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黄颡鱼研究趋势解析

2022-10-15 03:55宋清川骆洪洲王立新
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华中农业大学热门发文

宋清川,骆洪洲,王立新,李 杨,*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 广东粤海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隶属于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别名黄姑子、黄腊丁等,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小型底层经济鱼类,在朝鲜、老挝、越南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同样有所分布。黄颡鱼耐低氧、适温范围广、无肌间刺、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诸多优点使其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和黄颡鱼繁殖育种及养殖技术的日趋成熟,黄颡鱼养殖得到迅速发展。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黄颡鱼养殖产量为5.48×104t,2020年全国黄颡鱼养殖产量高达5.65×105t,17年间养殖产量增长了超 9 倍,现已发展成为南至两广、北至辽宁、东起江浙、西至川陕及中部各大省份的重要特种淡水鱼养殖品种,提示解析全球黄颡鱼最新研究趋势非常有必要。

文献计量学是针对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运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揭示发展趋势的一门学科。我国在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进程中尽管比国际落后将近10年,由于发展迅猛,现已广泛应用于图书工程学、情报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在农、林、牧、渔等研究领域,现有文献表明文献计量学在牦牛、黄牛、山羊、绵羊、虎等物种的分析上已经得到了运用,在草鱼分析中也有报道,但截至目前尚未见黄颡鱼研究情况的分析报道。为此,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在2000~2021年期间收录的黄颡鱼研究文献,通过对年发表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期刊、学科和关键词等分布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学科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黄颡鱼研究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国际研究相关数据

国际研究相关数据源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方式为TS=("Pelteobagrusfulvidraco"or"Pseudobagrusfulvidraco"or"Tachysurusfulvidraco"or"yellowcatfish")和TS=("Pelteobagrusfulvidraco"or"Pseudobagrusfulvidraco"or"Tachysurusfulvidraco"or"yellow catfish")and CU=("China"),检索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检索索引为SCI-EXPANDED,总计检索到国际黄颡鱼研究相关论文590篇,其中530篇为国内发表论文。检索日期为2022年1月18日。基于以上相关论文进而对国内外黄颡鱼研究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同时运用GraphPad Prism 8.0.2、Excel 2019、VOSviewer等软件对检索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

1.2 国内研究相关数据

国内研究相关数据源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以“黄颡鱼”为主题词进行精准检索,检索范围为期刊,检索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总计检索到黄颡鱼研究相关中文文献3068篇。检索日期为2022年1月18日。基于以上相关文献,对国内黄颡鱼研究情况进行补充分析,同时运用GraphPad Prism 8.0.2、Excel 2019等软件对检索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论文数量年度变化趋势

2000~2021年期间,在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到国内黄颡鱼研究SCIE论文530篇,国外黄颡鱼研究SCIE论文60篇。国内黄颡鱼研究方面(图1a),在2000~2008年间研究较少,论文数量累计仅有17篇,其中2003年未有论文发表,随后论文数量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在2021年增长量最大为29篇并达到峰值88篇。篇均被引频次总体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在2009~2014年间篇均被引频次较高,2011年最高为41次。在国外黄颡鱼研究方面(图1b),总体来看研究较少,但是篇均被引频次在2005年最高为123次,在2021年最低仅有0.8次。

图1 2000~2021年国内(a图)和国外(b图)黄颡鱼研究各年度发文量变化趋势

2.2 各国家/地区论文发表情况

最近20年期间共有43个国家/地区参与到黄颡鱼研究,筛选出发文量排名前8的国家/地区(排名第9及以后的国家/地区发文量均为超过5篇),以发文量和篇均被引频次为指标对其进行分析(表1)。从发文量来看:中国占有绝对优势,2000~2021年期间总发文量达530篇,远超排在第二位的美国(28篇),占同期国际黄颡鱼研究发文量的89.83%,印度、韩国、英格兰、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分别位列第3~8位。从篇均被引频次来看:西班牙最高为26.86次,其次是韩国、加拿大和英格兰,中国以13.43次排在第五位。对中国在2000~2021年期间发表的530篇文献进一步分析可知,有28个国家/地区和中国在黄颡鱼研究领域具有合作关系。

表1 2000~2021年黄颡鱼研究发文量前8的国家/地区发文量及篇均被引频次

2.3 作者分析

统计2000~2021年期间全世界1831位作者论文发表情况,筛选出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以发文量和篇均被引频次为指标对其进行分析(表2)。发文量排名前十的作者均来自我国华中农业大学,其中陈启亮博士于2015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后任职于重庆师范大学并在黄颡鱼研究领域又发文5篇,郑家浪博士于2014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后任职于浙江海洋大学并在黄颡鱼研究领域又发文4篇。从发文量来看,发文量最高的是罗智教授,发文量98篇,将近华中农业大学总发文量的半数,其余作者发文量在29~44篇之间;从篇均被引频次看,十位作者的篇均被引在10.05~26.41之间,其中7位作者篇均被引高于中国机构所有论文篇均被引13.43次,论文质量较高。由于国外作者发文量较少,因此笔者未对国外作者进一步筛选和分析。

