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业链机会可期

2022-10-22 10:47马雨霏
证券市场周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传输层联网智慧

马雨霏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透露,截至8月底,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已达16.98亿户,首次超过移动电话用户数。

2022年1-8月,中国电信业务收入实现稳步增长,累计完成10721亿元,同比增长8.2%,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1.7%。值得注意的是,移动网连接终端中代表“物”连接的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16.98亿户,首次超出代表“人”连接的移动电话用户数(16.78亿户),占比已达50.3%。

移动物联网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提供连接服务的物联网,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公共服务、个人消费等领域。近年来,各行各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移动通信网络从以前主要服务“人与人”的通信,加速向主要服务“人与物”“物与物”转变。中国移动物联网在网络能力、应用发展和产业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底,窄带物联网、4G、5G基站总数分别达到75.5万个、593.7万个、210.2万个,多网协同发展、城乡普遍覆盖、重点场景深度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格局已形成。

“物超人”意味着移动网络从过去的服务人和信息消费,进一步发展到服务千行百业。在连接数量方面,截至2022年8月末,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6.98亿;在技术创新方面,自2015年以来,从NB-IoT、LTE-Cat1到5G,中国一直是全球移动物联网技术创新的主要贡献者。实现“物超人”是中国移动物联网正加速构建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物联网终端用户数首超移动电话用户数也标志着中国物联网时代的来临。

2021年,工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目标是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網新型基础设施,强调在行业标准体系、网络数据安全、知识产权等方面不断完善提高,支持物联网健康发展。

物联网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化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已成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战略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之一。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大力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政策的支持下,物联网的融资始终保持活跃。中国物联网行业投融资事件数自2017年达到高峰后,近五年虽有下降,但在2021年开始回暖,当年投融资事件数137起,2022年1-5月投融资事件数达46起。2022年4-5月,物联网行业共发生投资事件12起,当前已披露投资金额最大的事件为中科物栖收到的Pre-A轮,金额达3亿元。

随着物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不断有新企业入局,物联网行业企业数量增速不断提升,2021年中国物联网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为31.24万家,同比增长72.7%。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物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物联网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物联网相关专利申请量也随之不断增加,2021年中国物联网相关专利申请数量高达20312项。

政策的频频出台以及大量企业涌入,物联网行业加速发展。根据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66万亿元,2022年更将达到2.12万亿元。

根据GSMA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年移动经济)》,2019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到2025年达到24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2019年全球物联网的收入为343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1.1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4%。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中国的物联网连接数约36.3亿,其中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占比较大,已从2018年的6.71亿增长到2019年的10.3亿;到2025年,预计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80.1亿,年复合增长率14.1%。

从产业链来看,物联网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四个层级。感知层主要包括芯片、传感器、RFID等,传输层包括通信模组、通信网络及基础通信设施,平台层包括连接管理平台、设备管理平台等,应用层主要有智能终端、智慧城市、车联网、智慧农业、智能家居等。

中商产业研究院的信息显示,物联网产业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了最大的附加值,分别占比35%和34%;感知层占比21%,传输层占比为10%。

在产业链中,感知层中的芯片近年来发展迅速。据中国半导体行业测算,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销售收入达到8848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11839亿元。从芯片产业链来看,芯片设计的主要企业有兆易创新、汇顶科技、中星微等,芯片制造有华虹半导体、三安光电、长江存储等,硅晶圆厂有环球晶圆、华虹半导体、上海新异等,晶圆代工有中芯国际、台机电、联华电子等,封装测试有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晶方科技等。

2020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2510亿元,同比增长14.7%;预计2022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至3150亿元。

自2010年被正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后,中国RFID及物联网产业迎来了发展机遇。2019年,中国整体宏观环境遇冷,市场增速下降,但整体仍保持增长趋势,市场规模约为1100亿元。2020年,基于RFID技术应用的领域越发广泛,RFID市场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2020年末,中国RFID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元;预计2022年将进一步增长至1601亿元。

传输层是物联网设备实现连接的通道,涉及多种网络传输技术,可分为无线传输技术和有线传输技术,物联网的传输层主要以无线传输为主。

平台层按功能类型大致可以分为4类:连接管理平台、设备管理平台、应用使能平台及业务分析平台。

在应用层上,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人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

3月17日,IDC发布的《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1年第四季度》显示,近年来,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2021年中国可穿戴市场出货量近1.4亿台,同比增长25.4%。

尽管处于发展初期,但物联网是大势所趋,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存在机会。

物联网在智慧城市的应用上也在迅猛发展。近年来,众多科技巨头开始深入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以自身的科技能力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阿里巴巴、腾讯以及华为都已投身于智慧城市建设中。

阿里巴巴结合零售、商业领域优势,优先布局建设阿里云ET城市大脑,结合支付宝赋能商业、城市、交通、医疗等。腾讯从连接到赋能,强大的C端能力和流量,解决方案包括互联网+智慧医院、互联网+警务、互联网+交通等;华为以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最新规模商用的技术,推出沃土数字化平台,打造智慧城市底层平台和神经系统。平安依托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能力,通过整合政府、社会和企业资源,打造覆盖政务、民生的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政务服务、社区服务、交通出行、虚拟一卡通、房产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健康、旅游服务等综合服务内容。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到259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12.7%,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家;预计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313.8亿美元。

在车联网领域,由于车联网是5G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5G产业发展迅猛对车联网形成了强大推动。近年来,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17-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9.95%,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2771亿元。

车联网主要企业为比亚迪、长安汽车、广汽集团、福田汽车等,还有新势力的造车企业。

从产业链来看,感知层和应用层的各个环节机会很多。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增长,物联网产业链机会可期。

猜你喜欢
传输层联网智慧
“身联网”等五则
基于Python语言的网络传输层UDP协议攻击性行为研究
ZnO电子传输层在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抢占物联网
物联网无线通信传输层动态通道保障机制
基于物联网GIS的消防智能巡检系统设计与实现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有智慧的羊
得MCU者得物联网天下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