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历史主动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河西实践

2022-10-20 19:26李学义
求知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质量

李学义

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把“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目标,这是市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也是全市人民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蓝图。河西区作为天津市中心城区之一,是市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是天津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也是天津市国际交往和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窗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河西区更加深刻领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的新篇章。

一、坚持创新融合,构建现代产业布局,以“底盘之稳”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成色”

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河西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重要论述精神,找准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和突破口,逐步形成了金融、设计、商贸、航运等高端产业聚集,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业态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把握大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河西区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历史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围绕全市“一基地三区”定位,明确“一核两轴三中心多点支撑”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以中交京津冀区域总部、中交智运、南水北调东线二期筹备组、华润电力华北大区总部、航天长峰、航天中认等为代表的一批优质总部企业和大型央企先后布局落子,逐步形成了“央企生态圈”,塑造出河西非首都功能疏解黄金承载地的定位。探索“产业+地产”的总部经济发展路径,129 座商务楼宇入驻企业超2 万家,综合入驻率达85%以上,年留区税收千万元以上楼宇达47 座,实现“以楼聚产、以产兴区”。近五年来,累计引进京冀企业719 家,总投资超426 亿元,落户区域总部14 个。

立足产业,构建多业支撑、多极增长的现代产业体系。河西区坚持做强主业与多业支撑并重,把优势产业做强、把传统产业做优、把新兴产业做大。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友谊路金融街”,形成了以友谊路为主轴,以宾水道、围堤道、永安道三条金融发展带为辅轴的“丰”字型金融产业布局,全区金融特色楼宇20 余座,各类金融机构近1100 家,地区总部级以上内资银行数量占全市60%以上,金融业存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努力成为辐射北方的金融机构总部聚集区。聚焦打造“设计之都先行区”,完善设计产业生态系统,成立“北方设计联盟”,从成立之初的13家发起单位发展壮大至257 家,设计产业产值实现五年翻番。加快发展航运服务,全区现有航运服务企业900 余家,小白楼航运服务聚集区成为全市五个航运产业聚集区之一。积极融入全市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制定支持楼宇经济、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和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等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增强活力、释放潜力、创新发展。积极培育专业咨询、健康服务、文化旅游体育、人力资源、检验检测等具有发展潜力的增长业态,加速形成集聚度高、各具特色、影响力强的产业集群。

积极创新,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河西区于2019 年提出“打造网信大厦,发展数字经济”的工作规划,以少量政策资金撬动5 万平方米、价值10 亿元的商务楼宇,打造网信大厦项目,进而在新八大里地区打造“天津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成为承载天津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建设开发天津市区块链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国内首个完全自主可控且实时开源区块链系统。天津市电子信息与大数据人才创新创业联盟落户河西区,成为中心城区唯一一个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目前成员单位达238 家,链接院士专家10位、高校院所21 家、相关企业240 余家,影响力持续扩大。与京津冀数字经济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双创” 试验区、数字化改革实验区提供高端智库等人才支撑。“河西区数字经济主题园”被纳入全市数字经济发展“两谷两园两区”布局,全区数字经济企业近1700 家,年营业收入超90 亿元,成为河西区经济发展新引擎。

二、坚持夯实民生保障,呼应群众所想所盼,以“赢考之为”折射高质量发展的“民生暖色”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河西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重要论述精神,每年财政支出始终保持将70%以上用于民生支出,统筹抓好事关老百姓“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的各项民生工作,特别是将“一老一小”事业作为暖民心的政治工程、解民忧的民生工程、增民利的发展工程,奋笔擘画新征程上的壮丽民生图景。

