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山区普通公路行车风险防控工程技术及管理措施

2022-10-12 03:57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2年19期
关键词:护栏行车山区

韩 宽

(贵州省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安顺营运管理中心,贵州 安顺 561000)

0 引言

山区公路对于山区群众交通出行、山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是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公路与平原公路相比较,其线形不佳、路况较差、通行混乱、风险较高[1]。特别对于早期建设的山区公路,地形复杂、坡陡弯急、道路狭窄,安全防护设施不合理,气候环境变化较大,使得山区公路行车风险与日俱增[2]。为此,该文针对山区公路行车风险防控工程技术及管理措施展开全面探究。

1 风险防控原理

风险防控原理主要是通过加强交通管控、增设交安设施、建立高效应急救援体系,全面降低山区道路安全风险和安全事故发生率,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山区公路行车风险防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对存在的风险及因素实施提前预控,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2)预防偶然性安全事故,排查危险因素,分析风险类型,制定防范行车风险的管理措施[3]。

2 山区公路行车风险防控的工程技术

2.1 安全防护设施

山区公路线形设计受地形影响较大,多数位于河流、悬崖周边,若出现交通事故或车辆冲出道路,后果不堪设想。安全可靠的公路安防设施,如各类防护栏、紧急停车带等能有效缓解车辆发生碰撞时的冲击能量,是行车安全的可靠保障[4]。下述列举5项较重要的安防设施:

(1)防护栏。护栏是山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能有效缓解车辆冲击作用,阻碍车辆冲出路面,降低事故伤害,而且能优化驾驶人员视觉效果,充分发挥其诱导效用。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柔性、半柔性及半刚性护栏三种形式。其中混凝土护栏是较为典型的刚性护栏,其强度较大,防护能力强,能最大限度阻止失控车辆冲出道路,防止出现二次伤害;波形梁护栏是半刚性护栏的代表,在车辆碰撞后会有一定的变形,又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车辆碰撞时利用路基、立柱、波板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并导向;缆索是柔性护栏的代表,常用于路况良好、视野开阔路段。

(2)防眩板。山区道路防眩板主要材质为PVC材料、SMC材料、橡胶板,耐腐蚀、抗氧化、抗老化能力强,通常与护栏共同使用,防眩板应当连续设置,且布置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和路旁两侧。

(3)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是道路侧边临时停靠区域,车辆出现状况时,可快速转移至安全地带,避免阻碍正常交通通行,尤其对于视野受限的道路转弯区域。其主要设置于道路路基部位,宽度一般为2~4 m。

(4)紧急避险车道。1)在急弯、陡坡、连续下坡、视线较差、危险较高路段,且2 km范围内3年发生过1起死亡人数超过3人的交通事故,必须设立紧急避险车道;2)其长度应结合车速、避险车道坡度、坡床集料类型共同确定;3)避险车道宽度不宜小于5 m。

(5)降温池。降温池主要是对重型货车制动装置实施降温的基础设施。通常状况下,重载汽车在连续下坡时,长时间制动,制动装置温度显著升高,影响制动效果,必须实施降温处理[5]。因此,针对连续下坡路段,必须按规范要求设置降温池。

2.2 视线诱导设施

2.2.1 视线诱导设施的设置原则

轮廓标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视线诱导设施,相关规范规定公路等级为二级或二级以下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路段应设置轮廓标。其主要类型包含独立式和附着式两种,通常安装于路基或护栏之上,采用左右对称的布设形式。其反射装置颜色主要包括黄、白两种,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主要为白色[6]。根据规范规定,其安装高度为60~70 cm。安装在土路肩上的轮廓标,其高度应与护栏上的轮廓标高度保持一致,其反射装置朝向应始终与驾驶员视觉方向垂直。

轮廓标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科学设置,其间距通常为30 m,驾驶人员夜晚在弯道公路行驶时,其视野、视距受到较大限制,应适当增加轮廓标数量,弯道区域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2.2.2 山区公路视线诱导设施的改进措施

通过公路构造设施增强山区道路线形效果,能有效提升驾驶人员视觉能力,提早获取前方道路基本信息,对路况做出准确预判,有效确保行车安全。目前常用的公路构造设施主要包括:道路标线、轮廓标、防护栏杆、防眩板、指示标牌等[7]。

(1)轮廓标安装时,应严格控制反射体角度,其表面应与道路中线保持0°~25°夹角,且应朝向车流方向。

(2)减速丘安装在道路边缘、匝道出口、停车区道路边缘及隧道车道分界线上。

(3)山区公路在设计受到地域限制,视野不良、急弯、车道宽度变化处应科学安装交通诱导设施,强化视觉效果,提升行车安全性。

3 山区公路行车风险防控的交通管理措施

3.1 山区公路运行速度控制措施

3.1.1 车辆运行速度建议值

车辆安全距离具体指的是车辆可保证自身安全停稳时的最小行驶距离,能有效确保前方车辆突然制动状况下,后方车辆不会发生追尾事故。为保证安全距离,需对车辆运行速度进行有效管理,以设计时速为60 km/h的二级公路为例,依次限定雨天、大雾、大雪、冰冻等恶劣环境下的最高车速[8]。

(1)雨天限速标准:雨天道路防滑系数较低,结合能见度、坡度情况,最大安全行车速度不高于30 km/h。若遇雷电暴雨天气,车辆应停靠到安全位置,禁止行车。

(2)雾天车速取值标准:结合雾天交通风险及最大限制速度分析,经实际运算获得各能见度、坡度条件下的最大安全行车速度不高于20 km/h,车辆应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能见度超过200 m时,可正常通行,不足20 m时,应封闭交通。

