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肿瘤学领域指南与共识文献的影响力和分布特征分析

2022-10-03 00:08王琳辉倪明徐虹李广涛彭曼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影响因子肿瘤学共识

王琳辉 倪明 徐虹 李广涛 彭曼

摘要:指南和共识是目前公认的优质稿件,能够代表该学科的最全面的总结和最新的热点,是各期刊青睐的稿源之一。但是究竟指南和共识类的文章对期刊影响力如何?是否存在无人问津的指南和共识类文章?目前尚无专题的研究报道。文章的目的是分析2018—2019年肿瘤学领域指南与共识文献的影响力和分布特征,采用中国知网(www.cnki.net)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肿瘤学科期刊2018—2019年的发表的中文类指南与共识文章的下载和被引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这些文献的下载、被引、作者分布、机构分布等信息,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检索条件为学术期刊AND肿瘤学AND年份(2018—2019)AND篇名(指南)OR篇名(共识)。学术期刊为中国知网自定义的学术期刊选项,同时对万方数据库以同样的检索策略检索相关文献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高被引文献主要来源于全国各大肿瘤中心、著名三甲医院以及中国抗癌协会,高发病率的指南类文献及指南解读易获得较高的被引率;0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共识类文献中。篇均被引次数与肿瘤学双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70)。该结果初步发掘出肿瘤学期刊高被引文献的研究方向、机构和作者,旨在为指南和共识文章组稿与约稿提供方向。

关键词:指南;共识;影响因子;肿瘤学;下载;被引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4-0195-05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青年腾飞项目“指南与共识文献对肿瘤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贡献分析”成果,项目编号:2020A04

指南和共识是目前公认的优质稿件,能够代表该学科的最全面的总结、最新的热点等,易读性强,是各期刊青睐的稿源之一[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指南和共识被撰写和发表,甚至出现泛滥的现象。有研究者[2]对近20年来中国临床实践指南共识类文献的写作质量方面进行了分析;也有研究者[3]对外科学期刊发表的指南与共识类文献的学术内容进行分析。但是究竟指南和共识类的文章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是多少?是否存在无人问津的指南和共识类文章?目前尚无专题的研究报道。

恶性肿瘤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恶性肿瘤新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肿瘤学研究也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学期刊的发展,也为肿瘤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基于上述原因,文章对2018—2019年肿瘤学领域指南与共识文献的影响力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知网(www.cnki.net)數据库中肿瘤学科期刊2018—2019年发表的中文类指南与共识文章的下载和被引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这些文献的下载、被引、作者分布、机构分布等信息,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同时对万方数据库以同样的检索策略检索相关文献作为对照。

(二)方法

1.确定高被引论文的方法[4]

一是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的界定,高被引论文指近十年间累计被引用次数进入各学科世界前1%的论文。二是限定被引频次法、百分比法、普赖斯定律法。通常根据文献计量学中的“二八现象”,把被引频次较高的前20%的论文作为高被引论文。如果文献量很大,可以提高高被引的标准,按照统计学的一般规律,可以取被引频次较高的前10%或5%。文章折中采用被引频次在前10%的论文作为高被引论文。

2.检索及数据分析

(1)中国知网来源数据检索条件。在中国知网上查找2018—2019发表的肿瘤学文献,限定检索条件为学术期刊AND肿瘤学AND年份(2018—2019)AND 篇名(指南)OR篇名(共识)。学术期刊为中国知网自定义的学术期刊选项。

此外,对指南解读进行分析。检索条件为学术期刊AND肿瘤学AND年份(2018—2019)AND篇名(指南)AND篇名(解读)。因国外英文指南具有权威性,经检索发现国外的指南解读占据1/3,因此单独对指南解读进行分析。

(2)指标分析。目标文献指南与共识文章的载文情况、下载量、被引等。

(3)可视化分析。采用中国知网自带的“计量可视化分析”选项,分析各期刊2018—2019年的被引情况,具体包括被引分布(作者、机构、学科来源)、下载、关键词共现网络分布等。确定核心数据和高频关键词,分析高贡献指南共识类文章和低贡献指南共识类文章的差异。