打造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幸福家园。河西区打造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坚持“企业为主、党政助力、公益支持、群众参与”,围绕实施“133工程”,形成三级党组织牵头抓总、三级书记提锅上灶的工作格局。布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5个、服务站45 个,总运营面积超2.8 万平方米,形成契合老年人需求、辐射半径700 米的“15分钟服务圈”。开展适老化改造,在楼内推动“福一把”楼梯扶手和“楼道爱心休息座椅”全覆盖,在社区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圆心大力拓展入户养老服务功能,在居家养老中心嵌入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健康驿站”,积极探索“三床联动”,实现医疗机构医养护一体病房床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短期托养床位、居民家庭养老床位有效衔接与双向流转,逐步形成全链条、全过程的医养康养服务体系。强化智慧养老,打造集数据分析、运营使用、场景展现、审核监管等功能为一体的管理服务平台,完善以智能呼叫为基础、志愿者探访为补充、网格员走访为兜底的“三维防护”体系;拨付专项财政资金,为具有河西区户籍、年满60 周岁的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老年人筑牢安全底线。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立党组织,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推进基层党建与居家养老服务融合联动,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为“第二党群服务中心”。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将“天津市河西区多管齐下着力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作为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相关工作经验被民政部在全国推广。2022 年,中央改革办主办的《改革情况交流》专题刊发了河西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经验做法。

打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田沃土。河西区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五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10 多亿元。创新“总校统筹管理,分校相对独立,教育资源共享” 的办学管理模式,构建3 大中学办学集团,规划建设陈塘优质办学集团,5 个小学优质办学集团,6 大幼教集团;积极引入高校资源,与北师大等7 所高校开展合作办学,近年来累计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60 所,新增学位2.7 万余个,实现每一个片区都拥有优质教育资源。成立思政教育创新研究中心,“天津市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中心”落户河西区,海河中学“普高同心五融”思政课经验做法在全国范围展示推广。肩负全市课后服务试点区职责使命,推出涵盖20 余个类别的200 余门素质拓展课程,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启动智慧校园、智慧教室试点,建成智慧教育云平台、河西教育混合云平台,入选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

厚植与人民群众心贴心的血脉深情。河西区从工作机制上入手,以民评民意为标准,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造由五个工作版块为支撑的“民意直通车”工作机制,涌现出一系列先进经验做法,“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冲锋陷阵火焰蓝,守护百姓保安全”项目被评为天津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经典案例。建立人大代表履职服务中心,探索实施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已累计实施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38 个,实现“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问题,统筹区内各方力量,积极协调市级部门,于2017 年解决天塔街天赋里48 户居民房产证问题,开创全市解决此类问题的先河,2021 年圆了下瓦房街宁波道23 号楼居民近半个世纪的“房本梦”,以实际行动“向群众汇报”。

三、坚持提升城区品位,厚植发展内涵,以“首善品质”增添高质量发展的“城区亮色”

提升城区品质,激发城区活力,是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河西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的重要论述精神,以绣花功夫和匠心精神打造城区的 “高颜值”和“烟火气”。

共建共享精神家园。河西区高标准通过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复牌复评验收,实现区、街、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凝聚起提升城区品质的强大合力。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成功创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示范街。投资5.04 亿元建成河西区文化中心,梅江文体中心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载体投入使用,建成挂甲寺街、天塔街2 个独立街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逐步打造形成“一带、三点、四层面”的公共文化服务布局。着力营造“书香西岸,文化河西”氛围,打造国内最高阅读空间“天塔西岸书斋·知道吧”等网红旅游新地标。新增“津派面塑”国家级非遗项目,焕发非遗新活力。

持续深化城市更新。河西区将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城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统筹实施四个“三年行动”,完成棚户区改造23 万平方米,近6000 户、1.7 万名群众住房环境显著改善;连续三年累计投入2.3 亿元完成南昌路、古海道等区域“城市双修”和大沽南路沿线提升改造,初步探索出一条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老旧街区综合提升改造和管理之路;累计投资7.5 亿元推动“微提升微修复微改造”和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改造,超15 万户群众受益;治理违法建设近50 万余平方米,一批拆除难度大、存在时间长、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依法得到解决。几年来,城区东南部实施绿化项目占全区总量近五成,完成海绵化改造的自然小区、市政道路、公园数占比超六成,棚户区改造面积占比超八成,城区发展“西强东弱、北密南疏”的不平衡问题实现历史性改变。

