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原型:鄱阳湖之战

2022-09-24 01:11齐海宽
军事文摘 2022年17期
关键词:洪都龙湾汉军

齐海宽

《三国演义》描绘了惊天动地的赤壁之战,周瑜一把大火摧毁了83万曹军,从此基本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全国战局。而元朝末年的鄱阳湖之战,不由得让人联想到赤壁之战的漫天火光。“有志图王”的罗贯中曾为张士诚臣属,其老师施耐庵也曾是陈友谅的幕僚,对此战自然有一些了解,很可能结合鄱阳湖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刻画了小说中的赤壁之战。实际上这两场相隔千余年的战争确有诸多相似之处。

元末的农民起义军以明教为纽带,称红巾军,风起云涌般席卷全国。后来北方红巾军虽失败了,但元朝势力衰微,无暇南顾;而南方江淮一带的红巾军,要数朱元璋和陈友谅最具实力。

实力悬殊

陈友谅本名陈九四,一听就知道,他和本名朱重八的“淮西布衣”朱元璋一样,是最底层穷苦出身的普通汉人。其人素有城府,自从加入了义军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充满野心和阴谋的杀戮史。他杀死上司倪文俊、徐寿辉,成为了天完政权的首领,并于至正20年(公元1360年)称帝,国号汉。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陈汉政权有60万大军,占据长江中上游的湖北和江西一带,水军尤其强大,是当时红巾军中实力最雄厚的武装力量。朱元璋此时占领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手中只有20万人,且正规的水军只有1万人,整体军事实力显然不如陈友谅。而他长期遵循谋士朱升的战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从而在全天下战火纷飞的时候,避开元军和红巾军各部的锋芒,极大程度地保存自身力量、巩固政权。朱元璋自然是不想和陈友谅这样的强敌过早进行生死对决。但他的将领常遇春给他惹了大麻烦,直接激怒了陈友谅,把本应在数年后的决战提前了。

元末群雄割据概览

常遇春打仗勇猛无双,但一贯有着战胜后杀死降兵的恶习,池州之战大获全胜,俘获汉军三千人。这本应是一次普通的战役,甚至得不到双方主帅的重视,但常遇春不顾徐达劝阻,不仅杀降,还留下几个活口回去报信。这般赤裸裸的挑衅,令陈友谅恼羞成怒,于是他领兵10万大举进攻朱元璋的领地。汉军顺流直下,很快攻克了战略要地采石、太平,应天直接暴露在陈友谅的攻击半径之内,危在旦夕。

龙湾诈降

眼看着战争形势一边倒,朱元璋不会坐以待毙。《孙子兵法·谋攻篇》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一场战争早在两军对垒、短兵相接之前,就已经有谋略的交战了,而献计者正是朱元璋的谋臣“神机妙算”刘伯温。

如同黄盖的诈降引来曹军主力,应天军将领康茂才也进行了诈降。他是双面间谍,本属陈友谅,后因战败向朱元璋投降,但仍和陈友谅保持一定的联系。在朱元璋的授意下,康茂才写信告诉陈友谅,当前应天城内兵力空虚,而自己守在应天西城墙外、三叉江水路上的一座木桥——江东桥,陈友谅大军一到,他就立刻拆毁木桥,让水师畅行。

汉军水师强劲,不能正面抗衡,但其巨舰体积极为庞大,必然走长江水路,等过了江东桥进入秦淮河后,就能直接兵临应天城下,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占领朱元璋的大本营。康茂才的帮助对陈友谅可谓百利而无一害。

一向机关算尽的陈友谅这次也被骗了,虽然防备着康茂才诈降,但还是主动走进圈套。汉军果然直驱江东桥,陈友谅在夜色下连呼暗号——“老康”。却不见有任何回应,快要靠岸时才发现,这座桥根本就不是木桥,而是石桥。汉军用硫磺等物料点火,根本烧不断。江东石桥横亘江中,阻隔着这巨型舰队。

陈友谅得知中计,却未见有伏兵来袭,正疑惑时,前线探报说弟弟陈友仁已在龙湾得胜,龙湾守军一触即溃,就立即下令开拔龙湾,准备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歼灭应天军。这是疑兵之计,打埋伏就是要诱敌深入才有最好的效果,刘伯温正是要让汉军放弃水上优势,改走陆路。

汉军兵合一处,在龙湾登陆,趁着夜色摸向应天时,被埋伏在石灰山后的应天军多路兵马合围伏击。陈友谅纵有10万大军,但还尚未拉开阵势,在漆黑中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外加此时退潮,岸边的船只大量搁浅,汉军被杀得大败而归,陈友谅乘小船仓惶逃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应天军俘虏了2万余人,淹死在水里的更是不计其数,缴获了数百艘大小战船。朱元璋只出动了3万余人就赢下了这次战斗,得胜之后下令挥师西进,趁势收复失地。

