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2-10-11 05:41管燕秋苏晓云黄天壬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专科医学院校

管燕秋,苏晓云,黄天壬

(1.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2.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自1998年国务院颁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8[6]号)后,我国正式将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区分为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1]。2017年,随着医教协同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社会认可[2]。但目前我国在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临床博士”)培养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在西部地区较为明显。如何在医教协同背景下,改革现行培养模式,加快促进医学博士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培训的有机衔接,进一步提高临床博士的培养质量、缩短培养周期,成为医学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而我国西部地区临床博士教育发展较东部及发达地区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本研究选取我国西部地区医学院校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临床博士培养现状,分析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提高西部地区临床博士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西部地区6所医学院校277名在校临床博士作为调查对象,其中A校84人,B校45人,C校40人,D校32人,E校43人,F校33人,男生占52.35%,女生占47.65%;调查对象的年龄在26~46岁之间;其中26~35岁临床博士占77.78%,36~46岁临床博士占22.22%。

1.2 调查方法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博士的培养过程及专家访谈结果设计调查问卷,主要调查临床博士生源及求学动机、课程体系、临床实践、导师队伍、培养方案设置等情况。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选取院校在读临床博士进行问卷调查。

2 调查结果

2.1 生源及求学动机

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全日制在读临床博士,其中硕士阶段来源于“双一流”大学的临床博士占7.22%,来自一流学科建设的占16.60%,来自普通院校的占76.17%;在涉及读博动机选项时,多数临床博士的选择是“提升专业能力”“职业发展需求(获得更好的薪资与职位等)”“提升学历”等外部因素,其中“提升专业能力”占比最高,达85.56%,出于兴趣爱好选择攻读专业学位博士的仅占总人数的28.51%。

2.2 培养环节

通过收集各院校临床博士培养方案发现,90%以上的医学院校对临床博士培养设置有课程学习考核、中期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毕业综合考核、论文答辩等环节,其中A校、B校和F校对临床博士毕业发表学术论文有要求。调查院校100%设置了临床实践出科考核及临床轮转情况;在培养方案中均要求临床博士进行18个月及以上的专科培训及担任6个月的住院总医师,科研训练时间则安排6个月;另有超过半数的院校要求临床博士进行相关学科的轮转和教学工作;院校对临床博士培养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对于培养方案的要求,学校并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在调查临床博士在培养过程遇到的问题方面,有78.34%的临床博士认为培养方案中安排的科研时间与临床专科培训时间有冲突。

2.3 课程教学

调查结果显示,有30.69%的临床博士认为现有课程体系对后期课题研究和临床能力提升几乎没有帮助,并且有超过半数的临床博士对“科研方法课程”“国内外前沿领域的学术讲座”“医德医风人文素质课”“思政教育课程”等有需求。在调查临床博士对课程与教学安排的满意情况中发现,有73.65%的临床博士对选课形式、授课形式、授课师资队伍等感到不满意。

2.4 指导方式

本次调查发现,西部地区医学院校对临床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仍以传统的“单一导师制”为主;导师以开组会的形式对临床博士进行课题指导,有46.93%的临床博士表示课题组每个月开一次组会进行课题研究的汇报,少有一周开一次组会的情况,仍有少部分临床博士表示课题组“无组会”的现象;在临床实践期间,大部分导师对临床博士有不同程度的指导,但仍存在9.30%的临床博士表示导师“从未有过”讲授业务技术知识和检查临床轮转的情况。

2.5 临床实践

在参与临床实践的调查中,临床博士参加专科训练的时间以6~12个月为主,占总人数的37.90%,其次是13~18个月,占总人数的23.83%,详见图1。对临床能力考核要求方面,有27.44%的临床博士认为考核内容偏多,要求偏高,训练任务较重,68.60%的临床博士认为考核内容适中,要求中等,能够接受。其中超过2/3的临床博士对实践能力考核规范性及考核形式表示不满意。

图1 临床博士参与专科训练的时间

3 讨论

随着医教协同的发展,我国西部地区医学院校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在临床博士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绩,临床博士授权点在不断增加,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西部地区医学院校能为各类医疗机构输送优秀的医学人才。但随着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和医学教育培养体系发展的需要,我国西部地区医学院校在培养临床博士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愈发凸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3.1 西部地区临床博士生源背景单一

