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的实践与认识

2022-10-14 13:05
许昌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编目字段著录

吴 卓

(北京建筑大学 图书馆,北京 102616)

编目工作是图书馆的最基本职能之一,其主要任务就是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联合目录质量控制组成员合作编写而成的《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国家图书馆组织编写的《新版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MARC21书目数据格式使用手册》等为参考依据,对受编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考虑本馆馆藏实际,给出受编文献的分类号,并在编目系统中对其主要信息,如题名、责任者等进行描述、记录,制成符合规范的MARC格式的编目数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图书馆编目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了实践与探索,从中得到的理性认识和提供的合理化建议为实现编目工作的创新优化,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可复制的推广价值.

1 现状概述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献资源中心与知识交流中心,在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文化建设、文化推广和文化宣传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1].高校图书馆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相比较,其馆藏资源的学科门类更加齐全,藏书的规模和数量均超过大部分公共图书馆,而且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文献信息的数字化资源愈来愈丰富.那么,对如此海量的文献信息资源如果没有相应的工作规范和文献分类的标准,势必会严重影响使用者的检索效率和阅读体验.显然,图书编目为文献检索提供了一个重要技术手段.截止目前,图书编目经历了手工编目、计算机编目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的联机编目三个阶段[2].

高校图书馆图书编目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程序复杂,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并且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由此对图书编目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图书编目工作实践中,遇到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编目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亟待加强;编目工作的联动机制有待健全;编目数据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存在短板;编目人员的业务素养有待整体提高等问题.针对梳理出来的这些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开展了实践与探索,从中获得的理性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编目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制度不完善

众所周知,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根本保障.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3].对图书文献编目工作来讲,同样需要科学完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由于文献采编质量直接影响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据了解,高校图书馆编目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并不乐观,很多高校的编目管理制度不科学和不完善,许多高校图书馆甚至没有建立文献采编工作管理规范.另外,查重和审校是保证馆藏资源一致性的重要环节,绝大部分高校虽然制定有高校图书验收、编目工作规范,但是该项管理制度在实际执行时却差强人意.不可否认,图书分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图书文献信息管理和服务,但由于部分馆员在分编图书时不严格按照规则和要求,经常发生错漏重等问题.特别值得说明的是,大部分高校忽略了利用精细化管理理论积极探索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图书馆职工馆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素养.所以,高校图书馆在管理工作中,如果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顺畅的运行机制,就能为师生文献查询与借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2.2 运行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多采用“外包人员编目+总审校审核数据”这一工作机制,编目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新书到馆后必须进行查重工作,但通过对某些高校图书馆部分编目人员的咨询了解,从中得知多数编目员不清楚查重的意义所在,而且管理人员对查重的监管不严(制度落实不到位),因此编目人员经常忽视查重步骤,这会导致编目数据重复、同书异号等问题[4].另外,虽然多数高校图书馆制定有编目规范和要求,但由于对外包编目员的管理培训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健全),编目人员缺少必备的专业知识而导致在实际编目工作中出现问题.如,有关同一责任方式的多个责任者的著录错误,实例见表1.

表1 同一责任方式的多个责任者的著录格式

表1中错误格式违背了《中文普通图书编目手册》规定的同一责任方式的多个责任者的著录格式.该手册规定:同一责任方式若有1-3个责任者时,逐一著录;若同一责任方式的责任者超过三个则只著录第一个责任者,后加…[等],并在304题名与责任说明附注字段说明.

此例表明,若高校图书馆仅采用“编目外包”这种单一工作机制,在实践中则容易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图书文献资源的获得渠道主要是通过多家图书经销商实现,然而其编目人员也并非全是专业图情人员,他们往往存在分类和标引不准确等现象[5].另一方面,外包编目人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牺牲数据质量,不按规范要求著录,常出现部分字段著录不全或者遗漏等问题.所以,图书馆在开展编目工作时一定要健全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否则不仅影响检索效率,而且大大降低图书馆的公众使用感.

