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动物模型在高+Gz歼击机飞行条件下的安全性评价

2022-10-12 07:55孙津津张海涛王俊华黄丛春王建昌徐先荣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复合体动物模型心电图

孙津津,张海涛,王俊华,李 利,黄丛春,王建昌,崔 丽,徐先荣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1心血管内科, 2超声科, 3医研部, 4睡眠医学科, 5航空航天眩晕诊疗研究中心,北京 100142)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成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继发孔型ASD最常见,首选治疗方法是经导管ASD封堵术[1-3]。该方法在普通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公认。飞行人员尽管经过严格医学选拔,但国内外均有飞行员罹患ASD的案例[4-6]。一般情况下,ASD患者的血流在心房水平存在由左向右分流,歼击机飞行员若患ASD则在紧张、咳嗽、瓦尔萨瓦动作、抗荷动作或加压呼吸等特殊情况下,可导致血流双向分流甚至由右向左分流,易发生反常性栓塞[7-8]。较大的缺损可能使未经肺循环的静脉血再次进入体循环,加重高空缺氧的程度,若同时发生高空迅速减压,这种结构异常为减压后的静脉气栓进入动脉系统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对患ASD的歼击机飞行员应更积极地进行介入封堵治疗[9-12]。但歼击机飞行员存在反复高载荷暴露,而对治疗后封堵器在航空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尚未有客观评价。本研究通过制作ASD封堵术动物模型,观察反复高正加速度(+Gz)暴露对植入封堵器后心脏的影响,为飞行人员ASD医学鉴定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健康雄性西藏小型猪(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12头,6~8个月龄,体质量19~22 kg,研究方案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证号:2010-1-20-125ZD)。

1.2 方法

1.2.1 ASD动物模型制备 将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头。实验组全麻后固定,连接心电监护。应用Seldinger法穿刺左颈静脉和右股静脉,置入6F鞘管。通过颈静脉入路送入十极电极至冠状静脉窦内,协助定位房间隔。通过右股静脉沿导丝送入房间隔穿刺鞘套管,在X线透视下送入房间隔穿刺针行房间隔穿刺,对比剂造影证实穿刺成功,送入长导丝至左房,沿导丝将5 mm×20 mm扩张球囊准确定位,以12 160 mmHg的压力持续20 s扩张房间隔穿刺部位数次,退出球囊,经胸超声证实存在3 mm左右的中央型缺损,缝合皮肤穿刺部位。

1.2.2 介入封堵动物模型建立 ASD动物制备1周后经股静脉入路,将镍钛记忆合金封堵器固定于输送杆顶端,通过输送鞘管,沿导丝先送至缺损房间隔的左房中部,回撤鞘管使左房侧伞面张开,然后回拉封堵器至存在适当张力后释放右房侧伞面,确定封堵器位置良好后,释放封堵器。退出鞘管,缝合皮肤穿刺部位。

1.2.3 动物+Gz暴露 介入封堵动物模型制作6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离心机实验,将小型猪竖直放入特制圆柱形铝筒(筒高80 cm,直径35 cm,筒底装有缓冲软垫),固定于离心机座椅上,以模拟飞行状态下人类体位。暴露条件为5 Gz/60 s 1次,7 Gz/60 s 3次,9 Gz/60 s 1次,11 Gz/30 s 1次,G值增长率为1 G/s,每次加载间隔5 min。在+Gz暴露前、中、后记录心电图,同步观察动物状态;+Gz暴露前后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取+Gz暴露前及暴露后4、24 h颈静脉血,测定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 isoenzyme,CK-MB)、肌钙蛋白I/T(troponin I/T,TnI/T)、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1.2.4 房间隔封堵器复合体拉伸实验 +Gz暴露24 h处死动物,取出心脏,实验组分离取出房间隔封堵器复合体,37 ℃环境下,将复合体组织块固定于动态试验机,连接仿真平台RBT-6s200P电脑系统,以1 mm/min的速度牵拉,自动记录牵拉力、长度拉力曲线和疲劳断裂力。

2 结果

2.1 心电图及心脏超声变化

实验组行封堵术后经胸超声显示,植入的封堵器位置良好。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高+Gz重复暴露中,心电图均出现心率明显加快、 P波和T波尖耸、下壁和前壁导联S波加深、窦性心律不齐等改变,至暴露后0.5 h心电图完全恢复。对比暴露前后心电图没有明显变化。两组+Gz暴露前后心脏超声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各项参数+Gz暴露前后的变化亦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Gz暴露前后两组动物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

2.2 +Gz暴露前后血浆CK-MB、TnI/T、BNP、CRP变化

与+Gz暴露前相比,+Gz暴露后不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血浆CK-MB、TnI/T、BNP、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暴露后4 h相比,暴露后24 h血浆CK-MB、TnI/T、BNP、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仍显著高于+Gz暴露前水平(P<0.05)。+Gz暴露后4、24 h,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浆的CK-MB、TnI/T、BNP、CRP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2)。

表2 +Gz暴露前后两组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T、脑钠肽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

aP<0.05vs同组内+Gz暴露前,cP<0.05vs同组内+Gz暴露后4 h。

2.3 组织病理学改变

大体解剖观察,实验组封堵器完好、无移位,心肌周围组织无充血、淤血、水肿、坏死等表现(图1)。光镜观察,心肌细胞排列整齐、完整,未见坏死;封堵器周围包绕纤维结缔组织,表面可见单层内皮细胞覆盖(图2),形成房间隔封堵器复合体。

