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索

2022-10-10 12:09侯玲玲
学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立德立德树人

侯玲玲

(甘肃省秦安县西川中学,甘肃秦安 741600)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一个整体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学科渗透是实施“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有效途径。初中阶段是儿童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实施“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核心阶段。数学课是初中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初中数学教师在这一时期对儿童的品德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新时期初中数学课程实施,必须以“课程思政”为指导思想,以持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学习数学为手段,把“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在实处,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德”强调人之为人的根本,“树人”强调人才培养的全面性,教育要“树人为本,立德为先”,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树人,但要树人得先立德,立德是树人的基础,立德又会促进树人。“立德”既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的要求;树人则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过程;“立德树人”具体指的是教师在注重提升自我修养的基础上,通过榜样示范以及具体的、潜在的教育过程,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从“立德”和“树人”两个方面阐述如何将“立德树人”理念与初中数学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的任务。

一、“立德”是初中数学课程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

(一)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道德素养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

教师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进而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果一个教师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就根本谈不上进行以自我教育为特征的修养,初中数学教师同样如此,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德”的修养,方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实施“德”的教育。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修养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经之路

初中数学教师不但要重视数学业务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技能和数学方法的学习与运用,而且要热爱数学并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还是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和探索者,而不是一个纯粹的教书匠。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跨入高素质教师行列的关键。新时期教师的“德”离不开“能”,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从备课、选择课型和教法,再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以及作业批改,这些环节都能充分反映出初中数学教师要具备的基本技能素养,只有对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牢固掌握,方能将德育内容有效地融合进去,实现学科课程与德育内容的无缝对接,在提高学生基本数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效实现“树人”的目的,让技能处在受高尚“德能”的掌控下。

(三)初中数学教师热衷于提高学生修养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

苏联作家高尔基说得好:“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学生所喜欢的教师,一般都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反之学生不喜欢的教师,连同其教的学科也受到学生的轻视,学习成绩自然不好。尤其对一些后进生,更应付出比其他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关爱,一点点打开他们闭锁的心灵,让他们感到教师对他们是一片真心,是真正对他们好。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方能有效地教育和影响学生。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的课程,其内容较为复杂和烦琐,如果课堂上不采取好的教学方法,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后如果再得不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很容易出现学生厌恶数学的情况。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更要有耐心,付诸学生更多的爱心和热情,持之以恒地热爱学生、欣赏学生,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能”和“技能”。

二、“树人”是初中数学课程实施的根本任务

要在数学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除了提高数学教师自身专业修养和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之外,还要注重初中数学“立德树人”教学内容的开发和实施途径的有效选择,这是“树人”任务能否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实现的根本保障。

(一)充分发掘初中数学中“立德树人”的教学内容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数学课程的德育是指在学习和掌握数学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发挥道德认知、道德行动、道德态度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和意义,数学课程不仅传递着数学认知信息,也是一门兼具理性价值和德育功能的综合性学科,初中数学教师在充分熟悉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理性功能之外,还要学会充分挖掘数学的德育价值,将理性培养和德育有效结合起来。初中数学每一章节中都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内容,教研组可以组织教师一起在充分熟悉数学教材教育内容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分析和探讨,有效挖掘出数学中的德育内容,通过恰当的方法将这些德育内容在课堂教学和课外的数学活动中有机融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实现数学学科与德育的完美渗透。数学的德育内容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尝试挖掘。

1.通过对数学史内容的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数学的发展离不开杰出的数学家以及广大普通数学工作者的辛苦工作,每一个数学定理、公式的背后都有一段美丽而又励志的故事,每一个数学符号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美丽的灵魂和信仰。如果初中数学教师能够跳出数学知识本身,组织教研组教师充分挖掘每一个教学内容背后的故事,将每一个公式、每一条定理与其发现过程有效结合起来,无疑会大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例如,在讲到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时候,就可以讲到我国古代张苍、耿寿昌等所撰写的著名数学典籍《九章算术》;讲到勾股定理的时候,就可以讲到我国西周时期的数学家商高和他提出的著名的“勾三股四弦五”;讲到圆周率的时候,就可以讲到我国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祖冲之通过进一步的计算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正是因为有这些杰出的数学家辛勤研究和付出,才推动了我国数学科学的发展。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数学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将数学与生活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对称美、简洁美、和谐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发现数学的美,将数学的美与生活中的美有效结合起来,可以借助数学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拓展德育的范畴。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魏尔说“美和对称紧密相连”,对称在数学中有数(式)对称和图形对称,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数(式)和图像的对称美,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发现和感受到这种美,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发现美的习惯和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章节“轴对称”的时候,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桂林山水、天安门城楼),尤其是可以借助对我国杰出古典建筑的展示,在分析建筑中对称美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爱因斯坦曾说过“美,本质上就是简单性”,数学崇尚的是简洁。生活中美的简洁性和数学的简洁性是一脉相承的,数学就是用简单的方式抽象化地描绘和解释生活,用简单而抽象的数学符号标识生活,所以数学是用来解释生活的科学工具之一。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数学教育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初中数学中处处体现着和谐美:大与小的和谐,多与少的和谐,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和谐,黄金分割在绘画、建筑中所具有的比例艺术和谐……让初中生在复杂的推导计算过程中发现和谐美,让学生体验到和谐在生命中的意义与价值。

(二)充分发掘多样化的初中数学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要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就要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将“立德树人”的数学教学理念和与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展现出来。

1.开展探究式学习,在数学的探究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探究学习指的是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数学的学习除借助教师的讲授之外,另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如果前者能帮助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知识,后者则是对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如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里的测量旗杆高度时,可提前让学生量好学校系五星红旗的绳子的长度,国旗升起后再量出绳子与地面的夹角,最后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旗杆的长度。最为重要的是,探究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和美的体验,将数学从知识技能教育上升到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层面,真正实现初中数学教育的“立德树人”目标。

2.开展小组式合作学习,在合作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小组式合作学习是利用集体智慧和集体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集体的力量,体悟合作的意义与价值。在探究勾股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时,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热情,学生们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课堂效果非常好。现代社会强调团队的合作,个体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是衡量个人素养的基本标准之一,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进步,离不开全体国人的共同努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数学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技能学习与团队意识、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培养,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3.开展自主式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自主学习是相对于团体、被动式学习而言的,强调学习的独立、自主性,但自主式学习并不是无目的、无指导的、盲目的个人或团队探索,而仍然可以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不偏离目标。在相关的数学知识讲解之后,学生们对知识掌握存在着个性差异,为拓展和提升相关数学内容的高度和梯度,加深理解,充分发挥数学自主学习的优势,教师可以分层指导,有针对性地就某一个学生遇到的相关问题开展讨论与探究,实现学生个人学习与教师指导的有效结合。因此,自主学习是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的有力补充手段,自主学习在培养学生数学技能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独立精神的培养,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手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树立全方位育人的新型教育教学理念。在日常学校教学中,尤其要培育各学科教师的“立德树人”的理念,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的每一个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大课间熏陶、微信等各种途径的渗透和潜移默化,将育人思想科学有效地融入学科教学和家校沟通教学中,既可培养学生知识技能,也完成了“立德树人”的宏伟目标。初中数学教师更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兼备的“四有”新人。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立德立德树人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振兴发展是老区根本任务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