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调研分析

2022-09-21 03:34成谢锋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农产品电商农业

陶 耘,成谢锋

(1.池州学院,安徽池州 247000;2.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 210003)

近年国家政府出台了系列政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笔者研究汇总各级政府机构统计报告,查阅政府和行业企业数据网站,采集大量数据,综合统计分析,从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进程、农业电商、农业新经济新业态、农产品外贸、农业服务机制、农民生活水平8个方面总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最后,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1 农业生产产业改革成效

粮食产能飞越增长。2020年我国以66 949.20万t的粮食总产量实现多级跨越,人均粮食占有量近500 kg,已多年居世界第一。2020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达16 748.7万hm,粮食播种面积为11 676.8万hm,比2011年分别增长712.7万和378.8万hm,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农业作物多样化供应充足。2020年全国棉花、油料、糖的产量分别增长至591.0万、3 585.4万、12 014.0万t,主要经济作物的产能显著增加。由图1可知,2020年肉类、禽蛋类、牛奶类产量分别为7 748.38万、3 467.76万、3 440.14万t,超世界平均水平。由图2可知,全国水产品产量达6 549.02万t,其中海水产品3 314.38万t,淡水产品3 234.64万t,人民膳食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图1 2011—2020年全国肉蛋奶产量变化Fig.1 Changes of meat,egg and milk production of China in 2011-2020

生产结构优化。由图3、4可知,202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7 782.17亿元,10年增长率为74.8%。林业总产值达5 961.58亿元,增长率为92.8%;畜牧业增长至40 266.67亿元,增长率为59.8%;渔业增长到12 775.86亿元,增长率为74.1%。农业复合型立体式协调生产结构初步形成。此外还可以看出,林业的占比长期偏少,生态价值应进一步发掘。

图2 2011—2020年全国水产变化Fig.2 Changes of national aquaculture in 2011-2020

图3 2011—2020年农林牧渔产值比较Fig.3 Comparison of the output values of agriculture,forestry,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in 2011-2020

图4 2020年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Fig.4 Proportion of output values of agriculture,forestry,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in 2020

由图5可知,2019年农业产业的贡献率仅为 3.9%,2020年上升较快,为9.5%,说明农业改革成效显现,但相对二、三产业经济价值需进一步提升。

生产区域优化。各省通过大数据统筹决策指导科学布局生产,形成专业化、智慧化优势主产区。例如,全国已经形成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产业带和畜牧业主产省(区)和生猪主产省(区)。

农产品品种及品质结构升级。通过大数据新科技支撑,实现了各类蔬菜周年供应,且品质迅速提升,2018年三品一标产品认定已达12.2万个。农业品牌和质量的竞争力持续提高。

截至2021年9月,全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为96%,自主选育品种占95%;畜禽、水产自给种源分别为75%、85%,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种源得到保障。

图5 2011—2020年农业总产值及GDP贡献率变化 Fig.5 Changes of total value of agricultural output and GDP contribution rate in 2011-2020

农业农村部于2020年先后开展了4次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见图6。由图6可知,2020年农产品抽检合格率总体为97.8%,说明基于大数据支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力度加大。

图6 不同年份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变化Fig.6 Changes of sampling inspection rate in different years

机械化耕种推广。由图7、8可知,2020年末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0 555.0亿W,同比增长2.7%;多种农机拥有量大幅增加。全国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持续增长,2020年已达71.25%,其中机耕率已达85.49%,有效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转变。

图7 2011—2020年主要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比较Fig.7 Comparison of year-end ownership of maj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 2011-2020

图8 2013—2020年全国农业机械作用水平比较Fig.8 Comparison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machinery level in 2013-2020

农田设施化改善。2020年底,全国耕地面积的40%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总共达0.53亿hm。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一般公共预算787.82亿元,同时地方财政多渠道规划88.00亿元,支持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533.33万hm。2020年底,日光温室和塑料大中棚面达到336万hm。

