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媒体深度融合新趋势探究

2022-10-03 00:55梁镇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媒介受众时代

摘要:2019年6月,5G技术正式开始商用,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传媒行业在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等方面迎来深度融合发展与创新。文章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为重点调研对象,通过其在各大场景中的实践应用情况来进一步探究在5G时代各种新型媒介形式对新闻媒体融合的影响。研究表明,5G技术目前在信息传播的应用方面主要呈现两个特点:信息传播途径平台化和内容形式视觉化。从这两个基本特点出发,文章进一步得出结论:未来信息媒介整合的发展趋势将不断加快,并呈现技术融合、跨界融合、时空融合这三种重要态势,同时也意味着人机共生、万物互通的新智媒时代即将来临。

关键词:5G;媒体融合;主流媒体;智媒时代;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4-0078-03

一、5G时代基本特征简述

所谓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在2G、3G和4G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來的全新移动通信技术。5G技术最大的一个特色是凸显了用户的中心地位,并彻底改变了以往以技术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现在提到5G,或许不少人对它的了解还停留在新闻媒体的报道层面,只了解5G技术的传输速率会大大提高,峰值速率将达到10~20Gbit/s,能够满足人类对更高速网络的要求[1]。不过,概括而言5G技术其实有以下三大特征。

(一)传输速率大大提高

正如前文所述,5G技术具有更快的传输速率,较之4G时代传输速率大幅度提高。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往在4G技术的支持下要下载一部标准大小的影片至少需要几十分钟甚至超过一个小时,但是在5G技术下这个时间将大大缩短,仅仅只需要17秒,下载速度较之前快了几十倍。

(二)低延迟低能耗

当今社会,很多行业对于网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比如互联网医疗、汽车自动驾驶等等,这些都需要将网络延迟、能耗降到最低,而低延迟低能耗恰恰也是5G技术的一大特点。简单举例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实时直播的视频内容,在5G技术的支持下观众能够在看视频的同时实现实时互动交流,网络延迟性也大大降低。

(三)超级链接能力

5G技术所拥有的广泛接入优势,可以为新媒体进入万物互联时代,提供非常强大的技术支持。在5G时代,物联网技术不但能够建立更有效的人与物间的强链接,同时也能够涉足物与物相连的新应用领域,如已经实现广泛应用的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等智能家居产品,是实现5G时代强链接能力的关键应用场景。

与以前的信息传播技术相比,5G技术实现了巨大突破,其必将引领时代快速发展,会对各行各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以传媒业为例,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对于传统媒体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不管是新闻内容生产还是内容平台发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需要传媒业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媒体融合,明确自身定位,从而探索更有效的发展之路[2]。

二、5G时代的媒体融合现状

(一)三大中央主流媒体全国两会期间的5G报道实践

众所周知,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这三大中央级媒体不仅在内容生产方面拥有巨大优势,在技术支持、人才供应方面也具备其他主流媒体难以比拟的优势。因此,在研究当今5G技术的应用实践方面,当以这三大中央级媒体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得出相关研究结论。

2019年6月,工信部颁发了5G商用牌照,这意味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各行各业都开始尝试运用5G技术,争取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上述三大中央主流媒体亦是如此。人民日报率先在全国两会期间使用“5G+VR”技术实现了全景直播;新华社随即也在全国两会期间采用了“5G+AI”技术完成了直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基于“5G+4K/8K+AI”等新技术建设了综合性视听新媒体旗舰平台“央视频”,这也是中国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

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5G技术在新闻媒体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全国两会期间,在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下,5G技术成为各大新闻媒体的主要技术选择,被普遍应用到新闻报道的各个阶段。比如,人民日报使用5G技术加强了和广大受众的沟通交流;新华社则利用全息图像技术与5G关键技术融合,形成了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专访;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则是在“央视频”上,率先完成了基于360°VR视野的4K全景高清慢直播。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这三家主流新闻媒体对5G技术运用得越来越娴熟,开始大量采用“5G+”高新技术结合形成了“5G+AI+XR”“5G+4K”和“5G+8K”等高新技术结合形态[3],进一步优化受众的观看体验。总体来看,5G技术由于其快传输、低延迟和强连接等特点,逐渐突破技术瓶颈,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云传播、实时直播等创新传播形式。

