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2022-10-27 01:49李淑媛于艳郑绍杰邢召举盖鑫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20期
关键词:全程肺部重症

李淑媛 于艳 郑绍杰 邢召举 盖鑫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 东营 257034)

重症肺炎一般起病较急,不仅有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多合并有休克、意识障碍及肝肾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表现,且由于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患者极易并发多器官衰竭,导致预后不佳甚至死亡〔1~3〕。而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和并存疾病较多,肺炎早期表现往往不典型,容易因治疗不及时导致患者预后不佳〔4〕。且老年人群存在呼吸道防御能力降低且呼吸肌力量不足等因素,导致不能有效排痰,排痰不畅,进而导致气管受阻,肺部感染加重甚至是呼吸衰竭〔5〕。研究指出根据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6,7〕。本研究旨在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6月至 2021年6月收治的296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8例。纳入标准:(1)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均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2)年龄≥65岁;(3)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4)未合并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合并肺癌等恶性肿瘤疾病;(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重要脏器衰竭或自身免疫性疾病;(3)合并其他病因导致难以控制的呼吸衰竭。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即刻接受检查,包括血气分析、血常规及胸部CT等各项检查,明确诊断为重症肺炎的同时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吸氧、排痰、营养支持、经验性应用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平衡酸碱、积极控制血压及血糖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全程护理干预。

组建全程护理干预小组,由重症医学科对肺部感染患者具有丰富经验且责任心均较强的高年资护士及1名主治医师组成护理小组,且所有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包括针对肺炎并发症的干预处理和抢救重症肺炎治疗的标准化流程等。全程护理干预的实施具体如下:(1)保持患者居住病房干净清洁,每日定期消毒,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干预措施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并建立严格的探视制度,患者亲属在进行探视前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手卫生,严格穿戴口罩及无菌防护服,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率。(2)护理人员进行通气治疗时,若病情允许,可将患者床头适量抬高,可有效避免误吸冷凝水。同时在通气治疗前后进行口腔护理与气道管理工作,通过对患者口腔进行护理清洁降低细菌滋生的发生率,每隔30 min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及脉搏等指标,若发现面色苍白或意识障碍等情况,及时汇报主治医师。做治疗的同时应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行吸痰护理避免痰痂形成;且对气道湿化采用预先加温处理,通过提高湿化效果来降低痰液黏稠度。每日护理人员至少对患者翻身叩背,每2 h一次,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对于痰液黏稠或咳嗽无力难于咳出者,每日至少4次给予雾化吸入。将雾化器、连接管和面罩每日用完后进行消毒,雾化装置专人专用以预防交叉感染。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采取体位引流。且专业护理人员隔日收集患者气道内分泌物,进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及抗生素药敏试验,以期提高治疗效果。(3)在患者入院抢救检查与治疗的过程做好相关准备,如气管插管喉镜及吸氧装置,一旦出现氧饱和度下降,立即予以对症吸氧处理;当患者需要复查胸部CT时,安排主管护士进行全程陪护。(4)若患者经治疗后意识较前明显好转,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相关并及预后,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恐惧情绪,待气管拔管后,督促患者在床上练习深呼吸运动,并鼓励患者尽量咳出痰液,辅助患者树立信心。(5)住院期间予以患者高蛋白质且富含纤维素的优质饮食,每日复查动脉血气,严格记录患者24 h出入量。

1.3观察指标 两组经护理干预后2 w评估重症肺炎症状恢复情况,疗效分析分为显效:患者各项检查结果基本正常,肺部感染症状消失,气管拔管后咳嗽及发热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重症肺炎临床表现较前稍好转,检查血清炎性指标较前明显降低,但肺部感染症状未完全消失;无效:治疗无明显效果,患者仍需住院治疗。记录两组白细胞计数(WBC)、PSI评分、降钙素原(PCT)恢复正常水平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87.84%;有效85例、显效45例、无效18例)高于对照组(60.14%;有效59例、显效30例、无效5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07,P<0.001);观察组PSI评分〔(4.01±0.35)分〕低于对照组〔(8.09±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25,P<0.001)。

2.2两组疗效相关时间指标比较 观察组PCT恢复正常水平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时间相关指标比较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感染性休克2例,肺水肿2例,支气管扩张3例,心力衰竭2例,肾功能不全1例,总发生率为6.76%;对照组感染性休克8例,肺水肿5例,支气管扩张6例,心力衰竭4例,肾功能不全2例,总发生率为16.8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1,P=0.007)。

3 讨 论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由于老年人群的特殊性,肺炎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且当肺炎进展为重症感染时,往往起病隐匿,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容易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预后不佳〔8~10〕。本研究结果说明观察组护理方法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快速康复。而本研究选择其中 PCT水平及WBC作为评估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指标,这是因为PCT在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高,是临床上诊断细菌感染的可靠指标之一〔11〕。研究也发现肺炎患者血清 PCT水平与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在疾病发生的早期即可检测到其变化,而临床上常用的另一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是非特异性的急性期炎症标志物,并不能准确评估病情的变化〔12,13〕。但有研究指出若重症感染患者血清感染指标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则预示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14〕。也有研究指出老年感染患者虽然机体合并缺氧、酸中毒等因素,但由于机体免疫力水平明显不足,因此 WBC并不能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预后〔15〕,这可能也是本研究中两组WBC恢复正常水平时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的原因,而PCT水平可作为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病情、预后及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

老年患者由于其协调机制障碍和防御功能明显降低,机体各重要脏器功能明显下降,而老年人往往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重症肺炎可在短期内发展迅猛,常因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不佳〔16,17〕。本研究结果提示,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通过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改善患者预后。实际上早期护理干预通过改善患者咳嗽排痰能力,且针对病情较重的患者采取体位引流,可有效促进清除患者肺部痰液及气道分泌物,这也是控制肺部感染的关键。而本研究也通过早期床上翻身拍背去尽可能增加患者床上活动量,不仅有利于呼吸肌肌力的恢复,还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而早期心理干预治疗也是全程护理干预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医护人员的关怀可增强患者的信心及依从性,改善患者恐惧及抑郁等不良情绪,不仅有利于患者配合机械通气治疗,还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18〕。目前关于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方案尚缺乏统一指导,但是采用有效及时的护理干预方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综上,全程护理干预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全程肺部重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肺部超声对肺水肿严重程度及治疗价值的评估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
探讨高分辨率CT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世园全程票再增新通道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