已有研究表明,生源质量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3-4],西部地区医学院校在招生章程中对报考临床博士均没有设置专业、地域等的限制,这一点与东部地区高校相类似。但是调查显示,有76.17%的临床博士前置学历均来自西部地区普通院校,说明目前西部地区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的生源背景单一,来自东部及其他发达地区“985”“211”等高校的优质生源匮乏。导致这方面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西部地区医学教育发展缓慢,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数量较少,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经验不足,培养基地条件及科研平台不足等因素制约着优质生源的纳入。经查询,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中拥有独立培养临床博士的院校仅12所,3个省(自治区)没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B、C、E等3所医学院校自2018年才获得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授权资格,整体招生规模小,对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培养方案有待完善。另一方面,西部地区长期受到地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医学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缺乏对高层次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导师的人才引进,导致雄厚的师资队伍匮乏,从而降低了对发达地区高校优质生源的吸引力。

3.2 课程教学安排不合理

随着医学专业学位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医学院校针对临床博士培养逐步设置了独立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即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此外,部分院校还设置了专业英语和学术讲座。这些课程的设置在不同程度上对临床博士后期专业能力及科研能力的提升有帮助,但仍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为:学位课程设置未严格区分学位类型和培养层次,纵向上与硕士层次的课程内容重复较多,横向上与学术型博士课程雷同,对课程学时安排过多,课程实际“含金量低”,对一些“火爆”课程学校设定了选课人数限制,导致部分临床博士不能选上心仪课程;课程教学虽由学校和培养基地共同开展,但是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一般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统一选定,缺乏从临床博士需求视角对课程进行设置,加上西部地区医学院校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数量少,选课人数难达开课条件,导致某些课程无法开课。另外,由于西部地区临床博士招生规模小,各院校未能投入足够的师资,常把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生混在一起上课,授课教师不重视课程教学、教学随意性大,授课内容未突出对临床专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性不足。

3.3 导师小组指导有待完善和落实

导师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导师的言传身教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科研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5]。但是调查结果显示,仍有75.09%的临床博士表示导师指导方式是单一导师制,而单一导师制主要以单向交流为主,可能造成临床博士科研选题狭窄和临床实践能力提升受限,无法满足“健康中国”战略发展和医教协同背景下对高级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此外,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导师从未讲授过临床技能知识和检查临床轮转的情况。出现这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医学院校对于专业学位博士导师的遴选往往是参照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标准,加上导师考虑自身晋升等问题,往往更加关注科研成果的产出,甚至有的导师在培养过程中常常给临床博士安排过多的科研任务,忽略对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博士导师一般在医院担任一定的职务,在日常工作和管理方面的事务较多,并且多数临床博士导师是由学术型导师转化而来的,在招收专业型博士的同时仍招收学术型博士,对两者的培养尚未进行区分,且没有突出对临床博士专业能力的培养[6]。培养单位/基地往往将医院绩效放在首位,临床带教教师忙于临床工作,常有意或无意地将临床博士作为完成临床工作的劳动力,对教学工作投入精力不足,带教职责欠缺,对教学工作不够重视。

3.4 临床实践落实不到位

虽然调查院校均对医学专业学位博士设置了相应的培养方案,对专科培训时间、临床能力考核等设置了明确要求,但调查发现,西部地区不同院校或培养基地对临床博士履行专科训练时间参差不齐,其中专科训练时间以6~12个月为主,而在调查院校的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临床博士要有不少于24个月的临床能力训练,其中专科训练18个月,6个月担任住院总医师,说明临床博士参与专科训练的时间不足,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或导师没有按照培养要求严格执行专科培训,对专科培训时间、手术及操作数等缺乏量化考核。此外,有70%以上的临床博士对临床考核科目内容、考核形式以及考核的规范性表示不满意,主要原因是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临床考核体系,考核标准难以判定,考核内容缺乏专业性,加之出题者主观随意性较大,使得考核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地提高临床医疗技能,无法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拓宽招生渠道