与此同时,媒体在5G时代亦开始追求“5G+”技术的融合发展,以此为受众提供更好的媒体接触体验,主流媒体借助5G技术实现“内容+技术”的完美结合,也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传媒业5G技术运用的方向和趋势

根据上述三大中央级媒体的5G报道实践来看,目前传媒业将5G技术运用于新闻报道的趋势大体如下。

1.将宣传途径平台化

多平台传播成常态。平台式传媒,指的是既具备传媒专业编辑权威性,又可以面对更广泛用户开放的数字化网络平台。目前而言,平台型媒介数量庞大,其中既包含由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和百家号等自媒体打造的数字化内容平台,也包含由人民号、澎湃号等官方媒体打造的数字化媒体平台。而事实上随着5G技术的出现并逐渐走向商业化以来,伴随着全国5G新媒体系统的顺利建成,我国的5G发展战略也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启动,全国各地的5G融媒体中心、5G融媒体实验室等应运而生。

严格意义上来讲,开放性媒体平台的建设有助于赋予每一个用户内容生产权限,基于平台进行引流和平台化建设,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这点来考虑,未来传媒的变革发展方向应该与网络的运作逻辑紧密结合,打造具有开放性、建设性和创新性的平台型传媒,而这从当下在5G网络的支持下开始大量打造平台式传媒的趋势就能够窥探一二[4]。

2.内容视觉化

追求用户沉浸式体验。近年来,由于短视频传播爆火出圈,更多的受众习惯通过短视频获取信息,在新媒体领域也是如此,短视频平台已成为传媒机构发布新闻,达到传播目的的一种主要途径。从目前的抖音、快手等移动短视频软件的使用数据来看,短视频已成为大数据时代的新型社会语言,因此资讯获得方式逐渐向短视频化方向转变,其或许会成为未来中国互联网内容开发的主导趋势。

不过,在4G时代由于技术的限制,视频的分辨率低、延迟性高,受众的信息获取体验并不好,尤其是相关场景受到技术限制根本难以高度还原。值得庆幸的是,5G时代信息来源丰富,XR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另外,在5G网络迅速发展以后,VR、AR、MR等新科技也获得了更全面的运用,特别是在全国两会报道期间,基于5G直播技术让受众更全面地了解了两会动向,从而有效创造了沉浸式的全景交互服务。

三、媒体融合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技术融合:智能媒体时代或将到来

5G是一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通信技术,是推动媒体融合的发动机,亦是不同媒介技术的基础支撑力量。在5G技术的帮助下,AI、AR、MR、4K和8K等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完善,并重新构建了媒介产品的呈现方式,在智能化场景应用和传播方面推动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随着5G、AI、AR等各种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不断融合,其所衍生的创新性应用也将以更深入、更广阔的形式嵌入媒体融合进程,接下来其还将进一步引导媒体融合迈向数字化和智能化阶段,促使媒介深化融合新态势的形成。

正如当下集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等多种新兴技术于一身的智能媒体机器人已经可以在收集资料、编辑报道和发布新闻等方面为媒体机构的发展提供助力。

在“5G+”技术的广泛运用下,超高清视频、低延迟低能耗直播和各种智能化互动场景已经成为常态,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场景化、平台化和智能化的传播格局,5G技术与AI技术的有机融合将进一步推动智慧社会的构建。

