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域下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2022-09-23 00:04郑亮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篮球考核体育

郑亮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0)

随着我国对篮球教育的重视,篮球教育改革得到了不断推进。高校原有的教学内容或模式与相关规定要求无法保持一致性,因此,要对相关的改革实施措施进行全面研究。如何完成多元视域下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该文从以下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多元视域下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教学改革和体育发展的需求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文化和经济等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体育事业以体育人才为核心,体育人才在体育事业发展中能够发挥推动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过渡的阶段,高校体育也在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体育教育是一门促进学生个性化与全面发展的学科,篮球课程则是以育人为理念,通过对学生进行理论性知识传授,列举相应教学案例,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强学生的运动体验,并对学生进行训练指导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篮球课程的魅力,同时向学生教授篮球运动基本知识、原理、原则和方法。体育学科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篮球教学是高校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篮球课程学习,使学生在进行篮球运动时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坚定的学科自信。应让体育教育与学科教育做到统一,符合当今教学改革下的体育学科发展要求。但从高校体育教学实际可知,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的单一性,使得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比较迫切。

1.2 篮球教学和人才需求存在矛盾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以及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都会影响高校篮球教学课程的改革发展。体育教学不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与心理,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发展专业技能。随着科技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在篮球教学中,既要进行篮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也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学生与未来时代发展保持同步性。通过篮球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篮球运动基本知识,掌握篮球训练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基本原则和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修身养性,建立健全人格,鼓励学生终身发展。

但从实际教学中可知,篮球教学的内容或方法等都未得到有效更新和完善,这样会使篮球教学和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1.3 社会价值和个人理想的实现

篮球课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教育的意义。为了使高校篮球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并使篮球技术教学和训练得到创新,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坚韧的品质,并与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学生的个人能力。为体现教学评价的合理性,要将现代科学技术或理念引入教学中,使相关教学思想或知识得到全面更新。高校篮球课程应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基本教育目标。另外,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要更新相关的教学理念,并完成相关的教学改革工作,依据立德树人、运动育人的体育教学方针,培养学生的精神文明与强大的体魄。从多元视域的角度出发,为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提供基础保障,促使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得以有效推进。

2 高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单一片面,价值取向模糊

2.1.1 教学目标单一片面

由于政治、文化多元开放的发展形势,高校教师面临一定的挑战,不仅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还要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多元化需求。因此,高校篮球教学应积极培养具有多元能力且全面发展的人才。但从实际教学中发现,高校篮球教学目标存在明显的单一性。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全面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并进行相应的训练,但对学生人文品格的培养缺乏重视,使得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单一、片面。虽然篮球教学中要对技术加强重视,但不应将技术当成唯一的标准,这样会对教师和学生产生一定的限制。总而言之,当篮球教学目标存在明显的单一性、片面性问题时,会对篮球教师的教学理念产生一定的限制,教师只能按照统一化标准来培养学生,导致学生无法与社会多元需求保持一致性。

2.1.2 教学目标价值取向模糊

教学价值取向能够对教学目标价值取向产生决定性影响,我国教育价值取向存在以下观点。一种观点是教育价值取向以个人本位为主,即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教育的主体以人为主,教育的目的是满足人的发展。另一种观点是教育价值取向以社会本位为主,即人是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社会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前提或基础,因此要对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全面满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意识到教育价值应全面促进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但在实际的高校篮球教学中,教师仍是以篮球技术或知识为主,虽然可以对学生的情感意识目标给予适当关注,但都流于表面,导致教学目标价值取向模糊。

2.2 教学内容体系和比赛体系缺乏完善性

2.2.1 内容体系设置有待改进

高校篮球教学的全面推广可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加强,并使学生的体育热情被激发,以此来为我国篮球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从高校篮球教学实际可知,篮球教学内容体系设置缺乏合理性。当前的高校体育课时占比非常小,一周仅有两节课来开展体育运动,这就导致篮球教学的开展缺乏连贯性,使得学生获得的知识或训练缺乏系统性,进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对篮球教学进行开展时,会将课程内容进行转变,使篮球训练变成自由活动,导致学生无法对篮球知识进行全面掌握,也无法将知识运用于实践,这对篮球教学事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或限制。

2.2.2 相关比赛体系需要完善

部分高校在开展相关篮球体育教学时,学校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师的用心程度相对较高。但从体育赛事的角度来讲,篮球比赛设置的专业性严重不足,使得学生在比赛中无法对自身能力进行全面提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学校对篮球比赛缺乏重视。通常情况下,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篮球技术的训练上,但由于篮球比赛设置的缺乏,使学生只能掌握相关的理论性知识。当学生参加比赛时,理论性知识和实战技巧之间存在偏差,导致其能力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2.2.3 教学考核体系存在单一性

在大部分高校中,篮球教学的考核内容与技术、身体素质有关,由于考核方式单一,无法对学生日常表现进行充分体现。平时成绩主要是以出勤为主,无法反映学生的日常表现。另外,高校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时,通常以机械性讲解篮球知识为主,并且考核的严格性也相对不足。当考核严格性欠缺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重视,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无法充分理解和掌握,甚至会出现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还不会运球和上篮等现象,难以实现篮球教学的意义和价值。除此之外,由于考核方式单一,学生重点关注考核范围之内的内容,但对考核范围之外的内容不重视。长此以往,学生所掌握的技能相对有限,使得篮球教学意义无法得到充分凸显。

