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水稻机收减损技术研究
——以湖南省娄底市为例

2022-10-10 12:38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8期
关键词:机手机收减损

罗 艳

(娄底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湖南娄底 417000)

0 引言

当前,“三夏”工作正在全国逐步展开,许多地方对农机进行检修保养、技术调试,确保机具以最佳状态投入机收作业;举办技术培训,让农机手熟练掌握农机具调整方法和机收减损技术操作要点;开展机收减损技术比赛,以赛促训、以赛提技,促进颗粒归仓、增产丰收。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在增收。从大田高产到颗粒归仓,夏粮丰收的链条中,机收减损是重要一环。

2022年7月20日,娄底市第三届农机技能比武在双峰县举行,来自全市各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农机大户中的24名农机高手各显神通,比拼“真功夫”,采用中联重科公司4LZ-6ZL履带全喂入收割机,以竞技交流的方式提升农机操作技能水平。机收减损,不仅机械要好,机手技术更要娴熟。专家按照损失率、漏收情况、速度、割茬高度等指标考核打分。机收损失率为主要考核环节,分数占60%,参赛机手机收平均损失率0.28%,均未超过收获机具作业质量标准。此次比武将水稻机收减损作为全年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农机干部和广大农机手、种粮农户深感节粮减损的重要性,落实农机管理服务措施,全方位提升水稻机收质量,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贡献力量。由此可见,机收操作如何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应做好如下几方面。

1 作业前机具准备

机手应提前检查调试好机具,确定适宜收获期,严格按照作业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减少收获环节损失。

1.1 机具检查

为预防和减少作业故障,作业季节开始前要依据产品使用说明书对联合收割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与保养,确保机具在整个收获期能正常使用。需及时清理散热器,检查空气滤清器、割台、输送、搅龙箱体、脱粒齿、凹板筛。为防止散热器堵塞,水箱温度过高,将散热器上的草屑、灰尘清理干净。每次作业前,看割台、输送带及传动轴等运动及连接部分的紧固件和连接件,防止松动;润滑油、冷却液是否需要补充,运转部件和升降系统是否正常,传动皮带张紧是否有度,搅龙箱体与粮仓连接密封性衔接紧密。脱粒齿、凹板筛是否磨损过度。要经常检查凹板筛和清选筛的筛面,防止被泥土或潮湿物堵死造成粮食损失,如有堵塞要及时清理。

1.2 试收割

试收割作业距离以25~30 m左右为宜,根据作物、田块的条件选择适合的作业速度,对照作业质量标准仔细检测试收割效果,对相应部件(如风机进风口开度、振动筛筛片角度、脱粒间隙、拨禾轮位置、半喂入收割机的喂入深浅、全喂入收割机的收割高度等)位置及参数进行调整。调整后再进行试收割并检测,直至达到质量标准为止。

2 确定适宜收获期

防止过早或过迟收获造成脱粒清选损失或割台损失增加,应准确判断确定适宜收获期等。

2.1 依据水稻生长特征来判断

水稻收获的最佳时间是果实成熟期。稻谷的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其含水量在20%~25%。此时稻谷植株大部分叶片由绿变黄,稻穗失去绿色,穗中部变成黄色,稻粒饱满,籽粒坚硬、此时水稻进入完熟期。在易发生自然灾害或复种指数较高的地区,为抢时间,可提前至九成熟时开始收获。

2.2 根据生长时间来判断

南方春季水稻从4月中旬开始育苗,7月下旬就可成熟收割,紧接着就进行晚稻插秧,一般在立秋前结束,10月下旬~11月份晚稻收割。

3 机收作业质量要求

机收作业时,应严格按表1中作业质量标准执行。

表1 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标准

4 减少机收环节损失的措施

要实地察看种植品种、生长高度、植株倒伏、作物产量等情况,把机具调到最佳状态。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作业质量要求,随时查看作业效果,如遇损失率变大等情况,要及时调整机具参数,确保收获作业低损、高效。

4.1 选择适用机型

水稻高度为65~110 cm、穗幅差≤25 cm,选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作物高度超过110 cm时,可以适当增加割茬高度,对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要适当调浅脱粒喂入深度。收割易脱粒品种(脱粒强度小于100 g)或采用高留茬收获时,应使用全喂入收割机;收割难脱粒品种(脱粒强度大于180 g)时,可采用半喂入收割机。