血战洪都

龙湾之战后,应天军连续进攻,甚至攻占陈汉首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正23年(公元1363年)四月,陈友谅经过了长期修整,开始复仇,将毗邻江州的洪都(今江西南昌)定为第一个攻击的目标。

洪都保卫战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它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2万人战胜60万人,奇迹的创造者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的长子,跟朱元璋南征北战,虽为亲信,但作战绝不是草包将军。洪都非守不可,陈友谅为了防止腹背受敌必取洪都,而一旦洪都失陷,应天则会再次处于汉军水师的直接威胁之下。

朱文正将仅有的2万人分配到洪都城的8座城门和水道门,还盈余2千人作为机动队随时支援。汉军这边是满载60万大军的200余艘大小战船,陈友谅认为,光凭这庞大的阵势,就足以让洪都守军望风而降。但他忽略了军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洪都的总司令朱文正是朱元璋钦点的嫡系亲信,足以说明朱元璋对当地的重视。洪都守军个个都是跟随朱元璋从濠州打到应天的忠勇之士,其中还包括未来明朝“开国六公”之一的名将邓愈,各位将士都是见惯了大场面的,又岂会被众多兵马给吓垮。

四月廿四,陈友谅下令攻城,洪都保卫战正式打响。由于洪都城小,城外地形狭窄,60万大军无法全部展开,只能分批上阵,却成了典型的“添油战术”。陈友谅率先进攻的是邓愈防守的抚州门,城门上箭如雨下,大量滚木礌石砸向汉军,凭借居高临下的优势,洪都守军硬抗了整整三天都没让汉军得逞。27日,陈友谅不出意外地发布“后退者斩”的军令,这次汉军不再使用攻城器械,而是直截了当地去凿城墙,竟然硬生生的砸出了十余丈的缺口。汉军正待趁虚而入时,缺口里伸出了日后终结冷兵器时代的杀手——火枪,朱元璋的军队早已大规模装备先进的火器,并把火枪兵当作了独立的兵种,其他的义军尚未做到。外加邓愈用木质围栏顶替城墙的缺失部分,工兵甚至在战火下临时修补好了城墙,其余各门守军也纷纷来援,又一次打退了汉军的进攻。

洪都保卫战形势图

陈友谅没占到便宜,朱文正也在率领机动队支援时负了伤,在连续多天的小规模进攻后,五月初八,陈友谅下令转攻新城门。在发现新城门的抵抗并没有抚州门那么猛烈时,陈友谅下令使用巨大而笨重的吕公车来攻城,谁知守卫新城门的猛将薛显伺机而动,趁吕公车还没装卸好,主动带领骑兵杀出城外,再次击败汉军。

陆路受阻就打水路,陈友谅在六月十四攻打水道门,依仗巨舰数丈的高度,汉军准备直接翻过铁栅栏进入洪都,却纷纷被水关守军用加热过的长矛铁钩给烫伤了手。之后,土步门的守将赵德胜战死,守军也毫不慌乱,立刻就有了新的将军指挥作战,完全不给敌可乘之机。

血战两个多月的朱文正也是精疲力尽,将士多半带伤,城中粮草军械也所剩不多,于是派文官张子明逃出洪都向朱元璋求援。张子明巧妙地表述了军情,不是强调洪都快守不住了,而是说如果此时主力大军出动,必能将汉军一举击溃,朱元璋终于下定决心发起总攻。张子明在返回洪都时不幸被汉军俘获,宁死不降,向洪都守军高喊坚守待援的口号,他的死更加激励了洪都将士的血性和决心。

七月初六,朱元璋聚集20万大军登船开拔,16日到达湖口,兵分两路占据了泾江口和南湖口,还封锁了陈友谅的退路武阳渡口,逼陈友谅用水军在鄱阳湖进行决战。19日,陈友谅得知退路被阻,只好下令从洪都撤退,开往鄱阳湖。

洪都保卫战历时85天,极大地消耗了汉军的力量,牵制了陈友谅的全军兵力,为朱元璋的决战赢得了绝佳机会。

火烧连船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绵延数千里的水乡泽国,湖光山色,碧波万顷,风景美如画。唐朝高宗年间,才子王勃曾在这片美景前流连忘返,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序》。而到了至正23年(公元1363年)七月二十,广阔无际的鄱阳湖面上,应天军和汉军的舰队对峙,决战正式打响。

应天舰队在龙湾之战后虽有加强,仍全方位不如汉军。汉军水师有最新的巨舰压阵,最大的长十五丈,宽两丈,高三丈,换算一下接近10米高,50米长,短兵接战时的仰攻将直接处于不利。

第二天,善用战术的将领徐达接下了第一波攻击的重任,他带队突袭,每艘船都配备了火炮、火枪、火箭和弓弩。徐达使用了群狼战术,分成多队分散进攻,利用汉军巨舰不灵便的唯一缺点,使其顾此失彼,难以相互支援。徐达不仅分散袭扰,还合并收拢,集中兵力专攻一艘巨舰并将它夺下,用上面的火炮猛轰汉军,初次交锋就小有优势。