生态环境受到重视。由图9可知,从2015年开始农用化肥使用总量出现下降趋势,2020年使用量5 251万t,比2014年减少了745万t,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农药、农用柴油和农用塑料薄膜也逐年下降。

近年农村土地改革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土地流转是其重要形式。截至2020年,全国家庭承包耕地10 411万hm实现了有效流转,年增长率为1%,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数达22 040.98万户,生产托管规模经营显出成效。

从2014年起,国家进行了4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试点改革,确定中央试点546个,加省级试点,试点单位已覆盖全国80%以上县。借助数据系统,近年改革步伐加快,截至2019年368 582个村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目前,全国已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包括乡村组3级)近90万个,核实账面资产7.7万亿,改革初显成效。

图9 2011—2020年农业化工使用情况比较Fig.9 Comparison of agricultural chemical use in 2011-2020

2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由图10可知,截至2019年,农村水库达98 112座,有效灌溉达6 867.9万hm,灌区有效灌溉达3 350.1万hm,节水灌溉达3 705.9万hm;乡村办水电站建设达到45 445个,农村用电量达到9 482.87亿kW·h,比2011年增长32.8%,农村生产水电保加固。

图10 2011—2020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Fig.10 Comparison of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2011-2020

农村公路建设深入推进,2020年农村公路里程438.23万km,年增加18.19万km,占比全国公路总里程84.3%,其中县、乡、村公路新增里程分别为8.11万、4.04万和6.04万km。通达深度和质量不断提高,基本做到硬化路乡村全覆盖。

2020年全国邮政行业设置营业网点34.9万处,设在农村11.1万处。各种快递营业服务网点总计22.4万处,设在农村7.1万处。2020年全国农村邮政投递路线数量达10.1万条,长度(单程)过410.4万km;农村投递率为每周5次(城区每日平均投递2次)。

3 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加速

2020年,农业农村数化指数达36.0%,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疫情激发各产业链5G网络、物联网基础建设,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应用于农业产业,农业数据化、智能智慧化进程加快,促使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管理高效化,农业农村各种服务便捷化。

信息化关键技术、产品、设备,在养殖、种植等方面系统利用;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加速。如金农工程(政府主导)、农业农村部网站数据服务、几部门联合建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农业大数据(布瑞克公司)、遥感大数据(佳格卫星),省地政府主导推出的数字中心,如山东、安徽、贵州、天津、江苏等都建设立了大数据中心,面向不同用户,提供包括生产、生活等全方位的服务,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的信息服务水平,支持农业智能化升级。

目前全国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电话”,超13万行政村完成光纤铺设,在农村建设4G基站3.7万个,全国行政村98%以上通光纤、通4G。数字乡村战略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移动网络的普及,手机逐渐成为新农民的生产生活新工具。据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到2020年已达3.09亿人,同比增长39.2%;农村网络普及率为55.9%。

至2020年高素质农民数量达 1 700 万人。在全国建设了5 000个农业示范基地,40万个示范主体,构建“专家-农技员-示范基地、主体-农户”链式推广服务,点对面示范辐射带动,落实技术进村入户。

数字农业项目建设2017启动。“天眼”农业高分卫星2018年发射成功。种植、养殖业开始推广应用卫星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通过机载北斗定位系统,实现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农机作业效率和农机平台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累计农机作业监测面积超1.5亿hm。

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高科技的应用,为数字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奠定基础。目前已建立国家农产品质量、肉类蔬菜流通、农垦产品质量三大可追溯平台。各省、地方和企业也建立了区域农产品追溯系统,山东省滨州市试点推行二维码追溯捆扎带,精准追溯农产品生产全程;潍坊市探索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管控能力;成都市基于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建设“物联+网络+监管”体系,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智慧监管。

基于“农业大数据的部级中央云平台+省级平台+县乡村级服务终端”的全国农业综合服务12316运营,平均日咨询量超2.4万次,用户超千万,注册在线的各方面专家超17 000人,推动公共信息服务向农村覆盖。2019年,建益农信息社29万个,提供公益和便民服务近3亿次,实现网络交易额178亿元。

