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形状世界中寻找意义感
——ACT疗法应用于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

2022-09-26 13:19四川省温江中学成都6113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27期
关键词:涂色圆形形状

◎ 何 莎(四川省温江中学,成都 611300)

人人都知道生命是有限的,但仍不会停止对生命本质的追问——“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意义感的缺失正逐渐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情况。Frankl 在《人类的意义探索》一书中指出,当我们相信生活有意义,而且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意义的时候,就能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随着学习任务的日渐繁重,高中生的日常生活除了学习似乎再无其他,每天“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使一些高中生觉得生活空虚而无意义。“无聊”“没意思”成为很多高中生的口头禅。本课引入接纳承诺疗法(ACT)的理念,引导学生接纳内部体验并安住当下,选择一个价值方向,然后采取行动,通过这三个步骤帮学生寻找意义感。

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无意义”的存在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困扰。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在活动中探索自己,明白“意义感”是被建构出来的。

3.技能目标: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探索自己的生命,寻找意义感。

1.寻找生活的意义感。

2.赋予“无意义”意义感。

课件,彩笔,硬纸板,剪刀。

高二年级学生

一课时

师:上课,请大家起立。

全班学生站起来后,教师保持静止不动10 秒。

师提问:在刚才静止的10 秒内,大家心里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都做了什么?

学生回答汇总:老师生气了;我呆住了,我不敢说话了;我不敢动了.......

师:在刚才静止的10 秒内,如果我们无法把正在发生的事情放置到一个熟悉的框架里,就会对它产生怀疑,继而感到慌乱,或觉得无聊。试想一下,如果刚才不是10 秒钟,而是一分钟、一个小时、一年,甚至十年,当时间被无限拉长,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会对你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答案汇总:崩溃,精神分裂,抑郁……

同属人文学科,历史学科和政治学科一样,肩负着聚焦时代使命,增强“牵引力”、引导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任务,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如何引导学生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认识更深刻,如何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政治观和人生观,这也应是历史学科应肩负的责任。在高考题中,也有体现这一命题立意。

师:当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与我们的期待不相符时,我们可能会陷入迷茫,会一遍遍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进而行动力降低。对于大家来说,行动力降低可能会导致“上课听不进去”“拖延”“躺平”……这节课上,我将尝试帮助大家从这种负面状态中抽离出来,寻找意义感,提升行动力。

设计意图:用一个简单的行为实验让学生体会“无意义”带来的困扰,引出主题。

观看视频《形状世界》。

视频简介:一个三角形出现了,它不知道该去哪里,只知道往前走。它在路途中发现有越多的边就越好走,于是它期待自己变成一个圆形。

师提问:它为什么想变成一个圆形?

生1:它觉得那样速度更快。

师:一个圆形的速度会非常快,但圆形好像也有自己的烦恼。大家觉得它会有什么烦恼?

生2:走得太快了以至无法停下来。

师:是的,走得太快了,看到自己喜欢的风景不能停下来欣赏,遇到喜欢的朋友也不能停下来交谈,它可能会失去跟广大世界的联结。但是三角形看不到圆形的烦恼,它每天都在问自己“为什么我不是圆形”,而忘记了自己的优势。三角形的优势有哪些?

生3:三角形很稳定。

师:对,三角形很稳定。如果刮风了,它的稳定性能让它尽量保持目前的速度而少受影响。每种形状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人生盲盒”游戏。每个小组面前都有一个盲盒,请大家在本组的盲盒内抽取一个形状。

师:现在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形状,请觉察这个形状的独特性。

生4:我拿到的是一个四边形,它的独特性是“完整”。

生5:我的形状像一个箭头,我很喜欢……

师总结:每个人都拿到了一个形状,各不相同,就如同我们每个人都各不相同,都是独特的存在,每个人的缺点、天赋、长相、原生家庭、性格、体质、智力、爱好等这样的一些独特性被打包在一起构成了“你”。没有完美的形状,也没有完美的人。当处于迷茫的状态时,我们受到的阻力较大,速度可能会慢下来。没有关系,因为人生是场马拉松,需要不同的配速,不需要每天都是百米冲刺。

设计意图:意义的规律在于独特性。本环节通过抽盲盒的游戏,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师提问:我们每个人拿到的形状都不一样,大家再仔细看看,除了形状不一样,是否有相同之处?

