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完善

2022-10-19 23:03
时代商家 2022年29期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系统

郭 彤

(北京朝莘辰阳幼儿园,北京 1001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肩负国家重要经济支柱的历史使命,在落实企业现代化管理措施中,实现财务信息化建设及规范管理是重要环节之一。但实际工作中,财务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得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实现国有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有效保障。

一、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推动财务管理转型,提升管理效果

市场经济瞬息万变,财务核算工作通常处于整个事件链的末端,以此结果做出决策判断往往存在滞后性,企业未能在最短时间内发现问题并迅速商讨对策,从而错失最佳调整时机。通过财务信息化的建设,能够有效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壁垒,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时状态以数据、报表等形式提供至信息使用者,可以实现对事前、事中的跟踪控制,有效识别和降低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财务信息化建设促成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向前端延伸,与业务达成紧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管理模式转型,有助于企业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二)提升财务信息质量,实现精准化管理

国有企业特别是集团化公司,大多存在下属成员企业多、地域分散广、涉及行业多样性的特征。由于所处行业不尽相同且多为独立法人自主经营核算,集团公司及各成员公司间难免存在政策把握及制度理解的差异。汇总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大多依赖申报个体对业务的理解程度及专业能力,难以将企业的实际情况以精准的数据形态呈现至相关使用者,面临无法及时发现问题甚至做出错误决策的潜在风险。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前期通过对不同成员企业、不同部门、所处行业及业务特征进行梳理,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制定统一的核算体系,形成统一的归口管理。企业可以在同一维度下开展个体差异性分析,借助财务信息化系统对大数据深度挖掘,通过在具体环节中寻找更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实现不断优化、创新的经营理念,有利于企业通过精准化的管理方式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提升财务管理效率,有利于降本增效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通常需要向管理层、业务部门、上级主管单位等提供大量财务数据及报表,随着企业规模及经营范畴的不断扩增,财务人员面临呈几何倍数增长的数据收集、整理、汇总、分析等相关工作,无法利用先进系统完成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工作量繁重且容易产生失误。财务信息化建设从数据源头出发,通过有效的控制、审核机制,按照制定的流程和权限传输至相应使用者,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将业务端的海量数据转换为财务管理应用数据,极大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将单一、重复的工作交由财务信息化系统替代完成,财务人员从日常核算中逐步抽离,将更多的工作重心转移至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与控制,更全面地发挥财务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职能效果,企业亦可通过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实施,对现有资源进行全面优化配置,有利于企业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观念存在问题

部分国有企业存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进展迟缓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企业主管领导对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认知上的误区,认为财务信息化建设只是为了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传统的财务管理思维相对固化,致使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意愿不高,或者持续投入的力度不足。也有部分企业在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缺乏重点和针对性,过于倚重硬件设施的全面迭代升级,未能在实施初期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导致财务信息化建设停滞于表象,无法真正实现建设财务信息化的良好初衷,对人、财、物等各方面资源也存在过度消耗的现象。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体系存在问题

1.缺乏统一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存在成员企业数量多且各自独立核算的情况,由于各成员企业自行使用的办公软件不同,所处行业、地域及涉及的政策有很大差异,财务信息化建设不能简单理解为只将众多系统集成上线,在没有统一执行标准的前提下,对数据信息的产生、整理、使用、分析等工作就无法做到对企业的真实、客观反映,甚至导致企业管理者无法做出最佳决策,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过于重视部分功能的应用而忽略整体搭建效果

财务信息化建设通过不断建设和完善各子系统模块,逐步形成集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管理系统,但在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往往前期偏重单一模块的功能实现而弱化了多部门协同之间的联动效果,造成分、子系统使用中产生大量冗余环节,多部门协同工作责任不清晰,也无形中额外加重了员工的工作压力,容易对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产生消极情绪,也过度消耗了企业的宝贵资源。

(三)财务信息化应用效果存在问题

1.仍然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财务信息化建设初期,为了满足整体系统搭建规划,企业通常优先考虑核心功能规划,受制于资源投入的局限性,部分应用系统存在开发滞后的现象。随着企业前端业务的快速发展,后续系统开发存在更新不及时,数据衔接不匹配的情况,导致数据使用者无法对信息实现快速搜集整理、达到及时分析判断的使用效果,存在数据跨部门传递不畅甚至失真的情况。

2.分析管理功能欠缺

部分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偏重财务信息的横向传输而忽略纵向分析的管理功能,使得财务信息化建设只停留在将大部分工作从线执行下改为线上操作的工作模式变更,未能充分发挥管理、控制、分析等功能,导致数据使用者无法做出相应决策,未能展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功能。

(四)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在较为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如何保持信息系统稳定的持续运行是财务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先进的技术应用能够使企业比较迅捷的获取信息,但也同时面临各种外部网络攻击,对系统产生安全隐患,若造成数据泄露,不仅会对企业开展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更会对企业形象、口碑声誉等产生破坏,导致企业处于被动局面,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复合型人才欠缺的问题

人力资源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最核心因素,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和建设更是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往往本专业能力突出,但是涉及计算机专业领域知识难免有所不足,此外,由于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大量跨部门协同沟通事项,同样要求财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传达,交流能力。而实际工作中,复合型人才相对比较稀缺,同样也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效率产生阻碍。

