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在动手操作中自然诱发

2022-10-20 12:02张敏怡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数学核心素养学习兴趣

张敏怡

[摘  要] 动手操作是诱发学习兴趣的基石,是思维启动的载体,是培育核心素养的抓手,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去发现和探究,使得他们的才智在参与中充分发挥,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在课堂导入中通过动手操作来实践“生”趣,在知识形成中需要动手操作来实践“增”趣,在课堂练习需要动手操作来实践“留”趣,进而自然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动手操作;学习兴趣;数学核心素养

教师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数学知识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采用有效策略,让学生会学、善思,这样才能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动手操作是诱发学习兴趣的基石,是思维启动的载体,是培育核心素养的抓手,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去发现和探究,使得他们的才智在参与中充分发挥,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对借助动手操作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深入思考,以助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催生思维活动,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一、课堂导入需要动手操作——实践“生”趣

一节课的“序曲”是由情境导入来演绎的,课堂导入往往可以决定一节课的成与败。课堂伊始,教师能否牢牢把握小学生的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征精巧导入,成为课堂导入成功的关键点。实际操作创设现实情境,兼有真实发生、直观有形、形象生动等多种优势,可以广泛运用于课堂导入中。如何让操作性导入来“生”趣,巧妙诱发学生自觉想、主动做、大胆说的思维情感,激发思维活力,最终促进有效生成,其中大有文章可做。

案例1  体积

实验情境1:倘若将一杯水慢慢倒入一个相同大小并装着鹅卵石的杯子,你们觉得结果如何?

实验过程:教师拿出两个同样的杯子,邀请学生操作。学生先在第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再将一块鹅卵石放进第二个杯子中。

师:你们猜想一下,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生1:我觉得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中的水,因为鹅卵石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肯定装不了那么多。

师:我们一起来操作吧。(学生开始往第二个杯子中倒水,很快证实了生1的猜想)

生2:鹅卵石占据了水的空间,水就被挤上来了,所以装不下。

师:看来,物体都会占据一定的空间,对吗?(学生点头赞同)

实验情境2:倘若在两个同样大小的量杯中装着相同容量的水,在其中一个量杯中放大石块,另一个放小石块,你觉得放哪一种石块水面上升得高一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实验过程:教师取出两个同样大小的量杯,并让学生进行操作。学生在两个量杯中倒入相同容量的水。

师:再猜测一下,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生3:肯定是大石块上升得高一些。

师:是吗?那让我们一起来验证吧。(学生在两个量杯中分别投入一个大石块和一个小石块,生3的猜测得以验证)

师:为什么呢?

生4:因为每个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

师:很好,每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就是这个物体的体积,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体积”。(板书课题)

教学说明:以上案例中,教师牢牢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操作情境展开教学,激起学生浓厚的探究热情和参与互动的欲望。这里活动的设计是基于学生的实际的,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使得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体验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在操作中不断猜想、发现概念的本质,更在操作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二、知识形成需要动手操作——实践“增”趣

儿童的智慧源于指间,操作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有力“助手”。想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要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通过实践操作增强知识探究的兴趣,提升深入探究的热情,助推思考、探究和学习的认知,最终促进有效学习的生成。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出发,精心设计操作活动,通过设计有效活动让学生感知概念的本质,理解公式的原理,在流暢思维中思考并归纳出新知。

案例2  圆锥的体积计算

师:猜想一下,该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你们大胆猜想。(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生1:我们可以根据其他物体的体积推导。

生2:对的,根据已经学过的物体体积推导。

师:如何推导呢?你们有何想法?(学生陷入思考)

生3:过去我们都是动手操作来推导的。

师: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借助实验进行推导。

师:大家看,每组的桌上有一个圆柱、一个圆锥、一瓶水,下面请利用器材进行实验。首先思考,为什么要利用圆柱来推导?

生4:它们等底等高。

师:非常好。你们打算怎么做实验呢?组内讨论后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表。(课件呈现报告表后,学生开始讨论并实验)

师:经过刚才的讨论,想必每个小组都有了独具特色的实验方法,下面哪一组先来展示呢?

生5:我们将圆锥注满水,倒入圆柱之中,一共倒了3次水才装满圆柱,所以我们发现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由圆柱体积公式V=Sh,推导得出圆锥体积公式V=Sh。

……

教学说明:图形的面积或体积推导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借助实验推导法可以有效完成推导,并帮助学生领悟公式的本质属性。本例中,教师基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供适切的、接地气的数学素材供学生实践操作,在操作中触发思维灵感,在探讨中迸发思维火花,在反思中诱发质疑,就这样一步步地完成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三、课堂练习需要动手操作——实践“留”趣

课堂练习在新课教学中必不可少,它可以促进新知的巩固和技能的形成。倘若练习呆板乏味,则会无情淹没学生新知学习中的热情,抑制学生愉悦的心情,扼杀学生振奋的精神。想要课堂练习精彩纷呈,需要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设计多样化的课堂练习,设计多感官协同参与的操作练习,通过实践“留”趣,让学生回味无穷。

案例3  分数的意义

课堂练习:

1. 盒子里有9个小球,请摸出它们的。

2. 请摸出一些小球来表示9个小球的。

3. 请摸出剩余的6个小球的。

练习难度不大,学生在操作后争先恐后地汇报结果。

生1:第1题答案是1个;第2题答案是3个;第3题答案是2个。

师:第2题和第3题都是摸出小球的,为什么摸出的个数不一样呢?(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有的陷入沉思,有的小声讨论)

生2:因为它们的单位“1”的量是各不相同的。

教学说明:只有在师生对课堂练习的重要性有一个深层次的感知下,精设操作性练习,才能切实开展有效练习活动,进而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反思,使得教师在练中“讲”,学生在练中“悟”,让每个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系统掌握知识,提升课堂效率。本例中,通过这样一组趣味性与探究性兼备的操作练习,极好地巩固与强化了新知,深化了对新知的理解,拓展了思维,提高了认识。

总之,有效的实践活动设计不仅能体现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效度,还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借助适切的操作情境导入“生”趣,体现情境对知识学习、意义建构及知识生成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增”趣的操作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激发学生反复思索的内在驱动力,积极参与生动活泼的学习和探究,促进知识的生成。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设计操作性课堂练习,通过知识的延伸拓展来打造高效课堂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兴趣盎然,提升创新素养,促使学生具有并保持旺盛的学习内驱力。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数学核心素养学习兴趣
乐学· 自主·分享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