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堵槟榔千亿规模产业将何去何从

2022-10-19 02:19法人银昕
法人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口腔癌槟榔制品

◎ 文 《法人》全媒体记者 银昕

槟榔制品被要求不得按食品销售,多地监管日趋严格 CFP

近日,36岁的歌手傅松患口腔癌离世。他曾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己的口腔癌系槟榔所致,呼吁大家“珍惜生命,远离槟榔”。 此后,四川和浙江两省多地发出槟榔“禁售”通知。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槟榔制品销售监管的通知》;浙江省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上级部门要求“浙江省内的食品经营者不得销售食品包装和标签标识的槟榔制品”;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约谈了槟榔企业,要求各经营户不得销售食品包装和标签标识的槟榔及槟榔制品。对食品经营场所销售槟榔及槟榔制品的,立即联系食品经营单位下架,如有违法行为,将依法查处。此外,四川成都、广元两地针对槟榔制品开展执法,要求商家下架槟榔制品。

和烟草、咖啡、酒精一样,令人成瘾的槟榔一直被认为是巨大的金矿。此番“禁售令”后,这个近千亿规模的产业将何去何从?

陷“致癌”漩涡

多地“禁售”槟榔制品后,9月底,海南省槟榔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符子平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禁售令”对海南槟榔种植户影响不小。之前每斤18元的收购价,曾一度跌到13元左右。而每年的9月和10月,正是槟榔种植户收获的季节,“禁售”直接影响了农户的收成。

海南是槟榔的主要产地。符子平告诉记者,截至2020年,海南省槟榔种植面积187万亩,挂果面积约132万亩。到目前为止,种植面积接近200万亩。2019年,海南省共有230多万人种植槟榔,占全省农业人口的41.37%。2021年,槟榔年产值达到200亿元左右。这些数字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事实:槟榔在我国拥有相当大的消费需求。

在中国南方很多地区,槟榔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海南种植槟榔约有1500年的历史,咀嚼槟榔则有1000年历史。然而,这样一个庞大的产业,曾因“致癌”问题饱受非议。2013年,多家媒体报道了咀嚼槟榔容易导致口腔癌等问题。此后,槟榔作为致人上瘾的“软性毒品”开始被公众重新审视,人们对槟榔安全性的关注越来越多。

北京市朝阳区口腔科赵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槟榔致癌,是根据流调统计数据和病理分析得出的结果。”他表示,咀嚼用的槟榔制品含纤维多,人在咀嚼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口腔溃疡,进而发生黏膜病变、溃疡部分的上皮细胞癌变。“我收治过的口腔黏膜纤维化的病人,大多数有嚼槟榔的历史。” 赵医生说。

2018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科的一则数据统计直观地说明了问题:在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内,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具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史。

南北市场差异大

在现代医学研究统计数据和悠久的咀嚼槟榔习俗之间,槟榔产业一直在质疑声中不断扩大规模:2000年至2020年,中国槟榔产业产值年增速近30%。其中,2011年至2018年,中国槟榔产业产值从558亿元上涨至781亿元。

中国大陆地区的槟榔主要在海南省种植、湖南省加工。海南是中国槟榔的最大产地,其种植面积、年产量、收购量占中国大陆地区90%以上。自1998年以来,海南槟榔在成熟采摘后直接销往各地,或经过简单初加工后,再出售给湖南、广西等地的企业进行深加工。槟榔作为一种食品,从湖南湘潭起步,在市场需求、资本助推、广告营销的共同作用下,其产业已在湖北、江西、贵州、广东、黑龙江等多地落地生根。

企查查数据显示,中国现存槟榔相关企业1.5万家。2017年至2021年,每年分别新增槟榔相关企业1689家、1706家、1527家、2839家、3331家。

但是,槟榔在中国南北方受欢迎程度大相径庭。10月初,某二线槟榔品牌厂家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北京,该品牌一个经销商每月销售额大概10万元,但在湖南任何一个地级市,这个数字都会高达几百万元,福建、广东和海南等省份莫不如此。南方省份对槟榔的消费量之大,可见一斑。

