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御金石,塑造写意
——李军教授跨界艺术作品的审美解读

2022-10-17 11:37杨岚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南开李军跨界

2020年年底,南开大学和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在天津美术馆主办了“写意·塑造——李军教授学术研究展”,展出作品丰富多元、风格鲜明、手法多变、跨界创新,引起艺术界和理论界的关注。

南开大学李军教授涉猎艺术领域宽广,作品横跨绘画、雕塑、公共艺术、色彩设计等多个领域,多年来在艺术教学一线和艺术创作领域不断探索,形成学院派艺术创作的鲜明风格。

一、引入立体思维、质料意识的绘画气势逼人

李军教授的造型艺术将写意与写实、古韵和现代性、三维雕塑与二维绘画、书法与装置艺术等融为一体,并且融会贯通,气脉流畅,挥洒自如,功力不凡。

他的艺术根底应该是雕塑,三维的立体造型是他突出的优势,这在早期作品中就极突出。如许多课堂素描示范,笔触简洁有力,斩钉截铁,准确生动,迅猛果敢,刀削斧劈一般,能想见其挥斥方遒的课堂风范。而这种块状解析的能力和笔触力度,绝不是在文文静静的光影分析、形块对照、比例测量、线条走向观察等过程中所能训练出来的,那是刻刀的锋利,是统御金石的造物之手法,是大匠之道。

这使他与一般的画家区别开来。无论是写意的国画,还是写实的西画,都是在平面中试图表现立体事物的复杂性,而李军是把深刻理解的立体事物简化为平面图形,类似于米开朗琪罗的那种雕塑式绘画、绘画式雕塑,立体感质料感肌理感线条感结构感都爆棚。不是平面描绘,而是在纸上塑造。

李军 逐梦 原作彩钢 36×61×33cm(原作长850cm) 2015年

李军 严范孙、张伯苓 原作青铜 292×552×272cm 2019年

李军 文明 (局部) 高700cm 原作大理石 2010年

李军 大江东去(局部)陶土 高80cm 2005年

李军 陈省身 原作青铜110×84×40cm 1999年

李军 高振衡 原作青铜107×60×53cm 2011年

李军的人物素描速写中沉甸甸的质地分量和解剖性的结构骨架显而易见,同时人物绘画的厚重沉郁带来的庄严感、崇高感,也形成他作品的独特气质。一般作品风格和作者个性有相通之处,李军的阳刚之气、雄强之气,甚至赳赳武风在其作品中显露无遗,与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修炼出的儒雅谦和大度从容形成鲜明对照。展厅中,他的人物画一排排成列,个个如山川耸立,人物姿态稳健,表情肃穆,沉静内敛,有张力有内涵,眼神里都是故事,肉体折射着精神深度。即使是底层人物的肖像,也透射出尊严感,有一种温克尔曼评价希腊艺术所说的“静穆的伟大”;即使是裸体,也有一种“高贵的单纯”和从容坦荡;即使是女性日常肖像,也有一种眉目英朗不容亵玩的飒爽。据他的同事同学讲,这些画中模特不少就是学校里的校工,还有些是外出写生时遇到的山民村姑,而他的笔下,却无一例外地挖掘出他们精神根底里的力量感,也灌注了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人物肖像画带出了画家自己的情感基调和气质。

李军大学时的作品如今已折痕累累,一件竖幅作品描绘了站着的鲁迅和坐着的内山完造。鲁迅的神情冷峻中透着决绝,黑色棉袍增加了体积感,而双手摊开,手无缚鸡之力,襟怀坦荡。一介书生的清隽和无设防地直面黑暗,默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情怀,笔笔刻画打动人心。鲁迅在上海居住期间,曾去内山书店500多次,购书千种以上。白色恐怖期间也曾在书店避难。画面前端安坐的内山完造身着白色和服,面容安详,一种跨国精神契合的友谊在黑云白地间默默流淌,今天看来依然令人感慨万千。

鲁迅造像很多,如此立意、构图的少见。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一个青年大学生能体会深刻至此,难能可贵。正如著名油画家孙建平教授当年看了李军这件作品时评价说:“李军才思敏捷,画风灵动,既长于画大幅历史人物画,又喜欢作即兴小品,作品强调动势的表现,很有韵律感。”

