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株玉米青贮制作关键点分析

2022-10-16 11:55曹晓波梁占东张燕
中国奶牛 2022年9期
关键词:发酵剂籽粒牧场

曹晓波,梁占东,张燕

(1.北京优博维尼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85;2.肃宁县育英高中有限公司,肃宁 062350)

全株玉米青贮是将带穗玉米在适宜水分时整株收割,通过粉碎、入窖、压窖、封窖等青贮制作流程,经过一定时间的乳酸菌厌氧发酵,从而得到的一种气味酸香、手感松软、青绿多汁的饲料。全株玉米青贮因其物美价廉、营养丰富、消化率高等优点,已成为奶牛场不可或缺的优质粗饲料。

自2015年,农业部开展“粮改饲”改革以来,全株青贮玉米作为推广重点,试点范围逐年递增,青贮制作理念也得到推广;但是,牧场青贮制作水平良莠不齐的问题也展现出来。如干物质过低或过高、留茬高度过低、切割长度过长、籽粒破碎程度差、上料过慢、发酵剂喷洒不当、压窖不实、封窖不严等,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最终将影响青贮质量和奶牛产奶量。笔者总结了多年从业经验并借鉴国内外先进青贮制作技术,对全株青贮玉米制作环节的关键控制点进行详细剖析,以期帮助牧场提高青贮制作水平。

1 全株青贮玉米收割环节

1.1 最佳收割时间

对于全株青贮玉米而言,最佳的收割时期是乳线位于籽粒1/2~2/3时,详见图1,此时干物质含量为30%~35%。收获时间过早,青贮料水分含量高、籽粒成熟度低、淀粉含量低、饲料能量低,制作青贮时造成汁液流出,营养损失严重;同时,易造成丁酸发酵,导致青贮发臭发黏。收获过晚,则青贮玉米的粗纤维含量高、消化率低、泌乳净能降低,且不易压实,残存大量空气,易造成霉菌、腐败菌大量繁殖,进而导致青贮霉烂变质。

图1 最佳收割时期乳线位置

1.2 留茬高度

留茬高度是决定青贮品质的重要关键点之一。留茬高度一般不低于25cm,最佳≥30cm。由于玉米植株底部的木质化程度较高,如果留茬高度过低,青贮料就会带入较高的木质素,影响饲料的口感和消化率;同时,也会带入较多的泥土,泥土中含有大量的梭菌芽孢,易造成丁酸发酵[1]。梭菌是一类有害菌,在青贮发酵初期会和乳酸菌竞争生长,但随着发酵进行青贮料的pH逐渐降低,梭菌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2]。

2 全株青贮玉米粉碎环节

2.1 切割长度

切割长度直接影响全株玉米青贮的颗粒度大小和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赵雪娇等[3]研究表明,切割长度过长不仅会影响压窖密度,而且会影响青贮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也有研究表明切割长度过长,青贮pH值、氨态氮、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均显著高于短处理组,乳酸含量显著低于短处理组[4]。切割长度最好处于1.2~2.0cm之间(图2)。干物质含量太高时,可适当降低切割长度,这样有利于压实;干物质含量过低时,可适当提高切割长度,以减少汁液流出,便于营养物质的保存。

图2 青贮玉米切割长度检测方法

2.2 籽粒破碎

籽粒破碎率与秸秆破碎效果成正相关关系[5]。籽粒破碎程度直接关系到玉米淀粉消化率,间接影响着奶牛的产奶量。玉米籽粒表面有一层种皮,未破碎籽粒很难被奶牛吸收,从而随粪便排出。牧场在收青贮期间,为快速检测籽粒破碎是否达标,一般采用“墨式杯”法或直接“数粒”法。

“墨式杯”法[6]:取1L青贮料,平杯、勿压,倒出后平铺地面,统计完整籽粒数量,按照表1进行评价。

表1 “墨式杯”法评价籽粒破碎等级

相较于“墨式杯”法,直接“数粒”法方法较为粗糙,但胜在简单、快捷。采样人员双手直接取一捧(200~400g)青贮,平铺在地面,统计完整籽粒数量,然后根据表1标准进行评价(图3)。