“湖南商超渠道几乎不可能买到三天之前生产出来的槟榔,因为走货太快,一上架全被抢光了。”广东深圳的一名杨姓经销商告诉记者。对于槟榔“致癌”的问题,他称:“我和周围的朋友嚼了十几年槟榔,没有一个人出现过口腔癌问题。所以,嚼槟榔不代表一定患癌,只要不过度就好。”他告诉记者,南方省份的婚丧嫁娶或招待客人活动中,槟榔是必备之物,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俗。

“去食品化”之路

“禁售”之后,四川和浙江两省不少地方的槟榔被获准重新上架,但却被摆到单独货架上,与其他食品分开销售。湖南省湘潭市一家槟榔生产厂家负责人告诉记者:“相关要求并不是完全不让卖,而是不能把槟榔放在食品货架上卖。只要给槟榔单独配个货架,就没问题了。” 将槟榔制品与一般食品划清界限,似乎是槟榔产业不得不作出的选择。

其实,早在2020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修订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里,未将“食用槟榔”收录在内。也就是说,槟榔不再纳入食品管理,其行业厂商不能获取《食品生产许可证》。此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2021年9月印发《关于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的通知》,要求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由此,市场上最常见的咀嚼型槟榔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限制。

海南万宁一槟榔加工厂,女工正在挑选烘干的槟榔 CFP

那么,如果咀嚼型槟榔不能作为食品销售,它究竟属于哪一类商品?

实际上,除了供人咀嚼之外,槟榔还有其他用途,比如药用。槟榔是我国珍贵的四大南药之一,在医学技术极为落后的传统社会,槟榔因或可解瘴气,具有降气、行水、截疟和利消化的药用功能,逐渐成为闽赣、两湖、桂粤、滇川黔等地的珍品。不过,符子平表示,槟榔的药用价值相关研究投入不够,应用场景不多。现阶段谈论以药用槟榔替代食用槟榔,还为时尚早。

“收归国家专营”可行?

赵医生为管理槟榔制品提出另一种建议:收归国家,政府专营。他认为,槟榔与烟草致癌的病理相近——量变可能产生病变。把槟榔与烟叶混合咀嚼,更会增加致癌风险。国家管理槟榔制品,应该采取与烟草同等方式,由政府专营。销售槟榔,需要申请特殊牌照。

但是,上述杨姓经销商并不赞同此种管理思路:“如果真是这样,不少民营槟榔工厂面临倒闭了。”他告诉记者,槟榔产业链上游主要在海南,中游主要集中在湖南,下游主要集中在南方其他省份。

据了解,上游即槟榔种植业,绝大部分使用海南果,其次越南果和印尼果。中游企业,即将槟榔果加工成咀嚼食品的工厂,目前全国共有两万多家,其中湖南省占据一万多家。而业内人士公认:“海南果最好,湖南加工工艺最好。”

杨姓经销商认为,一旦收归国家专卖,受影响最大的是加工厂,而对于上游种植户影响不大。“槟榔从原果变成咀嚼食品,主要在加工环节。如果收归国有,将完全颠覆现有格局,无异于‘一场地震’。”

符子平对于“国家专营”的态度并不完全拒绝。他说:“如果像烟酒那样,今后槟榔不能进食品货架,而要专柜陈列,单独申请营业执照,这是另一种加强规范管理的有效做法。”

猜你喜欢
口腔癌槟榔制品
吸二手烟会增加口腔癌风险
口腔癌年轻化,都是槟榔惹的祸?
口腔癌年轻化,都是槟榔惹的祸?
5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8月海南气候动荡 农作物减产剧增
6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槟榔之味《粤中见闻》:“以槟榔肉兼食,味厚而芳。”
劣质镶牙,当心口腔癌
木头制品
有益健康的花粉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