(3)冰雪天气车速取值标准:冰雪天气,道路防滑系数严重降低,车辆行驶难度较大,结合能见度、防滑系数、坡度具体情况,建议不高于15 km/h,如遇凝冻灾害,视情况可封闭交通。

3.1.2 设置限速标志标线

(1)限速标志标线设置区间:1)限速标志主要设置于距离道路转弯、连续下坡、桥隧出口、车辆汇入口等路段前方80~100 m位置处;2)试验显示,限速标志安装距离越科学,车辆违章率越低,行车安全性越高,其具体布设间距如表2、表3所示。

表2 限速值增量为10 km/h限速标志设置间距

表3 限速值增量为20 km/h限速标志设置间距

(2)针对长度比较大的山区公路,其线形落差较大,路面坡度较多,应采取分段限速,从而有效确保行车安全。限速标志有其特定的区间,目前我国未确定明确的区间长度,具体区间形式如表4所示。

表4 最小限速区间表

(3)限速标志种类:1)限速标志结合车辆种类、车道情况、季节、天气等因素进行限速;2)山区公路因线形受限,各种车辆混合行驶,提升其干扰性,特殊路段应结合车型采取合理限速,以设计时速为60 km/h的二级公路为例,小型客车、中型客车、货车最高限速依次为60 km、40 km、20 km。

3.1.3 减速丘

减速丘主要指的是在道路表面设置的均匀凸起设施,具有降低车辆行驶速度的作用,其材质主要有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橡胶等,可显著降低车辆行驶速度[9]。针对车辆行驶危险性较高的路段,应科学确定减速丘位置及频率,降低车辆行驶速度,进而降低车辆行驶风险。

3.1.4 热塑振动减速标线

热塑振动减速标线主要指的是在原始道路标线之上增加的凸起设施,可显著提升其清晰度,增强视觉效果,并能在汽车运动过程中产生振动,使驾驶员保持警觉状态。车辆经过热塑振动减速标线路段,车辆产生轻微振动,给驾驶人员带来强烈的视觉及触觉冲击,能有效提醒驾驶人员保持精力集中,保证行车安全。其表面凸起高度通常为3~5 cm。

3.1.5 彩色铺装路面

当山区公路弯道路段抗滑性能低于道路要求标准,超高值较高时,因弯道外侧路面显著高于内侧路面,在车辆行驶较慢时极易造成侧向滑移或失稳;若较低时,车辆运行速度较快,道路摩擦力远小于车辆向心力,同样会造成测量侧向滑移和翻车现象。针对此种状况,通常采取在道路表面铺设彩色薄层的方式进行速度控制,以最大限度提高车辆通行的安全性。

3.2 交通管制措施

(1)禁止驾驶人员在弯道、连续下坡等危险性较大路段超车行驶,禁止在限速路段超速行驶,不得随意变道干扰其他车辆正常行驶,严禁超载。

(2)加强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并印制交通安全宣传手册,提高驾驶人员交通安全意识。

(3)雨、雾、雪、冰环境状况下,应严格控制车速,积极发布恶劣天气警示消息,当天气状况十分恶劣时,应及时封闭交通。

(4)连续下坡路段应建立客货车专用停车区,并合理设置交通警示标牌及连续下坡概略图,明确连续下坡地段总体情况及紧急避险车道位置。

(5)积极对驾驶员实施安全急救培训,并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强化交通安全法学习,在山区道路临时停车区、服务区等人员较多区域安装交通安全事故宣传牌,并在道路沿线设置交通安全宣传标语。

3.3 紧急救援措施

(1)优化救援设施:全面实现交通智能化,科学配置紧急报警设备、巡逻车等装备,在交通风险等级较高路段安装急救设施,放置应急药物和器械。

(2)建立功能齐全的紧急救援指挥系统:交通事故快速、高效救援,离不开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指挥中心接到事故报告后,及时将相关信息传递至有关部门,各部门统一组织,派遣专业救援组迅速抵达现场展开救援,并限制通行。

(3)构建道路周边紧急救援体系:山区道路周边城市、村庄拥有一定的医疗条件,应根据各卫生院实际情况,配备满足各项需求的医疗器械及物资,构建科学有效的山区道路紧急救援体系。

(4)交通事故紧急状况通告:交通事故发生后,紧急信息采集主要通过山区公路检测设备,救援中心接到救援信号后,及时将救援信息传递至就近卫生院及相关部门。

4 结论

综上所述,该文基于山区公路行车风险防控的工程技术方案包括:

(1)设置防护栏,护栏除了安全防护作用外,还具有较强的公路线性诱导作用。

(2)合理布设防眩板、紧急停车带、紧急避险车道。

(3)长下坡路段,适宜位置增设降温池,用来降低载重货车刹车片温度。

(4)改进视线诱导设施,除按要求设置轮廓标之外,还可利用凸起路标、路缘石、挡土墙、护栏等构造物,对山区道路线形进行强化,以有效提升视觉效果。

此外,结合山区道路实际风险状况,分别从车速限制、交通限制、紧急救援等不同角度制定了针对性的预控措施,显著提升了山区道路交通通行安全。

猜你喜欢
护栏行车山区
地铁折返站微机联锁故障时的行车组织路径思考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地铁运营非正常行车组织及要点相关阐述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下)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一件难忘的事
不要跨越护栏
马路护栏成夺命利器
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