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党员分类管理 激发党员队伍活力

2022-10-18 05:18魏明琨
企业文明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分类管理模范作用党员队伍

文/魏明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夯实党执政之基的重要保障。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方式、程序等作出规范,是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遵循。本文以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鞍钢集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条例》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重点,总结分析了当前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具体做法,力求找到党员分类管理的最佳方法,提高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

当前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鞍钢集团党委通过调研发现,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抓党员队伍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对党员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仅在“三会一课”方面体现,党组织无法解决党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或者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二是党的组织生活走形式,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包括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往往是党支部委员甚至只有支部书记本人在做,党员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三是个别基层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日常教育管理中宣读式、灌输式教育多,引导式、启发式教育少,讲从严管理多、讲关心激励少,监督工作学习多、监督日常生活少。四是有的党员自我要求不高,党员意识淡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足,难以在职工群众中做到示范引领。

对加强党员队伍分类管理具体做法的探索

科学合理划分党员类型,是做好党员队伍分类管理工作的基础。鞍钢集团选取了部分党组织作为试点,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重点从四个方面研究推行党员队伍分类管理试点工作。

在学习教育上做好分类

以党员领导干部、党务工作者、普通党员三个类型来划分学习教育对象,区分重点。如:党员领导干部在理论学习中做到带头表率,学得更多、更深一些,要求更严、更高一些;党务工作者要提高政治意识和业务能力水平,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普通党员要持续增强党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基层党支部以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操作三个类型来划分学习教育对象,注重引导。如:经营管理党员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学习管理业务和政策法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技术党员要学习本岗位专业技术知识和前沿科技知识,夯实技术创新创效基础;生产操作党员要结合厂史厂情和形势任务教育,学习本岗位操作技能和相关技术知识,成为多精全能的行家里手。

▲ 鞍钢集团党员参加“共产党员工程”项目竞标会

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开展的集中制学习教育,首先要保证基本的频次和质量,同时还要结合学习教育对象和内容,灵活调整学习形式。如:采用互动式、对标式等学习方式,提高党员全员参与和融入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引导式、培训式等学习方式,解决党员疑虑疑惑,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通过帮带式、练兵式等学习方式,提升党员工作本领和履职能力。

在日常管理上做好分类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以岗位类型、激励手段等来分类明确重点管理方式和履职标准,真正做到实抓严管。

对党员进行分类全时段考评,形成立标定规、对标争先、依标考评的党员管理机制;对不同类别的党员设定操作性强、贴近岗位实际,“跳一跳”够得着的考核评价目标;将评价结果作为年度干部考核、提拔任用、人才培养、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参考依据。

强化各级各类先进典型在党员队伍分类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的风向标、探照灯和领路人。

在发挥作用上做好分类

引导各类党员在“跑赢大盘、跑赢自身”实践中建功立业、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将党员队伍分类管理工作与企业发展相结合,按照不同党员承担的责任,分类设计适合各类党员的活动载体,推动各类党员发挥主体作用。

逐级分类建立党员基本信息台账、廉政风险防控台账,清晰了解并及时掌握党员的动态情况,更好地对各级党员进行监督和管理,使其发挥遵纪守法“带头人”作用。

在“精细化”管理上做好分类

坚持结合实际,力戒形式主义,扎实做好原有的党员信息卡、党员活动记录本、党员信息台账的定期更新,使支部的党员教育思路更清晰,管理目标更明确。

理。对于一些企业,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中存在的外埠党员管理难题,可通过采取“双管、双教、双考核”归口管理方式,对其实施双重管理,即项目启动后由项目部临时党支部负责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施工结束后回原支部参加组织生活,以此形成动态管理机制,让外埠党员共享组织关怀。

企业劳务派遣党员与派遣单位、用工企业之间往往是“有关系无劳动、有劳动无关系”的真空状态。很多劳务派遣党员成为了“隐形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作用得不到发挥。对此,企业可探索实施劳务派遣党员“一体化”管理模式,全面加强对劳务派遣党员的身份管理。

加强党员队伍分类管理的几点启示

对党员队伍分类管理,其出发点是正视党员的个体差异,其途径是探索对党员共性要求与个性需求的有机融合,其落脚点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构建党员分类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目标,精准掌握本单位党员队伍特点、分布结构及工作性质,准确划分类型。在各项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方式,设置不同的活动载体,激发每名党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分类管理过程中要针对生产经营难点和党员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将改进措施和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并分别列入到各类党员管理重点考核评价条目中,采取正向激励的方式,分析不足、总结经验,引导党员积极发挥作用,切实解决问题。

党员分类管理既要抓实途径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又要及时总结经验、建立长效机制,特别是要增强党委作为党员队伍“指挥部”和党支部做好党员队伍“一线”管理的责任意识,把实施党员分类管理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以考核推动各级党组织在党员活动推进、考核评比中的主体责任,持续提升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猜你喜欢
分类管理模范作用党员队伍
关于加强疗养院党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瑞典式”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实验室危险废物分类管理及处置实践
践行“两学一做”,发挥基层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坚持标本兼治 纯洁党员队伍
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刍议——国外一流大学的经验和我国高校的实践
聚焦民办教育分类管理与合理回报
怎样看待起模范作用的问题?/起模范作用要根据个人具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