陈友谅立即还击,令几十艘巨舰扑向徐达舰队,徐达匆忙后撤,汉军只顾追击,却中了圈套。此时汉军是逆风向,中军的俞通海集中所有火炮对准汉军猛烈开火,没等巨舰有后撤的余地就轰沉了足有20多艘。这一幕,不由得让人想起《三国演义》里孔明借东风的情节,将精准的预判和现场情况相结合灵活运用策略。短暂地占了上风之后,应天军的火力优势就不复存在了,陈友谅也下令火炮轰击,击溃了徐达的前锋舰队,又掩杀过去,使应天军也损失了数十艘战船。

读《三国演义》时,英勇善战的武将们令人印象深刻,张飞就被称为“万人敌”。而陈友谅麾下一将,勇猛不亚于张飞,名叫张定边。张定边带3艘战船径直杀向应天军,手起刀落,连斩数将,一路无人能挡,眼看就要杀到后军朱元璋所在的旗舰了。多亏常遇春射出一箭重伤张定边,才平息了这场危机。

第三天,陈友谅用了铁索连环船,正是《三国演义》曹操为了不让北方军士晕船、使铁骑在水面上飞奔的办法。这样一来兵力优势就发挥到极致,在鄱阳湖面上覆盖了10里水域,在其正面冲击下,朱元璋节节败退,应天军乱作一团。

这时,丁普郎开始了悍不畏死的冲锋。他本是徐寿辉部下,因挚友赵普胜被陈友谅杀害,投奔了朱元璋。他杀敌无数,直至被围困,头颅被斩下,身体仍然屹立不倒,汉军士兵无不惊叹。丁普郎重新激发了众人斗志,应天军多次打退汉军,一直撑到下午,等来了奇迹的出现。

陈友谅巨舰复原图

鄱阳湖之战示意图

木质结构怕火,各舰都用铁链连在一起,一时难以分开,如用火攻必胜。朱元璋早就在部将郭兴的建议下准备了满载柴草火药的渔船,由敢死队驾驶。

下午三点,东北风起,到了黄昏时分,七条烈火飞舟冲向汉军,瞬间引燃敌舰,铁索相连难以脱困,所有战船都起了火,火势大到无法扑救。火光将鄱阳湖映得通红,犹如长江的赤壁漫天红一般惨烈壮观。火海葬送了陈友谅两个弟弟及大将陈普略,摧毁了过半的舰队和兵力,汉军元气大伤。

第四天,陈友谅孤注一掷,想杀死朱元璋让应天军溃散,夺得一线生机。他之前得到情报,朱元璋的旗舰是白色的,只要专攻白船就行。可到了前线,应天军很多船都被漆成白色了。朱元璋早就防备着陈友谅狗急跳墙,再次用群狼战术得胜,陈友谅退守鄱阳湖西岸的渚溪。

第五天,汉军左右金吾将军叛逃,陈友谅下令杀光俘虏。朱元璋则是相反的命令:哀悼战死的汉军,善待汉军俘虏,治疗他们的伤还放他们回去。受到恩惠的俘虏鼓动战友们纷纷投奔朱元璋。军心彻底涣散,陈友谅的败北已经注定。

随着长期被围困,汉军囤积的粮草已所剩无几,将士们只能大量捕捞鄱阳湖里的鱼鳖虾蟹,收获甚少,军中面临着断粮的危机,汉军已经到了极限。八月廿六,陈友谅决定冒死突围,想逃进长江,从湖口方向突围,却接到了到朱元璋用火筏做成的送别大礼,转而逃向泾江,又遇傅友德伏击,陈友谅被一箭射杀,余部5万余人投降,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天翻地覆

应天军乘胜追击,一路势如破竹,至正24年(公元1364年)二月攻陷武昌,陈友谅之子陈理投降。从此,朱元璋部成为了南方最强的义军。

天地日月、山河湖海都在战争中变了颜色,如今天翻地覆,统治了华夏大地近百年的元朝岌岌可危,撤回草原是指日可待。为了让天下万民得到长久的安生,在这乱世之下惟有以战止战。朱元璋用战火扫平群雄,一统天下,让天下回归和平与安宁,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当年龙湾之战胜利后,朱元璋在应天微服出巡,下榻在紫金山下一处禅院,住持老僧看朱元璋杀气太重,想点化他弃恶从善,却没有得到理睬。第二天一早发现朱元璋在昨晚居住的禅房里留下了一首豪迈壮阔的英雄史诗:

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

只管哓哓问姓名。

猜你喜欢
洪都龙湾汉军
李克强考察航空工业洪都
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
幸福老袁家
眷看洪都
转型升级 砥砺“洪都心”
打造中航工业学习样板
悦享逸龙湾
历史上最早的细菌战
办好党史期刊 注重特色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