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关怀”理念融入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

2022-10-12 10:49都宏霞张仕青
云南化工 2022年9期
关键词:载体关怀责任

都宏霞,饶 汀,张仕青

(1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2.南京江北新区公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31)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在逐步提高。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的严峻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由此可见,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全人类的需要;“责任关怀”理念的践行既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方针,也是行业发展的路线图。

“责任关怀”是化工行业针对自身的发展情况,提出的一整套自律性的、持续改进环保、健康及安全绩效的管理体系。“责任关怀”自1985年提出以来,就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目前,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积极推行责任关怀理念,几乎所有跻身世界500强的化工企业都在践行,超过 150 家跨国公司也签署了 2006 年出版的《责任关怀全球宪章》。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是国内化工行业实施责任关怀理念的有力宣传者和积极推动者,其明确指出深入践行和落实责任关怀理念,不断调整化工行业的组成结构是保证健康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

化工行业企业对“责任关怀”的践行意义重大。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从化工类人才入校开始,就注重“责任关怀”,探索“责任关怀”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更是意义深远。

1 “责任关怀”理念融入化工类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

“责任关怀”的宗旨是在全球石油和化工企业实现自愿改善健康、安全和环境质量。“责任关怀”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化工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去综合考虑(见图1)。一是掌握“责任关怀”的发展历程、六大准则、八项基本特征、实施“责任关怀”的原因、意义等基础知识。二是掌握实施“责任关怀”的原则、步骤、过程、考评标准及分析考评结果、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能力。三是养成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健康、环保、安全的“责任关怀”自律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素养。

图1 “责任关怀”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化工类人才的培养目标

2 “155+X”责任关怀融入体系构建

以化工类专业高职学生为主体(1主体),以教材、教学、教法、科普、平台为主要载体(5载体),通过“责任关怀”入教材、入理论、入实践、入科普、入科研等方式(5+X融入模式),构建“155+X”责任关怀融入体系(见图2),最终实现化工类人才培养目标。

图2 “155+X”责任关怀融入体系

2.1 以教材为载体,拓宽“责任关怀”育人广度

教材是教育的重要载体,“责任关怀”理念虽很早提出,但并未得到全面的认识。教材是非常好的传播载体,高职院校应该与企业联合开发“责任关怀”教材,包括纸质教材和云教材。纸质教材方便在学校教学;云教材,可以与企业共同设计开发,制作微课、动画、气泡等,全国的学生和企业工作人员都通过互联网进行“责任关怀”的学习。[1]

2.2 以教学为载体,夯实“责任关怀”育人根基

教学是教育的重要过程,“责任关怀”虽然非常重要,但很多化工企业并未引入和实践。作为培养企业一线工作人员的高职院校,应该与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责任关怀”课程,并且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将 “责任关怀”融入专业课、思想政治课、认识实习、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全过程,让学生在毕业上岗前的3年学习期间,养成良好的“责任关怀”职业素养、精神和实践能力。待进入企业工作后,便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将健康、环保、安全等意识传递给企业的工作伙伴,逐步促进企业内部“责任关怀”氛围。

2.3 以教法为载体,将“责任关怀”入脑入心

教法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高职院校可以多采用主题演讲、互动讨论、案例讲解、方案设计、工艺优化等教法,将“责任关怀”意识入脑、入心、入行动。例如,设计项目化教学,以某一种典型的化工产品制备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设计制备工艺,并完成产品制备的全过程。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目标中设置“责任关怀”的目标要求,如实验安全、节水节电、卫生状况、产品制备成本等。并且进一步优化考核方式,将“责任关怀”纳入到课程或环节的考核当中等。[2]

2.4 以科普为载体,激发 “责任关怀”内在驱动力

依托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绿色化工科普中心”“环保知识分享体验中心”“水资源保护宣传中心”“安全用电体验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中心”等开展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展板、报告、成果展示、宣讲等多种形式,激发化工专业学生“责任关怀”的内在驱动力。同时,也走进校园、社区,宣传安全、健康、绿色、环保理念,将“责任关怀”融入校园、融入社会。

2.5 以平台为载体,拓展“责任关怀”实践路径

平台是实践的重要载体,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充分利用科研项目、兴趣小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企业实践、创新创业等多种平台,进行“责任关怀”实践,落实落地。

设立“责任关怀”专项课题,提升内涵建设。科研项目是开展育人实践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科技管理部门应该增加“责任关怀”的专项支持,引导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既促进责任关怀的知识内化,又促进学生的“责任关怀”思维,同时在实践中养成安全、环保、健康的操作规则和良好的素质。

开展“责任关怀”社团活动,丰富实践成果。科研兴趣小组是一种社团组织活动,高职院校团委可以鼓励团队指导老师践行“责任关怀”理念,让团队成员在问卷调查、走访调研、方案设计、研究实践等过程中,以健康、安全、环保为导向,培养“责任关怀”意识,遵守“责任关怀”原则。

开展“责任关怀”校企合作,规范行为准则。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企业实践都是学校和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高职院校可以将污染防治、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工艺优化到运输储存等“责任关怀”准则都融入与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在上岗前就有清晰的安全防范意识注意环境安全和自身安全防护;明白化工行业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规范污染治理流程,如遇到污染情况、及时处理,防止污染物进入大自然的循环系统。做到从原料采购、产品生产、设备维护、产品储存、安全配送和销售的全链条的安全监管,减少企业产品对环境、员工、消费者的安全隐患[2-4]。

3 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动员全社会都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5]。

高职院校,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摇篮,积极探索“责任关怀”的培养体系与模式,既有益于学生自身的意识培养,更有益于化工企业责任关怀的探索与实施,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载体关怀责任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责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