生6:颜色一样,材质一样,厚度一样。

师:它们的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底色是一样的,材质和厚度是一样的。如果它们的生命有颜色,你期待是哪种颜色?现在请拿起桌上的画笔,给你的形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学生涂色。

师提问:

(1)你为什么选这种颜色?

(2)从第一次见到你的形状到完成涂色,它发生了什么改变?

(3)这一改变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7:这是我喜欢的颜色,很清新。

生8:我觉得我的这个形状更美了。

生9:涂色的时候我有点儿激动,因为我想让它变得更与众不同。

师总结:我们刚刚将自己的期待用颜色表达了出来。我们在行动中理清了自己期待,体验到了积极美好的情感。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涂色活动让学生明白,生活以我们自己可控的选择为导向,在这一导向下,我们能体验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到生活是充实、圆满、富有意义的。

师:不去行动,终究无法创造出更丰富和有意义的生活。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拼插作品,为你的形状找到适合它的位置,最后小组共同为作品取名。(制作步骤详见下页图1 至图3)

图1 步骤一:用剪刀给自己的形状至少剪一刀

图2 步骤二:用拼插的方式给形状找到合适的位置

图3 步骤三:完成拼插,为作品命名

思考:请认真觉察自己在制作过程中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之后回答以下问题。

(1)你对这个作品满意吗?

(2)你的形状在哪个位置?这个位置重要吗?

生10:我的形状在最下面,我认为这个位置很重要。

生11:我的形状在中间,我认为这个位置非常重要。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帮自己的形状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在这个位置,它能发挥出独有的功能,并且与他人建立了联结,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这一活动给我们的启示:当我们只关注自己时,体验到的意义感是有限的;当我们认识到“正在做的事情”是与他人有关联的,我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意义感。

设计意图:在拼插游戏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为自己的形状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并观察形状跟形状的连接。有的形状在小组作品中的位置很重要,连接了很多其他形状;有的形状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但是它也与其他形状建立了连接,共同组成了这个作品,“连接”就是意义感的来源。

师:盲盒中的形状只是我用剪刀随意剪的,你拿到的时候它不过只是一个“形状”,然后你用蜡笔赋予它你的“期待”,又通过搭建一个“形状世界”,为它找到了适合的位置。经历了这个过程,它变得好像不一样了。在完成拼插作品的过程中,大家也有了很多体验,这些体验赋予了这件事以“意义”。

设计意图:总结升华,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去探索“正在做的事情”中喜欢的、期待的部分,以体验的方式去过好当下的生活。当我们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和对生活的了解,我们就能对未来生活做出更好的安排,那我们上的每一节课、经历的每一天都将是有意义的。

本节课的灵感来自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松蔚老师的一节视频课。李老师说现代很多人都有一个困惑,他可能是一个三角形,但是他每天都在心里想:“我为什么不是一个圆形?我看到圆形的人过得很好。”于是这个人就落入到了一个思维的陷阱里,认为“人是橡皮泥做的,是可以随意塑造的”。但是这个人大概率就是一个三角形,最多把自己的棱角打磨得平滑一些,他真正需要思考的是:有没有一个适合三角形的位置,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这里就完成了一个心态上的转变,将“自我贬低”的状态转到实验性、探索性的状态,就是把无意义放到一个实验性的探索过程中去寻找意义。我深受启发,很想就此设计一节心理课。后来,我学习了ACT 疗法,它倡导接纳那些你无法控制的,然后承诺采取那些能丰富自己生活的行动。简而言之,ACT的目标就是帮助我们开创丰富、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这节课就是基于上述理论,通过ACT 疗法的三个步骤帮助高中生寻找意义感。在教学过程中,拼插活动是载体,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整节课中,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意义感,最后将意义感自然而然地通过拼插作品呈现出来。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整个活动内容用40分钟来呈现,时间有些紧张;(2)对于高二学生来说,“意义感”还比较抽象,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体验和内化;(3)如果引导学生将“意义感”与当下的生活相联系,效果会更好。

猜你喜欢
涂色圆形形状
涂色猜成语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火眼金睛
圆形题
圆形变身喵星人
分一半
怪兽涂色
怪兽涂色
怪兽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