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短期疗效分析

2022-10-11 07:18翟玉霞郭东明吴少燕苏鸿辉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消融肌瘤微波

陈 哲,翟玉霞,郭东明,吴少燕,苏鸿辉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介入科,广东 汕头 515041)

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以及患者的认可。不同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或是腹腔镜下手术直接将肌瘤剔除,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是一种通过热量灭活子宫肌瘤使其失去活性的手术方式[1]。当然,即便灭活了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否改善仍与术后坏死病灶的缩小程度密切相关[2]。特别是对于由肌瘤压迫导致的尿频、尿急、腹痛、腹胀的症状,或是肌瘤挤压内膜并增加内膜面积导致的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的症状,短期内能否快速改善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的高低。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治疗术后短期3个月的临床疗效,为行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治疗的患者术前评估和短期预后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介入室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7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重大并发症。纳入标准:(1)按照手术指南进行微波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2)有完整的临床病历资料;(3)有完善的超声检查及手术记录;(4)术前完善盆腔磁共振增强检查。按照子宫肌瘤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型[3]及磁共振图像显示的子宫肌瘤位置分为近黏膜组(FIGO分型0~3型,肌瘤位于黏膜下或者靠近内膜),36例,其中0型1例,1型4例,2型10例,3型21例;远黏膜组(FIGO分型4~6型,肌瘤远离子宫内膜),39例,其中4型16例,5型12例,6型11例。本研究经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仪器设备

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 E9超声诊断仪,配置低频探头C1-6VN;韩国三星公司RS80超声诊断仪,配置低频探头C1-6;南京亿高微波系统工程公司ECO-100C微波消融治疗仪,配置ECO-100AI8一次性微波消融针。

1.3 手术流程

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肿物穿刺活检,明确为子宫平滑肌瘤。术前常规行肠道准备、导尿。患者平卧位,全身麻醉后常规消毒术野、铺巾。消融前先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价子宫肌瘤与周围正常组织血流灌注状态。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实时引导下,先建立人造腹水隔开子宫与周围重要脏器,保护肠道、膀胱、网膜等。随后将1~2根消融针分次有序地穿入子宫病灶内,以功率40~50 W进行消融。待普通彩超判断病灶灭活后,再次行超声造影明确肿块均已完全灭活。最后使用18G穿刺针抽出人造腹水,术毕。

1.4 观察指标

1.4.1 子宫肌瘤体积变化观察术前和术后1、3个月子宫肌瘤体积变化。肌瘤体积V=3/4πr3,肌瘤半径r=(长+宽+高)/6[3];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V术前-V术后)/V术前×100%。

1.4.2 临床症状改善评价采用子宫肌瘤症状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the uterine fibroid symptom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UFS-QOL)[4]评估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该问卷包括症状严重程度(symptom severity score,SSS)和健康相关的生活质 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L)评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得分=术前SSS(HRQL)得分-术后3个月SSS(HRQL)得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Friedman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子宫肌瘤患者的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肌瘤最大径、肌瘤体积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近黏膜组与远黏膜组子宫肌瘤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微波消融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变化

术前子宫肌瘤体积为49.90(29.90,98.10)cm3,术后1、3个月子宫肌瘤体积逐渐减小,分别为31.90(20.30,64.70)cm3、17.90(6.23,39.80)cm3,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逐渐增大,分别为(35.7±18.6)%、(61.2±2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

2.3 两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比较

微波消融治疗术后1、3个月,近黏膜组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均大于远黏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表2 微波消融治疗后两组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比较(%)

2.4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得分比较

微波消融治疗术后3个月,近黏膜组SSS评分和HRQL评分改善得分均优于远黏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见表3。

表3 微波消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得分比较[分,M(Q1,Q3)]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良性肿瘤,常见的症状包括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尿频、尿急,腹痛、腹胀等[5],这些症状或是由于子宫肌瘤挤压内膜,增加内膜面积,或是由于子宫肌瘤外凸生长压迫到周围的膀胱、肠道所致。最根本的解除方法就是手术去除肌瘤,常见的手术方式是开放性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治疗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超微创治疗手段,已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6-7],同时它还具有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出血少和恢复快等优点[8-9]。考虑到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后坏死病灶的缩小与其他脏器不同,术后坏死病灶有一部分是通过宫腔排出,而FIGO分型是按照子宫肌瘤的位置分类的,因此,我们的研究按照子宫肌瘤的位置将处于黏膜下的或者靠近黏膜的子宫肌瘤定义为近黏膜组,其他的定义为远黏膜组。结果表明,靠近黏膜的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治疗术后无论是病灶的缩小率或是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远离黏膜的子宫肌瘤患者。

子宫肌瘤坏死病灶的缩小可以依靠自身免疫吸收以及宫腔排出这两种途径[1],接近宫腔的病灶坏死脱落后随经血或者自由排出体外。FIGO分型主要根据子宫肌瘤与黏膜、浆膜的位置关系来划分,位于黏膜下或者靠近黏膜的肌壁间肌瘤分为0~3型,而不靠近黏膜的肌壁间肌瘤或浆膜下肌瘤分为4~6型(除外带蒂的浆膜下肌瘤),两种类型的肌瘤坏死病灶的差别在于是否能通过宫腔排液的方式缩小病灶。本研究结果表明,近黏膜的子宫肌瘤组术后短期内体积缩小率明显比远离黏膜的子宫肌瘤组更大,这也证实了黏膜下肌瘤通过微波消融治疗短期内疗效显著。

子宫肌瘤症状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包括两部分,主要评估患者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尿频尿急等带来的临床症状。相对而言,黏膜下的或者靠近黏膜的子宫肌瘤带来的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症状更加明显,如果治疗有效,坏死病灶缩小迅速,那么患者的经量、经期改善带来身心改善也更加明显,而远离黏膜的肌瘤对患者带来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压迫症状导致的尿频尿急、腹痛腹胀,一般肌瘤都较大,无法通过宫腔排出,缩小速率较靠近黏膜的病灶慢,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我们的研究中,术后短期内近黏膜组的改善评分比远黏膜组更高的原因。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研究局限在术后3个月,没有对术后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和评估,但也可以给予迫切需要短期内改善临床症状的患者带来信心;其次,虽然收集的病例没有发生重大的手术并发症,这是由于我们熟练掌握了微波消融治疗技术,而对于初学者或是经验不足的操作者而已,是否同样具备相同的术后短期疗效,值得进一步探索。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确切。靠近黏膜的子宫肌瘤术后短期内病灶缩小程度更大,患者术后短期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也优于远离黏膜的子宫肌瘤患者。因此,对于肌瘤靠近黏膜的患者值得推荐采用微波消融的方式治疗。

猜你喜欢
消融肌瘤微波
消融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百味消融小釜中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为什么
一种USB 接口的微波开关控制器设计
微波冷笑话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