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医院COVID-19患者心理应激障碍全流程系统心理调适效果追踪研究

2022-10-12 07:56郭建英郝婉婷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出院护理人员障碍

张 瑶,郭建英,郝婉婷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军人医疗中心,陕西 西安 710032)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暴发后,感染肺炎的患者除伴随机体发热、干咳、乏力等临床症状外,也存在焦虑、恐慌、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1-2],这些心理问题一方面会发展为更严重的心理疾病,如心理应激障碍[3-5],另一方面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也有重要影响,所以如何发现并及时干预由疫情所引起的心理问题非常关键。全流程系统最早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6],是以提升业绩为目标的系统化管理方法,后被应用于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7]。本研究将全流程系统心理调适应用于缓解COVID-19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并取得良好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20年2月10日至3月20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收治的169名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心理应激障碍人群,并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量表调查其基本状况,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情况及医保情况等。纳入标准:①能自主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或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8-10];②患者躯体出现恶心、呕吐、身体疼痛、心率增快、睡眠紊乱、食欲减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1条以上症状,或心理出现兴趣减退、思维迟钝、紧张激动、难以集中精力等1条以上症状;③患者无语言交流障碍。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患者;②因病情加重无法继续参与,或转科中途退出者;③依从性差,无法参与整个研究过程的患者。共筛选出心理应激障碍患者78名(46.15%),其中男性35名,女性43名,平均年龄(58.25±11.63)岁。筛选后根据患者入院24 h内心理状态评估分为3组,轻度:SAS或SDS得分为50~60分,情绪低落,一过性躯体化表现,共32(男13,女19)例,平均年龄(55.28±12.34)岁;中度:SAS或SDS得分为>60~70分,出现错觉或幻觉,焦虑躯体化表现,共26(男11,女15)例,平均年龄(56.15±9.05)岁;重度:SAS或SDS得分>70分,表情淡漠、木然,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共20(男11,女9)例,平均年龄(68.00±9.97)岁。轻度、中度、重度心理问题患者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情况及医保情况上经两两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轻度、中度、重度心理问题患者基本情况 [n(%)]

1.2 方法

采用五步全流程调试技术,一建二制三培四评五统,对入组患者进行系统调试。

1.2.1 建立全流程系统心理管理小组 管理小组由1名护士长及6名护士组成,均在临床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具备相应职业资格。

1.2.2 制定全流程系统心理调适方案 查阅相关文献并邀请心理专家远程支持,结合COVID-19患者心理状态评估现状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的《心理治疗规范(2013版)》,制定调适方案。采取单独编码的方式,记录患者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动态心理变化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并建立心理档案。动态心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分级护理与个体化干预、辅助支持治疗及远程支持治疗。在分级护理与个体化干预中,轻度患者易紧张、焦虑,故实施表达性艺术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主要采取的方式为给予正能量鼓励,每日两次手语舞、八段锦、广播体操等;中度患者易出现闪回、易激惹,自觉气短、呼吸不畅等现象,可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如采用呼吸疗法、森田疗法[11]等;重度患者多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交逃避、极度敏感等表现,故设置重度患者观察手册,实时掌握心理状态变化,并进行一对一危机干预,如采用正念疗法、结合人文关怀给予支持性心理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在辅助支持治疗中,创建“战疫加油站”,为患者免费提供日用品、食品、报刊等,为其康复后融入社会提供支持;制作“打call”墙,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融入正能量氛围,消除不适情绪。在远程支持治疗中,患者治愈出院后,护理人员通过微信群、电话回访、远程指导等方式进行持续的心理调适。

1.2.3 培训、考核护理人员 由管理小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并掌握筛查方法及干预要点。主要包括筛查指标、SAS和SDS使用、COVID-19引起的心理及躯体表现、分级护理、个体化干预,并进行心理调适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培训后护理人员的合格率达100%[12-13]。

1.2.4 评价指标 对患者入院当日、出院当日、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出院1年后各进行1次心理状态评估,填写SAS、SDS,并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调查采用自编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包括护理操作技术、心理支持程度、服务态度、需求满足程度等,共12个条目,满分100分。满意度调查仅在患者入院及出院时进行,满意度=(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SAS、SDS得分比较

经全流程系统心理调适后,比较三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节点(入院当日、出院当日、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出院1年后)SAS、SDS得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表2),说明随着时间推移患者心理状态逐渐好转。

表2 三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节点SAS、SDS得分 (分,

2.2 三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表3 三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3.1 全流程系统心理调适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应激障碍,提高患者满意度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易反复,目前尚无特效药,导致患者对治愈的信心不足,所以患者在确诊后不仅会产生呼吸费力、心慌、气短、乏力等躯体症状,还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以至于出现心理应激障碍。全流程系统心理调适为患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抚慰患者情绪,加速身心康复,并支持重返社会。通过入院时心理状态筛查,能够识别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患者在干预后躯体症状减轻甚至消失,情绪也得到显著改善,这表明干预效果良好。

入院时患者满意度普遍较低,其中重度患者满意度最低。一方面,由于新搭建的病房各项设施不完备,各种问题时有出现,造成患者生活不便,影响满意度;另一方面,可能与心理应激障碍所引起的敌对情绪有关,这与司亚飞等[14]的研究结果相似。

实施全流程系统心理调适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纾解,慢慢可以接纳环境缺陷,对医护人员也持有同理心;同时伴随着病房设施不断完善、“战疫加油站”提供丰富的物资,患者的身心需求得到满足,自我效能感也逐渐增强,使轻度、中度、重度患者的满意度大幅提高,治疗效果显著。

3.2 全流程系统心理调适提高护理人员筛查与心理干预能力

全流程系统心理调适通过制定科学、流程化的心理干预方案,规范护士执业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能力,避免因个人知识、经验所导致的差异[15]。护理人员的筛查方法和心理护理能力由培训前合格率90%,达到培训后100%,筛查与心理干预能力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浦雯雯[16]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引入全面流程管理模式,发现其可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保障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该研究虽和本研究的研究领域不同,但都得到了相似的结果。本研究采用规范化的培训及考核,提高了护理人员心理护理理论知识及实践技巧。通过全流程系统心理调适,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心理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既保障了患者的心理健康[17-18],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心理问题的筛查及干预能力。

3.3 全流程系统心理调适持续改善患者心理应激障碍,中期及远期效果良好

COVID-19患者大多为轻症患者,出现心理应激障碍的比例却接近一半,所以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疫情暴发初期,由于对疾病的认识有限,预后不明朗,确诊患者不仅有躯体反应,还伴随恐慌、焦虑等情绪,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据文献报道,影响轻症患者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心理因素,次要因素为病情进展[19]。故本研究采用全流程系统心理调适,从多层面关注患者心理问题并施加针对性的干预,患者出院时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且在恢复期继续进行心理调适可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预后效果向良性方向发展,中期及远期预后效果也稳步提升。

本研究对武汉火神山医院COVID-19患者实施全流程系统心理调适,跟踪随访1年后,发现患者心理应激障碍得到有效缓解,心理状态明显改善,住院满意度也显著提高。这说明全流程系统心理调适在一定程度上可为COVID-19患者心理应激的近期及远期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为患者重返社会提供有效支持。

猜你喜欢
出院护理人员障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第五回 痊愈出院
选择障碍症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