(4)分析0被引和低被引文献的特点及分布。

(5)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前沿热点,锁定高影响力文献的作者、单位和研究热点,避免0被引文献。最终,指导期刊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南和共识文章的约稿工作,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影响力。进一步分析高贡献指南共识类文章和低贡献指南共识类文章的差异,旨在发掘高被引文献的研究方向、机构和作者,以指导指南和共识文章组稿与约稿的方向。

(6)由于诸多期刊与数据库签署独家协议,因此文章另选取万方数据库作为对照。来源数据检索条件:在中国知网上查找2018—2019年发表的肿瘤学文献;限定检索条件:学术期刊AND肿瘤学AND年份(2018—2019)AND 题名(指南)OR题名(共识);指南解读的检索条件为:学术期刊AND肿瘤学AND年份(2018—2019)AND题名(指南)AND题名(解读)。随后采用万方数据库的“结果分析”选项对文献检索结果进行分析。

(三)与期刊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

对《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肿瘤学中文类核心期刊2018—2019年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比较期刊影响因子排序与高被引指南与共识文献之间的关系。因期刊的当年影响因子是反映此前两年的载文被引情况。因此针对2018—2019年的指南与共识的文章,其对应的期刊影响因子为2020年。采用EXCEL2022软件,对指南与共识文章的发表量、高被引文献数量与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越接近1,那就说明相关性越大;越接近0,说明相关性越小。

二、结果

(一)文献来源及数据分析

通过检索发现,2018—2019年中国知网收录的中文学术期刊共发表肿瘤学指南与共识共发表639篇(剔除了非学术论文6篇、会议15篇、报纸1篇);而万方数据库仅检索到230篇。究其结果发现,部分跨学科的期刊,万方数据库将其学科划分为非肿瘤学期刊中。

使用中国知网可视化分析功能,對639篇指南与共识文献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主要主题分析中,指南与共识文献的期刊主要分布在单病种分析(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细胞癌、前列腺癌等)、治疗方式分析(外科治疗、放疗、药物治疗)、诊断等。在作者方面,指南与共识文献的期刊主要分布在全国各大肿瘤中心、著名三甲医院以及中国抗癌协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在期刊分布方面,指南与共识主要分布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6.11%)、《中国肿瘤临床》(9.90%)、《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9.24%)。

(二)高被引分析

中国知网上检索2018—2019年发表的肿瘤相关指南和共识类文献最高被引频次为488次,最高下载频次为18019次,被引次数大于100次的有13篇,大于50次有43篇。而万方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最高被引频次为487次,最高下载量为4094次,被引次数大于100次的有7篇,大于50次的有19篇。这可能是因为很多期刊未划分至肿瘤学学科中。因万方数据库检索到的指南与共识文献的样本量显著小于中国知网检索到的文献量,且高被引文献均包含在中国知网的检索结果中。后续统计将以中国知网检索结果为统计分析样本。如遇到与万方数据库签署独家期刊的情况,则单独分析该期刊在万方数据库中的被引和下载数据。

文章折中采用被引频次在前10%的论文作为高被引论文,将前64篇文献作为高被引分析对象。经检索发现,排名前64篇文献的被引次数大于40次。分析结果显示,64篇高被引文献篇均被引84次,篇均下载次数为2364次(见表1)。通过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高被引文献主要来自国内三大肿瘤中心和中国抗癌协会各专业委员会。来源分布见表2。

对影响因子排名在前1%的文章进行分析,由于样本量太小,取影响因子前10名文章(总文献量的1.5%)进行分析(见表3)。大多数期刊影响力与指南、共识类文献的高被引次数、高下载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前10名文献中,仅有1篇为共识类文章,其他为指南类及指南解读(2篇),说明指南类文章更易被引用,这可能与指南涵盖的内容广泛、信息量大有关。

(三)0被引分析

经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2018—2019年中文学术期刊共发表肿瘤学指南与共识共发表639篇,其中0被引的80篇,另有43篇文献仅被引用1次。0被引和被引1次占了总文献量的20%。通过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0被引文献主要机构分布和来源分布见表2。

对0被引指南和共识进行分析发现,80篇0被引文献中,指南13篇,指南解读13篇,共识54篇。0被引的共识类文章主要集中在非热点研究区域或者低发病率瘤种。0被引指南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在0被引的指南和共识中,0被引以共识为主,指南较少;二是13篇0被引指南有两篇题目不清晰,如《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年发表的《临床指南》,因题目问题很难被读者检索到;三是肿瘤学非热点区域。