如今,人们正处于互联网技术与各种智能技术交织的智融媒介时代,并逐渐走向智能科技全面覆蓋媒体传播范畴的智慧传媒时代[5]。

(二)跨界融合:形成多元产业形态

在5G时代,媒体深度融合格局已初步形成,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融合传播提供了便利。当下的媒体融合不仅是传媒的内容、手段与媒介的融合,而是传媒在各领域的融合,如跨界融合。在当下这个“技术盈余”的社会里,媒体的跨界融合已经成为常态,并在疫情的作用下和全球化策略的驱使下逐步产生了一些新特点,而这些新特点主要涉及跨平台协作与跨区域协作两大领域。

所谓跨平台协作,就是传统媒体和商业平台之间的协作,实现了信息与资源共享。对传统媒体来说,内容是其最大的资源优势,而商业网站则拥有渠道与流量等资源,双方通过协同合作,才能达到各自资源优势互补和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此外,传统媒体不仅能够为商业平台提供优质的内容,争取更多的受众,而且还能够为传媒提供一个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流量。与此同时,受众也可以在平台上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提高用户内容满意度[6]。

所谓跨区域协作,是指全国各地的媒体机构进行协作,从而实现信息共享。跨区域协作最早出现于美国,到2020年我国也有了媒体机构的跨区域协作,共享疫情信息,实现了疫情信息的高效聚合与统一管理,形成不同媒介形式下全方位、多层次和全链条的信息传播模式。此后,各领域逐渐普及这种跨区域媒介协作模式,并以此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7]。

(三)时空融合:实现沉浸式场域体验

随着5G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空间的概念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同时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对空间序列理论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在5G融媒体时代,时间与空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呈现融合之势,人们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活动日程可被一键式提取,甚至远在万里之外的人也能够借助新兴技术,如亲临现场一般参观世界各国的盛会、活动等,获得沉浸式的场域观感体验。

麦克卢汉曾明确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这个观点也恰好在5G时代得到了最新的印证。5G时代的媒体融合不但给广大受众提供了情景式传播的沉浸式感受,同时其能够跨越空间的内容传递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常规媒体在时空层面的束缚,让受众可以切身融入更逼真的媒介环境。通过刺激人的感觉神经、视觉神经和大脑神经,形成虚拟的沉浸式感受,成功让人拥有一场非常“真实”的临场互动式体验[8]。

5G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超脱了麦克卢汉提出的感觉延伸维度,其对人体各项感官的辅助更加人性化且足以满足受众的各种社会需求,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巨大的媒介技术进步。当然,在实现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应该加快推动媒介技术融合,助力5G融媒体平台建设,及时将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应用到新闻报道实践中,只有更早地将之惠及全社会民众,才能够有效强化受众对于新闻报道的全感官认知,从而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四、结语

5G技术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媒体融合进程,人类社会将迎来万物皆媒的智能媒体时代,传媒产业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一方面需要保证满足广大受众的口味,另一方面又必须秉承以人为本这一基本准则,掌握好高质量内容这一基本要领,积极整合新一轮的媒体技术,搞好新闻宣传与业务工作,增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诚然,5G技术的持续发展对于优化受众的信息获取体验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但是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内容生产仍是第一要素,在做好内容的基础上追求形式的创新和传播方式的改进是新闻工作者需要坚持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 申国江.基于5G时代融媒体发展趋势的探讨[J].传媒论坛,2021,4(23):29-31.

[2] 刘毅,郑溦. 5G赋能主流媒体转型升级[J].科技传播,2021,13(22):144-147.

[3] 石颖.“互联网+”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1(11):82-84.

[4] 林翔. 5G+媒体深度融合的长效创新路径[J].传媒,2021(21):30-32.

[5] 王玲,张之其.省级广电媒体融合传播方式创新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21,40(5):59-63.

[6] 张芮.“5G+”技术背景下媒体深度融合的新趋势:基于中央主流媒体5G实践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9):23-25.

[7] 廖忆.探析5G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传媒论坛,2021,4(18):14-15.

[8] 钟央,刘汉武. 5G时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点及融合研究[J].新闻传播,2021(17):63-64.

作者简介 梁镇,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公共传播。

猜你喜欢
媒介受众时代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