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研究

2022-11-01 12:47程镜霖聂琳甡徐一笑李雪蕾戴新振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29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河北省金融机构

程镜霖 聂琳甡 徐一笑 李雪蕾 戴新振

(河北金融学院)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数字经济作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各行各业中智能化与信息化的需求不断攀升,李长江(2017)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主要以数字技术方式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他认为数字技术是一种具有强互补性和外部性的通用目的技术,其能够通过自身不断革同时改造各行业的现有技术。数字技术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变量,它的与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支持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新型力量,也农村金融发展与创新的新机遇。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数字中国成为重要的战略决策。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运用数字技术并将其优势在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传统的农业生产的特点为周期长、季节性强,这就导致农业生产存在资金需求存在突发性、周转速度慢,陆岷峰(2021)认为乡村市场中融资需求主体的数量大,而乡村经济振兴的关键在于这些主体需求的满足度,单一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不能匹配相应的需求。而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存在关联度,通过探究金融与河北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利用数字技术的手段解决“三农”领域发展的难点,这对于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金融合理的发展,优化的农村金融结构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河北省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一)河北省农村经济状况

2008 年至2019 年河北省第一产业产值的先下降后又增长,截至2019 年底第一产业产值为3518.4 亿元,2010-2019年河北省第一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量为104.53 亿元。2010-2018 年河北省第一产业产值对河北省GDP 的贡献率保持在4.70%至6.70%范围内,但在2019 年第一产业贡献率降低至2.60%,这说明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河北省的二、三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推动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是,在三大产业中,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数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加速了二、三产业所需技术的革新,另一方面也响应了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加快农村现代化的建设进程。

河北省农村从业人员人数变化基本为下降趋势,截至2019 年末降低为1681 万人。2019 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7373.1 元,10 年间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不断上升。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存在着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问题,使得其与城镇存在较大差距,最突出的即为经济差距。数字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为农村带来了先进的数字技术,使得农村地区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率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带来了创业、就业的机会,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且更加稳定。

(二)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河北省的金融系统稳步落实推进乡村战略,从政策、产品、模式以及服务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正逐步构建政策与商业合作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使各类金融机构相互补充,共同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业发展银行河北省分行将乡村振兴的战略聚焦在“三农”问题上,重点扶持高新农业科技孵化园产业项目和技术创新型现代化农业智慧节水灌溉项目,为这些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全省乡村发展的支持力度。除此以外,河北省的国有银行不断深化“三农”金融创新与改革,在信贷方面加大度“三农”和县城的投放,为企业提供所需资金。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这使得农村信用社系统向着资本充足、治理完善、服务高效的发展方向持续迈进。县及县以下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保险,与政府一起探索出“政保联办”模式。

2012 年11 月开始提出互联网+之后,我国数字经济开始走入成熟时期,使得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并且推动一些产业的转型和发展,2015 年数字经济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在此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系统进入变革与创新,数字经济与农村金融的深度融合催生出农村经济发展得更多新模式和新业态,进一步助力农村经济的发展。从2013 年至2017年五年间,河北省农村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额呈大幅度上升趋势。目前农村居民的贷款需求以小额贷款为主,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断结合为农民带来新的经济市场,最具有代表性的为电子商务,农民利用数字经济的优势,在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发展农村的电子商务,这也使得农村居民转账的频率变高,正是农村个体经营对于金融需求的体现。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对于“三农”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重视,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将数字技术与金融相结合,这将带来农村金融革命性的变革,成为金融服务“三农”新的发展点,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实证分析方法与指标

马小美(2017)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山西省农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2000-2014 年中,前十年主要是农村金融规模影响农村经济增长,后十年农村金融效率影响农村经济增长。赵洪丹等(2019)从金融支持中的金融规模,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运行效率等方面研究得出,农村金融规模扩大、金融结构调整和金融运行效率提升均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除此之外,农村金融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正向作用。可以发现诸多学者一般选择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金融创新以及金融密度等指标进行研究,这是因为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助推力,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本身对于资金的需求非常大,同时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也使得农村资金需求的缺口进一步缩小。

本文使用2008 年至2019 年十二年间河北省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实证方法,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明晰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金融各项指标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程度和效果。因此本选取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效率、农村金融结构、农村金融创新和农村金融密度五个指标,对河北省农村金融的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效率、创新水平、密度以及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量化分析,详见表1。

