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

2022-10-29 11:33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
中华环境 2022年10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用地管控

文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全国1170个地下水考核点位质量极差比例控制在15%左右,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污染风险基本得到管控。村庄脏乱差问题得到扭转,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净土保卫战成效突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法规、标准、技术体系,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发布农用地、污染地块、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等部门规章,制定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等系列标准规范。成立全国土壤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出台《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办法》,设立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启用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平台,建成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土壤污染防治协调机制、责任体系、监管体系、资金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初步查明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潜在环境风险情况。全国2783个涉农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实施分类管理,实现风险分类防控。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全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建立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机制。依法依规对4万多个地块开展调查,将1500多个地块列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有力整治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将1.8万多家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在13个地市组织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各地实施220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实施“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等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推进落实水十条,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稳步推进

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管理条例》,发布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监测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等20余项地下水污染防治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规划体系不断健全。完成《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有关目标任务,全国9.6万座加油站的36.2万个地下油罐完成双层罐更换或防渗池设置,基本控制了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下水污染风险。实施《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持续开展全国地下水状况调查评价,基本掌握440万平方公里1∶25万比例尺区域地下水质量,初步建立“双源”(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和地下水污染源)清单,掌握城镇1862个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和16.3万个地下水污染源的基本信息。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成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20469个,初步形成了覆盖31个省(区、市)、控制面积350万平方公里的监测网络。启动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地下水生态环境管理和技术模式。

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进展

聚焦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整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膜回收、养殖业污染防治等重点任务,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累计整治19.7万个行政村,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步消除人口聚集村庄生活污水引发臭味、滋生蚊蝇、脏乱差等问题,改善村庄及附近水体水质。乡镇政府驻地、中心村等重点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以上。建立农村黑臭水体国家监管清单,优先治理面积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比例达到90%以上,基本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积极稳妥推进高毒高风险农药淘汰。深入实施农膜回收行动,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推进畜禽养殖绿色发展,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引导,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规模化率接近70%,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7%。防止污染向农村转移,查处数百起危险废物向农村非法转移倾倒案件。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用地管控
“优标”水稻体系对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浅析现代项目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管控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