相关研究表明,良好的生源是保障培养质量的基础[7]。西部地区的医学教育资源关系着西部地区各民族群众的健康,提高西部地区的卫生服务质量,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1)国家应加大对西部地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经费投入、科学研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增设临床博士授权点,对已经具备招收临床博士资格的院校,适当扩大专业学位博士招生指标。对于还在申请临床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医学院校,教育部门应当给予更多的指导与支持。(2)从顶层设计拉动校外力量参与培养过程,适当增加东部地区高校免试录取名额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名额到西部地区医学院校发展,并充分发挥北京、上海及东部地区高水平医学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东部院校支援西部地区医学教育的工作力度。(3)从以往研究来看,考试方式对博士生源具有一定的影响,直博和“申请—审核制”博士对提高生源质量具有一定的优势[4,8],为此,建议西部地区医学院校适当扩大直博、“申请—审核制”博士的招生名额,让更多的临床医学硕士得到连续的培养。此外,学校应构建完善的资助体系,在当前资助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临床博士研究生的奖学金或助学金,吸引存在经济困难的优质生源报考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为临床博士学习和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4.2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学习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课程体系能为临床博士专业知识的形成奠定基础,为临床能力的形成提供指导[9-10]。院校应结合“健康中国”发展对医学人才的需求,结合临床博士对课程的需求,针对临床博士专业特点开设灵活多样的课程,实现以经验性课程向实践性课程的转变,并强化专业前沿知识与技术、临床通用技能等课程的培养。对课程的设置要突出前沿性和创新性,坚持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能力并重的原则,一方面,要将专科重要的基础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作为夯实理论知识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传授学科领域内的新知识、新理论,并要求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医疗领域科研方面的最新进展[11]。在授课形式上,可参考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对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新路径”教学模式[12],从临床医师的角度以案例进行讲授,结合TBL教学,将课堂讲授与研讨、模拟、医院实习等形式有机结合,突出专业课程的特点,不断激发临床博士的学习主动性。

4.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导师组制度

强大的师资队伍是保障研究生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其为临床博士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期间的第一责任人,导师的指导最终会影响临床博士的培养质量,这在很多研究中已体现[13-14]。(1)医学院校应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把控专业学位导师遴选过程,保证遴选出的导师必须是临床业务水平高、科研指导能力强、专业特长突显的临床医师。同时,医学院校需要针对专业学位导师制定专门的培养制度,强化导师“立德”和“树人”理念[15],培养导师对教学的积极性,确保为医学专业学位博士专业素质的养成提供有力的支撑。(2)强化导师责任意识,保证每个月都对研究生进行指导,指导内容包括临床能力考核、轮转情况、学位论文研究记录等。临床博士进入培养基地后,导师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指导临床博士制定有针对性的轮转计划,并定期对专科培训及临床能力考核进行检查。(3)根据专业学位导师指导和基地培养原则,落实双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制度,从而缓解导师工作压力[16]。在培养过程中为临床博士配备校内课程导师和培养基地临床导师,校内课程导师以传授学术知识、培养科研能力为主,培养基地临床导师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为主[17],采取导师小组联合培养机制强化培养,在指导科研与临床实践上各有侧重。此外,为激发导师从事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积极性,还需对导师的晋升、评价制度等进行再设计,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

4.4 加强临床实践,规范考核制度

完善的临床实践是保障医学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临床博士在临床实践培养过程中主要以参加专科临床能力培训为主,专科训练是提升临床博士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学校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培养理念,严格执行培养方案,保证专科训练时间和培养质量,改革临床博士培养模式,将临床博士专科训练严格按照专科医师培养要求执行,推进临床博士专业能力训练与专科医师培训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各项保障监督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其次,研究生院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考核督导机制,对临床博士的整个培养过程进行有效督导,对临床培养存在问题的学科及时给予专家意见,提高二级学院和培养基地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避免考核过程流于形式。最后,培养基地对临床能力考核形式、内容等要形成统一的考核标准,严格执行在培训期间的日常考核和出科考核,考核小组成员应由副主任及以上职称的3~5名带教医师组成,考核组长由正高职称专家担任,对考核不合格的临床博士应适当延长轮科时间。严格规范毕业综合考核评委的入选标准,对于毕业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应按照临床博士资格考核环节实施分流和淘汰机制,从而提升临床博士的培养质量。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处于我国医学教育链的最高端,是国家培养专业型医学人才的重要渠道。目前西部地区部分医学院校在培养临床博士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考核标准、培养过程、毕业要求等方面仍有待改进或完善。而“健康中国”战略和医教协同的发展为我国临床博士培养模式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只有明确培养目标,构建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和区情发展的医学教育培养体系,才能逐步提高临床博士的培养质量,从而促进继续医学教育与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有机衔接。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专科医学院校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山东省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 55家联盟医院正式挂牌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同时患多种病最好看老年科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