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开发区含聚污水深度处理技术适应性分析

2022-10-26 01:38李宗岩郝书岳刘婧宜张会忠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2年9期
关键词:物化生化适应性

李宗岩 郝书岳 刘婧宜 张会忠

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

2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

1 聚驱污水处理系统概况

M 开发区1998 年首次开展聚驱试验,2009 年开始由南到北聚驱工业化应用,目前已开发11 个工业化应用区块。聚驱开发方式由最初的普通2 500万、700万抗盐交替注入方式,发展到了目前LH2500 万抗盐、普通2 500 万、普通1 900 万、1 200 万及700 万抗盐聚合物组合的交替注入方式。依据《大庆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设计规定》6.2.2条:含聚浓度<150 mg/L 时,执行水驱注水水质;含聚浓度≥150 mg/L 时,执行聚驱注水水质。根据开发要求,M 开发区聚驱对回注水质均为“5.5.2”标准[2]。大庆油田注水水质主要控制指标见表1。

表1 大庆油田注水水质主要控制指标Tab.1 Main control indexes of water injection quality in Daqing Oilfield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油田含聚污水深度处理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其主要包括物化法和生化法两种工艺[3]。M 开发区建有聚驱污水站6 座,按照普通聚驱设计,设计含聚浓度≤450 mg/L,出水设计指标“5.5.2”,设计规模8.8×104m3/d,目前处理水量5.34×104m3/d,负荷率60.7%。聚驱“5.5.2”污水处理站现状见表2。

表2 聚驱“5.5.2”污水处理站现状Tab.2 Current situation of polymer flooding"5.5.2"sewage treatment station

2 含聚污水处理工艺适应性分析

2.1 生化法含聚污水处理

生化技术用于含聚污水处理始于“十一五”末,2008 年首次在大庆油田工业化应用生化污水处理技术[4],先后建成3 座含聚污水处理站,分别为A13聚、A4聚及A2聚污水处理站。生化法含聚污水处理站现状见表3。

表3 生化法含聚污水处理站现状Tab.3 Current situation of polymer containing sewage treatment station using the biochemical method

2.1.1 存在的问题

(1)调储罐处理效果差。调储罐主要接收三相分离器和脱水站聚驱放水,目前调储罐放水含油浓度普遍在500~1 000 mg/L之间。偏高的主要原因是来水含油浓度过高,在800~2 000 mg/L之间,造成调储罐放水水质较差。

(2)气浮及固液分离装置故障频繁。气浮和固液分离装置投运以来,一直不能稳定运行,故障率高,M4聚污水站2015年投产至今因各类故障造成停运27次325天.

(3)微生物池处理能力逐年低。生物池运行一段时间后挂件出现硬化、渣化、尼龙绳老化现象。微生物菌膜大量繁殖和死亡,产生以菌尸和排泄物为主的大量悬浮污泥,造成挂件超重部分脱落;污泥累计下沉后造成曝气盘堵塞、曝气不均匀,后期维护工作量偏大。

在介绍第一份报纸《中国日报》时,“资产阶级民权思想”翻译成了“civil rights thoughts”,而“civil rights thoughts”只是民权思想的意思。专有名词的错译可能会导致外国游客误解原文意思,不利于达到向外国人传达正确红色文化信息的目的性。“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应该翻译成“Bourgeois civil rights thoughts”。

2.1.2 采取的措施

(1)通过增运三相分离器,控制单井掺水量,使分离设备负荷率由85.3%降至49.3%,沉降时间由30 min 增加至53 min,放水含浓度油3 000 mg/L以上降至1 000 mg/L左右,大幅提高了水质处理的原水质量。

(2)由于抗盐聚合物的注入导致采出液乳化性强于普通聚驱采出液,且采出液乳化程度更高,油滴粒径总体小于4 μm,微小油滴数量是普通聚驱的5倍,乳化性能接近三元采出液,油水分离难度更大,基于采出液的乳化特性分析,开展了破乳剂优化研究及投加试验。

(3)开展化学药剂现场试验。联合研发出适于抗盐采出液的3 类药剂,并在A4 聚污水站、A4 联合站以及A3 转油站等5 个点位进行投加。A4 联合站电脱水器运行稳定,未出现长时间垮电场情况;老化油放水硫化物含量降低明显;A4 聚调储罐和气浮出水含油下降19%、11%。但500 m3沉降罐来液复杂且污染物易在系统循环,去除难度大。下一步以500 m3沉降罐治理为重点,继续开展药剂配伍性研究,进一步改善处理效果。

2.1.3 改进后生化工艺适应性强

通过剖析存在问题,开展现场试验,A13聚污水站早期工艺存在收油困难、污泥上浮等问题,对部分工艺改造,并应用于A4聚污水站和A2聚污水站。经过不断改进完善,形成了以“沉降罐+高效气浮+微生物+固液分离+过滤”为主工艺的含聚污水生化处理技术(图1)。

图1 生化法改进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biochemical method improvement

针对A13聚污水站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全程跟踪协调,为顺利施工提供了保证;结合设计及施工问题,并对A2 聚污水站进一步加以改进[5]。改进一:微生物池采用折线布置方式,池间隔墙长度变短,提高分组停运检修可靠性及安全性增强;改进二:微生物反应池池顶盖板全部采用活动盖板,方便检修维护;改进三:微生物池内外墙厚均由350 mm调整至500 mm,增强抗裂性。改进后的微生物系统适应性进一步增强。微生物池改进见图2。

