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史视角下明代膏剂防腐工艺研究

2022-10-24 03:19丁慧霞范磊
关键词:饮片植物油防腐

丁慧霞,范磊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355)

中医膏剂常被用于养生保健、治疗疾病,加之其制备工艺繁琐,为便于服用,大部分膏剂需提前制好,以备不时之需。古人在膏剂的用法后常标有“每服”“不坏”“每用”等字样,如《寿世保元》飞腾神骏膏:“瓷罐收贮,五年不坏。遇病每服三钱,好热酒调膏……”[1]580《赤水玄珠》牛膝膏:“分作四次,空心服。如夏月用凉水换,此膏不坏。”[2]330《医方类聚》二益双补膏:“服两旬,定有孕,日换二服,见效勿用。”[3]可见,古人已具有关于膏剂的防腐意识,但在19世纪前,人们不了解防腐的机理,所以古人并未明确指出膏剂制备的哪一项工艺对防腐起了关键作用,因此本文将采用倒因果式的方法进行研究。

明代是膏剂发展的成熟阶段,其制备工艺已基本成熟且固定[4],并出现了“数年不坏”[5]464的膏剂。为探究富含营养物质的成品膏剂在明代的防腐工艺,笔者查阅相关医书,筛选出若干膏剂,从技术史的视角研究明代膏剂的防腐工艺。

1 明代工艺的成熟为膏剂防腐提供了良好的辅料

1.1 蒸馏酒的批量生产与高度酒在膏剂中的应用

酒,味苦、甘,性辛,大热,具有行药势、矫味矫臭的作用。酒精可以渗透到菌体内部,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酒精浓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明代酿酒技术在前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不仅广泛生产酒精浓度在15%~20%之间的黄酒和果酒,还批量生产高浓度的蒸馏酒,《草木子》卷三《杂制篇》记载:“法酒,用器烧酒之精液取之”[6]。明代膏剂中常见到经酒处理的方子,主要通过炒、炙、蒸、煮等制法用于浸泡药材及作为辅料,如《寿世保元》转舌膏:“黄芩(酒炒)五钱,薄荷一两,桔梗五钱,大黄(酒蒸)五钱”[1]66;《普济方》至圣-醉膏:“用法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熬成膏子后却出,分在四盏内。”[7]现在中药制剂中也常用酒处理饮片,如用蒸馏酒(白酒)浸泡药材,用黄酒炙药浸泡胶类。将酒制过的饮片入膏,制成后的膏剂成分更稳定,不易变质。

1.2 成熟的酿醋工艺与饮片的微生物灭活

醋也称为酢、醯、苦酒,味酸、苦,性温、无毒,是中药炮制中常用的辅料。醋含有醋酸,微生物在酸性环境中难以生存,可用来杀菌防腐,古人已经认识到醋的这一作用,故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醋)理诸药,消毒”[8]703。明代中国传统制醋工艺已经基本定型,接近现代工艺水平[9],可酿制出三年之久的醋,常通过浸、煮、炙、炒等制法来炮制饮片,见表1。现代研究已证明,某些药物在醋制后抗菌性明显增强,且醋炙加热可以杀酶保苷[10],不仅可以增强药效,还可以使药物成分更加稳定,便于膏剂长期服用。

表1 醋在明代膏剂中使用的相关条文

1.3 制盐技术的进步与饮片的脱水处理

随着明代胡盐(青盐)日晒法的成熟、海盐的生产由煎盐工艺向晒盐工艺的转变以及卓筒井技术在开采井盐中的推广,明代食盐的生产总量得到提高[17]282-326。盐,味咸,性寒,无毒,具有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矫味矫臭的作用。食盐通过降低细菌细胞水分活度,可以抑制细菌滋生,因此具有防腐的效果。在明代膏剂中,食盐主要作为炒制饮片的辅料及膏剂配伍成分参与膏剂制作,见表2。目前,药物也常存放于食盐中,如刚采摘的泽泻常泡在食盐水中进行运输保存[18]。此外,现代研究已证明经盐炮制的知母、黄柏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这增强了饮片自身的防腐性能,为膏剂防腐提供了基础。

