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
——以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0-15 03:55王玺年潘越博白云霄白慧本李和国
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畜牧高职专业

王玺年,苗 旭,潘越博,魏 瑞,白云霄,白慧本,李和国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6)

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与全面推进,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兴旺,其实质是现代化农业与畜牧产业的升级与转型,需要有专业人才和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产业振兴保驾护航。涉农高职院校以培养农业农机及畜牧兽医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通过精准对接“三农”发展需求,在特色专业、领军人才、实践基地、技术推广等方面充分发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智库作用,是实现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因此,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为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指明了参与产业振兴的方向,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及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但是,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标准也给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扩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比例,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是加快和促进乡村振兴之需、发展之要的有效举措,更是以畜牧兽医专业群为主导优势办学的涉农高职院校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学生创新创业机遇

1.1 乡村振兴需要创新创业人才

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现代休闲农业、生态畜牧业成为农村农业人口增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及渠道,需要依靠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来推动现代畜牧业内涵式发展。农业类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具有“三农”情怀的大学生正是乡村振兴、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必需人才,尤其是扎根于农村的高职院校所培养毕业生对乡村产业发展有充足行动力。因此,为了能够让乡村振兴战略的普惠性落地生根,高职院校应发展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体系,培养出能切实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型复合人才。

1.2 乡村振兴提供就业创业机会

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岗位缺口日益凸显,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陡增。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互联网+”现代畜牧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新业态,伴随着现代畜禽养殖模式的精准化、智能化、工厂化发展,现代畜牧业与人工智能、电气控制等行业的融合不断加深,产业链范围也不断扩展与延伸,催生相关产业和行业产生的新职业、新岗位需要更多创新型人才,为畜牧兽医专业群毕业生创造了新的就业创业环境。

1.3 乡村振兴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涉农高职院校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投身国家振兴乡村事业,有利于学生从被动的求职者转变成为主动的事业建设者,有利于为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性的创业体验。这需要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让大学生在专业对口的企业岗位上实践锻炼,把在学校里掌握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岗位的实践中,使学生能够在“实战”中提升其创新创业的能力。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

2.1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重视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由于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在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岗位,或者从事缺乏技术含量、专业不对口的职业岗位,这种供需失衡问题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有一定关系。在众多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知识教学等,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对学生的就业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能力培养等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内含与实质认识上存在误区,弱化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2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不匹配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以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等为导向的教育活动,教师的素质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成果,尤其是教师企业工作经验、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有较高要求。对创新创业课程来说,是一门讲究实效的课程,教师自身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和自主创业经历,很难培养出拥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不利于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

2.3 创新创业与培养模式不衔接

在学生就业难、经济转型等因素影响下,许多高校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课程、教材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但从总体上看人才培养上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还有不衔接之处,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就业指导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多采用理论知识讲解、实践案例分析等方式,就业实践与创业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实战训练的缺失,学生实践能力等不到提升,就业创业的核心竞争力无法增强。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学生创新创业新路径

3.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方针为引领和指导,着力转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实施教学渠道“唯课堂”向 “多元化”转变、培养环节“唯学校”向 “链条化”转变、职业技能“唯专业”向“岗位化”转变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农村畜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提出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分段分阶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该模式在基于“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按照校企协同、课岗融通、精准教学、无缝就业的专业建设思路,以人才精准培养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紧盯现代畜牧产业升级新需求,学校与乡村振兴行业企业共同研讨制定符合职业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将专业核心主干课程都要对接技术前沿,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实现课程设置与产业发展相同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精准培养、精准就业培养模式。

图1 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分段分阶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3.2 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执行者,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灌输创新创业知识,明确现代畜牧企业所需求的创新精神。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教师结对帮带、企业实践锻炼、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服务4项措施,以培养合格的讲师、技师、名师和大师4类创业教师为目标,形成讲做赛创融通的创新创业名师培养模式,见图2。该模式以2018年获批的甘肃省职业教育李和国名师工作室为平台,一是实施结对帮带计划,发挥专业带头人在学科、学术及教学上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传帮带”为方式,结合教学课程,为青年教师制定培养计划,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二是实施教师企业实践计划,制定了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安排教师进行实践锻炼与交流学习,深化对创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并积累企业实践工作经历,制发教师企业实践经历证书通过“证书+制度”的举措,使教师从实践中真正获得创新创业工作经验和方法;三是实施技能竞赛计划,把各类大赛作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及创意创新的有益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继而带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四是实施创新创业服务计划,紧跟行业产业发展新趋势,及时扩充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聘请创业成功的优秀毕业生、领军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技术人才等为兼职教师,以演讲、报告或其他的授课形式为大学生提供畜牧兽医行业发展新动向新业态、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就业选择等方面的专项指导。

图2 讲做赛创融通的创新创业教师培养模式

3.3 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创新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将乡村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部分课程内容,是乡村振兴背景下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具体举措。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共建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对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形成了专创相融的课程教学模式,见图3。该模式在专业基础课程中不断调整、完善课程内容,利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业创新思维,增加休闲农业、生态养殖等与乡村创业相关的知识传授或作为专题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乡村行业、产业发展现状,打好创新创业基础,鼓励学生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在专业扩展课教学中,将慕课、微课等互联网教学资源融入课程,替代原有的课程体系中的落后课程,嵌入创新创业信息加入到教学中,将社会信息转化成教学资源。在专科核心课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就业创业平台,将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所需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融入专业课程,传授学生乡村创业的相关知识,熟悉乡村的创新创业环境,使培养的学生复合乡村振兴人才的需求。

图3 专创相融的课程教学模式

3.4 拓宽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发生重大变化,需要更多技能型、创新型及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生除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有精湛的实践技能。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实践锻炼机会及实践性平台。一是充分利用国家级现代养猪和现代养鸡生产性实训基地、省级畜禽生态养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校级畜牧科技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等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平台,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融入实践平台,坚持课内与课外相互协调,将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融入专业知识学习中,巩固强化专业技能,对理论知识进行再加工、再消化。二是在结合专业特色和区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推动校企协同创新、校地资源共享,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探索出集“校企合作+专业创新+资源互补+专项带动”于一体的社会实践新模式。三是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牧杯”现代农牧业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达到以赛促创的目标,让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学科归属感进一步增强,参赛学生结合专业特长和地方特色,深入农村寻找创业机会,对相关创业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和培育,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 结语

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背景下,特别是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融入现代畜牧业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乡村振兴发展需求,从有利于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入手,将创新意识的培养渗透到专业教学活动中,强化内化创新信念,通过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校企合作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促进乡村振兴背景下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畜牧高职专业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