
食品检测实验室中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
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