表1 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指标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对经济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本文在计算关联系数时,采用初值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选取0.5 作为分辨系数。由表2 为计算出的关联系数矩阵可得,农村金融的规模指标、结构指标以及效率指标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影响效果显著。其中,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81,其次是农村金融密度指标,而农村金融发展结构与效率指标对于农村经济影响程度相对于规模指标较高。近年来,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与数字经济不断结合,农村金融的发展规模显著扩大,农村与数字的结合使得农村金融不断向着数智乡村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助燃剂,从而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使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表2 关联系数矩阵

农村金融的发展规模显著扩大,乡村与数字的结合使得农村金融不断向着数智乡村发展。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有效地利用数字技术,能够有效缓解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业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平衡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收益性与公益性的矛盾,从而扩大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服务覆盖范围。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占涉农贷款比例不断提高,说明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在完善与发展,通过设施的逐步数字化和智能化将带动更多的农村金融机构有意向将贷款用于扶助乡村,更多的农村居民和企业有融资的渠道,满足农村的信贷需求。从长远来看,农村贷款投放力度的上升,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直接用于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金的外流,并且在规范、合法的金融机构进行信贷业务的办理也保障了农村人民的利益。

四、数字经济背景下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一)深化河北省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

在当前的河北农村金融体系中,发挥着服务农村作用占主要成分的仍是农村信用社。尽管农村信用社与传统的大型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相比,资金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但是凭借其在农村扎根多年,服务农村多年,群众基础深厚,客户黏度和信任度,相较于商业银行而言有着巨大优势。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意识,改变其传统的服务方式,与数字经济相结合,推出农村信用社的相关APP,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传统大型商业银行在农村的金融业务收益较低,因此积极性不高,但是也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政府的扶持下,在关键的地点设立网点,争取一个网点能够最大程度上覆盖周围村镇,精简网点数量,提供金融服务效率。

传统大型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相比的不足之处是在农村的覆盖面较小,网点数量有限。大型商业银行在农村的金融业务收益较低,因此积极性不高,但是也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政府的扶持下,在关键的地点设立网点,争取一个网点能够最大程度上覆盖周围村镇,精简网点数量,提供金融服务效率。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用数字手段助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借此开展业务,提高存贷款的效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当前,国家的政策也在向农村金融倾斜,农村经济的转型离不开大型商业银行的支持。农村金融的市场也十分广阔,目前的竞争压力的很小,商业银行可以借此机会介入农村金融市场,抢占先机。

要丰富河北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和组织的种类,在符合风险控制的情况下,符合农村金融企业管制的情况下进行,把握好对设立农村金融机构或者组织的门槛限制。要积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对其经济运作进行有效监督,对其经营形式进行灵活把控,比如可以是信用互助社的形式,对于部分城市银行或者股份制银行来说,在农村设立网点成本较高的话,可以效仿直销银行的运作模式,利用数字经济的方式,采用线上的模式进行业务开展。通过这种多元化的经营,令整个农村金融体系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各个层次的机构进行相互补充,满足农村不同层次金融服务需求。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至今河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数量已经达到329 家,并且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这种新型的机构对于农村的最大意义在于缓解了农村当地资金的需求,便于农村居民对资金的使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顺应我国发展状况和符合农村发展实际的产物,因此更要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和推出符合当地实际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优势还在于其拥有较大的客户基础和信息,可以根据农村居民所需进行服务,所以服务上也更加灵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将对河北省“三农”方面有重要作用,对乡村振兴战略也有重要意义,为河北省农村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

(二)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加强农村金融创新

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除了依靠政策扶持之外,根本的动力还是在于农村自身的发展。只有让农村向着生产规模化发展,才能进一步扩大农村的生产力,让国内的资金看到投资价值,大量的资金才能流向农村,涌向农业,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当以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特点来对农村农业发展的融资进行分析。金融机构也可以从保险的角度出发,推出相关的农业保险,政府也参与进来进行帮扶,农民积极参保,三者共同努力,规避因极端天气或者人为不可控因素所引起的风险,降低这些风险所产生的财产损失。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个重要问题就是过于分散,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难以紧密联系,农业生产在整个产业链也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通过农村金融创新,将农业生产的上下游产业紧密结合,让在同一条产业链上的企业和农资公司的羁绊更加牢固,将农业科技的产业链在运行过程中更加顺畅。大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基金,农产品期货等金融工具来为农业产业化进行融资,并且利用这些工具分散融资风险。所筹集到的资金也可以用于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工具研发上,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政府对于涉农的大型金融机构在政策上进行扶持,刺激大型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河北省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福建省农村金融减贫的路径研究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农村金融政策异化:问题、根源与法制化破解方案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农村金融大变身