表2 盐在明代膏剂中使用的相关条文

1.4 丰富的甜味品与饮片的高渗处理

明代膏剂中的甜味品有蜂蜜、饴糖、砂糖以及石蜜。其中,蜂蜜味甘,性平,无毒,是明代膏剂中最常用的甜味品,这是因为明代继承了前代以糖入膏的用药习惯,同时也受到明代养蜂规模扩大以及蜂蜜加工技术成熟的影响[24]83。如《遵生八笺》大补阴膏:“用好蜂蜜二十四两,煎一滚,用纸渗去面上沫,入前药同煎至滴水不散为度。”[20]此种“至滴水不散为度”的炼蜜标准及“纸渗去面上沫”的操作方式,可以降低蜂蜜中的含水量,滤出杂质。蜂蜜中的抗菌剂也是天然的防腐剂[25],有助于膏剂存储。

糖作为甜味品是明代膏剂中最常用的辅料,除可补益脾土、改善膏剂口味外,炼制过的糖品还具有使膏体增稠的作用。明代膏剂中广泛使用的饴糖、砂糖、石蜜都是人工制造的糖,因明代制糖技术的长足发展,增加了糖的可获得性,连当时新问世的白沙糖也应用于膏剂制作[17]350。如《简明医彀》宁嗽膏:“入饴糖八两,熬稠”[5]215;《古今医统大全》二百味花草膏:“石蜜(炼成珠)”[26]236等,都是制作膏剂时对人工制糖的利用。

此外,受养蜂业和制糖业发展的影响,明代膏剂中甜味品的用量很大,大概在298~900克之间,而现代每料膏剂甜味品的用量在250~500克。甜味品用量的增加,可减少膏体水分,提高渗透压,进而达到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膏剂保存期限的目的。目前,制作膏剂时也常通过添加“炼蜜”“炼糖”的方法防止膏剂霉变、返砂。

1.5 食用植物油的推广与饮片的高温杀菌处理

高温杀菌是防腐的常用手段,不仅可以通过100℃的高温杀死大部分微生物,同时还可以利用加热破坏饮片中酶的活性,使膏剂得以长期贮存。明代制作膏剂时最常用的传热介质是水类和油类,其油类包括猪脂、牛髓、羊髓等动物脂肪以及香油等植物油,且以植物油为主要传热介质,这与明代榨取植物油技术密切相关。自先秦以来,人们的食用油主要源自动物脂肪,随着明代榨取植物油技术的成熟,可食用油有胡麻油、香油(芝麻油)、莱菔子油、黄豆油等[27],丰富的食物油种类使可食用植物油得以推广,这增加了明代膏剂中植物油的用量。李时珍认为“入药以乌麻油为上,白麻油次之,须自榨乃良。若市肆者,不惟已经蒸炒,而又杂之以伪也。”[8]655所以明代膏剂中常见的植物油是胡麻油、香油(芝麻油),见表3。但由于膏体中含油过多会增加消化负担,因此现在内服膏剂中几乎不再利用氢化植物油的稳定性进行防腐。

表3 植物油在明代膏剂中使用的相关条文

1.6 丰富的矿物药与杀菌防腐

明代是采矿技术的集大成时期,也是开采银矿的高潮期[32]。部分矿物药自身具有杀菌抗氧化的性质,可用于防止膏剂腐败变质,丰富的矿产资源在膏剂制作中也有所体现。明代膏剂中常用的矿物药有朱砂、黄丹、金箔、雄黄、玄明粉、水银、白矾(明矾)、自然铜、银箔、金银箔、密陀僧、硫黄,其中含汞离子的朱砂、水银可以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含金离子和银离子的金箔、银箔、金银箔具有抗菌抗氧化、防潮防腐败的作用,含铅离子的白矾、密陀僧以及硫黄可以直接杀死细菌[33]。如《普济方》辰砂膏:“南星一两(同半夏用白矾水浸二十一日,换晒干,又换浸,焙干)”[16]458,其中白矾与药物炮制后除了降低毒性、增强疗效外,因其本身还具有抗菌作用,也可以用于防腐[34]。常被用于膏剂中的矿物药主要是金与银等贵重金属,以及朱砂、白矾、雄黄、硫黄等。现在通过临床试验和药理反应测试的矿物药仍能用于膏剂制备,如朱砂、雄黄等,而未通过测试的矿物药则禁止入药。