总之,指南似乎更易被引用。在0被引文献中,13篇指南的解读多为国内指南解读,但是也不乏国外的指南的解读,如《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实践指南简介》。并非所有的指南解读被引频次都较低(高被引文献也出现了1篇国外的指南解读)。相比之下,文章认为指南解读的引用与该疾病的发病率等有关(如恶性胸膜间皮瘤发病率较低),低发病率肿瘤关注度较少。0被引文献主要机构分布情况和来源分布见表2。

(四)指南解读的引用情况

2018—2019年中国知网发表的指南解读共有文章98篇。其中国内指南解读,因更多作者可直接引用指南原文,因此此类文献的被引情况不佳。相比之下,全球指南因具有权威性,中文解读更易吸引读者及更易被引用,国外指南最具代表性。经检索发现指南解读占据1/3,因此单独对指南解读进行分析。

经统计分析发现,2018—2019年中国知网发表的指南解读共31篇,总被引754次,篇均被引24.32次,单篇被引超过100次的文献有2篇,最高被引133次;总下载次数34369,篇均下载1108次。其中22.58%的论文来自《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且均来自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林仲秋教授团队。在学科分布上,指南解读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如癌痛和高发病率瘤种上,如妇科肿瘤(宫颈癌、卵巢肿瘤、子宫内膜癌)、乳腺肿瘤、甲状腺肿瘤、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等。其高被引期刊反映临床上对其关注度。0被引文献共有4篇,主要是集中在低发病率瘤种上(口咽癌)及临床上易忽视的轻度不良反应上(疲乏)。

(五)双核心期刊被引及下载情况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在肿瘤学期刊2018—2019年发表的所有论文中,被引次数大于50次的有131篇,被引次数大于100次的有42篇。对《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9版)收录的10种肿瘤学中文类核心期刊(《中华肿瘤杂志》《中国癌症杂志》《肿瘤》《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国肿瘤》《中国肿瘤临床》《中国肺癌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进行分析,8种期刊在2018—2019年发表的指南与共识分别为21、16、0、12、3、18、14、5、0和10篇,其中《肿瘤》《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发表指南与共识类文章0篇。《中国肿瘤》发表共识类文章3篇,期刊影响因子最高(4.080)。在发文量方面,《中华肿瘤杂志》《中国肿瘤临床》《中国癌症杂志》位居前三位,对应的期刊影响因子分别为3.408、2.586和3.346。

经过分析发现,肿瘤学双核心期刊发表的非0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高发病率肿瘤(乳腺癌、胸部肿瘤)、靶向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等。在0被引方面,《中华肿瘤杂志》文献量最高,达13篇。这可能是由于该杂志与其他数据库签署独家协议,在数据公开方面不够完全,对文献的下载、被引均有一定的影响。

指南与共识文章总体分布上,与期刊影响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r=0.45),但是与篇均被引次数呈显著相关性(r=0.70)。

三、讨论

肿瘤严重危害著人类的健康[5]。肿瘤学期刊作为研究的信息载体,为肿瘤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信息传播基础,其论文具有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因此,发展高质量的肿瘤学期刊,对传播肿瘤学信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6]。

指南与共识类文章深受读者的青睐,能够代表该学科的最全面的总结、最新的热点等,可称之为为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床实践的“启明星”。近年来,指南与共识的文献量也呈现迅猛增加的势态,因此在期刊约稿、组稿过程中向此方向倾斜,对期刊影响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也为创办“中国卓越科技期刊”创造了条件[7]。

文章分析了中国知网数据库生物医药学术期刊2018—2019年刊登的639篇指南与共识文章的被引和下载情况。其中0被引的80篇,另有43篇文献仅被引用1次,0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共识类文献中。0被引和被引1次占了总文献量的20%。由此推测指南与共识文章存在一定程度的滥发,即部分被引频次为0的文献[8]。因此,文章通过对肿瘤学科2018—2019年发表的中文类指南与共识文章的下载和被引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其在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度,进一步分析高贡献指南共识类文章和低贡献指南共识类文章的差异。结果发现,指南类文章被引频次高于共识类文章,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指南中。高被引文献主要来源于全国各大肿瘤中心、著名三甲医院以及中国抗癌协会,高发病率的指南类文献易获得较高的被引率,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细胞癌、前列腺癌等。该结果初步为发掘高被引文献的研究方向、机构和作者提供指导指南和共识文章组稿与约稿的方向。除指南外,指南解读也占据重要的地位。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年发布的各种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得到了全球临床医师的认可和遵循。

