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2-11-01 03:06隋晨琛马蓁
中国民商 2022年9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产品农业

隋晨琛 马蓁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服务中心

生态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方式,相较于传统农业的模式来说,生态农业的种植模式更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我国是农业大国,土地面积广,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巨大,因此国家一直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吃饱饭不再满足人民的需求,吃的好才是人民的需求,故而越来越多的人民重视农产品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故而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改变经济发展的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对药物的依赖性是比较大的,这就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不仅无法保障农产品的质量,更无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获得的经济效益也相对低下,会严重的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

一、生态农业的简要论述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已经持续了几百年,经济效益逐渐下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相较于传统农业来说,生态农业与科技的结合程度更高,在科学的管理理念下,将会逐渐形成循环式的农业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方式。近年来,生态农业的推广范围越来越广,人们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生态农业推动了传统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顺应国家的号召。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更符合绿色的发展理念,也可以推动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是基于绿色理念所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方式,生态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秉承着环境保护和农业经济相互促进发展的目标。随着农业机械化生产越来越普遍,对环境产生的破坏性越来越大,而生态农业的发展,则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解决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生态农业在不同的区域内有不同的模式,针对区域的差异性,合理的调整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式。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要利用当地固有的资源优势,寻求最佳的切入点,推动生态农业的长远发展。

二、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

(一)农村发展遇到瓶颈期

我国是种植大国,耕地面积广,农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逐渐加快,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导致我国耕地规模逐渐缩减。农业生产带来的收入并不足以维持一个家庭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口开始涌入城市,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规模逐渐缩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我国小农经济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即使农业生产中一定程度上运用了机械化技术,但是大多数农民对机械化生产方式的理解并不深入,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已经使用了较长的时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甚至部分的田地已经无法适合农业种植,久而久之,农民开始意识到简单的机械化生产是不可以的。机械化技术生产虽然可以提高农民的便利性,但是在生态农业中却并不适用,必须要对农业生产进行一定的变革。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沿用了多年,为人民带来的经济效益逐渐下降,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瓶颈期。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帮助是巨大的,一方面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人民的收入。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必然的。

(二)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城市化的规模不断的加快。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已经到达了临界点,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减少破坏性行为的发生。大多数农村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中存在明显的粗放型特点,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农业生产。例如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影响而过量的使用农药,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农药中的成分并不容易分解,农药中含有剧毒的成分,一旦农药进入河流之后,就会对农村的水资源和空气产生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会污染水源,若是人们长时间饮用这种水源,会对自身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在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会使农业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故而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是极其显著的。

(三)农业生产成本暴增

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极为明显,一旦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自然环境具有不稳定性,无法受到人为的控制,为了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必须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导致农业生产的成本逐渐增加。近年来,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天气的不稳定性对农业的生产带来极大阻力,农民为了好的收成,必须要投入大量的金钱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例如大棚的建设,这不仅无法增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反而会加大农民的压力,降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相较于传统农业来说,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对环境的修复,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三、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小,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稳定的粮食补给是我国发展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传统农业的优势逐渐降低,对经济的拉动效果也并不显著。这种情况下,生态农业产生,这不仅实现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更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加速农业发展进程

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已经持续了千百年,虽然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其不足也极为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调整是必然的。我国一直将“绿色”发展作为国家的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生态农业的发展顺应了我国的发展政策。生态农业结合了国内外农业发展经验的精华,通过对生态环境进行研究和预判,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大程度的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经济的效益。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推动我国的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增加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稳定我国的粮食供给。

(二)转变供给模式

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对农作物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农作物产品的市场供给范围也随之拓展。但是在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情况下,品质与质量成为人们选择农作物的标准,对此,应加大力度洽谈农作产品的进出口合作。当前,我国人民的温饱需求已经得到解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永远停滞不前,在解决温饱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质量。我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但是西方国家对初级农产品的需求并不大,反而是加工后的农产品更受欢迎,因此提高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保证农作物的质量,进一步加快农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改善国内农作物产品现有市场范围和品质。