2 明代科技的发展为膏剂防腐提供了丰富的器具

2.1 缫丝工艺的革新与膏液洁净

过滤有助于洁净膏液,滤出药滓,避免细菌繁殖。而过滤的效果则与使用的器具相关,越细密的器具过滤的效果越好。随着脚踏缫车的普及以及“出口干”技术的发明,明代丝绢的产量与质量都得到了提高,且织出绢的经密可达70根/厘米[35]。明代膏液过滤的器具有绢、布、绵、帛、筛,其中最常用的是绢,如《医学入门》加味苍术膏:“捣如泥,入大锅内,用水二桶,以文武火煮至十余碗,取出绢滤,入瓷罐内”[21];《外科正宗》参术膏:“将滓再煎汁一碗,共用密绢滤清,复熬稠厚”[36]等。可见,缫丝技术的进步有助于膏剂防腐。

2.2 多种器具与盛装材质

盛装膏剂器皿的材质会影响膏体的稳定性。明代膏剂盛装器皿有瓷器、笋皮、油纸、小罂、竹筒、钵、锅。其中,瓷器、小罂、钵、锅与明代陶瓷烧制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明代陶瓷工艺得到全面发展,不仅烧制的器型种类多样且成型的瓷器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随着胎釉结合强度的增强,其气孔率和吸水率都非常小,十分适合膏剂贮存,如《摄生众妙方》苍术膏:“瓷罐内封固”[22]48-49。同时,由于陶瓷是硅酸盐制品,性质稳定,比金属制成的铁锅、铜锅更适合作为医药器具,因此明代膏剂中所使用的锅多为陶瓷制成的砂锅,如《普济方》三仙膏:“放温,入砂锅内……就锅番合地上”[28]1172。可见,用陶瓷制品存放膏剂有助于防腐[37],且这一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2.3 多样的纸张与包裹材料

由于油具有天然斥水的特性,因此用桐油和蜂蜡涂布的纸张是良好的包裹材料。整个明代,造纸业持续发展,并且以竹子为原料的纸张行销全国,除了满足政府的需要和书写、出版及日常生活的需要外,还征调各类纸张用于各种用途[38]。加之明代养蜂业的兴旺,人们可获取更多的蜂蜡,这推动了表面涂布技术的发展[39]。明代膏剂中常会用到纸张,如用油纸、蜡纸、绵纸来密封包裹膏剂。《古今医统大全》雄漆膏:“上以瓷盏熬漆熟,入雄末,和膏得所,以油纸覆之,勿染尘”[26]788;《医学正传》琼玉膏:“入好瓷瓶或银瓶内,用绵纸十数层,……换蜡纸数重包扎瓶口”[31]113。鉴于油纸和蜡纸防水防潮的特性,现在在食品包装领域也常用其包裹糕点等食品。

3 结语

综上所述,明代膏剂的防腐工艺体现出古人具有防腐意识且已掌握多种防腐手段。首先,他们已懂得通过控制水分、高温杀菌、利用杀菌抗氧化的药物等手段进行防腐,这与现代防腐手段十分相似。其次,明代蒸馏酒量产的提高、酿醋工艺的成熟、养蜂制糖技术的进步以及植物油的推广为膏剂防腐提供了良好的辅料;缫丝技术、陶瓷技术以及涂布技术的发展为膏剂防腐提供了丰富的器具。再次,明代膏剂的防腐工艺贯穿于膏剂制作的各个环节。利用酒、醋、盐的理化性质防腐涉及膏剂制作的饮片预处理环节;利用植物油的沸点进行高温杀菌、破坏酶的活性涉及膏剂制作的煎煮环节;通过洁净膏液改善微生物滋生的环境涉及过滤环节;利用糖类的高渗原理进行防腐主要涉及浓缩收膏环节;通过膏剂的盛放器皿、包裹材料的选择进行防腐主要涉及膏剂的存放环节。由此可见,虽然古人对防腐没形成系统的理论,但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来审视古人制作膏剂的工艺过程,却能发现其中环环相扣的防腐机理,洞悉古人的防腐智慧,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对相关工艺进行探索挖掘并加以继承发展。

猜你喜欢
饮片植物油防腐
铝合金表面防腐处理技术分析
白果饮片质量标准修订研究
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挥发性成分蒸发规律比较研究
基于现场埋片的3PE防腐层剥离规律研究
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植物油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
“不腐”神话
橘子燃火花
中国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表
中国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表
综合医院中蒙药饮片质量管理的经验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