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服装产业发展与产品创新对策研究

2022-10-13 13:04孙晓宇李泓昊
文化学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服装业辽宁纺织

孙晓宇 李泓昊

一、辽宁服装业以及产品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辽宁服装企业显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1.辽宁服装业发展过程中的新举措。辽宁服装行业在近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发展速度比较令人满意,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形成了部分品牌,很多品牌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如大连的“创世”、 “桑芙兰”内衣、“思凡”女装、蝶姿、A&V、唐人·査依娜、丛迪、金雪儿、丰雷、凯森蒙等等。 这些企业在智能制造、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绿色发展等方面涌现出一批新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智能制造快速发展。作为辽宁省智能制造和定制的代表企业,大杨集团自2016年起全面开启“大杨定制”中国战略,将成熟的海外定制模式与国内服装定制行业的特点相结合,提出中国男装定制行业发展的全新模式,打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化服装定制平台”[1]。大连隆生服饰有限公司始终专注于绿色环保皮衣的设计和制造,已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皮衣供应商。为应对市场和环境变化,在“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下,大连隆生于2017年成功打造出全球第一家皮衣和皮革制品大数据智能制造平台,实现从传统服装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引领者的转型升级[2]。第二、技术研发不断增强。柞蚕丝制品是辽宁的特色,通过技术、产品研发的不断创新,拓宽了其应用领域。辽宁是柞蚕第一大省,柞蚕丝是辽宁纺织服装行业极具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通过注入精湛的产品技术,开发辽宁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整合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搭建平台和桥梁,更加精准地服务于企业[3]。由于新技术的开发与介入,在户外运动、安全防护等领域发展较快,拥有了新龙泰、瑞沃尔、优耐特等一批在新型纤维、特种染整方面的优秀企业。第三、文化创意蓬勃发展。文化创意、品牌建设正在成为辽宁服装企业转型发展中的重要动能。每年一度沈阳旗袍文化节的举办已经是一种常态的发展,每一届的“中国定制旗袍艺术大赏”活动,都为全国知名旗袍设计师及旗袍品牌搭建了展示中国时尚魅力的秀台,也为本土设计师搭建了开阔视野、吸收养分的渠道和平台。经过几年来的培育和挖掘,沈阳市涌现出的一批新锐旗袍、新中式服装设计师群体,通过沈阳旗袍文化节这个活动,展示着“旗袍故都”深厚底蕴[4]。第四、绿色发展与社会责任建设步伐加快。辽宁服装行业绿色发展达了到新标准。服装企业加快落实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建立绿色低碳产业链及供应链,根据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为重要着力点,合理布局产业链,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排放项目建设[5]。

2.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建设稳步提升

集群式发展,是辽宁服装行业的突出特征,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如今,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涌现出一批极具特色的区域品牌以及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占据辽宁纺织服装行业70%的产业集群对于行业的稳定发展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变化,消费生活方式的转变,辽宁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正在处于新的升级关键期[6]。兴城泳装、海城棉服和裤装、普兰店西装、瓦房店流苏、佟二堡皮草皮革、康平塑编、东港运动户外服装、沈河区服装商贸业等特色产区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联合授予“兴城泳装名城西柳中国裤业名镇和棉服名镇”“普兰店中国西装名城”“瓦房店中国流苏名城”“佟二堡中国皮草皮革名镇”“康平中国塑编名镇”“东港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沈河区中国服装商贸名城”“丹东高新区中国防护纺织名城”称号。

(二)辽宁服装业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1.服装企业库存压力成为瓶颈。目前全省的服装企业数千家,但主要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品牌影响力小,很难成气候。而且大部分企业重数量、轻质量,低档次产品产量过大,积压现象十分严重。由于服装季节性明显,且服装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库存问题成为最令服装企业头痛的问题之一。库存数与企业缺货数量又往往是成反比的,因为服装产品从采购面料到生产都有一定的周期,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旺季时候有足够的数量可供销售,往往不得不储备大量的货品,这就为库存埋下了隐患。

2.服装企业缺乏自主设计风格。就辽宁省一些企业而言,还是以借鉴仿版、来料加工为主,产品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难度较大。辽宁省现有的服装企业中,真正在国内叫得响的企业不多,更没有在国际叫得响的品牌,这便造成了没有在服装产业傲立群雄的资本。这与辽宁省纺织服装出口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同时有品牌但没有名牌也制约了纺织服装行业的产业升级。部分企业虽然设备也比较先进,加工技术也不差,但由于品牌的影响力太小,很多企业仍然要一直“为他人做嫁衣”。