二、南开系列人物雕塑的精神写意

南开系列人物的雕塑是李军作品的主要部分,塑造的对象有教育家、思想家、科学家、数学家、诗人等等,这些先贤大多头脑复杂性情单纯,思想澎湃生活平稳,精神深邃情感内敛,外表朴实无华性格平静柔和,遨游于精神天地知识海洋,属于最难捕捉特征最难刻画的人物类型。而李军以其学院派艺术家的亲身体会,达到了与这些精英精神平视的高度,一一解析其个性,不光做到形似到宛在眼前,而且抓住了他们最具特色的神采神韵,把这些在精神领地驰骋的健儿,刻画出了那种骨子里的潇洒自信、属于文化人的英气豪气和傲气,从而使这个面目模糊的群体焕发出不一般的精神风貌,这是那些做表面文章的造像者难以抵达的精神深度,应该是李军教授的独特贡献之一。一把雕刀再现百年风流,他也注定可成为南开人物系列中的一员。

几个全身雕像尽显风流,南开创始人稳坐对谈的大型雕塑把参加过中日海战、立志教育救国的张伯苓与躬身私塾教育朝向现代文明的严范孙刻画出了培植栋梁兴邦强国的文侠风范,西装革履傲然挺立的张彭春像则尽显这个西方戏剧引入者的潇洒气度。民国时期除旧布新的精神突围战的硝烟味在其人物雕塑中化作可视可触的形象符号,衣饰道具每一细节都在发出文化变革的呐喊。

李军的人物雕塑最突出的特点是眼神的表达。雕塑居然能体现眼睛的晶莹,以眼神传情达意,这是出人意料的,而李军正是做到了这一点。

他的人物系列,多数是胸像,无身体动作辅佐,突出的唯有头部。均是平实的文化人,五官无奇,唯有心灵的窗户——眼睛,能折射出这些精神动物的风采,于是在这些雕像粗糙的面部上,他们的眼神或深邃,或灵动,或若有所思,或怅然隐忧,或有星光熠熠,眼波盈盈。近看不过是个不整齐的空洞,退一步便见眼珠晶莹眸光流动,而且每个眼窝都折射出眼神方向,有的眼珠孔洞内参差不齐,远一点却见烟波迷离。这必是下了大功夫才琢磨实验出的表现技能。

这个人物系列的原型我只亲眼见过陈省身先生。陈先生这样一位睿智的数学大师在李军的雕刀下可谓栩栩如生:头与胸角度稍错开,一个耿直倔强又神采奕奕的学者形象便跃然而来,浓长的眉毛,犀利的眼神,直挺的鼻梁,饱满的嘴唇,既高度写实又精彩传神,手法中西合璧,形象生动典型,相信见过陈省身先生的师生无不钦佩李军教授技艺的出神入化。

还有雕塑《文明》也是杰作,其中爱因斯坦的刻画独具魅力。以往见的爱因斯坦形象,传神处或在蓬乱的头发,或在俏皮的吐舌,而这个形象的塑造却突出了其清澈的眼神,好奇而天真,那是探索宇宙奥秘、关注人类和平的赤诚心灵折射的辉光,感人至深。把西方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东方圣贤孔子合体,科学与道德联手,共同面对八方来风,也许也是对当代文明危机的一种解决之道的畅想。

李军 书意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20年

三、公共艺术与跨界艺术的创新探索

少年时期的李军已进入雕塑领域,雕塑对他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是深入骨髓和血脉的,而这一点正是他与西方艺术心心相印的基础。

从雕塑起家做造型艺术,这应该是条正路。西方造型艺术中一般是宗教建筑、城市建筑和公共雕塑为主体,大型壁画为空间点缀,发展到架上绘画,已趋精致小巧。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负责教堂建筑艺术规划的教皇秘书阿尔贝蒂,能写出《论建筑》《论雕塑》《论绘画》三本巨著,可见西方造型艺术的成熟性和共通性。米开朗琪罗是建筑、雕塑、绘画三绝,达·芬奇也既是画家又是建筑家和科学家,还可著文辨析绘画与音乐的异同。他们把科学、艺术互通的天才巨匠气质,以及用城市规划把宗教、世俗文化贯通的宏阔思路气度,是后世分门别类习艺的工匠和艺术家们无法企及的精神高度和力度。