表2 2000~2021年黄颡鱼研究发文量前10的作者

2.4 机构分析

统计2000~2021年期间全世界489所机构论文发表情况,筛选出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以发文量和篇均被引频次为指标分两阶段对其进行动态分析(表3)。从发文量来看:排名前10的机构(有3所机构并列第十)中,有10所来自中国,其余2所为排名并列第10的伦敦国王学院和伦敦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在2000~2021年期间总发文量达217篇,排名第一,紧接着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各机构发文主要集中在第二阶段,此阶段发文量均占相应机构总发文量的70%以上。从篇均被引频次来看:南京农业大学在2000~2021年期间总篇均被引19.43次排在第一,紧接着是宁波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篇均被引排名前5的机构中篇均被引频次均高于中国机构所有论文篇均被引13.43次,上海海洋大学篇均被引频次最第仅为6.86次;英格兰的15篇论文均由伦敦国王学院和伦敦大学两所机构共同发表,篇均被引16.07次。对华中农业大学在2000~2021年期间发表的217篇文献进一步分析可知,华中农业大学对黄颡鱼的研究共涉及31个学科,排名前六的学科分别为渔业、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海洋与淡水生物学、动物学、兽医学以及免疫学。

表3 2000~2021年黄颡鱼研究发文量前10的机构发文变化趋势

2.5 热门学科分析

统计2000~2021年期间全世界黄颡鱼研究论文所涉及的学科,由于大多数论文研究学科非单一化,因此学科占比计算公式为某阶段某学科的频数除以该阶段所有学科的频数总和,筛选出2000~2010年和2011~2021年期间国内分别排名前7的热门学科总计10个学科(图2a)和国外排名前10的热门学科(图2b)进行分析。国内研究方面:2000~2010年期间排名前7的热门学科在该期间涉及的21个学科中研究占比76.71%,2011~2021年期间排名前7的热门学科在该期间涉及的35个学科中研究占比67.15%,对以上学科进一步分析可知,渔业、海洋与淡水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在两阶段均是热门学科,其中渔业和海洋与淡水生物学两个学科在两个阶段的研究占比较其他学科都有很大优势,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动物学和毒理学四个学科的研究占比有较为明显的提升,遗传学、寄生虫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三个学科研究占比有所下降,兽医学研究变化不大;第一阶段各学科的篇均被引频次均高于第二阶段(免疫学由于在第一阶段的论文中未有涉及,因而无被引),两个阶段的论文在海洋与淡水生物学和毒理学两个学科上的篇均被引频次较高,在寄生虫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两个学科上的篇均被引频次较低。国外研究方面:在研究涉及的22个学科中,渔业以27.08%的研究占比占据第一,紧接着是海洋与淡水生物学和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科学技术及其他专题尽管在研究占比方面不占优势,但篇均被引50.67次远超其他学科。

图2 2000~2021年国内(a)和国外(b)黄颡鱼研究热门学科分布

2.6 关键词共现分析

统计2000~2021年期间全世界发表的590篇研究论文的关键词,运用可视化软件 VOSviewer 以出现频次大于13次为筛选条件,对在1510个作者关键词中符合条件的16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图3)。结果显示,“黄颡鱼yellow catfish / 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研究核心词汇,“脂代谢lipid deposition”、“生长性能growth performance”、“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ictaluri”等为热门研究词汇,同时可见热门词汇正由“生长growth”、“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等向“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转录调控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转变,这与前文热门学科分析中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在近年来的研究占比有所增长相一致。

图3 2000~2021年全球黄颡鱼研究热门关键词分布

2.7 热门期刊分析

统计最近20年期间全世界178种相关期刊论文发表情况,筛选出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进行分析,中科院SCI期刊分区参照2021年12月最新升级版。在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有2种期刊并列第十)中,4种由美国出版,4种由英国出版,3种由荷兰出版。发文量前10的期刊中排名前五的均属于农林科学大类学科,涵盖渔业、海洋与淡水生物学、免疫学等小类学科;有3种期刊属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大类学科,涵盖海洋与淡水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毒理学等小类学科;有2种期刊属于生物学大类学科,涵盖动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和化学综合3个小类学科;此外还有一种期刊属于医学大类,内分泌学与代谢小类学科;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中所涉及的学科与前文学科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相一致。《AQUACULTURE》以发文量58篇排名第一,影响因子4.242,为中科院1区TOP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影响因子最高为6.291,为中科院2区TOP期刊,发文量13篇排名第六。