2.2.4 教学评价过于单一

从高校篮球教学评价可知,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参考的评价指标仅以相关技能的掌握为主,其他指标被忽略,这会导致学生的多元化和全面性发展受到限制,使篮球教学的意义或作用无法充分体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与时代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

3 多元视域下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实践策略

3.1 教学目标改革中的生本化策略和过程生成策略

3.1.1 生本化策略

该策略指的是在开展高校篮球课程时,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成目标。在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开展时,该策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学生的个人培养需求和实际需求当成先决条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另外,为了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培养,教师要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有效激发,并全面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情境不断变换,使良好轻松的篮球氛围有效形成,使学生形成积极情感体验。另外,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使其增强信心,并对篮球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篮球能力。简言之,生本化策略主要以学生为主,在制定相关教学评价时要以学生为主,使篮球教学能够顺利实施。与此同时,要对学生的人文品格和感情加强重视,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使学生的发展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

3.1.2 过程生成策略

体育教育因其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能够达到磨炼学生的意志,坚定学生的心态等教育效果。体育的本质是进行身体锻炼,而运动训练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教学就是将身体锻炼与运动训练进行中和,以体现体育教育的重要本质。由于教学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创新,教师从多元化的角度对篮球教学目标价值取向问题进行全面研讨。这样可以使教学目标价值取向由双基价值取向转变为重视情感等多元化教学目标价值取向。在关注学生篮球知识或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或思想等变化进行全面关注,为学生的全面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双基目标具有一定的可测量性,并对应试教育需求进行全面满足。但其他目标的量化难度相对较大,同时效果不可能马上显现,但随着教育内容和情景的不断变化,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实现该目标。由此可知,教学既定目标中不可能对所有目标进行涵盖,部分目标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生成。

3.2 教学内容中完善内容体系和体育赛事体系

3.2.1 完善内容体系

为了使高校篮球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并使篮球教学的意义得到充分体现,就要对篮球教学加强重视。高校可以适当增加篮球教学的课时,同时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置,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篮球知识。另外,教师要对自身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不断调整优化,使学生可以对篮球教学产生学习兴趣,以此来对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技术水平进行全面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的教学方式来对内容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篮球的技术和魅力;可以增加一些趣味小游戏,如两人合力用身体来运球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掌握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在篮球教学内容中增加相应的力量训练以及战术演练,通过对抗性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吸收,使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升。比如,让学生分成两队来展开对抗,在实际对抗中,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或技巧进行运用,发现自身的不足,使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3.2.2 完善高校篮球体育赛事体系

篮球赛事是学生篮球水平的直接体现,因此,要对篮球赛事体系进行不断完善。高校要对自身的篮球队进行合理化构建,将教学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全部吸纳到校篮球队中。为了确保选拔的合理性,可以举办相关的选拔赛。当篮球比赛得到合理开展,学生则能够按照比赛节奏来调整自身的状况。篮球是集体配合性项目,团队成员之间需要相互磨合才能默契配合,并在自身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功能或价值。高校通过组织相关的比赛,可以让学生感受比赛的氛围和对抗性,并在比赛中调整状态和阵容,使自身的能力和团队配合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当比赛结束之后,要对比赛中的不足进行全面总结,教师可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进而使篮球教育的实际意义得到充分体现。

3.3 完善相关教学考核体系

为了全面掌握高校篮球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教师要对相关的考核体系进行全面完善。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构成。在平时成绩考核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出勤率进行考核,还要增加当堂教学内容方面的考核。比如,在即将下课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考核,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同时,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穿插一些对篮球教学理解和感悟,使学生能够对篮球产生正确的认知,使其篮球知识结构和水平得到完善,进而使考核更加有效和完整。另外,在考核的过程中,不仅要考核理论知识,还要对相关技术实践进行全面考核,使学生能够合理运用知识,杜绝理论和实践严重背离的现象。除此之外,在平时教学中,不可告知学生考试范围,需要让学生对篮球知识进行系统掌握,这样可以杜绝考试范围之外的知识被忽略的现象。总而言之,在考核的过程中,需要将出勤率、平时考核成绩、实战表现和态度等作为考核指标,这样可以从多方面来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确保考核的有效性和客观性,进而使篮球教学意义得到体现。

3.4 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首先,在教学评价中引入学生评价。学生对自身的状态以及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客观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可以制作相应的对比表,将学生设定的目标和达成效果进行对比,发现不足。教师可以将自身评价和学生评价进行对比,有效丰富教学评价指标,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其次,可以将同行评价引入其中,通过同行评价使教师对自身进行反思。同时,对评价指标进行合理增加,使教师对学生进行客观完整的评价,使教师的教学随之发生变化,以此来体现篮球教学的意义。

4 结语

在多元视域背景下,对高校篮球教学进行改革十分必要,不仅可以使教学和时代多元化发展需求保持一致性,还可以使人才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要对相关的改革策略进行不断研究,为高校篮球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使篮球教育的意义或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使高校篮球教育的健康发展得到保障。相关人员可以在此次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不断深入研究,使相关的研究成果更有价值和意义,使多元化人才能够得到培养,为我国篮球事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篮球考核体育
街头篮球文化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快乐篮球进山乡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拍篮球
我们的“体育梦”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