文章探讨指南与共识文章对肿瘤学双核心期刊影响力的贡献作用,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10种肿瘤学期刊纳入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被引的指南与共识主要集中在高发病率肿瘤(乳腺癌、胸部肿瘤)、靶向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等。在指南与共识文章总体分布上,期刊影响因子与指南共识类文献发文量的相关性不显著(r=0.45),但与篇均被引次数呈显著相关性(r=0.70)。研究结果显示,指南与共识类文献能够对期刊影响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结果与本课题组此前报道的流行病学文献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度一致[9]。《中国癌症杂志》自2007年设置“指南与共识”栏目,首次刊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7年版)》,并做到两年一更新,现已更新至《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自2018年以来,“指南与共识”成为开设期数占总期数50%以上的固定栏目。该栏目的推出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指南与共识”栏目的文章在数据库下载和引用均位于期刊载文的前列。

文章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有些期刊(如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与其他数据库签署独家协议或为非开放存取,这些期刊的数据无法在中国知网进行全文展示,因此其被全文下载和被引的数据在中国知网中受到影响,因此笔者获取的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然而,在对万方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即使部分期刊与该数据库签署了独家协议,但是通过检索仍不能获取该期刊的相关数据,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万方数据库限制了非机构用户对数据的获取。其次,指南与共识标准的写作规范与投票,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科现状,如采用AGREE-China标准进行写作。本课题组后续将深入统计AGREE-China标准在我国指南与共识写作中的执行情况。

四、结语

优质的指南与共识文献对肿瘤学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呈正相关。在被引情况方面,大型医疗中心、机构或高发病率的指南、指南解读对期刊影响因子贡献显著,是未来组稿、约稿的重点。共识类文献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亦有一定的贡献,在组约稿的同时,应避免无效共识的滥发。为避免这种情况,在组稿、约稿之前,可通过了解往期该共识的被引及下载情况,分析该领域的热点研究情况,或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热点问题,进而指导组稿、约稿。总之,有针对性地对指南和共识类文章进行组稿约稿,对提升期刊影响力的意义巨大。在未来的期刊工作中,无论是指南文章,还是共识文章,抑或流行病学文章,归根结底是其学术质量确实权威可靠、科学可信,而不仅仅是形式。相信坚持这样的办刊原则,最终会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张世鑫.《中华医学杂志》等21刊2020年论文阅读量Top10展示[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1,36(2):13-17.

[2] 王子君,周奇,邢丹,等.中国临床实践指南/共识解读类文献报告质量分析[J].协和医学杂志,2021,12(2):260-267.

[3] 鲁翠涛,张海燕,张和.我国主要外科学期刊指南及共识类文章发表情况调查及分析[M]∥刘志强.学报编辑论丛.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182-187.

[4] 刘雪立.基于Web of Science和ESI数据库高被引论文的界定方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975-978.

[5] 吴春晓,顾凯,庞怡,等. 2016年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与2002—2016年的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21,31(10):879-891.

[6] 刘婵君,付佳豪,金宣谕.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现状与提升策略分析:以陕西省科技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11):1363-1371.

[7] 杨睿,王宝济.“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刊特征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9):1101-1109.

[8] 李广涛.肿瘤类期刊高被引和零被引论文特征的对比分析:以《中国癌症杂志》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8):11-14.

[9] 王琳辉,倪明,李广涛,等.流行病学文章对肿瘤学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力的作用[J].学报编辑论丛,2021(1):547-553.

作者简介 王琳辉,硕士,编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杂志社办公室科助理,研究方向:文献计量学分析、期刊国际数据库收录。 倪明,硕士,主任编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杂志社办公室主任,系本文通信作者,研究方向:文献计量学分析、期刊国际数据库收录。 徐虹,本科,助理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李广涛,本科,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彭曼,本科,助理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影响因子肿瘤学共识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识
基于个性化的协同过滤图书推荐算法研究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影响因子”是用来赚大钱的
肿瘤学
肿瘤学
肿瘤学
肿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