4.2 检查作业田块

作业前应清除田里石块、木桩等硬杂物,观察田块的泥脚情况,对可能造成陷车、跌落、倾翻的地方做出标识,确保作业安全。查看田埂情况,如田埂过高,应在田块的右角先用人工割出(割幅)×(机器长度)一块空地,也可在田块两端的田埂上开1.2倍割幅的缺口,以免造成谷粒损失。

4.3 正确开出收割道

沿着田块的右边先割出一行,采用两到三次倒车、前进直线斜割的方法,开出田角割道后,再转为直线收割。收割过程中机器应保持直线行走,切忌边割边转弯,压倒部分谷物造成漏割,增加损失。

4.4 选择行走路线

最常用的有以下两种:一是四边收割法。对于长和宽相近、面积较大的田块,开出收割道后,收割一个割幅到收割区地头,升起割台,沿收割道前进5~8 m后,边倒车边向右转弯,使机器横过90度角,当割台刚好对正割区后,停车,挂上前进挡,放下割台,再继续收割,直至将谷物收割完。二是左旋收割法。对于长宽相差较大、面积较小的田块,沿田块两头开出的割道,再沿长边的方向割到收割区地头,不用倒车,继续前进,左转弯绕到收割区另一边进行收割。

4.5 选择作业速度

对于新的或大修后的收割机,在使用初期(磨合期),水稻收割机处于磨合期,这时作业负荷应小些,作业速度要慢些。磨合期结束后,当收割机的技术性能稳定可靠时,作业负荷加大些,作业速度可快些,以充分发挥收割机的作业效率。对于水稻长势较好、密度大、稻秆高、产量高的稻田,收割作业时速度可慢些,水稻稀疏矮小、产量低,作业速度可快些。作业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发动机在额定转速下运转,地头作业转弯时,应适当降低作业速度,防止清选筛面上的物料甩向一侧造成损失,保证收获质量。若田间杂草过多,应考虑放慢收割机作业速度,减少喂入量,防止喂入量过大导致作业损失率和谷物含杂率过高等情况。

4.6 收割潮湿作物及湿田作业

收割机作业地低洼时,应将收割机行驶装置改成履带式或半履带式,以便及时收割作物;泥脚深度较大时,增加机组的地轮宽度,以加强防滑能力并尽可能扩大接地面积,以防机器下陷。季节性抢收时,如遇到潮湿作物较多的情况,要检查凹板筛、清选筛是否堵塞,注意及时清理。在进行湿田收割前,确认作物状态(倒伏角的大小)和田块状态(泥泞程度),收割过程中如遇到收割机打滑、下沉、倾斜等情况时,应降低作业速度,避免急进、急退,不可急转弯,不在同一位置转弯,及时排出粮仓内的谷粒,以减轻收割机的负荷。在湿田中收割倒伏作物或潮湿作物时,需低速、少量依次收割,并及时清除割刀和喂入筒入口的秸秆屑及泥土。

4.7 收割倒伏作物

对倒伏或较为泥泞的湿田中水稻,调整收割机作业参数,选择好天气。应提前2~3天排干田中积水,收割时间最好选择晴天、空气干燥的时间段,以减少损失,可通过安装“扶倒器”和“防倒伏弹齿”装置,尽量减少倒伏水稻收获损失,收割倒伏水稻时放慢作业速度,原则上倒伏角小于45度时,收割作业不受影响,但要适当向下调整拨禾轮,以确保顺利拨禾和正常切割。倒伏角45~60度时,拨禾轮位置前移、调整弹齿角度后倾;在倒伏角大于60度时,使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逆向收割,拨禾轮位置前移且转速调至最低,调整弹齿角度后倾。密植水稻的收割要降低收割机作业速度,防止割下的水稻堆积堵塞。

4.8 收割过干、过熟作物

在木翻轮压板上增加帆布条,以增加拨禾轮在拨禾过程中的缓冲作用,减少掉粒损失;降低拨禾轮高度,使拨禾轮不击打作物穗头部位,以减少掉粒;降低拨禾轮转速,以减少对切割物的击打次数。

