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个阶段、两个战场、一个比较”复习抗日战争

2022-10-17 22:12湖南彭太军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6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战场抗日

湖南 彭太军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经历磨难与牺牲,经过全民族英勇、顽强的奋斗赢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激起中国民众的抗日救亡怒潮,中国局部抗战由此开始。1936 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国共合作抗日局面正式形成。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战略配合,有效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战,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945 年8 月,历时14 年的抗日战争获得胜利。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军民伤亡总数在3 500 万以上,经济损失超过6 000 亿美元。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我们从了解课标、落实课标、纵横比较三个方面入手,可取得较为理想的复习效果。

一、了解课程标准,明确复习方向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对本专题给出了三个明确要求,为我们一轮复习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得到哪些认识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一、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三、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二、对照课程标准,夯实基础知识

为了更好地学习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将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史分为两个时期,两条主线进行分析探讨。两个时期,即局部抗战时期(1931.9 —1937.7)和全面抗战时期(1937.7—1945.8)。两条主线,即日军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战史。每个时期都按照这两条主线进行分析讲解,将教材内容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一)1931 年9 月—1937 年7 月的局部抗战史实

1.日本军国主义在局部战争时期的侵华罪行

1931 年,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32 年,日军又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即一·二八事变。3 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1933 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1935 年,日本侵略者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日本蓄意制造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

2.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在局部抗战阶段,国民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由反蒋到逼蒋、联蒋的过程,全国抗战没有合力,团结抗战的局面正在慢慢形成。

(1)国民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爱国官兵和学生奋起反抗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占据中国东北的大好河山。1932 年一·二八事变后,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放弃不抵抗政策,得到全国民众的积极支援。1933 年长城会战,国民革命军在长城喜峰口等抗击侵华日军的进攻。1935 年“华北自治运动”激起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也就此掀起高潮。1936 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

(2)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由游击队改编而来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共产党员杨靖宇是主要领导人之一。1935 年8 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 年底,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3 万余人,牵制了大量日军。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它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二)1937 年7 月—1945 年8 月的全面抗战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不计前嫌,以民族利益为重,由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全民族用血肉筑起了钢铁长城。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抗日。1938 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由积极抗日转为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路线,逐渐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1.日本军国主义在全面侵华战争时期的侵华罪行

(1)日军扶植傀儡政权,实施“三光”政策

1937 年7 月,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国守军奋起还击,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1940 年,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并签订大量卖国协定。对待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实施野蛮的“三光”政策。从1941 年到1942 年,日军在华北连续5 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1944 年,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企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但在全局方面仍未走出中国持久战,宣告日本“长期战”战略的破产。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

(2)日军犯下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1937 年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 万人以上。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他们还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九一八事变时,日军组建了细菌部队。1938 年至1945 年,731 部队曾以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等灭绝人性的手段杀害中国军民3 000 多人。日本军队还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慰安妇”制度,约20 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战争常规的政府犯罪行为。1938 年2 月至1943 年8 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 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大轰炸的死者达1 万人以上,绝大多数为平民。

2.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七七事变后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为早日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抗日的基本主张,重申共产党的各项保证。随后,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937 年平型关大捷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1940 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即“百团大战”。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了日军“囚笼”。1942 年5 月,日军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不幸牺牲。

1945 年4— 6 月,中共七大在延安隆重举行。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1945 年8 月8 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8 月9 日,毛泽东就此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指出:“对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随后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

(2)国民政府由积极抗日转为消极抗日

七七事变后不久,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表示“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 年8 月,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9 月的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940 年枣宜会战中,日军遭到重创,伤亡2.5 万人,国民党第33集总司令张自忠殉国。1941年12月,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1942 年1 月1 日,中美英苏四国为首的26 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43 年11 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北非和太平洋战场展开。中国战场是太平洋战场中的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可以从当时美英苏三大巨头对中国抗日的评价可以得到证实。

