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幼儿活动探究与评价

2022-09-20 02:34穆东燕陈晓芳
科学咨询 2022年16期
关键词:鸟窝蚕宝宝麻雀

穆东燕,陈晓芳²

(新中街幼儿园,北京 100000;北京教育学院,北京 100120)

STAEM教育理念关注幼儿“问题导向的经验构架”的形成,以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为抓手,让幼儿有机会连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沿着“生疑——探疑——解疑——释疑”的线索连接起来,[1]获得跨领域经验和“远距离联想”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创造力的提高。

STAEM改变了传统幼儿教育中领域知识彼此割裂、理性与感性分离、经验与现实切断的现状,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下文结合《爱心鸟窝》活动和《蚕宝宝爱心成长记》展开阐释与评价。

一、活动介绍

(一)《爱心鸟窝》

在户外游戏时,幼儿追逐着几只小麻雀,小麻雀被追到三层空调排水管缝隙处不再出来,幼儿仰起脖子等待着小麻雀。“老师!那里有草,好像是小麻雀的家!”大家都开始被看上去“神秘”的东西吸引了,纷纷过来看究竟,兴奋地讨论着:

“我在马路边的树上见过鸟窝,妈妈说是喜鹊的窝。”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畅所欲言地讨论和分享着,“小麻雀好可怜,只能在空调管子那里搭窝,我们为麻雀建个家吧。”于是,在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下,生成了一个“爱心麻雀窝”的STEAM活动。

1.讨论——鸟窝是什么样子的

“鸟窝有哪些形状?鸟窝一般在哪些地方呢?”幼儿利用故事绘本共同查阅网站,以图片及视频等形式了解了各种鸟窝,了解到鸟妈妈在鸟窝里养育小鸟。幼儿热烈地讨论,又发现了更多的问题和现象,引发了进一步探索。

2.寻找——鸟窝都在哪里

“哪里还会有鸟窝?鸟窝里会有小鸟吗?”幼儿开展了寻找和发现之旅。通过家园合作,拓展教育资源,和家长共同引导幼儿生活中寻找,幼儿发现:公园、马路边高高的树上和一些隐蔽的小树林里有不少鸟窝,还有人工制作的鸟窝……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鸟窝。

3.探索——小鸟的家如何建造

“小鸟是我们的朋友,可是小麻雀在空调管子缝那搭窝多可怜,我们给它建个温暖的家吧!”幼儿积极行动了起来。

(1)绘画鸟窝设计图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形状不同的鸟窝,绘画设计方法也各有不同,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绘画、涂色、裁剪与装饰。还发展了幼儿解读图纸的能力,他们想试将设计的鸟窝利用材料进行制作,真实地兑现出来。

(2)制作鸟窝小模型

根据设计图一边制作,一边不断发现设计图纸中的问题,然后进行初步的调整。他们在经历失败与探索中不断进步,解决问题,优化建造的鸟窝模型,直到最终完成作品。

(3)实际建造鸟窝

“制作鸟窝需要哪些材料?会用到什么工具,如何制作鸟窝?幼儿做了一个前期的计划,根据自己设计的鸟窝,准备好制作鸟窝的材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始了鸟窝搭建。有了模型制作的基础,幼儿不断迁移和重组经验,学习简单的编织、测量,材料的固定,探索了鸟窝的围合、垒高技术。同时进行鸟窝的装饰美化,与周围环境色彩协调搭配,技术逐渐娴熟,审美能力初步提升。

(4)安放在适宜位置

“鸟窝终于做好了,放在哪儿合适呢?”幼儿结合已有经验,有的选择放在隐蔽、稳固又舒适的树杈上,也有的幼儿选择放在低处,觉得这样就很容易发现小鸟并和小鸟做朋友。他们想了很多办法,通过攀爬架、叠高轮胎和大型积木等,把鸟窝放在很高的地方,盼望着小麻雀住进“家”里,每天期待鸟儿的到来……从此埋下了观察的种子。

(二)《蚕宝宝爱心成长记》

幼儿园操场围墙边有一棵桑树,春天进行,户外活动时,幼儿讨论起桑树叶是蚕的主要食物话题,有的家长带来了蚕宝宝放在班里。大家每天照顾蚕宝宝,有的说:蚕好可爱啊!有的说:蚕不好看,像个大肉虫子!有的小朋友用手去抚摸蚕宝宝。别的小伙伴纷纷阻止他说:“别把蚕宝宝弄伤了,蚕宝宝长大了能吐丝,还能织出漂亮的围巾,可好玩儿了,”我们养蚕宝宝吐丝玩以后织围巾吧!”“好啊!好啊!”大家欢欣鼓舞,兴奋异常!大家一起行动又在桑树叶上找到了五六条蚕宝宝幼虫。可是当大家兴奋之余,忽然发现,不知道在哪里喂养蚕宝宝。我们总得给蚕宝宝一个温暖的家吧!大家纷纷附和,于是,在幼儿的爱心与探索欲下,生成了一个“蚕宝宝爱心成长记”的STEAM活动。

1.讨论——蚕宝宝的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用什么做蚕宝宝的家呢?蚕宝宝的家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什么造型呢?大家都在蹙着眉头,冥思苦想,这时候,胖胖说:“我有办法,我见过邻居叔叔在家养蚕,他是用鞋盒子养蚕。”哦,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是鞋盒子呀,这好办。家里有空鞋盒子。可是,现在班里也没鞋盒子呀,大家还是发愁,这时候,胖男孩儿又说,不如这样,我们先去美工区用最厚的美术纸做一个盒子,你们看行吗?于是,几位小朋友来到美工区,选择纸张、纸盒连接物,测量每个边的长度,装饰蚕宝宝的家,共同做了一个漂亮的盒子。

2.讨论——怎么喂养蚕宝宝呢?