4.9 规范作业操作

收割机在作业时,遇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机进行检查。一是发动机或传动箱突然出现异响或气味;二是发动机润滑油表显示压力在不正常范围,发动机转速异常升高,油门控制失效。发生冷却水沸腾时应停止作业,使发动机无负荷状态下低速运转到温度降低后再停机。禁止高温时拧开水箱盖,避免被烫伤。作业时应根据作物品种、高度、产量、成熟程度及秸秆含水率等情况来选择前进挡位;用作业速度、割茬高度及割幅宽度来调整喂入量,使机器在额定负荷下工作,尽量降低夹带损失,避免发生堵塞故障。

4.10 在线监测

可以在收割机上装配损失率、含杂率、破碎率在线监测装置,驾驶员根据在线监测装置提示的相关指标、曲线,适时调整作业速度、喂入量、留茬高度等作业参数,把损失率、含杂率、破碎率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5 水稻机收减损应对措施

5.1 强化宣传,营造机收减损氛围

要切实增强“减损就是增产”意识,市农机部门组织县、乡(镇)农技人员,深入“双抢”一线,开展水稻机收损失调查,查找机收损失原因,宣传水稻机收减损技术,进一步提高广大机手和农民增强机收减损意识。通过网站、短视频、微信群等传播渠道,大力开展机收减损知识宣传、典型宣传。积极组织开展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活动举办过程按照农民自愿、就地就近、提供机具、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干扰正常收获秩序、不增加机手负担,引导农机手按标准规范作业。实现以赛促训、以赛提技,为广大农机手营造良好比氛围。

5.2 开展服务指导,提高农民机收减损意识

各市县要结合实际,成立技术指导小分队,进村到田,蹲点服务,指导农户和机手因地制宜选择收获时机、合适机具和机收方式,围绕降低割台损失、夹带损失、清选损失等作业环节,示范操作,针对作物因灾倒伏的特殊情况,迅速调度适用机具支援抢收,精准开展技术指导。研究粮食作物机收损失情况及原因,组织开展机收地块随机实测、抽测等工作,摸清机收损失真实情况;在重要农时期间,强化对基层机收减损工作指导服务,确保各项减损措施落实到位。

5.3 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机手操作技能

为进一步提高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的驾驶操作技能,建议定时定点举办水稻水机收技术培训班,指导参加培训人员进行田间实地操作、指导机手开展机械检修保养,提高机手操作技能和维修保养水平。各市县要大力开展农机手技能培训,宣传贯彻水稻机收减损指导意见,利用农机手实训基地、骨干农机企业以及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专业化力量,形成培训合力,提高培训质量。要督促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做好机手特别是新机手的培训工作,引导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带头做好机手培训,特别要强化新机手田间操作实训,切实提高规范作业能力。同时,要组织农机推广骨干开展机械保养维修、减损技能、安全生产等技术巡回培训指导,帮助机手正确调整机具参数,及时修复更换磨损的脱粒清选部件,排除故障,降低收获损失。

5.4 利用监测系统,抓好效果评估

组织农机推广骨干开展机收地块随机实测、抽测等工作,摸清辖区内机收损失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优化工作措施。运用监测结果,逐步探索农机作业质量与驾驶证积分、扣减挂钩机制。

6 结语

2021年,娄底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6.6%,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3%,全市举办新机具新技术现场演示会及培训班23场,推广高速插秧机92台、有序抛秧机65台、旋耕机123台、拖拉机87台;在第十二届“湘博会”期间,娄底市共使用国家补贴资金5 000余万元,市级累加补贴资金1 600万元左右,农户现场购买大中型农机具3317台(套),成交金额2.18亿元,交易额比上届增长5.3%。抢农时、修机具、减耗损,“大比武”是技能、机械的硬件比拼,是普通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但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端牢自己饭碗的底气更足。农机部门应立足服务“三农”这一基本点,以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为载体,以绿色增产的农艺技术为内容,制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和技术路线,推进耕种收管综合机械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机手机收减损
抓机收减损 保颗粒归仓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节粮减损,讲好中国“粮”言
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取得十项减损共识成果
粮食保管过程中的损耗因素与减损对策研究
机收包谷
我国大规模小麦机收率达97%
农机具使用率提高途径分析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浅谈提高农机具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