三、完善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信息建设观念

首先,国有企业应当树立正确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观念,特别是企业管理者应当牵头展开相关知识的学习,摒弃陈旧的财务管理思维,充分认识到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性,需要具备创新、开拓、革新的理念精神并及时推广至管理层及全体员工。

其次,应当以各部门为单位,对现有业务及预期事项进行充分梳理,逐步汇总至成员单位、集团总部,形成较为明确的资源需求及岗位职责,能够比较清晰地认识到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对员工自身及协同部门工作的重要性。

最后,应当在已知需求及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做好建设初期的调研论证工作,可以通过聘请专家开展指导培训、联合技术部门及财务信息化供应商等多方面研讨项目实施方案、走访系统内已实施单位组织观摩学习、努力研究对标单位实施效果等多方位工作,充分论证财务信息化建设方案。只有在此基础上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其有效性、经济性才能得以保障。

(二)完善体系化建设

1.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体系制度

国有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初期,应当对现有业务及流程进行充分梳理,对成员企业所处的行业、地域进行充分调研,建立统一的财务核算体系标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只有在规范前端数据录入准确的前提下,才能确保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贴合企业组织管理架构并逐步实施。特别是在执行和监督控制环节,应当对各环节的岗位职责加以明确落实,尤其针对多部门产生的协同作业,切实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流于形式。只有企业部门之间、成员企业之间信息做到及时有效传导,才能实现财务信息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2.合理规划系统搭建

财务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会经历相当一段时间才能全面完成,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初期应当做好全局规划,避免出现短视行为。首先,应当从企业战略角度出发,确定顶层架构设计,在此基础上依据现有系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确立财务管理核心功能的前提下,率先落实主要核心模块及分、子系统。在财务核算系统的基础上,按照企业经营管理需求,分步实现如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共享报账系统、管理报表系统等;其次,通过与业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其他模块的衔接,最终形成企业经营决策系统。众多分、子系统的功能实现,应从系统整体规划出发,无论是系统采购还是二次开发,均需要前期充分调研论证,综合考虑未来适用性,倘若片面强调系统功能的全面性,除了对企业人、财、物资源的过度消耗,还最终影响财务信息系统的整体搭建效果。

(三)提升数据交流能力及分析能力

1.建立系统评价与反馈机制

财务信息化建设应当在整体战略规划下循序发展,无论是前期搭建还是后期维护升级均应当充分考虑业务与系统的同步稳定性,避免因信息同步缓慢、更新周期长而出现数据使用效果不佳的情况。可以前期通过优化系统运算逻辑,减少数据停滞时间;后期应当重视业务使用的连贯性及共享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评价及反馈机制,可以采用系统内评价打分功能、问卷调查表、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皆在及时了解系统的使用情况,根据评价反馈信息,结合实际经营情况更新优化系统,用以提高信息数据在企业间传递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2.加强控制以提升信息质量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财务信息化管理中,对于数据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同样需要依靠较为完善的内控系统达成。因此将企业传统内控行为规范如何转换成运用技术手段实现的系统作业,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设置明确的岗位职责匹配系统流转节点进行规范行为,确保做到信息在传递中的合规性和准确性以保障信息数据在后期的深度发掘和分析提炼。

其次,应当重视系统风险评估环节,依据企业自身的考核标准、行业准则、规章制度等要求,设置对应指标参数,将涉及数据与之进行多维度印证,采用定期报表与不定期预警的形式,实施监督与控制。

最后,应当加强多部门协同沟通的频次和效率,对发现的异常问题做出适时调整,有效的数据传递是基础,高效地落实优化管理才是核心体现。具有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处理能力,不仅是判断企业各流程环节是否高效运转的有效前提,也是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做出决策调整的重要依据。

(四)加强系统安全建设

首先,应在建设初期适度提高安全投入比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纳一线硬件实施方案,积极落实安全准入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异地存储备份方案,始终将系统置于较为安全、稳定的物理环境下运行。

其次,严格执行系统运行及维护的岗位职责和权限,可以通过明确不相容的岗位权限设置,利用第三方智能卡、个人身份验证模块等形式确保数据信息在既定的权限范围内传递及使用。

再次,应维持针对系统后期更新升级的持续性投入,及时与研发部门及供应商紧密衔接,有效排除系统存在的缺陷、持续更新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应用软件,保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最后,企业应当适时开展业务培训,针对新增模块或功能给予指导讲解,避免出现操作不合规的情况。此外,还应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增强责任意识,避免出现道德风险。

(五)完善人才培养和储备

国有企业应当努力创造学习和成长的良好氛围,积极联合技术部门开展与之相关的知识学习,理论结合实操的形式开展培训。同时,应及时掌握最近的政策要求,并与信息化系统建设紧密联系,保证业务的合规性。还应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结果与绩效考核结合,形成奖惩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外部引进高端人才,亦可快速实现标杆效应,创造良性竞争氛围,使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

四、结束语

随着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实现高速发展的有效手段。国有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建设和实施财务信息化的必要性,保持财务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依托大数据的技术和应用,对企业各项资源合理分配,利用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分析,及时做出分析决策,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有效保障。

猜你喜欢
财务信息化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特朗普集团“财务大管家”认罪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品“助读系统”之妙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