2.3 编目数据不规范

目前,我国图书馆对于中文文献的编目套录数据大多来源于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与国家图书馆编目数据,但二者之间的著录格式、款目等的差别易造成套录数据与本馆数据的不一致.编目人员若不能按照本馆著录规范及时对数据进行调整、修改,就无法确保文献的通用性、连续性、规范性和一致性,会造成数据混乱.遵循统一的著录原则,不仅能体现著录的通用性,也不会造成因著录描述方式不一致影响检索结果.除此之外,规范著录标准,也可以提高查重效率,不会因文字、数字等的著录差异,而造成数据查重方面的问题.如某高校图书馆采用CALIS著录标准,而个别编目人员在进行文献编目时仅仅套录国图数据.例如在对《建筑的数学与物理》一书进行编目时,编目员简单套录了国图数据而未做修改.不妨以此为例说明两种著录格式的部分差异:

(1)国图MARC格式

200 1#$a建筑的数学与物理$9jianzhu de shu xue yu wu li$b专著$f(日)原口秀昭著$潘嵩[等]译

(2)CALIS MARC格式

200 1#$a建筑的数学与物理$Ajian zhu de shu xue yu wu li$f(日) 原口秀昭著$潘嵩...[等]译

事实上,国图著录规定,受编文献的一般资料标识著录在200字段中的$b,而在CALIS著录标准中,不使用$b.另外,在200字段中,国图标准将正题名的汉语拼音著录在$9中,而CALIS著录标准中将其著录在$A中.另外,国图与CALIS标准对多个责任者的著录方式也不相同.又如,各图书馆在编目规范中依据本馆特点,会增添一些特殊细则.某高校图书馆规定凡225字段有高等学校教材/研究生教材等字样的图书,均需在分类号后添加-43复分,而对于仅在题名中出现“高等学校教材”字样的文献不做-43复分.因此,这就要求图书馆编目人员要熟知各编目标准的差异,并且将本馆编目规则牢记在心,在进行数据套录时,及时纠正不符合本馆编目、著录规则的信息,确保编目数据的准确性,为验收人员查重准确率、读者检索文献速率等提供保障.

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馆藏资源更加丰富,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著录的标准不完全统一,编目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编目;另外就是简而化之,如,3字段作为附注且选择使用字段,编目人员往往省去该字段.这一现象在套录数据编目时经常出现,如,330字段(提要、文摘附注)是著录图书的主要内容简介等,有些编目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而对此字段不进行著录.

2.4 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编目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是图书馆编目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6].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数量急剧增加,编目人员面对海量复杂的信息资源缺乏有序组织和精确分编的工作能力,经常出现分类不准确现象.

另外,编目人员不仅需要准确描述文献主要信息,如国际标准书号(ISBN)、题名、责任者、出版时间等,并将其按照MARC格式著录到编目数据中,而且需要根据文献主要内容进行文献的分类[7].但是,多数编目人员所学专业并非图书情报或文献编目学,编目员不能按照规定格式准确逐条录入相关信息,经常出现将文献信息录入到错误字段,或主要信息漏编、字段著录错误、指示符使用错误和相关字段的著录缺失等问题,如在对丛书信息进行著录时,编目员要注意记录头标区的著录、225字段的著录以及对应410连接字段的著录.在编目数据核验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诸如“丛编图书具备225字段,却缺漏410字段;记录头标区第八位著录错误”等问题,实例见表2.

表2 连接字段及记录头标区第八位著录格式

由于该图书为丛书,记录头标区第8位应为#,表示层次关系未定,而不应使用0(无层次关系).且该受编丛书著录缺漏410连接字段,缺少检索点,导致降低读者检索效率.

又如200字段中有英文并列题名及副题名,且均具有实际意义即检索意义,则应添加500和517字段,不能仅将相关并列题名信息著录200字段,若不在5xx字段提供检索点,将导致检索效率下降或直接影响检索正确率.著录格式实例见表3.