4 农业电商发展日趋成熟

国家以中央财政资金带动农业电商快速发展。由图11可知,2020年中国农业网络零售额为1.79万亿元,年增长5.3%,2021上半年达9 549.3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 8 663.1亿元,年增长21.0%。2020年,我国县域网络零售额达35 303.2亿元,年增长14.02%,占全国网络零售额比重为30.0%,其中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3 507.6亿元,年增长29.0%。县域生鲜电商网络零售额为519.72亿元,年增长24.5%。县域农产品电商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带动300多万贫困农民增收。

图11 2014—2020年中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及增速比较Fig.11 Comparison of China’s rural online retail sales and growth in 2014-2020

农村市场是扩内需的重要增长点。在供给侧,政府、企业等多方参与下沉市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如京东、阿里巴巴、苏宁等将供应链、物流等零售新基建不断向下延伸,通过溯源体系、技术输出、品牌赋能、渠道拓展等措施促进农产品上行。在需求侧,通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带活农村市场,促进工业品下行。全国建制村已实现直接通邮,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8%,解决了农村网购物流配送难题,电商改变了农民生活购物习惯,带动了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由图12可知,2020年中国农村电商市场规模为31 533亿元,同比增长37.7%。

图12 2015—2020年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及增速比较Fig.12 Comparison of China market size and growth of rural e-commerce in 2015-2020

资料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淘宝村数量为5 425个,比2019年新增1 115个(图13)。淘宝村集群数量为118个。淘宝镇数量为1 756个,新增638个。电商带动的产业规模化效果突显。

图13 2014—2020年淘宝村及集群淘宝镇变化 Fig.13 Changes of Taobao village and cluster Taobao town in 2014-2020

阿里巴巴在成都、淄博、南宁、昆明、西安建设五大数字产地仓,覆盖了18个省300个县域;在建数字农业基地1 000个,盒马村120个。苏宁推出“乡村振兴521 计划”,布局5 000个苏宁村,2 000个县级中华特色馆,10万家苏宁零售云门店。京东“京心助农”战略,将打造百亿级流量池,培养农业电商人才100万,农产品直播基地10万。2020下半年每日优鲜对传统菜市场数字化改造升级,推出智慧菜场业务。涉农电商全产业链转型,为农业农村数字化、现代化科技赋能。

5 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收显著

各地加大力度发展“乡土特”乡村产业,深挖特色资源优势。仅2020年新认定了3 274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展了91个特色产业十亿元镇,136个亿元村;加速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到2020年产值超百亿的农业产业群已达34个;农业产业化加速,到2020年全国农业龙头企业达9万家,其中1 547家为国家重点农业企业,近1.2万家企业年收入过亿元,有77家年收入过百亿。截至2020年5月底,依法登记的农村合作社达222.5万家,联合社超1万家,2020年全国开展网络销售的农村合作社数量达2 473个,近85.3万家庭农场纳入名录。

融合业态持续丰富,“农业+”创新趋动,认养农业、体验农业、直供直销等多种农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显。

乡村休闲旅游快速发展。2019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2亿人次,收入超8 500亿元; 2020年新建设美丽休闲乡村景点1 216个,新设计设定一千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农产品加工业是构建乡村产业链的核心。2019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1万家,吸纳农民就近就业3 000多万人,辐射带动1亿多小农户;2020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23.2万亿元,年增长12 00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7.5%,科技贡献率达63%。

2020年农业创业人员达1 010万,年增160万,再次刷新增速增量;累计1 900多万返乡留乡人员实现就地就近就业,55%的创业项目运用信息技术,利用电商网络营销,85%以上属于覆盖三产的产业融合型企业,广泛涵盖农业生产经营全领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