图3 直接“数粒”法评价籽粒破碎质量

3 全株青贮玉米入窖环节

上料速度是影响快速入窖环节的最重要关键点。上料速度过慢,青贮玉米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较长,霉菌、酵母菌等好氧菌会快速繁殖,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造成青贮热损耗。影响上料速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产中加工制作全株玉米青贮时应予以注意。

①运输距离较远,到场时间较长,导致青贮温度急速升高,有氧发酵严重,出现“蒸汽”现象(图4)。

图4 有氧发酵严重,出现“蒸汽现象”

②大挂车较多,自卸车较少,影响卸料速度。

③压窖车辆较少,压实工作难以快速完成,导致牧场出现压车现象(图5)。

图5 收贮期间压车现象

④天气原因: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青贮收割进度。

4 全株青贮玉米压窖环节

4.1 压窖密度

青贮玉米内空气残存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压窖密度的大小,压窖密度越大,残留空气越少,营养物质损失越少;反之,则残留空气较多,营养损失也较多。压窖密度的大小可根据干物质含量进行调整。收贮期间,青贮负责人每天要多点多次地检测压窖密度。王旭哲等[7]通过对不同压实度的玉米青贮进行检测发现提高青贮压实密度能够改善开窖后的青贮营养和发酵品质,提高有氧稳定性。在青贮制作过程中,一般采用平铺上料和分层压窖的方法,即每铺10~15cm青贮料[8],就需要反复碾压两次。

4.2 青贮发酵剂的使用

有学者研究表明,添加乳酸菌发酵剂制作青贮,添加组在感官评定、发酵理化指标等方面均优于未添加组,青贮品质表现优秀[9];用添加发酵剂的青贮饲料饲喂奶牛,可以降低粗纤维水平,提高粗蛋白水平和产奶量,增加牧场经济效益[10]。由于乳酸菌没有鞭毛,活动范围受限,所以在使用乳酸菌类发酵剂时,需做到菌剂均匀喷洒(图6)。

图6 青贮发酵剂均匀喷洒

5 全株青贮玉米封窖环节

5.1 分段封窖

分段封窖的目的是减少青贮料暴露空气时长,降低青贮有氧损耗。青贮封窖越快越好,一般需在2~3d内完成,但由于天气、运输距离、拉料车数量等问题影响,有时很难做到快速封窖。为了减少有氧呼吸损失,牧场可采取分段封窖(图7),即边压窖边封窖的操作方式,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全株青贮玉米营养损耗。在封窖过程中可使用有氧阻隔膜,这样能减少霉菌、酵母菌等好氧菌数量,同时也能降低干物质损失[11]。

图7 分段封窖

5.2 封窖管理

封窖管理也是制作优质青贮重要的技术关键点。封窖以后并不代表青贮制作过程的结束,需要牧场人员定期检查和维护,做好日常检查。当青贮窖出现沉降、坍塌,或覆盖膜出现破损,要及时修缮填补,防止漏雨漏气[12]。在寒冷季节,北方地区需要加盖防寒毡(图8),如果饲喂冰冻青贮,容易造成奶牛流产。在鸟儿较多的地区,需要加盖防鸟网(图9);如封窖膜出现破损,需及时修补,防止雨水渗透。

图8 防寒毡

图9 防鸟网

6 小结

随着我国奶牛场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粮改饲”政策的推行,全株玉米青贮作为现在、甚至将来最优质粗饲料,所占权重将会越来越大。如何制作一窖好的青贮饲料,也会受到更多养殖者的关注和重视。在青贮制作工艺流程中,养殖者应把控最佳收割时间,严管留茬高度、切割长度、籽粒破碎程度这“三度”问题,做到上料快、压窖快和封窖快,正确使用青贮发酵剂,做好封窖后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只有把控青贮制作环节的每一个关键技术点,才能提高全株玉米青贮的品质和质量,保障奶牛健康,提高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发酵剂籽粒牧场
氮素对高温胁迫下玉米籽粒发育的调控效应
山西省主推小麦品种籽粒形态性状分析
撒落成星星
海上牧场
功能性乳酸菌发酵剂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玉米籽粒机械直收应注意的问题
不同发酵剂对凝固型酸乳品质的影响
阿根廷科学家对其本土发酵剂在传统干腌香肠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叮当牧场
Gift Ho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