图2 微生物池改进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microbial pool improvement

2.1.4 优化整合效果突出

针对A13区块水、聚驱、三元污水站运行负荷低,水质达标困难的问题,在《2018—2020 年水质综合治理规划》中,提出了污水系统整合思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方案制定:2018 年编制总体方案,结合开发现状,统筹对污水系统整合,经核实工艺和能力均满足要求;技术改造:2019 年对A13含聚站微生物池改造,实现分组停运、方便检修、提高强度,增强了工艺适应性;平稳运行:2019 年11 月投运,连续5 个月水质稳定达到“5.5.2”指标,含油浓度1.5 mg/L,悬浮物浓度2.0 mg/L;优化调整:2020年4月8日及5月8日将A13水驱污水和三元污水全部整合至含聚污水站统一处理。整合后运行负荷率适中,保持在80%以下;水质稳定达到“5.5.2”指标;节省运行费用465 万元/年,优化劳动用工17 人(表4),为水、聚驱污水系统优化整合积累了经验。

表4 优化用工统计Tab.4 Statistics of optimized employment

2.2 物化法含聚污水处理

M3 区块建有物化含聚污水站3 座,均采用“两级沉降+三级过滤”工艺,沉降段既可“连续流”又可“序批流”运行[6]。2012年开始先后建成3座含聚污水处理站,分别为A12污水站、A5聚污水站及A1 聚污水站。物化法含聚污水处理站现状见表5。

表5 物化法含聚污水处理站现状Tab.5 Current situation of polymer containing sewage treatment station using the physico-chemical method

2.2.1 过滤工艺反冲洗循环水量大

常规过滤罐反冲洗过程中要求膨胀率在20%~40%之间。由于滤料密度过大,达到理想膨胀率的反冲洗强度较大,造成循环水量大、反冲洗过程影响水质等问题[7]。物化法过滤工艺采用三级过滤,A12污水站过滤罐气水反冲洗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阀门不严调整为水洗,再生效果差。因此在后期建设的A5和A1污水站均采用纯水反冲洗,按照设计循环水量平均达到出水量的30%以上,不仅增加了处理费用,建设规模也相应地增加。

2.2.2 聚合物混合后采出液物性发生变化

通过分析研究,抗盐中分聚合物与普通超高分聚合物采出液化验数据差距不明显,但混合后聚合物溶液与单一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差距较大,混合后聚合物溶液处理难度进一步加大。聚合物混合采出液物性分析:电极电位混合后绝对值高于单一分子量聚合物,上升近75%,稳定性增强;混合后聚合物分子线团细小,最小缩至原来的1/3,裹带悬浮物含量增加;混合后黏度成倍增加,最大黏度增大7倍,处理难度增加,通过简单沉降过滤工艺无法达到出水深度处理指标。

2.2.3 改进后工艺适应性强

通过总结A12 污水站运行情况,对A5 聚污水站、A1 聚污水站对存在的问题在设计中加以改进。原水阶段采用高效分离器提高油水分离效果,沉降罐浮动固定收油考虑收油效果,同时改进溶气泵工艺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改进过滤工艺实现分侧停产检修[8],提高了工艺设施适应性。物化法改进见图3。

图3 物化法改进示意图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physico-chemical method improvement

2.3 工艺经济技术性对比评价

以1.5×104m3/d含聚污水站为例,一次性建设投资物化工艺为14 631万元,吨水费用0.37元,年平均维护费用337万元;一次性建设投资生化工艺为12 644万元,吨水费用0.57元,年平均维护费用264.5万元。

3 结论

(1)物化法属于油田常规水处理工艺,便于操作及管理,运行平稳、抗冲击负荷能力强[9];污油全过程损失小,排泥量相对生化法少;生产单位可自行管理维护。但建设投资、运行费用及十年现值高;短期的水质波动适应性差,长期波动将导致水质变差;占地面积较大,滤罐数量多,循环水量大;物化工艺过滤罐数量较多,反冲洗水量大,需进一步完善气水反冲洗功能,减少循环水量。

(2)生化工艺建设投资、运行费用及十年现值低;短期水质波动适应性强,微生物系统可自行调节;过滤段处理流程短,一级过滤循环水量少。但在高寒地区采用大型混凝土构筑物作为主要生产设施时,生产维护施工难度大,菌种需每年定期维护,排泥量过多,并分解部分原油。微生物产生以菌尸及排泄物为主的大量污泥,需要对排泥、污泥减量等后续工艺进行建设完善

(3)生化法最合适的处理温度为36 ℃,在温度36 ℃时,处理8 h后,含油浓度由636 mg/L降至50 mg/L,处理效果最佳,其次为38 ℃、34 ℃,超过40 ℃,处理效果下降,应在不同含聚浓度下定期摸索处理温度,保证最佳处理效果。结合膜法生物处理的特点,确定运行原则、主要技术指标的监测频率及标准。

(4)对于油田不同开发时期,除了应对工艺技术及生产运行进行必要的调整外[10],还应对投加的药剂配伍性进行研究,优化各节点药剂投加种类、点位、浓度等。

猜你喜欢
物化生化适应性
身体消费、超现实欲望与内爆都市:《金钱——绝命书》中的物化书写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游戏《生化奇兵》 改编电影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