近些年出现的跨界艺术开始打破壁垒。区域文化布局、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建筑园林、公共艺术、文化展区和大型文化展演等开始呼唤艺术领域的通才巨匠,不仅要求各艺术类型跨界合作,也要求贯通自然与人文、城市与乡村、传统艺术与现代媒介,于是出现了一批勇于尝试的艺术家,出现各类刷新三观的新展览。当代跨界艺术甚嚣尘上,不乏令人瞠目结舌的奇异实验和探索,而让人拍案惊奇又暗生欢喜的作品不太多。

莱辛在《拉奥孔》中提到,造型艺术还是应该以美为最高宗旨,所以拉奥孔父子与巨蛇纠缠的痛苦可表现在肢体扭曲筋肉怒张上,凸显男性壮美,面部却相对平静,并不狰狞可怖。的确,造型艺术直接模仿或造就的三维实体,直接侵入视野环境,如果与审美惯性太过背离,新奇而丑怪的大型建筑、雕像、绘画会引起心理生理不适,引发审美反感。于是探索中突破各类规则的当代新艺术往往既脱离专家又脱离群众,处于标新立异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就很普遍。难得有人真蹚出条路,能为大家接受认可心悦诚服。

而李军教授在实验中融通古今中外,打通艺术门类,达到微妙平衡,确实难能可贵。他的作品中,大胆探索是主流,把传统写意精神与现代抽象艺术融合,加以材料表现和装置手法凸显,极具创意。

李军对材料的把握和使用极为娴熟,无论是大理石、青铜、陶瓷、综合材料,还是数字媒介,他总能将材质属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如《逐梦》,金属制作的红白羽毛构成莫比乌斯圆环,造型至简单至繁复,色彩至明快至艳丽,如鸟的双翼,如孕育维纳斯美神的贝壳,如阴阳两极,欲开欲合,若动若静,如翕如辟,刚柔相济,回环往复,把梦境的理想魅惑和逐梦的痴迷执着表现得入情入理。

公共艺术设计中,他的一些已成现实的作品风评很好,如山东蓬莱文化广场的大型浮雕群。一些未变现的设计也十分出色,如为南开大学百年校庆设计的《南开之门》。以“开”的繁体字“開”为基本结构,巍峨入云,延展部分星罗棋布,寓意精英荟萃,开合之间,人才如鲫。这个独一无二的《南开之门》,构思巧妙,雄浑大气,若能建成,必成文化地标。正如作者所言:“大学不应该是象牙塔,它是产生思想、发现问题、提出正确观点的所在,亦是产生能量并向社会传递能量的重要来源。南开精神应该影响中国影响世界,这是所有南开人的担当和责任!”希望这一出色设计成为现实,则南开有门儿,开启心智开放包容,南开品位可望由南开洼穿过木斋馆越过工业风,直奔立体构成的未来主义了。

近年来,李军涉足陶瓷创作,无论是瓷板泼彩,还是青花器形绘制,均大胆突破,把现代抽象艺术与古典材质融合无痕,他的现代意识现代风格生长自然,没有斧凿痕迹。

他的书法造型装置艺术也气势恢宏。超大字体由平面飞舞到立方叠层,冲击力陡增。魏碑的厚重、行书的灵动、飞草的狂放,或纵或横,或正或斜,或立或倒,数米见方的黑白书法立体模块率性层累,直逼云天,虎跃龙腾,遍地生风,整个装置作品把书法线条艺术的空灵也代入了雕塑的厚重质感,撼天动地。

李军教授具有创新精神和在艺术上不断探索的勇气,而其对传统艺术的承继和精神汲取又为其作品带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诗意韵味。他的形式突破随心所欲不逾矩,自由灵动又处处不离美的规律;其现代风格不是对西方艺术的简单模仿移植,而是糅合重构,是蜕变新生,是在其雕塑、绘画、设计、跨界艺术的艺术教学生涯和艺术实践中实实在在生发出来的生命之花,气足神完,生机盎然。

2020—2021年的李军作品跨年展出是他艺术生涯的阶段性总结,于塑造中写意,在融通中整合,他的跨界艺术尝试正在全面铺展中。期待他有更多更出色的作品不断涌现。

猜你喜欢
南开李军跨界
周鹏飞:大鹏展翅 跨界高飞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一桌菜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张伯苓去世时口袋中仅有6元7角钱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我是爱南开的
跨界兵法
王正福、龙超云、李军
汪东波张智勇等人的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