6 农产品国际贸易快速发展

由图14可知,农产品贸易总额持续增长,2020年达2 468.3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率为58.6%;进口额增至1708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率80%;出口额达760.3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率25.15%。但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

图14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情况比较Fig.14 Comparison of foreign trade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

随着农业国际市场融合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能力的增强,农产品贸易结构明显优化,优势农产品出口额持续上升,包括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至2021年上半年三者相关产品出口额占比重55.74%。

出口农产品品种也日益多样化。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以基地带动标准化生产,创新组织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业展会,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推动各种特色农产品、地标产品出口实现逆势增长,水产品出口增幅由负转正。

7 服务机制不断完善

2018年农机服务组织达到19.2万个,农机合作社7.3万个,生产托管服务0.92亿hm次,农业生产服务体系逐步建。

地方政府和涉农电商联合打造农业经营服务链。如每日优鲜孵化社交电商“每日一淘”,对接300多个脱贫地区,上线数百款产品,至2020年总销售额超8亿元。苏宁利用线上线下融合优势,线下深入乡村市场开设苏宁扶贫实训店、苏宁易购零售云等8 000余家;线上中华特色馆、苏宁拼购、 苏宁超市等频道,累计销售农产品140亿元。中国邮政和地方政府合作,开通地方馆875个,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字节跳动帮助国家级脱贫县销售农产品19.99亿元。2020年拼多多“农地云拼”成交额超2 700亿元。美团2020年县域线上生活经营服务交易额348亿元,覆盖餐饮、乡村景区景点、民宿和农家乐等。一亩田提供批发市场供应链服务,业务覆盖54个大型批发市场,拥有合作档和自营3 000多个。

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内容营销服务,农产品、特色民风民俗、乡村风光、乡村文旅品牌得到全方位生动展示,丰富了“旅游+农业”业态,有助于涉农产业链的提质增效。

农业农村部就“拓宽农业农村资金渠道,扩大投资效益”密集出台政策。2020年(1—11月)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2 259亿元,同比增长18.2%。通过推动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有序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农业农村,其规模达到1 665亿元,比2019年增加1 400多亿元;制定出台《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资乡村振兴;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小微农业企业等的金融信贷支持,落实各项农业信贷优惠政策,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提高资金在供给与需求间的配置效率。

三大新鲜金融动力——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贷款企业注入农村金融体系,成为其有利补充。全国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和总负债均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2020年1月分别已达38.45万亿元和35.44万亿元,相较2014年分别累计增长97.65%,95.78%,金融市场规模实现了稳步提升。

至2020年6月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全国3.01万个乡镇,覆盖率96.64%;基础金融服务覆盖5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99.94%;农村地区设ATM机37.16万台,POS机685.84万台,取款服务点达89.73万个,乡村基础支付服务稳定供给。

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增速持续上升,西部区域表现抢眼,收入远高于其他区域,主要由于西部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更大,政府财政也向西部区域倾斜,给予西部的保险补贴比例远高于中东部,促进西部农业保险发展规模。东部和中部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保险市场也同时稳步发展。

国家司法部不断加基于大数据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加大人民调解和公益法律服务的支撑力度,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融合发展,建成集12348热线、网站、微信、移动客户端为一体的中国法律服务网。截至2020上半年,20个省份开发应用了智能移动调解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提高了乡村矛盾纠纷预测预警预防水平,为农业经营提供全面便捷的法律服务。

8 农民生活水平现实飞越性提高

随着农业改革的深入,农村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由表1可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达17 131元/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13 713元/人,近10年增速均超过12%。农村居民消费也呈多样化发展,通信、教育、医疗均持续上升。

表1 2013—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rural per capita net income and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in 2013-2020 元/人

由表2可知,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于2000年首次下跌至50.0%以下,以后基本保持每年持续下跌,至2019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30.0%,因此中国农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已显著提高。

表2 2013—2020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Engel coefficient of rural residents in 2013-2020

农村居民居住条件极大改善,2020年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48.9 m,且新建住房均为砖木结构、砖混结构,住房质量稳步提高。

