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创新齐飞,真题共教材一色
——2022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命题分析及教学启示

2022-10-17 09:44广东吴锡梅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主观题真题现代文

广东 吴锡梅

2022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的试题命制稳中创新,彰显学科特色,体现出传统与创新齐飞,真题共教材一色的特点与趋势。下面,将从真题材料的选择、题干的设置、真题与教材的关系,以及教学上的启示等方面进行阐释。

一、真题分析

笔者认为,与以往“以稳为主”的命题风格相比,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更倾向于“稳中创新”。“稳中创新”之“稳”在于高考真题考查的知识点与往年变化不大,其“新”在于真题与教材更接近,提问方式更灵活,更注重情境化,更注重对考生的思维能力、积累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也更符合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下面,笔者以2022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为例进行解说。

1.传统与创新齐飞

集多则材料之关联属性,展论述文本的逻辑魅力,更注重考查考生主观表达能力是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的整体特征。自2020年以来,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均由两则非连续性的或互补、或对比、或顺承发展的信息类文本阅读材料组成,设置3道客观题和2道主观题,重在考查考生对多则材料的关联理解能力,以及分析文章内容、理顺文章思路等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加大了对考生主观表达能力的考查力度。

因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的选择题考查方式变化不明显,本文只针对主观题的变化展开论述。

从题干设置角度而言,继承中求发展、稳定中求创新是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主观题的命题原则;而文化浸润、情境化与时代感并重、材料关联理解与关键词把握则是2022年主观题的命题构想。具体来讲,这两道主观题的命制,2020年分别以下定义和梳理文章行文脉络的形式来命题,体现“稳字当头”的命题原则。2021年则以分析阅读材料的论证思路和开放性情境题的形式来命题,体现“以稳为主,稳中有变”的命题构想。2022年则更注重“创新”,第4题将中国儒家经典《论语》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入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对该句“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这一现象加以分析,以文化浸润的方式贯通古今,体现了命题的情境性和时代感;第5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在挖掘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同时考查整体感知阅读材料和准确把握理解题干的关键字眼的能力。

2.真题共教材一色

新课标理念是如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得以贯彻并指导复习备考的?

强调“立德树人”,紧紧围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考核与人才选拔,是新教材与高考命题的共同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则是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之主旨所在。2022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即立足“立德树人”这一目标、遵循“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之主旨进行试题命制。

统编版教材是人教版教材的传承与发展,但单元编排角度更小,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成长,更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更易于展开教学实践。如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即以“学习之道”为人文主题,而经典驳论文《拿来主义》即作为精读课文置于其间。

笔者认为,真题选文与教材尤其是新教材的衔接越来越紧密,趋向于教考一体化。对于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的选文,如果说2020年两则关于地理学科研究的材料与人教版必修③第四单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的自然科学论著只是属于广泛意义上的自然科学论著;2021年的两则材料与《说“木叶”》均属于文艺评论或文艺随笔范畴;那么2022年的两则选文与统编版教材“学习之道”教学单元,尤其是其中的《拿来主义》一文就不仅是同源同宗之种族,更是同气连枝之亲属。

2022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两则材料是互相补充、论证的关系。材料一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采用总—分结构,清晰而层次分明地解释了如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是继承、创新中华传统文化,二是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外来文化。材料二摘编自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侧重于以逻辑严密的语言围绕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进行原因探讨与对策分析。可以说,材料一是普遍理论,材料二是特殊理论,二者是从属与互相补充、论证的关系。

如果说“学习之道”的主题是普遍理论,那么《拿来主义》便是特殊理论,是“学习之道”讲述“该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子理论;《拿来主义》与《劝学》《师说》等文章组成群文,共同论证“学习之道”这个普遍理论。2022年这两则关于如何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构及如何创新中国古典诗论的论述,正是“学习之道”,而“拿来”也正是其中一个创新举措。因此,教考一体乃2022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的另一重要命题特点。

二、教学启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加强教考衔接,深化基础性考查,力求“传统与创新齐飞,真题共教材一色”,这既是2022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的命题构想,也是未来的命题趋向。围绕这一构想与趋向,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及备考时,应着重做好以下方面:

1.深化基础,重视教材内容

如果以教材为弓,高考真题为矢,《课程标准》便是的。只有立足教材之弓,借真题之矢,用力向《课程标准》之的发射,才有助于达到立德树人与选拔人才之目的。

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高度关联教材内容,设问也从教材合理迁移,考查考生知识积累的深广度与应用的灵活度,这些都启示我们,教学时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内化与考核,引导学生深化对教材的学习,打牢知识根基。如学完《说“木叶”》一文后,教师即安排一篇课外信息类文本阅读考查学生对论证结构的把握情况,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巩固。

2.强调关联,注重群文阅读

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主观题的命制注重两则材料的关联性,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注重多篇材料的比较阅读。笔者认为,可以将教学主题或单元作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群文教学,如对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进行教学设计时,以“良知与悲悯”为主题,将《窦娥冤》(节选)、《雷雨》(节选)与《哈姆英特》(节选)三篇课文设置成两个课时进行群文教学;也可以在主题单元里选择两篇互补、同中有异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教学,如将同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氓》与《孔雀东南飞并序》进行比对教学,将两文中女主人公形象进行对比赏析。

3.强调能力,注重融会贯通

在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课程标准》和新高考尤为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能力培养。通过对学生阅读理解、信息整理、语言表达、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强化其融会贯通的能力,是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的主要路径和目标。如学习了精读课文《劝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整理文言知识的方法、梳理文章结构的方式、辩证思考问题的思维、一段话小结学习感悟的表达等学习路径自学《师说》。

4.创新题型,注重学以致用

新高考真题的设置更新颖,情境化考查更明显、丰富,试题更灵活、更开放,这些对考生正确有效地运用习得的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对相关测试题目进行创新,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如指导学生自学《师说》时,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达到“术业有专攻”的专业水平。

5.拓展阅读,加强文化浸润

在电子产品普及、人心易躁难静的当今社会,尤其需要强调阅读的质量与数量,教师要推荐、引导学生加强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读物的涉猎与吸收。以文化浸润的方式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感知能力,提升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真题作答水平,可谓一举多得。如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夜航船》《二十四史》等古典书籍,《萌芽》《十月》《收获》等文学杂志,王朔的《知道分子》、李敖的《深夜十堂》等篇幅短小而内容深刻的文人随笔,以拓展学生的阅读深度和广度,加强文化对他们的浸润和化育作用。

综上分析,虽然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一直考查信息类文本阅读,没有直接考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等学习任务群的内容,但教学时不能忽视对后两者的教学。这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指导作用,也不排除未来新高考卷考查这类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主观题真题现代文
浅谈“立体几何主观题”的复习备考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篇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