(三)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

农业资源一直是保障农业经济进步的基础,随着时间的发展,生态农业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生态农业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农作物种植,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环境污染,更可以有效的降低农业生产垃圾,既可以保障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率,也可以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最大可能的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

四、我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不足和挑战

(一)不具备准确的认知和健全的制度

生态农业虽然起源的时间比较早,但是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时间比较短,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严重制约着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虽然有针对生态农业的相关规范标准,但是这些内容很零散,并不具备什么效能,即使我国已经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但是仅仅只是将生态农业发展归入其中,相关的规定并不具备针对性,无法应对生态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具体的实施性并不强。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对生态农业发展的管控力度并不大,给予的帮助并不多,对生态农业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这些都是影响生态农业发展的因素。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是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显著问题,需要加强对这一个方面的重视。

(二)经营方式分散,集中性不足

我国传统农业一直是分散化经营,集中性不足。生态农业的分散化严重影响了其规模化发展,也严重拉低了产业化水平。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地形条件复杂,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地理条件,故而要针对每一个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措施,来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对生态系统的整体改进很有帮助,更可以提升生态农业的整体效益。除此之外,各行业与有关部门间协调性不足,导致生态农业整体收益偏低,无法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三)生态农业的文化性能较低

现阶段,生态农业的服务性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文化性能也明显的被忽视掉。相关部门对农产品的要求仍停留在原始的阶段,也就是相关部门仍保持在要求农产品的具体数量,但是并没有重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这些都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加强生态农业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针对性措施

(一)优化农业产业化结构

农业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可以说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行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力,因此国家极为重视农业的持续性发展。农业行业的发展并不能安于现状,要发挥出农业经济的潜力,实现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无法实现改进,为了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要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结构。市场对不同的农产品的需求量是不相同的,不能盲目的向市场销售农作物,要根据市场的走向合理的制定农作物的生产规模,故在生态农业的发展中,要合理的优化产业结构。

(二)推动生态景观和旅游行业的结合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民开始追求贴近大自然,很多城市人民开始去农村旅游,观赏田园风光。这种情况下,农村旅游行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农村的自然风光成为不少民众散心的主要地点,农村旅游行业发展的而越来越快,逐渐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各种农家乐项目层出不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农村舒缓的生活环境可以帮助人们短暂地远离城市喧嚣,放松自己的心情。所以,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完善生态农业的投资融资体系

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国家政策的支持可以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同时国家对生态农业的支持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进一步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因此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来说,完善生态农业的融资体系显得尤为必要,但是目前生态农业的投资融资体系并不完善。为了确保生态农业的稳定发展,要吸引充足的资金,实现资金的合理运用。

(四)实现农产品国际化发展,加快农产品走出去

生态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在农产品产量激增的情况下,仅依靠国内的市场是无法容纳吸收的。为了实现农产品的销售,获得经济收益,打开国际销售的大门,加快农产品的出口,借助互联网的便利性,可以将农产品推销给世界其他国家,实现其国内外同步销售,以此来增加农业生产的经济利益。

(五)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多方的努力,政府要承担起带头人的作用,带领农民走向生态农业发展的道路上,给予生态农业有利的发展环境。政府要加大对生态农业的宣传力度,帮助社会更全面的了解生态农业的优势,也可以帮助农民掌握更多的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的发展讲求因地制宜,讲求顺应和保护自然环境。生产者要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落实合理的调整生产结构,保障区域内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传统的农作物种植观念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人民的心中,农民在种植的过程中,并不懂得如何科学利用地形,也并不懂得运用各种高科技技术,所以仍以最传统的种植方式进行劳作。但是传统粗放型的劳作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其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的收成会逐渐下降,这对土壤的损耗是不可逆的。相关的学者认为,应着力提高农民素质。除此之外,要进一步加大对专业知识人员的招聘,吸引更多有能力、有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农业行业。

六、结束语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我国一直将“绿色”作为国家的发展政策,一直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农业的发展顺应国家的发展战略,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调整传统农业结构。为了解决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要采取具体的措施给予帮助,实现农村产业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农产品争奇斗艳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