至2019上半年全国8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处理,30%农户的生活污水得到处理,农村改厕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极大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到2020年底,全国共有乡村书屋、乡镇图书室58.7万个,图书拥有量超11亿册;全国共设61万个村卫生室,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数36 000,乡镇卫生村卫生室人员达148.1万人。

至2020年参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达54 244万人;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不断调高,2020年提高到97元/月。

我国于2003年试点新农合医疗制度,2010年已基本全覆盖,2013年参合率近100%。2016年开始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2020年全国参保人数达13.61亿,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形成。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逐年提高,截至2020年底,目前全国农村低保的平均标准为每人每年5 842元。

9 存在问题和深化改革策略建议

农业土地和集权改革还没有完成,农业机械化没有全面普及,山区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大数据指导生产并不普及,且区域数据没有统筹,导致生产决策与全国全球市场存在偏差,生产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农业高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东部建设完善,而西部建设薄弱,全国农业科技化、智能化、数据化差距大,地域供给侧结构调整需要加大力度;

农业电商发展出现强则越强的态势,区域和企业农业电商发展均不能协同,影响农业电商整体发展,也阻碍了全国一盘棋的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

农业新经济主体的兴盛与资金、人才、技术支持不配套,政策扶持没有完全到位。

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加大,出口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结构和出口地区需要进一步优化。

服务机制规模化程度不高,服务平台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没有普及,使得服务效率降低,农业服务成本,普及推广不到位。

农村与城市生活差异还存在,不论是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还是社保、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农村都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数据支持下的城乡一体化改革需要加快。

改革思想,协同规划。农业供给侧改革应该协同规划,各级政府、各企业、各农业经营体应转变思想,认识到农业大生产,农村整体发展的大格局,整合资源,尤其是数据资源,协同规划,共同发展。

建立全国数据云平台。在思想统一,利益均衡背景下,各政府、企业、农业经营体应积极投入到农业大数据建设中来,进一步开放共享各级农业数据,建立全国数据云平台;政府引导,组织精确规范的数据采集,优化数据的应用环境,协调各方利益,不断创新和普及各种应用数据功能,让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电商发展、乡村建设、农民生活幸福等各挥关键作用,指导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最终成功。

建设新农业人才机制。对于目前农村新职业,应加快建设包括职业认证、职称评定、职业培训、人才聘用及流动等在内的人才机制,基于人力资源大数据的科学管理,保证农业发展源源活力的充实。

服务与监管同时到位。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服务支持,包括政策、金融、法律服务支持,同时建立监管机制,管理平台,让各种农业配置发展项目受政府和公众的共同监管。

完善质量环境监控体系。在进一步加强质量环境数据监控系统的同时,不断宣传普及监控系统的应用,加强权利、义务和法律规范的宣传,让农业产品质量和环境监控全社会化。

建立农业绿色生态大电商。深化政府、农业企业、电商平台及各企业的合作,构建电商引领,产业核心,信息技术综合应用支撑,科研、金融及企业全方位服务的,辐射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包括农业生产、品牌建设,农产品、民俗、旅游等创新营销,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幸福生活服务的农业绿色生态大电商。

进一步做好农村农民生活保障。农民生活保障加强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供给侧改革:农民生活稳定更激发了农民就业创业激情和信心,创新动力增加。农民生活有了保障,也促进了农村消费,增加农村地区的需求,促进了全国消费市场结构的完善,消费带动供给的进一步完善让农业生产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通过电商接触到国内外丰富、多元的消费大市场,消费理念逐步转变,追求更高的消费品质和体验,激活了新的消费需求。数字化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乡镇居民,在线教育、问诊、旅游、休闲娱乐等加速普及,数字创新从生产商贸流通到数字生活,农村居民生活更加便捷美好,农业农村市场的商业化价值将不断放大,城乡市场进一步协同优化,供给平衡。

猜你喜欢
农产品电商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