3.行业结构链不健全。在时尚产业链理论中,面料、辅料是产业链中最基础的一环,它左右着设计环节的产出。但目前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国内面料供应商较国外的面料商还有比较大的距离,面料研发能力不足,高品质的面料、辅料以及相关配饰,大多还依靠进口,这也直接制约着辽宁省整个产业水平的提升。辽宁服装业上游产品附加值较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辽宁应该努力形成纺织、印染和服装等配套完善、竞争有力的行业结构,提高终端消费产品生产能力和附加值。

4.服装市场体系不成熟。辽宁省有一部分服装企业营销意识差,经营上依赖商业和批发市场,竞争的办法就是压低成本、价格,市场体系没有十分健全。网络批发和连锁销售等现代化市场、市场中介组织、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技术市场、劳务市场、市场之间的联系还没有达到十分密切。所以应形成较完备的商业市场网络,已达到高级形态的纺织服装成熟型市场。

二、辽宁服装业发展路径

(一)加快转型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那么创新就是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性研究,实现前瞻性研究、引领原创性成果的重大突破。当今的国内服装市场面临大洗牌,只有寻求创新才能突出重围。企业资金流紧张、利润下滑、库存上升等原因都造成了服装行业目前的种种窘境。作为国内最为传统的商业模式,服装行业正在面临着重大挑战,行业洗牌即将开始。近十年来创新在行业的发展中不断提及,从科研到管理,创新是第一大主题。在近期一次创新年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指出:“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开始转变为创新生态之间的竞争,协同创新已是行业必然。”

(二)实施品牌战略

长期以来,辽宁省服装业多满足于来料加工的简单层次。忽略了树立和打造自己的服装品牌。在经济秩序日趋规范化的今天,品牌意识已经越来越占主导地位。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强势的品牌很可能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名牌产品成为消费者的首要选择,是因为名牌产品意味着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价值享受和认同感。而且随着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单纯依靠劳动力密集来支撑纺织服装企业发展之路,已经越走越窄。一方面国际上贸易壁垒进行压制;另一方面,国内劳动力价格正在日渐上升。因此,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以质取胜,做出“品牌”来,以“高品位、精品化、品牌化”的商品来开拓市场,才是纺织服装企业立身的根本之道。

(三)推进集群发展

促进辽宁省纺织服装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应是辽宁省下一步集群发展的新目标。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行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从世界市场的竞争来看,那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其产业内的企业往往是群居在一起而不是分散的[7]。但是不同的集群存在不同的问题,辽宁服装业未来集群发展还应以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目标,以集群发展带动企业发展,推动辽宁服装业的由大到强的目标。

(四)融入绿色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辽宁纺织服装工业作为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而近年来行业在绿色纺织、节能降耗方面持续不断努力。尤其是印染行业更是不断研发新技术实现节水制造,甚至无水印染。我们辽宁纺织服装企业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五)开拓“一带一路”市场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纺织服装工业是出口大户,尽管近年来东南亚等制造业的崛起,但是中国仍是全球纺织工业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今年纺织服装工业的出口也从负增长转为正增长,未来趋势向好。而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纺织工业重走丝绸之路也将成为未来的一大趋势,向西出口势在必行。辽宁纺织服装业可借此东风,开拓未来行业新的市场空间。

(六)线上线下共同发力

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不少服装企业的产销都遭遇了较大压力。城镇化的加速以及国内三四线服装市场的迅速成长为国内服装企业拓展了市场新空间。服装业着力渠道下沉把握三四线城市商机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线上”市场的成长性。一段时间以来,网络销售热潮兴起,各主要服装品类的线上销售均出现同比大幅增长的态势。来自知名购物网站淘宝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包括女装、男装、童装、内衣和运动服饰在内的销售额同比增长都在58%以上,服饰配件更是出现了超过150%的同比增长。

这说明,服装线上销售日益崛起,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势在必行。由此不难看出,服装内销市场潜力依然很大,值得辽宁服装企业深挖。

三、辽宁服装产品创新发展的思路

(一)科技融入产品,“数字化”导入设计

数字化设计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技术升级的关键环节。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传统的服装企业非数字化生产加工发展已经不适应当今的要求,要将服装产品的起点放高,提高市场竞争力,科技的融入势在必行。数字化技术的导入,不是一项任意的选择,它意味着服装业向着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整体解决方案发展的趋势,体现了中国服装工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数字化进程是国内外服装企业激烈竞争的产物,其技术涵盖了整个服装业的操作过程,包括设计、成衣、管理、信息、商贸、设备等方面[8]。服装数字化的产物——服装CAD/CAM作为现代化高科技设计、生产的工具,它们应成为辽宁现代服装企业、服装产品发展升级的必备手段。