提高城区供给能力。河西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物业服务管理中心,统筹指导物业管理及维修资金使用、开展旧楼区长效化管理等工作,实现管理职能“多头合一”、各类问题“一口受理”。编制《河西区城市管理便民手册一本通》,涵盖全区14 个街道办事处、149 个社区和自然小区、近7000 条责任人的联系方式,成为提高百姓幸福指数的“民生指南”。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包环境卫生、包绿化、包门前停车秩序的“新门前三包”等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机制。依托陈塘铁路支线停用铁路,打造5.5 公里、40 万平方米的城市绿道,将昔日“铁路锈带”打造成今日的“生活绣带”,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双碳”主题公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保障重点时段空气质量,大力推进雨污合流改造,严格污染源头管控,加快构建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体系。

四、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提升基层治理体系,以“治理之效”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基层底色”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河西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的重要论述精神,着力优化党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把基层治理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一道综合性解法,在探索具有河西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路上行稳致远。

一核多元,激发新动能。河西区发挥“体制内”优势,吸引“体制外”力量,积极构建“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基层治理创新体系。印发《河西区进一步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方案(试行)》,将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纳入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工作。实施“红色聚力”“红领五家”行动,统筹街道社区、驻区单位、各行业各领域党组织力量,推进物业服务和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全覆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成立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叫响“河西力量”“河西大姐”等平安志愿服务品牌,构筑起群防群治的坚强堡垒。

智慧赋能,探索新路径。河西区成立区网格化管理中心,划分1475 个“全科网格”,形成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信息化为支撑的网上网下管理体系。加强智慧城区建设,组建大数据管理中心,建设智慧城市综合运营指挥中心,搭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以数字化手段全面提升治理能级。健全完善减灾、防灾、救灾综合协调机制和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成视频会议室、危化品在线监测平台,实现平台与区应急指挥中心互联互通。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区60 个住宅小区、302 栋高层住宅以及5 个商务楼宇实施消防系统整修,持续深化食品、交通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

厉行法治,展现新气象。河西区坚持法治河西、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全市率先将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将区委、政府法律顾问基础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深化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在市场监管、生态环保、住建、文旅、城管五个领域梳理整合执法职责和执法队伍,提升综合行政执法能力。针对群众提出“希望在社区定期提供法律服务”的建议,迅速整合人员、载体等资源,在全区149 个社区设立“社区法律工作室”,组成450 人的专业法律服务团队,让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专业法律服务。获评“天津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全力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五、坚持心怀“国之大者”,勇于自我革命,以“管党之严”永葆高质量发展的“政治本色”

加强党的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河西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必须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以高质量党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河西区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开展“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创新开展“锤炼政治品格 弘扬担当精神” 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区、街、社区三级宣讲团作用,推动市党代会精神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营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气场。

全面提升基层党建水平。河西区突出实践实干实效,构建区、街、社区三级党群服务体系,建成全市首个区级党群服务中心,全区党群服务中心总面积达11.7 万平方米。坚持“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强化社区党组织对各类组织的领导。提升“两新”组织“两个覆盖”质量,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径,推动新天钢集团党委等混改企业党组织整建制转入河西区。通过构建基层治理“指挥链”,把支部建在市场里、商圈中、产业链上,实现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

打造过硬干部队伍。河西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好干部标准和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大力实施干部能力素养提升和年轻干部战略储备工程,聚焦“肯干事、敢担当、有活力”三个关键,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活水”。注重针对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功能结构选配专业化干部,引导干部在学习中厚实理论功底、在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完善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改革创新者“开绿灯”“加把劲”,为担当负责者“卸包袱”“兜住底”,积极营造敢闯敢试、想干能干的良好干事创业环境。

持续正风肃纪反腐。河西区保持“严”的主基调,一体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深入推进扶贫领域、民生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问题。持续深化基层监督,建立纵横交织、上下联动、直达末梢的立体化监督体系。深入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和清廉河西建设,实施“四工程、一创建”,推动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加强对“关键少数”的管理,建立三级五项谈话制度,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河西区连续多年在全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考核和政治生态建设考核评价、全市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全市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以党的建设坚强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猜你喜欢
高质量
新时代新阶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25岁韩国女生的高质量独居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走好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赶考路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为高质量发展腾出新空间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