表3 200字段中有英文并列题名及副题名著录格式

除此之外,相关字段信息不对称也是常见的编目问题之一.如一些图书含有单页插图、地图、摹真、肖像等,但编目员时常忽略105字段(编码数据字段:专注性文字资料)的单页插图、摹真、肖像等的说明.如,《中国运河传》中含有图、单页插图和地图,但编目人员在105字段著录:105 ##$aab##a####000yy,缺少单页插图著录,正确格式应为:105 ##$aabf#a####000yy,并在215著录:215 ##$a297页,[49]页图版$c图(部分彩图),地图$d21cm.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制度建设

由于编目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这样才能为师生文献查询与借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工作实践表明,高校图书馆如果建立了如下管理制度就为高质量开展编目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建立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管理规范.为了提升文献编目工作的整体水平,高校图书馆应建立文献采访工作管理规范,其目的就是加强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管理,提高文献采访质量,保证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完整性和系统性[8,9].

二是制定图书验收工作细则.图书验收工作是指图书馆所订文献到馆后,由验收人员对文献的数量、质量和价格等进行的核查工作[9].在根据学校实际制定验收和编目工作细则时,一定要将查重和审校考虑在内.如果忽略这一工作就会造成数据库存储压力、增加检索难度等诸多后果.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求编目人员做到每册图书到馆后从书名、作者、版次等多个方面进行查重,在源头上保证馆藏资源的一致性,确保读者检索的便利性.

三是制定图书分类工作细则.图书分类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业务工作,是组织藏书和开展各项服务的基础,分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文献信息管理和服务.分编图书时不严格按照规则和要求,很容易发生错漏重的问题,让图书排架和目录组织发生混乱,不利于图书的保存和使用[10].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到制定图书分类编目工作细则的重要性.

最后,明确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制定奖惩措施是编目工作的核心.每个工作人员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矩和原则,切实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对于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贡献的同志,在评先表优、职称评审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权.反之,对工作态度消极,敷衍应付的同志给予必要的惩戒.

3.2 建立联动机制

工作实践证明,高校图书馆如果采用“外包人员编目+总审校审核数据”复合联动机制,就可以有效解决“外包人员编目”单一机制导致的诸多问题.审校员应尽量选择经验丰富、工龄较长的专业编目工作人员.审校应囊括文献内容与著录信息是否一致、分类号是否正确、字段是否完整等内容,做到及时审校、修改不准确的编目数据,确保在完成审校后受编文献信息的准确性,为日后读者的高效检索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审校员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编目人员,避免同一问题重复发生,以此保障馆藏书目数据质量的稳定性.

3.3 编目数据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

图书馆的发展历经了几个不同阶段,不同阶段下的著录标准和规范相互各异,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就国内而言,由于国家图书馆编目中心和CALIS这两大权威机构对编目数据的著录标准和条例规定上的不一致,导致各高校采用的机读目录格式存在差异.因此,我们首先要解决图书目录数据的规范化建设问题.另外,从当前图书编目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各高校图书馆编目机构的个性化差异,使得相互之间的信息互通效果较差,资源不能共享.再者,多数高校图书馆并不重视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工作,严重影响了馆藏文献资源的管理和流通借阅质量.因此,编目数据的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互联网和大数据优势,加强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在营造良好开放编目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高水平的资源共享,促进图书馆图书编目质量的有效提升.另外,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馆藏数据库并对其进行定期维护,排查老旧数据并及时修改纠正问题数据,从而提高文献资源的质量,优化馆藏.

3.4 提升编目人员业务素质

编目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对图书馆图书编目质量影响较大[11-14],因此在圆满完成编目管理制度和编目数据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之后,还需通过有效手段提高编目人员的业务素质.一是丰富业务培训方式,鼓励编目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BALIS培训中心等专业机构的培训、进修学习和各类学术交流会议等,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为各类图书馆编目工作人员互相交流沟通提供机会,全方面提升编目人员专业素养,尤其是对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文献准确分类的能力.二是各类图书馆要不断加强对编目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考察和实操技能考核,协助编目人员夯实业务基础.

总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背景下,业界对编目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编目工作的复合联动机制;完成编目数据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升编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养,为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职能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猜你喜欢
编目字段著录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图书馆中文图书编目外包数据质量控制分析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
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在藏文图书编目中的比较研究——以ILASII和GDLIS为例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CNMARC304字段和314字段责任附注方式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