(二)捕捉前沿信息,整合设计资源

根据企业和品牌发展的需要进行服装产品的创新设计,把创新思维和前沿技术应用到服装产品当中,通过设计资源不断整合,挖掘服装产品应有的独特价值,并体现出设计与市场、设计与文化、设计与流行趋势的结合。设计创新的主要手段就是加强对流行元素的捕捉和掌控。服装的流行与当前很多的事物是相联系的,包括文化思想、流行艺术等,而每年由专门机构发布的有关服装色彩、款式、面料等资讯,更有助于企业掌控流行趋势,从而增强设计创新能力,确保产品走在时尚的前沿。

图1 服装产业发展与产品创新360°思维整合研究模板

决定服装产品成败的因素很多,除了企业自身的产品定位、生产能力和设计研发能力外,还有就是与产品相关的设计资源的管理,如人力资源、材料资源、信息资源等,好的设计需要好的管理。好的服装产品设计需要企业通过科学、合理管理才能达到,同时也为产品的创新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三)借助“新国潮”文化,助推 “辽宁设计”

“新国潮”国之大潮,代表的就是中国骄傲,这是百度对于新国潮的定义。百度基于自己的大数据能力,能够洞察出国潮的趋势。而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成绩单式的骄傲,更要有一种仪式感去理解今天的国潮。2021年5月10日,是第5个“中国品牌日”,新国货、新国潮对中国企业是一个巨大利好。新国货不仅要在国内消费者引流新消费,还要让全世界享受到中国品质,这是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新格局的抓手。这说明新国货品牌将主导新一轮全球化黄金机遇期[7]。借助这股国潮时尚风建立富有民族地域文化的‘辽宁设计’,可以成为推动辽宁地区服装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动力,更是助推辽宁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改造的重要力量,是辽宁地区充分发挥经济潜在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培养优秀专才,研发创新产品

辽宁省服装产品升级首先应从人才着手,培养大批高质量、高水准的服装设计人才,这是服装产业发展最为有力的保障。服装产业发展初期以一般劳动技能人才需求为主,对高素质人才需求不旺盛。但当一些企业进入到品牌阶段,对高级人才,比如高级经理人、营销策划以及设计等方面人才的需求就开始突显出来了。要实现辽宁服装产品与国际接轨,这需要服装教育与服装企业及时地更新理念和留住人才的意识,正确把握设计研究的方向,使我们的创新设计与设计人才的培养符合我们的国情与市场需求,实现中国服装强国梦想。

(五)推动定制定产,提升产品价值

个性化定制早已不是新鲜事。随着80、90后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崛起,常常会有消费者抱怨:体现不了自己的个性。虽然定制服装模式的出现恰逢其时,但是这一模式面临不少现实的制约。世界展贸平台专家分析,个性化之后,每件产品的数据更多,对工人要求更高,疏忽一个细节就会导致品质偏差,同时对工人的技能要求更高。另外,网络下单相对更零散、无计划性,给工期节奏安排带来新挑战。面对这种新的模式,辽宁服装企业怎样才能“接得住”蓬勃的个性化需求?结合世界展贸平台经验,可以采取这样几种方式:首先是分析消费者的感受,体现方便的个性化的定制模式。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把自己的产品库中所有的产品类别体现在一个可视界面上,并且提供灵活的分类以及快速的搜索手段,让消费者以最小的成本做出决定。其次,以销定产。例如提供相对标准化的模块供消费者组合,通过消费订单的精确分析再去按需定制。在后端与供应商衔接时,系统把信息发给供应商,供应商接到订单信息后,采用相应的原料即可生产。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同时还可以通过竞争来控制成本。再次,把设计权交给消费者。当消费者进入到定制页面之后,利用在线编辑器能自己DIY,设计自己的图片、样式、文字。这样让每件衣服都变成独一无二的。

以上三种方式,打破了原有的消费模式,让消费者的个性日益得到彰显,同时,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将得到全方位的再造。服装商家们要想能真正长期地黏住消费者,还需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创新升级,才能走得更远。

结语

基于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条件下,辽宁的纺织服装业应该如何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辽宁新一代纺织服装人应该遵循怎样的发展路径继续走在中国纺织服装工业由大到强的振兴之路上?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研究的课题。纺织服装业作为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新时代我们需要秉承坚持、开拓创新,适应国际竞争力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产品质量、产品开发、品牌建设等高层次优势转变发展趋势,打造好辽宁服装服饰产业的品牌,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
服装业辽宁纺织
澳洋纺织
中国纺织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服装业如何进行供应链管理
OEM服装业的自主品牌战略研究
论服装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