2.8 中文文献分析

除了对收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的590篇SCIE论文进行分析外,笔者还进一步分析了收录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的3068篇中文文献,结果如下。

2.8.1 文献数量年度变化趋势 2000~2021年期间论文数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图4),2000~2014年论文数量处于上升阶段,并于2014年达到峰值195篇,2002年增长量最大为51篇且增长率最高为73.91%;2014~2021年论文数量处于下降阶段,但在2019年有小幅度回升,2021年减少量最大为34篇且下降率最高为23.29%。

图4 2000~2021年黄颡鱼研究中文文献各年度发文量变化趋势

2.8.2机构分析 统计2000~2021年期间国内机构文献发表情况,筛选出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进行分析(表4)。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华中农业大学,紧接着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2008年上海水产大学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此外,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2个非高校机构同样位列其中。

表4 2000~2021年黄颡鱼研究中文文献发文量前10的机构

2.8.3作者分析 统计2000~2021年期间国内作者文献发表情况,筛选出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进行分析(表5)。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上海海洋大学的王武教授,其余作者发文量均在20~30篇之间,这些作者不仅来自于高校及科研院所,还有来自水产技术推广站以及生物公司。

2.8.4 期刊分析 《科学养鱼》和《渔业致富指南》分别以发文量412篇和386篇稳居第一、第二,这10种期刊中包含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及地方农业农村厅等各单位主管的各类期刊。

2.8.5 学科分析 统计2000~2021年期间国内期刊发表文献所涉及的30个学科分布情况,由于大多数文献研究学科非单一化,因此学科占比计算公式为某学科的频数除以所有学科的频数总和,对结果进行分析(图5)。水产和渔业以占比74.04%的极大优势排名第一,紧接着是农业经济和市场研究与信息,分别占比12.08%和6.59%,其余27个学科研究占比总和仅为7.29%。

图5 2000~2021年黄颡鱼研究中文文献学科分布

3 讨论

我国是黄颡鱼养殖及研究大国,近年来发展迅速。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在2000~2021年期间收录的黄颡鱼研究文献,通过对年发表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期刊、学科和关键词等分布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第一篇关于黄颡鱼的研究发表在2000年,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世界共有43个国家/地区参与到黄颡鱼研究,在发表的590篇SCIE论文中有530篇为国内发表论文,篇均被引13.43次排名第五,可见我国在黄颡鱼研究领域有绝对的话语权。虽然我国在黄颡鱼领域的研究同样起步较晚,在2000~2008年间发表SCIE论文累计仅有17篇,其中2003年未有论文发表,随后SCIE论文数量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在2021年达到峰值88篇。(2)华中农业大学均处于发表机构排名的榜首,在全世界发表的590篇SCIE论文中有217篇为华中农业大学发表。2021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黄颡鱼养殖产量为5.65×105吨,其中湖北省养殖产量高达1.37×105吨排名第一,超过全国产量的24%,华中农业大学地处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作为我国著名农林高校,积极探索产学紧密研结合,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此外还有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在黄颡鱼研究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在我国众多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未来我国黄颡鱼研究领域一定会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渔业、海洋与淡水生物学一直是黄颡鱼研究领域的热门学科,近年来在免疫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上的研究同样有所增长。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中有5种期刊涉及渔业,3种期刊涉及海洋与淡水生物学,在2000~2021发表的590篇SCIE论文涉及的38个学科中,渔业占比22.06%,海洋与淡水生物学占比14.07%,在同期发表的中文文献中水产和渔业更是以74.04%的占比遥遥领先,足可见渔业和海洋与淡水生物学研究的热度。此外,对我国热门研究学科分析可知,我国在免疫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动物学和毒理学上的研究在近年来都有所上涨,但遗传学、寄生虫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三个学科的研究占比有所下降。关键词分析显示,热门词汇正由“生长growth”、“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等向“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转录调控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转变,由此可见免疫学和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将会是未来研究的热门学科。

近年来,黄颡鱼因繁殖育种及养殖技术日趋成熟被广泛养殖,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细菌性疾病频繁暴发,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从本文关键词共现分析中可知“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ictaluri”已经成为热门研究词汇,目前其引发的疾病主要依赖消毒剂及抗生素等化学杀菌药物进行防治,但收效甚微,且造成药物残留,死亡率最高时可达100%,严重危害了黄颡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对黄颡鱼抗病研究的重要性。总而言之,黄颡鱼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未来的研究热点将在渔业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广泛的开展免疫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华中农业大学热门发文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化学与环境团队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揭示十字花科植物PTI免疫反应的进化机制
用药物难以有效治疗的淡水养殖鱼类的几种疾病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Puritan Credos’ Influence upon the New England Colonies in the Middle 17th Century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本月热门产品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