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某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22-10-27 05:51冯冬婵黎志珠符馨尹
西北药学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达标率例数抗菌

冯冬婵,张 丽,黎志珠,符馨尹

1.海南省中医院药学部,海口 570203;2.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海口 570000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是治疗微生物所致感染的最主要手段,在挽救无数生命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3]。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ADR报告数逐年上升,如何减少或预防ADR的发生是临床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4-6]。本文对2010年1月~2020年12月海南省中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有关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540份病例报告进行分析,旨在增加医护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对ADR发生情况与规律的认识,了解该院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收集并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540例抗菌药物ADR报告。

1.2 方法

从医院数据库中导出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在Excel中设计病历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信息(年龄、性别、过敏史及原患疾病)、药品使用情况(用药途径、用法用量、剂型)和ADR发生情况(累及系统或器官、临床表现及转归)等。通过比较患者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剂型、剂量以及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转归等对不良反应的影响,得到使用抗菌药物发生ADR的表现与特点,重点关注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变态反应的情况,应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540例发生ADR的患者中,男性207例(38.33%),女性333例(61.67%)。年龄最大98岁,最小1岁,其中>40~60岁、>60~80岁占比相差甚小,>18~40岁占比为37.78%。ADR性别、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2.2 ADR严重程度情况分析

540例发生ADR的患者中,一般ADR例数占比较高,为439例(81%),报告类型为新的有101例(19%),新的不良反应是指未在药品说明书中载明的不良反应。101例新的报告类型中发生ADR一般程度的有82例(15.19%),严重程度的有19例(3.52%),其中危及生命的有17例(3.15%),导致其他重大医学事件的有2例(0.37%)。严重程度19例中,患者的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临床主要表现为休克、高热、癫痫、发绀或呼吸急促等。

2.3 抗菌药物种类分布情况

540例ADR报告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共有184例,构成比高达34.07%。其次是喹诺酮类抗菌药,共有122例,构成比为22.59%。见表2。

表2 引起 ADR的药品类别及发生率 (n=540)

2.4 发生ADR上报达标率

540例抗菌药ADR报告中,根据卫生部规定的ADR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用公式计算达标率和未达标率,达标率=达标例数÷总例数×100%,未达标率=未达标例数÷总例数×100%。540例ADR报告中,上报达标例数为431例,未达标例数为109例,上报达标率为79.81%,未达标率为20.19%,见表3。

表3 ADR上报达标情况

2.5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由于同一ADR涉及多个系统或器官,故以最主要涉及的系统或器官为统计数据,在540例ADR中,器官/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各类临床症状,皮肤系统:皮炎、皮疹、斑疹、瘙痒、潮红、风团及红肿等。胃肠道系统:胃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及其他一系列胃肠道反应等。免疫系统:高热、寒战及过敏性休克等。神经系统:头晕、头痛、麻木等。心血管系统:胸闷、心悸、心慌等反应。呼吸系统:气促、呼吸困难及哮喘等。肌肉骨骼系统:肌痛、骨痛及局部疼痛。其他:静脉炎及白细胞减少等。累及系统/器官见表4。

表4 ADR累及器官/系统

2.6 不同给药途径致ADR发生比例

由统计结果可知,540例抗菌药物ADR报告中,给药方式引发的ADR例数分布如下:静脉滴注505例(93.51%),口服给药21例(3.89%),静脉注射7例(1.29%),皮内注射5例(0.93%),持续静脉泵入1例(0.19%),局部给药1例(0.19%)。

2.7 ADR的转归情况

540例ADR报告中,痊愈338例(62.59%),好转197例(36.48%),1例(0.19%)结果不详,4例(0.74%)未好转,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3.1 ADR与患者个体因素

540例ADR病例中,ADR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其中未成年人群有112例,占比为20.74%,>18~40岁年龄段共204例,占比为37.78%,>40岁的中老年人群合计224例,占比为41.48%,表明中老年人群较易发生ADR。

3.2 ADR与使用药物的关系

540例ADR报告中,涉及的抗菌药品达44种,这与我院抗菌药品使用相对普遍有关。头孢菌素类抗菌谱广,毒性和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上主要不良反应有皮肤过敏、消化道症状以及肝损害等[7-11]。喹诺酮类抗菌谱广,无需皮试而使得临床广泛使用,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失眠等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方面的损害[12-15]。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导致QT间期(从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延长及尖端扭转性室速(TdP)能力最大,引发ADR的心脏毒性也不容小觑[16],我院也有较多使用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不良反应,虽然未出现其相关严重不良反应,但临床使用该药物时还应谨慎。

3.3 ADR与给药途径

统计结果显示,以静脉滴注引发ADR的概率最高,建议临床给药时应遵循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静注的用药原则,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3.4 抗菌药物对神经系统引发ADR的相关性分析

在我院540例ADR报告中,抗菌药物累及的神经系统有28例,占比为5.18%。引发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最常见的有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2次发文,提醒关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并要求药品说明书添加黑框警示[17]。28例引发神经系统ADR的患者中,有9例还联用了其他类别的容易导致神经系统发生ADR的药物,如硝基咪唑类、阿奇霉素及克林霉素等[18-20]。我院神经系统ADR的临床主要表现在局部麻木,有1例为严重癫痫症状。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道系统损害及免疫系统损害。上报的540例ADR中,在各年龄段用药人群中均可发生,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多;540例ADR报告涉及抗菌药物12类共44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更易发生不良反应;540例ADR中未出现死亡情况,经停药或者对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或治愈,说明本院抗菌药物ADR得到了有效处理,提示大多数抗菌药物ADR较轻,也有4例未好转的ADR,对于少数严重的ADR则不提倡继续用药。临床药师应深入临床,实施药学监护,告知患者或家属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可能的处理方式,与医生共同分析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达标率例数抗菌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更正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