A:心脏;B:右房面;C:左房面。图1 +Gz暴露后实验组动物心脏大体观察

A:封堵器连接部位的房间隔组织(HE ×200);B:封堵器内部组织(HE ×100)。图2 +Gz暴露后实验组动物心肌组织显微镜下观察

2.4 房间隔封堵器复合体拉伸实验

对6个房间隔封堵器复合体进行单向拉伸实验,样本与夹具滑脱之前,均未发生封堵器与组织连接部位损伤、撕裂和脱位,其中1个样本与夹具相连部位出现撕裂,而非封堵器与组织连接部位,其余5个样本因拉伸过程中发生夹具滑动而中止实验。实验中精确测得封堵器直径5 mm,质量0.07 g,复合体质量5.24~7.02(6.07±0.60)g,实验终止时应力为18.94~29.37(22.56±3.89)N。以最大质量11 g估算封堵器在加速度暴露中所承受的惯性离心力(复合体质量按最大值7.02 g估计):F=ma=7.02×10-3×11×0.98≈0.076 N。

房间隔封堵器复合体组织应力-应变曲线显示,房间隔封堵器复合体作为一个整体仍具有超弹性材料的特点。在复合体所受的垂直应力达30.4 N时,夹具发生了移位滑动,但未发生组织损伤和断裂(图3)。

图3 房间隔封堵器复合体组织应力应变曲线

3 讨论

当歼击机做盘旋、筋斗、俯冲改出等特技动作时,飞行员头向圆心,受到足向头的持续性+Gz作用,产生头向足的惯性离心力,使血液向下半身转移,同时心脏、大血管等器官向骨盆方向移位,并发生变形。当房间隔植入封堵器后+Gz也会对其产生同样的作用。猪的心脏大小、形态、房间隔形态和位置与人类非常相似,是动物模型最理想的选择。本研究制作了小型猪ASD模型,并经股静脉入路成功植入封堵器,行封堵术前、后心电图未见明显变化,心脏超声显示植入的封堵器位置良好,表明ASD封堵造模成功[13-14],且手术未对心脏功能和其他结构造成明显影响。

加速度暴露对机体心脏存在不良影响。研究显示,高G值应激可能对心脏的组织细胞代谢和功能、心肌超微结构、心脏功能等造成一定的影响[15]。其中心脏传导系统方面,高G值可导致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期收缩的发生,但心律失常的发生多为一过性和可逆性[16]。封堵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心律失常,表现形式与缺损部位、封堵器放置等有关[17]。本研究造模成功后未出现心律失常,高+Gz暴露过程中,心电图在加速度的上升阶段心率加快,P波高尖、S波加深、T波尖耸、窦性心律不齐等改变,随着重复加载,心电图改变明显好转,+Gz暴露后心电图完全恢复,呈现可逆性改变,始终未发现缺血性ST-T动态改变及持续性心律失常。说明本模型封堵器植入后并不增加航空环境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且经胸心脏超声证实高+Gz暴露对心脏形态结构和心脏泵血功能的总体影响较小。

心肌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显示,持续高+Gz暴露后4、24 h,实验组及对照组动物血浆CK-MB、TnI/T、BNP、CRP均较暴露前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加速度作用下应激增加、交感兴奋、心肌缺血缺氧等有关,与既往类似研究结果一致[18-19]。同时,暴露后24 h上述指标较暴露后4 h有显著下降,表明心肌损害为一过性。暴露后4 h上述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暴露后24 h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植入房间隔封堵器并没有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

封堵器植入6个月大体解剖观察,实验组封堵器完好、无移位,周围心肌组织无充血、淤血、水肿、坏死等表现,形成了房间隔封堵器复合体,表明封堵器与周围组织相容性良好,重复高+Gz值未引起封堵器及周围心肌组织的移位、损伤和脱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在加速度作用下,组织器官所受应力大小与受力范围密切相关,受力范围越大,承受应力越小,变形移位程度越轻,损伤可能性越小[20];封堵器植入已形成了房间隔封堵器复合体,受力面积明显增大,可耐受更高的惯性离心力。力学效应的结果和程度与受力部位也有很大关系,当+Gz值较高时,心脏和大血管会变形移位,在X线片上显现出心脏影像拉长,主动脉弓加长,心脏右缘变平、横径显著缩短,左心室轮廓缩小,这种改变随着加速度加载的终止逐渐复原,表明心肌具有黏弹性质,其拉伸应力随拉伸速度的增大而略有增大[21]。房间隔封堵器复合体可简化为一种均一的软组织,由拉伸实验绘制的应力-应变曲线可知,房间隔封堵器复合体具有超弹性体的特点,实验终止时应力最高达30.4 N也未发生周围组织损伤、撕裂及封堵器脱落,推测造成封堵器脱落的应力应高于30.4 N,这个数值明显高于封堵器瞬间所受的0.076 N的理论离心力值。在现实情况下,应将房间隔封堵器复合体与心脏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在胸腔和心脏的缓冲作用下,+Gz作用时,整个复合体所承受的离心力比理论计算值更小,说明在高达+11 Gz载荷下,房间隔封堵器复合体仍然是安全的,不会发生脱位、损伤或撕裂。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房间隔封堵术动物模型在重复高+Gz条件下的心电、心脏结构和功能、心肌标志物及其房间隔封堵器复合体力学特点等进行观察评价,证明了在模拟歼击机+Gz暴露下,复合体的稳固性和动物的耐受性良好,从而为歼击机飞行员ASD封堵术后的飞行适应性评价和特许飞行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猜你喜欢
复合体动物模型心电图
基于均匀化理论的根土复合体三维本构关系
西南地区一次对流复合体调控下的对流层向平流层输送的特征及机制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GID/CTLH 复合体的研究进展
水稻延伸因子复合体家族基因鉴定及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模式分析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膝关节滑膜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