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 抒写内心
——“诗歌创作”升格训练示例

2022-10-12 12:26周喜悦
初中生世界 2022年35期
关键词:诗歌创作口语化笔尖

文/周喜悦

技法指点

诗人的创造力,表现在一能感之,二能写之。对于初次尝试诗歌创作的同学来讲,要想写好诗,首先要观察、体验生活,找到最能触动你心灵的某个节点,敏锐捕捉内心微妙的伸缩起伏,感受生命节奏的渐变过程,为诗歌写作蓄势;其次要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找到能够承载你的情感或哲思的具体形象,让鲜明的意象叠加成充满画面感的诗歌意境,传达你的心声;最后是锤炼你的语言,选用与诗情最吻合的字眼,找到属于自己的形式架构和音韵节律,让文字在诗情的酝酿中经过排列组合,成为意义与声音巧妙结合的有机体,让唯美而自然的诗歌从你的笔尖流淌出来。

—·原文呈现·—

第一二句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诗节,使层次更分明,语言表达更有张力。

诗句过于冗长和口语化,可以简洁凝练一点,让诗歌的节奏感更加舒展。

几个生活场景的画面只是简单罗列,诗歌意蕴的呈现不够明显。

喜欢

白日,是光的希望;

黑夜,是暗的神秘。

或许,清晨鸡鸣时,你会喊:“啊!这晨光真美!”

夜深人静时,你会说:“嗯,今晚月色真好!”

与两者相伴的,

还有大地上的生灵。

人间烟火使这生活不再单调,

万家灯火使人心灵不再孤单。

早餐店蒸笼的水汽;

街道上泛黄的路灯;

公园里稚嫩的笑声;

书桌前跳动的笔尖。

这生活并没有什么事,

也恰恰包含了每一件事,

不过人的心情,

你喜欢它,你便喜欢着每一件事,

你厌倦它,你的秒针也依然走着。

这里实际上没有喜欢与厌烦,只是你是否喜欢自己,

喜欢你那热爱生活的心,

永远充斥着光明,永远保持好奇,

喜欢或许也就这么简单。

内容直白口语化,且急于说理,显得有点“啰嗦”,可以精简文字,使诗歌的语言更加凝练,使其更富有节奏和韵律。

综合点评

诗,是源自生活、发自内心的歌唱,是情感的意象化表达,是思维的具象化呈现。这首诗通过有温度有细节的生活场景呈现,表达了小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读起来也比较流畅。作为处女作,这首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表现力。但是从整首诗来看,诗歌的脉络不够清晰,语言表达过于直白和口语化,个别诗句过于冗长,缺少节奏韵律。这些形式架构上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歌意象内涵的更好表达。

升格指津

一首好的诗歌,要形意兼具,意象鲜明,语言凝练,音韵和谐,架构精巧,要用纯净的文字呈现意象美和形式美的辩证统一。小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升格:①适当分成几个诗节,让诗歌的脉络显得更加清晰;②对原有的意象进行融合、提取、升华、凝缩,努力让诗歌呈现更鲜明的形象,更丰富的内涵;③锤炼语言,让诗歌从粗放的、稚嫩的、浅显的语言环境中跳脱出来,更具表达的张力和韵味。

—·佳作出炉·—

喜欢

第一二句单独成为一个诗节,“白日”与“黑夜”对举,鲜明的意象与深长的意蕴形成冷峻的张力,兼具意象美和形式美。

白日,是光的希望;

黑夜,有暗的神秘。

将“月色”和“鸡啼”提取出来,进行重组、融合,呈现更丰富的内涵。

万籁俱寂,

吟咏皎洁的月色;

晨光熹微,

嘹亮渺远的鸡啼。

生活化的场景作为意象叠加,增添“每一帧都定格成喜欢的模样”这一句来点题,逻辑表达上显得更清晰。

早餐店蒸腾的水汽,

街道上泛黄的路灯,

公园里稚嫩的笑声,

书桌上跳动的笔尖——

每一帧都定格成喜欢的模样。

这生活并没有什么事,

也恰恰包含了每一件事,

你欢喜,这生活也便欢喜,

你厌弃,这生活也便厌弃。

一切都取决于你的心情,

取决于你是否喜欢自己。

你轻轻地吸气,呼气,

永远向往光明,永远保持好奇;

那么,生活不再单调,心灵也不再孤寂。

喜欢,或许就这么简单。

将口语化的语言用对称的诗行来呈现,体现诗歌形式上的“建筑美”和节奏上的“音乐美”,更好地表现对“喜欢”这个主题的思辨,生发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综合点评

诗歌的创作出于个人独特的想象和灵感,每个人都有一套独特的语言系统。改后的诗对原诗内容进行了梳理提炼:从“白日”和“黑夜”的对举,到不同角度感受的生活细节,再到对“喜欢”这个主题的思辨,诗歌的脉络更为清晰;形式上诗节、诗行的调整变化,为诗歌增添了秩序感、结构感,整首诗更具唯美的意象特征和思辨的哲学意味。

当然,诗歌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诗歌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必拘泥于哪种表达方式,只要形胜意美,和谐统一,能够呈现主题意象,就是好的诗歌。“源于生活,抒写内心”的诗歌创作,就是用个性化的诗歌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去展现生命的色彩、明暗和质感,从而表达自我的情感与思想。

同学们,愿你们在这片充满灵性的天地里,勇敢地去尝试对诗歌的艺术追求和创造!

猜你喜欢
诗歌创作口语化笔尖
笔尖上的艺术
寻找笔尖上的少年
小荷露笔尖 泼墨弄丹青
谈谈电视新闻语言口语通俗化的风格特点
莫言《红高梁》的语言艺术特色
戴望舒诗歌创作的独特性略析
偏爱这不息的变幻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浅论龚自珍诗歌中的爱国主义
邢非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