平时,小朋友们在家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根本没有照顾过别人,对如何饲养蚕宝宝都束手无策。这时,一直在关注大家行动的教师提醒大家,平时身边大人如果遇到有回答不了的问题都是这么寻找答案的呢?这时大家异口同声说:手机百度吧!于是幼儿求助使用教师的手机和班上的电脑,通过查阅网站,回看视频,了解了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和喂养注意事项:

①蚕宝宝一天喂食3~4次,早晨、中午、下午、晚上。每次量要适当,以免浪费。晚上可以多放些叶子,因为蚕整夜都在吃桑叶。蚁蚕要用嫩叶喂,叶最好切成碎片或条。

②桑树叶喂蚕之前一定要用清水洗净并晾干,不要用变黄腐败的叶喂蚕,否则蚕会中毒或拉肚子生病。

③经常清除粪便和吃剩的叶子:给小蚕换叶时,可以直接把新叶盖在旧叶上,待小蚕都爬到新叶上,把旧叶拿走。这样可减少蚕的伤亡,便于清除残叶和蚕粪。

④健康:蚕房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蚕不能晒到阳光,怕蚊虫、杀虫剂、蚊香等。

3. 讨论安排蚕宝宝的喂养人选及分配为蚕宝宝准备食物的任务

喂养蚕宝宝:清早、中午、下午,小朋友们都举手报名,幼儿自己做了值日生表格,按时喂养,就是到了晚上,小朋友们都被爸爸妈妈接回家了,可是蚕宝宝怎么办呢?谁来喂它们呢?这可把大家难住了,这时候老师建议大家可以求助传达室的刘爷爷,刘爷爷,晚上在幼儿园值班。大家都知道刘爷爷非常和蔼可亲,这个问题也解决了。于是,大家纷纷行动起来,个子高的小朋友去采桑叶,身材瘦小的小朋友负责清洗、晾干桑叶,在教师的协助下把桑叶收集到保鲜袋里。

4.讨论将蚕宝宝的家安置在什么地方

大家从网上了解到蚕宝宝怕冷、怕闷,也不能晒到阳光,大家一商量,就将蚕宝宝放在教室背阴的阳台上,用一块黑布盖上。忽又想到,蚕宝宝怕闷,就在盒子四个侧面上都扎了几个洞,让蚕宝宝有新鲜的空气进入。

5.讨论蚕宝宝的家卫生打扫问题

平时小朋友在家都是父母帮助打理个人卫生,这下需要幼儿给蚕宝宝收拾家、清理垃圾,一张张小脸都不屑一顾、不太乐意。教师看到僵住了,就给大家讲,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都是怎么照顾你们的?他们嫌弃你们脏吗?现在,你们好比是蚕宝宝的爸爸妈妈,你们又该怎么做呢?哦,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我们都是蚕宝宝的爸爸妈妈呀。于是又都纷纷抢着这个任务。

6.讨论、观察、模仿蚕宝宝的各种动作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蚕宝宝一天天长大,幼儿每天都尽心照料蚕宝宝,并观察、模仿蚕宝宝弓身爬、直身爬和团身滚等动作开展游戏,编排了蚕宝宝小话剧,吸引幼儿欣赏,培养了幼儿的综合素养。幼儿由于每天都观察蚕宝宝,所以,每个动作表演都很到位,赢得了幼儿园同伴、家长的一致好评。

附表:STEAM活动计划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STAEM教育 “儿童立场、寓教于乐、发展为本、领域融合、创客思维”的特点,结合多个类似《爱心鸟窝》和《蚕宝宝爱心成长记》活动的案例,以及对案例中“意义单元”与“关键高频词汇”的提取,设计出了STEAM活动评价指标体系,并尝试依照这一体系对活动进行实验式评价,以此指导教师,更科学地开展此类活动,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使幼儿在STEAM活动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见附表)。

STEAM活动鼓励幼儿像科学家和数学家一样思考,像设计师一样设计制作,像工程师一样规划建造,像艺术家一样想象创造。因而,教师在STEAM活动中,应仔细呵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求知欲,以游戏和玩耍的方式,激发和培养他们探索和创造的精神,这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猜你喜欢
鸟窝蚕宝宝麻雀
宝宝头上有鸟窝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燕子和麻雀
Mini漫画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鸟窝
麻雀与红襟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