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面征尘去路遥

2022-10-22 07:08郑蜀炎
含笑花 2022年4期
关键词:西畴硕果石漠化

郑蜀炎

“东风自此无闲暇,万里乾坤一夜新。”借此宋诗来描述今天的西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那么,昨天的西畴该是怎样的模样呢?

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面积属于山区,其中石漠化的面积为百分之七十五点四……

在历史忧郁的记忆里,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带来的从来都不是赏心悦目的风景,而是触目惊心、令人扼腕叹息的贫困。

有学者提出过“贫困文化”概念——贫困使人被原始欲望所控制,人的尊严和权利被生存需求所剥夺,这样必然产生强烈的宿命感、无助感和自卑感。

然而,这种宿命而自卑的“文化”,并不属于西畴和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他们的骨头和决心比石头要坚硬——山塌要砌埂,人穷要发狠。

岂止是掷地有声,分明就是石破天惊。于是,荡气回肠的“西畴精神”产生了。

“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乃以其有精神也。”是的,正是凭借这种精神,贫瘠遥远的西畴人,从石漠化的逼仄罅隙里,从兀兀穷年的苦熬中,寻找到自己的现代身份、全新名片——奋斗者、拼搏者、创造者。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指出:“脱贫攻坚,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累累硕果。物质硕果改变着当下,精神硕果传之久远,成为文明的一部分。”

是的,这就是西畴精神的意义和实质。

今天的西畴,日新月异不是一个成语,而是边疆大地上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与常态,是祖国脱贫攻坚风貌的缩影。然而,西畴精神并不仅仅是一片乡土的建设方案,它所蕴含的深度和广度,展示着更加深刻的宏大叙事。

精神在诠释价值——价值可以是财富,可以是知识,可以是资源……但是,实现价值的根本途径就是一个“干”字。作为一个现代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你不妨是一个主张者、一个协调者、一个倾听者,但是如果你不是一个实干者,你的千金之诺也好,信誓旦旦也罢,全都失去了价值。

精神在注解坚守——在发展的奇迹背后,有一条从无变更的主线——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一种不鹜炫耀、不矜宏博,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民生冷暖、万家优乐作为不可推卸的坚守担当,带动共同利益者携手前行、砥砺奋进。经济学家说:“经济学不是具体真理,而是追求真理的发动机。”当今世界可能有一万种经济手段,但“端持淡泊慎初衷”,坚守民生为本的经济学,始终是实现共产党人根本宗旨这个真理的发动机。

精神在召唤创新——精神的意义必须用创新来定义,进步是创新的延长线。创者,开辟也;新者,生机也。当今之世界,创新不是传奇,已然成为一种常态和生存的基本需求。我们都说珍惜时间、珍惜机遇,可如果离开了创新,所有这些都将成为攥不住的流沙。非常喜欢一句话:创新一词有双重含义。它既是名词,又是动词。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沈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此刻读辛弃疾的词别有一番滋味:满眼见得花朵娇艳,但我们依然前行在征尘扑面的路途……

猜你喜欢
西畴硕果石漠化
硕果图
西畴,在时代的大浪中扬帆起航
披荆斩棘斗顽石
不朽的丰碑
西畴之秋(外一首)
硕果
江汉华
吴国平
浅析玉龙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
“孪生风云”之石漠化与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