罗斯福说:“中国军队在二战中贡献很大,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将会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南下澳洲,西进印度,和德国法西斯在中东会师。而阻止这一切事情发生,只有中国。”英勇的中国人民在十四年的抗战中,歼灭日军150 万,占二战整个伤亡的一半左右,同时还牵制了200 万上下的日军兵力,付出了2 000 多万中国人民的牺牲,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为世界反法西斯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评价说,正是中国牵制住了大量的日军主力,所以在亚洲战场上,英军才没有那么狼狈,也成功阻止了日军在攻打下印度之后,和德军在中东会师的企图。否则的话,单凭英军想要打退日军的进攻,是非常不现实的。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对中国在抗战时期的表现赞誉有加。正是中国对日军的有力牵制,才使得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尴尬,倘若在苏联最危急的时候,日军有能力联手德国共同对付苏联,或许二战的历史就会改写。

三、进行纵横比较,提升复习效率

(一)纵向比较:将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中国一胜一败的原因,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中日双方实力及国际上第三方态度去考虑。还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析抗日战争所体现的主要特征。

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

(1)中国方面: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无法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失败的主观原因:清政府腐败落后;李鸿章坚持“避战自保”投降政策;武器装备落后。

(2)日本方面:1868 年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887 年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变为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对外积极侵略扩张”,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武器装备比较先进。

(3)其他原因:欧美列强对日本侵华的态度上采用默许或纵容,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外部条件。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

2.抗日战争,中国战胜的原因

(1)中国方面:一是正义战争得道多助,抗日战争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二是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沦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海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三是中共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四是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既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又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2)日本方面:一是侵略战争失道寡助,不仅在中国作战,还把战线延至东南亚和澳洲等地,树敌太多,手段残忍,必然遭到他国的强烈反抗。二是资源匮乏,战线太长,想以战养战,这不能进行持久作战。三是思想狂妄,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没有想到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超强的爱国之心。

(3)其他因素: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也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加拿大、印度医疗队、美国飞虎队等援华,苏联、美国对日作战都是对中国抗战决胜胜利的有力配合,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

3.抗日战争的“五大特征”

(1)全民族共同抗战:不分民族,不分党派,不分阶级,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英勇顽强抵抗日本侵略。

(2)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虽然仍然存在国共两个政权、两支军队,但两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同抗日。

(3)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国民党面对日军海陆空军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4)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太平洋战场的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

(5)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侵略战争:它坚持了斗争14 年,范围涉及了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空前团结,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二)横向比较:德日对二战反思表现的不同、二战教学中我们应有的正确认识等。

1.德、日对二战反思表现,惊动与愤怒

华沙之跪:1970 年12 月7 日,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后突然下跪并且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这一举动引起了德国国内乃至世界各国的惊动。华沙之跪极大地提高了勃兰特和德国在外交方面的形象,为此,1971 年勃兰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勃兰特后来在谈到他的华沙之跪时说,“面对百万受害者,我只做了在语言力不能及的情况下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有外国评论家还这样写道:“他没有必要下跪,而他却为那些应该下跪而没有下跪的人,跪下了”。跪下去的是总理,站起来的是德国。

日本修订教材有四次风波。如第一次风波在1982 年6 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对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审定结果,媒体随即跟踪报道,引起各国舆论的关注。据7 月20 日《人民日报》转载,教科书将南京大屠杀的起因归结为“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蒙受很大损失”而“激愤”“杀害很多中国军民”;删掉了原教科书中“中国牺牲者达20万之多”及“日军进行强奸、掠夺、放火”等记载;原教科书的“侵略”一词被改写为“进出”“进击”。日本在殖民统治韩国期间的残酷镇压,被美化成“谋求维持治安”;“三·一”独立运动,被贬低为“示威和暴动”。对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侵略东南亚,被美化为“解放亚洲”等。日本右翼势力不但不思悔过,还大肆掩盖历史史实,令人不齿。

2.学习抗日战争就是要教育学生不忘历史,珍爱和平

在学习抗日战争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的是,不是搞复仇教育,不是宣扬民族复仇,而是要牢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防止法西斯势力死灰复燃,尽量防止战争爆发,制止战争发生,不忘历史,珍爱和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战场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C-130:战场多面手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抗日英烈马威龙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爷爷的抗日
抗日战争(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