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探讨

2022-10-10 01:55王守朝
人人健康 2022年18期
关键词:后骨四肢优良率

王守朝

(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甘肃金昌 737100)

四肢创伤骨折是创伤骨科临床常见病例,多以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摔伤为主[1]。该病症患者病情较明确,经临床处理复位或手术复位,其骨折症状可得到良好的改善。但这些措施会影响术后骨折愈合,一旦骨折愈合不良可能引起骨不连,加重疼痛感,甚至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状态[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其中带锁髓内钉对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在临床使用广泛,且受到广大患者和医师的青睐。故针对本院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对照研究,主要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研究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者82 例,按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对照组41 例中,男性26 例,女性15 例;年龄16岁~79 岁,平均(47.53±3.71)岁。观察组41 例中,男性24 例,女性17 例;年龄17 岁~72 岁,平均(56.23±3.82)岁。两组线性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取仰卧位,行常规麻醉,于患侧做切口,暴露骨不连骨膜,在适当位置放置加压钢板,并选择适合的皮质骨螺钉,进行加压螺钉并植骨。

观察组则采取带锁髓内钉治疗。取仰卧位,行常规麻醉,剥离并处理骨不连骨膜,进行连段修复处理,呈现梯形状,再切除硬化的骨折部分,采用扩髓器辅助扩髓,入针,并将髂骨股条置于骨不连端,复位满意后固定髓内钉。

两组患者在操作完成后均需在透视检查下确认操作的稳定性,满意后常规留置引流管,并缝合伤口。于术后24 小时~48 小时行监测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同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骨折愈合不良、感染、关节僵硬等。

疗效标准: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判定疗效,分为优(骨折处无痛感,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关节功能障碍)、良(骨折处无痛感,骨折愈合良好,关节功能受限)、差(不符合上述标准)。临床治疗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 版本)分析数据,t 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由表1 可知,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 骨折愈合时间(周) 住院时间(d)观察组 41 130.25±4.51 352.12±40.36 90.82±20.36 12.98±2.15 12.65±2.54对照组 41 167.35±28.46 513.48±90.46 166.84±32.45 21.46±4.38 26.65±6.65 t-8.244 10.431 12.707 11.129 12.593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由表2 可知,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88%;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1.95%。可知,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表2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

由表3 可知,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92.68%;对照组临床治疗优良率85.37%。可知,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四肢创伤骨折患者给予适当治疗,大多患者都能很好预后。因为骨组织具有自身修复的强大能力,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当骨折不能愈合,称为骨不连[3]。发生骨不连,应考虑营养差,或骨折端的骨头硬化、髓腔不通所致。可以通过补充营养或再次手术固定进行治疗。大部分患者会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才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骨不连主流方法是通过手术治疗,首先判断骨不连的原因,明确是由于固定物的失效、固定物不稳定或固定物固定时间太短这几种原因所致的,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以固定物的失效举例,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就是骨折端的制动固定,而内固定术的目的就是帮助骨折端增强固定和稳定性,以促进骨端的愈合。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在这方面有明显优势,且很多临床研究均证实其治疗效果良好。但再坚固的内固定物也有疲劳受限,无法真正意义上代替骨愈合。若骨愈合不佳,必然会增加内固定的周围应力,长期以往,内固定物会发生松动、断裂,继而引起其失效。另外,因为一些严重的骨折类型的周围软组织损伤严重,局部血供较差,术野一般污染,并发感染的风险高,清创时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血运,从而影响骨折愈合。即使手术复位成功,骨折端也难以形成紧密接触制定,易于遗留骨缺损区,大大提高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可能,继而导致内固定失效概率。

加压钢板固定治疗的原理和一般的钢板是一样的,都是连接和固定作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螺钉孔处有滑槽。当螺钉上紧时,通过螺钉与钢板的相对滑动,使骨的两断端相互加压靠近,接触更加紧密,使骨折更加容易愈合[4]。尽管这种治疗方法能有效固定骨折部位,促使其愈合,但也存在固定失败、并发症多的风险。因此,找到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有效治疗方法很重要。带锁髓内钉在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有显著效果,优势明显。带锁髓内钉能较好地控制骨折端的弯剪扭旋应力,可有效预防骨折部位出现移位、旋转等。同时该手术不暴露骨折断端,保护了骨及软组织的血供,保留了骨骼周围生长因子,利于骨骼的恢复愈合。

此外,带锁髓内钉固定术远端锁孔准确率高,更符合生物力学理念,大大减少了髓内钉锁定时间,明显缩短整体手术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已成为世界上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的应用主流[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充分表明该治疗方式有助于患者骨折的愈合,手术风险小,不良反应率发生低,且该治疗方式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出院。刘沛[6]认为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进一步说明带锁髓内钉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骨折恢复,预后效果良好。

蒋玉贵[7]还对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后的患者术后3 个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与术前比,术后3 个月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患者VAS 评分低于其他方法治疗的患者;ADL 评分也高于其他方法治疗的患者。

我们未对上述指标进行深入探讨,但分析上述结果,提示我们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不仅能促进骨折愈合进程,有利于骨折恢复,还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预后效果。本研究经验,为了避免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发生,我们要求术者在术中操作尽量恢复解剖复位,不强求解剖复位。螺钉的固定位置最好与骨面钢板垂直,不宜垂直骨折线,不宜经骨折线,以防止并发骨不连。对于长斜形骨折,钢板空余板孔不宜过多,因为其应力薄弱点就是板孔处,过多的空余板孔会减弱其抗弯曲力度,其固定强度就会更低。此外,带锁髓内钉固定时,由于远近两端锁定,其应力集中于远近锁钉处,极易发生断钉或螺孔扩大,导致螺钉松动切出,不利于骨折愈合。另外,对于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术后患者,我们更应加强患肢血液循环障碍的护理,以预防为主,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谨防患肢抬高程度过低或过高而影响静脉回流的作用,以免加重组织缺血程度。加强患肢温度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应考虑血液循环障碍,立即查明原因,对症处理。受到手术的影响,患肢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一般制动后减轻,如果疼痛持续存在,且持续性剧痛,应提高警惕,及时检查患肢末梢血运情况,及时发现合并缺血情况,立即处理。针对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理,对于疼痛严重而明确排除了因夹板使用不当或肢体缺血引起的疼痛后,可在局部对症使用镇痛药物。四肢骨折后对患肢的各项观察一定要紧密联系起来,不能地独立观察某项,要联合起来综合观察。

综上所述,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不仅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提高关节功能,还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优良率,促进预后。

猜你喜欢
后骨四肢优良率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后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变化相关性的研究
冰敷预防急性闭合性小腿骨折后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效果观察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在骨折后骨缺损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to arid environments
头皮扩张修复颅骨植皮后骨外露合并毛发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